图书介绍
现代大地测量学 上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胡明城,鲁福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测绘出版社
- ISBN:7503005661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61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6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大地测量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 1
第一篇 大地测量的回顾、现状和展望 1
第一章大地测量的萌芽阶段 1
1.1早期人类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 1
1.2公元八世纪中国的弧度测量 3
1.3公元九世纪阿拉伯的弧度测量 5
1.4欧洲文艺复兴对大地测量的冲击 5
第二章大地测量学科的形成 7
2.1绪论 7
2.2三角测量法第一次用于弧度测量 8
2.3利用弧度测量证实地扁说的初步尝试 9
2.4十八世纪初期中国的大地测量 10
2.5地扁说的最后证实 11
2.6.3米制的建立 13
2.6.2 格林尼治天文台与巴黎天文台之间的大地联测 13
2.6.1概述 13
2.6几何大地测量学的形成 13
2.6.4大地测量开始用于测制地图 14
2.7物理大地测量学理论基础的奠定 15
2.7.1克莱罗定理 15
2.7.2重力位函数 16
2.8天文学与大地测量学的互相支持 16
3.1数学对大地测量学的促进 18
第三章十九世纪的大地测量 18
3.2十九世纪的弧度测量 19
3.2.1西欧的弧度测量 19
3.2.2德国的弧度测量 21
3.2.3 俄国的弧度测量和欧洲的两个大规模平行圈弧 22
3.2.4 印度的一等三角测量 23
3.2.5美国的一等三角测量 24
3.2.6 非洲的一等三角测量 24
3.3十九世纪几何大地测量的重大成就 25
3.3.1地球椭球参数的推算 25
3.2.7十九世纪的最后一次弧度测量 25
3.3.2大地水准面概念的确立 27
3.3.3弧度测量的面积法 28
3.3.4地壳均衡说的提出 28
3.3.5基线尺的改进 30
3.4物理大地测量学的进展 30
3.4.1理论研究的进展 30
3.4.2重力测量的进展 33
3.5大地测量学的经典定义 34
3.6国际大地测量学协会 35
第四章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大地测量 38
4.1弧度测量的继续发展 38
4.2中国30年代的大地测量 41
4.3测量平差理论研究和大地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的进展 42
4.3.1测量平差理论的研究 42
4.3.2观测数据的化算 43
4.3.3三角网的平差 45
4.4大地测量仪器的改进 48
4.5物理大地测量学理论研究的进展 50
4.6二十世纪上半叶大地测量学发展的总结 55
第五章现代大地测量学的形成 59
5.1绪论 59
5.2电磁波测距技术对大地测量的冲击 60
5.3卫星大地测量学的形成 65
5.4月球测量学和行星测量学的形成 68
5.5.1 大地控制网的建立 70
5.5二十世纪下半叶的重要大地测量工作 70
5.5.2天文大地网平差 75
5.5.3 大规模水准网的建立和平差 82
5.6几何大地测量学的进展 84
5.6.1水准测量的进展 84
5.6.2大地天文测量的进展 87
5.6.3惯性测量系统 88
5.6.4从最佳权分配到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 89
5.7.1大地测量边值问题的离散解 92
5.7.2 国际重力参考系统的演变 92
5.7物理大地测量学的进展 92
5.7.3绝对重力测量的发展 93
5.7.4相对重力测量的发展 94
5.7.5船载重力测量的发展 95
5.7.6机载重力测量的发展 96
5.7.7重力基本网 97
5.8大地测量参考系的演变 101
5.9大地测量平差理论和数据处理方法的进展 103
5.10大地控制网的现状和前景 108
5.11利用空间大地测量求定正高(或正常高)的可能性 110
5.12空间大地测量的现状和展望 114
5.13建立地球重力场模型的现状和展望 123
5.14现代大地测量学的体系和基本任务 130
5.15大地测量学在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33
第二篇 几何大地测量学 147
总论 147
6.1绪论 151
第六章大地天文学 151
6.2大地天文学的坐标系和时间系统 153
6.3恒星位置及其变化 155
6.4年历和星表 157
6.5观测仪器 159
6.6天文经度测定 160
6.7天文纬度测定 162
6.8天文经、纬度同时测定法 162
6.8.1 60°棱镜多星等高法 162
6.8.2天顶摄影法 166
6.9天文方位角的测定 168
6.9.1 概述 168
6.9.2北极星和南极座σ星任意时角法 171
6.9.3大地方位角直接测定法 174
6.9.4 中、低精度方位角测定法 176
第七章水平角观测和距离测量 184
7.1大气折射 184
7.2.1 水平角观测的误差源 187
7.2水平角观测 187
7.2.2 仪器误差对水平角观测的影响 188
7.2.3 外界因素对水平角观测的影响 197
7.2.4 方向观测法和全组合测角法 206
7.2.5水平角观测质量 208
7.3光电测距与电子速测法 210
7.3.1 光电测距 210
7.3.2 电子速测法 217
8.1绪论 223
第八章水准测量 223
8.2水准面的不平行性和高程系统 226
8.2.1概述 226
8.2.2正高系统 227
8.2.3正常高系统 227
8.2.4力高系统 228
8.2.5地球位数 228
8.2.6 水准测量的重力改正 229
8.3水准仪和标尺的检验 230
8.4高精度水准测量 232
8.5水准测量的误差源 233
8.5.1 概述 233
8.5.2 大气折光对水准测量的影响 237
8.5.3 潮汐对水准测量的影响 242
8.6水准测量的精度估计 245
第九章三角高程测量 250
9.1绪论 250
9.2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公式 252
9.3三角高程测量的误差源 254
9.3.1概述 254
9.3.2 大气折光对三角高程测量的影响 255
9.4顾及折光影响的折光基线法和内插法 258
9.5直接测定折光角的方法 263
9.6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 268
9.7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 273
第十章 国家大地控制网和国家水准网的建立 286
10.1绪论 286
10.2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的一般原则 292
10.3大地控制网各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 302
10.3.1概述 302
10.3.2三角形单锁推算元素的中误差 302
10.3.3大地四边形锁推算元素的中误差 310
10.3.4 三角形单锁与大地四边形锁的比较 314
10.3.5 二等补充网点位误差的估算 315
10.3.6连续三角网中推算元素的精度 318
10.3.7导线各推算元素的精度 320
10.3.8三边锁各推算元素的精度 321
10.3.9 测边测角锁的纵向和横向位移 324
10.4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概要 325
10.4.1优化设计 325
10.4.2线性规划 329
10.5现有大地控制网的加强 331
10.6建立国家水准网的一般原则 338
10.7水准网的优化设计 341
11.1.1概述 345
第十一章大地基准的建立和大地水准面的测定 345
11.1大地基准的建立 345
11.1.2大地基准参数的求定 347
11.2测定大地水准面的天文大地方法 351
11.3测定大地水准面的天文重力水准方法 354
第十二章椭球面大地测量学 358
12.1绪论 358
12.2旋转椭球面的各种几何参数 358
12.3旋转椭球面的曲率 360
12.4建立大地控制网的地面观测数据的化算 362
12.5大地线和椭球面三角形的解算 365
12.6大地测量主题解算 369
12.7大地测量投影 371
第三篇 物理大地测量学 383
第十三章总论 383
13.1物理大地测量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383
13.2重力测量简史 384
13.3物理大地测量学理论的发展 388
第十四章位理论基础 392
14.1引力和引力位 392
14.2质体位 396
14.2.1 均质球壳和球体的引力位 397
14.2.2质体位的连续性 399
14.2.3质体位是一个在无穷远处正则的函数 400
14.3单层位 402
14.3.1 平面层的引力位 402
14.3.2任意形状的单层位 403
14.4双层位 405
14.5拉普拉斯方程和布桑方程 407
14.6格林公式 408
14.7球谐函数 415
14.7.1 勒让德多项式 415
14.7.2 缔合勒让德多项式 418
14.7.3球谐函数 421
14.7.4带谐函数 425
14.7.5 田谐和扇谐函数 427
14.7.6球谐函数的正交性和完全正规化的球谐函数 428
14.7.7 函数按球谐函数展开 430
14.7.8球谐函数分解公式 432
14.8椭球谐函数 433
14.9边值问题 438
14.9.1边值问题的存在性 439
14.9.2用格林方法解外部边值问题 440
14.9.3 用球谐函数解外部边值问题 442
14.10球外调和函数的径向导数 446
第十五章地球重力场 449
15.1重力和重力位 449
15.2水准面和铅垂线 451
15.2.1水准面的定义及其性质 451
15.2.2水准面的解析表示 452
15.2.3水准面的曲率 453
15.2.4垂线的曲率 454
15.2.5重力梯度 456
15.3地球引力位的球谐函数展开式 457
15.4大地水准面 460
15.5格林公式应用于重力位 463
15.6斯托克斯定理 465
15.7地球的正常重力场 467
15.7.1 正常重力位 468
15.7.2 正常重力 472
15.7.3 正常引力位的球谐函数展开式 474
15.7.4 正常重力场的实用公式 475
15.7.5其他正常重力场 479
15.7.6大地测量参考系 481
15.8拢动重力场 483
15.8.1扰动位 483
15.8.2似地形面和似大地水准面 484
15.8.3重力异常 485
15.8.4垂线偏差 486
15.8.5重力异常、垂线偏差和大地水准面高(或高程异常)与扰动位的关系 489
15.8.6球近似和T、N、?g的球谐函数展开 493
武 493
第十六章重力测量和重力归算 497
16.1绝对重力测量 497
16.1.1 用摆仪测定绝对重力 497
16.1.2利用自由落体测定绝对重力 501
16.2相对重力测量 503
16.2.1 用动力法测定相对重力 503
16.2.2用静力法测定相对重力 504
16.3海洋和航空重力测量 509
16.4重力参考系统 513
16.5重力控制网 514
16.6重力归算 516
16.6.1 空间改正 516
16.6.2布格改正 517
16.6.3局部地形改正 518
16.6.4 地壳均衡改正 521
16.6.5各种重力归算方法的比较 523
16.7重力异常的推估 527
16.7.1重力异常方差、协方差和协方差函数 528
16.7.2最小二乘推值法 530
16.7.3 平均重力异常的推估 533
16.7.4重力异常与高程的相关性 535
第十七章推求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的理论和方法 539
17.1绪论 539
17.2.1基本概念 542
17.2斯托克斯理论 542
17.2.2斯托克斯公式 543
17.2.3广义斯托克斯公式 546
17.2.4斯托克斯公式反解 551
17.2.5计算垂线偏差的维宁·曼乃兹公式 551
17.2.6面积分的计算 553
17.3莫洛坚斯基理论 560
17.3.1 莫洛坚斯基问题 560
17.3.2基本积分方程 563
17.3.3积分方程的解 566
17.3.4 莫洛坚斯基解与斯托克斯解的比较 573
17.4布耶哈默尔方法 577
17.5最小二乘配置法在推求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中的应用 580
17.5.1最小二乘配置法 580
17.5.2 最小二乘配置法的应用 583
17.5.3 扰动位的协方差函数 588
17.5.4协方差传播 591
17.5.5重力异常协方差函数 595
17.5.6地球引力位系数的协方差 597
17.6地球外部重力场的延拓 600
17.6.1 地球上空的正常引力 601
17.6.2 利用空间异常计算高空扰动重力 602
17.6.3利用单层密度计算高空扰动重力(扰动重力的表层法) 603
17.6.4扰动重力的直接上延法 605
17.6.5球谐函数展开法 607
17.6.6重力异常的向下延拓 607
17.7地球重力场模型 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