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政治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当代中国政治
  • 陈红太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00840X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政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阶级利益原则 1

一 私有制社会政治的实质与规律 1

第一章 当代中国政治基本原理 1

二 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实质与规律 6

三 社会主义的国家与政党 15

四 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特性 18

五 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分析的历史教训 22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原则 25

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25

二 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制度 28

三 对人民的敌人实行无情的镇压 34

一 共产党领导的本质与构成 36

第三节 共产党领导原则 36

二 共产党领导的规律 38

三 共产党领导的经验教训 41

四 党同人民群众的正确关系 43

第二章 公民 48

第一节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 48

一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48

二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49

三 言论、出版自由 50

四 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 52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知 53

一 民主观念 54

二 政体常识 55

三 政治关心 57

四 政治思维 60

五 政治发展目标的选择 61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政治行为 64

一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态度 64

二 投票行为 65

三 监督行为 67

四 政治自由行为 68

第一节 阶级与阶级关系 70

一 当代我国社会阶级的划分与结构 70

第三章 阶级结构 70

二 阶级关系与阶级斗争 73

第二节 工人阶级 76

一 工人阶级的构成 76

二 工人阶级的素质结构 81

三 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 84

第三节 知识分子阶层 87

一 知识分子的构成 87

二 当代知识分子的基本特性 89

三 当代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 94

第四节 管理者阶层 98

一 管理者阶层的构成 98

二 管理者阶层的经济状况 98

三 管理者阶层的素质结构 100

一 农民阶级的构成 102

第五节 农民阶级 102

二 农民阶级的变化趋势 104

三 农民阶级的政治状况 106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 114

一 我国个体经济的崛起 114

二 个体劳动者的成分结构 115

三 个体劳动者的收入状况 116

四 个体劳动者的心态 11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119

一 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19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 119

二 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120

三 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23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 125

一 党的中央组织与职权 125

二 党的地方组织与职权 128

三 党的基层组织与基本任务 130

四 党组 131

五 党的组织制度 131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机关的领导 134

一 党与国家机关关系状况 134

二 党与国家机关的职能分开 136

三 党对国家机关领导的现状 137

四 党政关系的理论探讨 138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 140

一 中央军事委员会 140

二 共产党在军队领导体制中的地位 141

三 人民解放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143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对企业的领导 144

一 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144

二 厂长负责制下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146

第六节 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经验 148

一 党的思想建设 148

三 党的政治建设 156

第七节 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 160

四 整党整风 160

一 健全党的集体领导制度 161

二 建立健全党员各项权利的保障制度 161

三 建立党员干部的廉政制度 163

四 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 164

第五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167

第一节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的形成 167

一 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167

二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的确立 170

第二节 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 171

一 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特点 171

二 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 173

一 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 175

第三节 人民政协的组织与职权 175

二 人民政协地方委员会 179

第四节 民主党派 180

一 民主党派的概况 180

二 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与基本任务 183

三 民主党派的组织制度 184

四 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186

五 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 189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190

一 党派关系准则 190

二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与协商 193

三 多党合作的制度化与法制化建设 195

第六节 工会共青团妇联 198

一 工会共青团妇联概况 198

二 工会共青团妇联的组织制度 199

三 工会共青团妇联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203

四 工会共青团妇联的体制改革 204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 207

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确立 207

第六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7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 210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12

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与任期 212

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15

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216

四 全国人大会议的旁听制度 220

第三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22

一 全国人大代表的权利 222

二 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 223

三 全国人大代表的素质结构 225

第四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28

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与任期 228

二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229

三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 231

四 全国人大常委会机构 232

五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制度 233

第五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 234

一 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制度的形成 234

二 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设置与组成 235

三 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工作范围 237

四 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作用 238

五 完善我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制度 239

第六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41

一 地方各级人大的组织与工作系统 241

二 地方各级人大和常委会的组成 242

三 地方各级人大和常委会的任期 244

四 地方各级人大和常委会的主要职权 244

五 地方各级人大和常委会的会议 246

六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4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56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256

第七章 政策 256

二 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 260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267

第二节 干部政策 271

一 党管干部原则 271

二 我国干部制度方面的问题 272

三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273

四 选拔干部的“四化”标准 274

第三节 知识分子政策 276

一 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发展及经验教训 276

二 当前我国知识分子的基本政策 282

三 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285

第四节 我国主导政治思想意识的传播 287

一 政治思想意识传播的原则 287

二 政治思想意识传播的主要方式 290

第五节 民族政策 295

一 制定我国民族政策的客观依据 295

二 民族关系的基本准则 296

三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296

第六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303

一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产生 303

二 基本法规定的香港政治体制 307

第七节 台湾问题 314

一 台湾现行的政治体制 314

二 台湾的经济 320

三 国民党大陆政策 324

四 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政策 32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30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330

第八章 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理论 330

二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 331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 332

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特征 334

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文化特征 336

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现实意义 337

第二节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 339

一 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形成 339

二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341

三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343

四 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实践方案 345

第三节 邓小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 348

一 邓小平同志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抵制 348

二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实质和危害 355

三 如何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 359

第四节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思想 361

一“一国两制”思想的提出 361

二“一国两制”思想的内容 363

三“一国两制”的必要性与意义 367

二 党的组织建设 45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