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灾害地质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灾害地质学
  • 潘懋,李铁锋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5473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灾害地质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分布 1

1.1 地质灾害的内涵、属性与分类 1

1.1.1 地质灾害的内涵 1

1.1.2 地质灾害的属性特征 3

1.1.3 地质灾害的分类与分级 7

1.1.4 中国地质灾害的发育状况与分布规律 9

1.2 灾害地质学的诞生与发展 11

1.2.1 古代社会对地质灾害的认识 11

1.2.2 灾害地质学的形成与发展 13

第2章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与减灾效益分析 14

2.1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 14

2.1.1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目的、类型与主要内容 14

2.1.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15

2.1.3 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 17

2.1.4 地质灾害破坏损失评价 18

2.1.5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评价 19

2.2 地质灾害减灾效益分析 20

2.2.1 地质灾害经济损失分析 20

2.2.2 地质灾害减灾效益分析 23

第3章 地质灾害减灾对策 25

3.1 地质灾害减灾措施与减灾系统工程 25

3.1.1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与21世纪全球减灾新战略 25

3.1.2 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 26

3.1.3 减轻地质灾害的措施 27

3.1.4 减轻地质灾害的系统工程 30

3.2.1 地质灾害监测 31

3.2 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与防治 31

3.2.2 地质灾害预报 32

3.2.3 地质灾害防治 33

3.3 地质灾害管理 34

3.3.1 地质灾害管理的目的与原则 34

3.3.2 地质灾害管理的主要内容 35

3.3.3 地质灾害管理的主要手段 36

3.3.4 系统科学理论在地质灾害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36

第4章 地震灾害 38

4.1 地震与地震活动 38

4.1.1 概述 38

4.1.2 地震波 38

4.1.3 地震的成因与类型 40

4.1.4 地震的震级与地震烈度 41

4.1.5 地震的时空分布 43

4.2 诱发地震 46

4.2.1 诱发地震的类型及其特点 46

4.2.2 预防诱发地震的对策 50

4.3 地震灾害 51

4.3.1 地震效应 52

4.3.2 地震灾害的特点与破坏形式 54

4.3.3 灾害性地震实例 57

4.4 地震活动的监测与预报 60

4.4.1 地震监测 60

4.4.2 地震预报 61

4.5 地震灾害损失预测 64

4.6 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 66

4.6.1 国际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 66

4.6.2 中国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 69

4.6.3 减轻地震灾害对策的发展趋势 70

第5章 火山灾害 72

5.1 火山与火山活动 72

5.1.1 火山的类型 72

5.1.2 火山喷发样式 72

5.1.3 火山喷发物 73

5.1.4 火山的空间分布 75

5.2 火山喷发灾害效应与资源效应 77

5.2.1 火山喷发灾害 78

5.2.2 火山喷发的资源效应 84

5.2.3 重大火山灾害实例 85

5.3 火山活动的监测与预报 86

5.3.1 火山活动的前兆现象 86

5.3.2 火山活动监测 88

5.3.3 火山喷发预报 89

5.4 减轻火山灾害的对策 90

5.4.1 危险性火山的识别与评价 90

5.4.2 火山地区土地利用规划 90

5.4.3 与工程有关的减灾对策 90

5.4.4 火山应急管理 92

5.4.5 灾后援助与重建 92

第6章 斜坡地质灾害 93

6.1.1 斜坡地质灾害的类型 94

6.1 斜坡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94

6.1.2 斜坡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 95

6.1.3 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育规律 97

6.2 崩塌 99

6.2.1 崩塌的特点 99

6.2.2 崩塌的形成条件 99

6.2.3 崩塌的力学机制 101

6.2.4 崩塌的分类 102

6.2.5 崩塌的危害 103

6.3 滑坡 104

6.3.1 滑坡的特点 104

6.3.2 滑坡的形成条件 104

6.3.3 滑坡的成因机制 105

6.3.4 滑坡的分类 107

6.3.5 滑坡的危害 108

6.4 泥石流 112

6.4.1 泥石流的一般特征 112

6.4.2 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113

6.4.3 泥石流的运动特征与机理 114

6.4.4 泥石流的分类 115

6.4.5 泥石流的危害 117

6.4.6 泥石流的灾害实例 120

6.5 斜坡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报 121

6.5.1 斜坡地质灾害的监测 121

6.5.2 斜坡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 124

6.6 斜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 128

6.6.1 崩塌的防治 129

6.6.2 滑坡的防治 132

6.6.3 泥石流的防治 136

第7章 地面变形地质灾害 141

7.1 地面变形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141

7.2 地面沉降 142

7.2.1 地面沉降的特征与分布 142

7.2.2 地面沉降的危害 145

7.2.3 地面沉降的成因机制和形成条件 146

7.2.4 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预测 148

7.2.5 地面沉降的防治 149

7.3 地裂缝 150

7.3.1 地裂缝的特征、类型与分布 150

7.3.2 地裂缝的成因机制和形成条件 152

7.3.3 地裂缝的危害 153

7.3.4 地裂缝灾害的防治措施 155

7.4 岩溶地面塌陷 155

7.4.1 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规律 156

7.4.2 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机制和形成条件 156

7.4.3 岩溶地面塌陷的危害 159

7.4.4 岩溶地面塌陷的监测预报 160

7.4.5 岩溶地面塌陷灾害的防治措施 161

第8章 矿山与地下工程地质灾害 163

8.1 矿山与地下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 163

8.2 矿区地面变形与荒漠化 164

8.2.1 矿区地面塌陷与地裂缝 164

8.2.2 矿区荒漠化 167

8.3.1 冒顶垮帮 170

8.3 矿山与地下工程地压灾害 170

8.3.2 岩爆 171

8.3.3 煤与瓦斯突出 174

8.3.4 露天边坡失稳 176

8.4 瓦斯爆炸与煤层自燃 178

8.4.1 瓦斯爆炸 178

8.4.2 煤层自然 180

8.5 矿井突水 182

8.5.1 矿井突水的致灾条件和影响因素 182

8.5.2 矿井突水的危害 183

8.5.3 矿井突水灾害的防治对策 184

9.1.1 表生环境中元素的迁移转化 185

第9章 表生环境地球化学异常与地方病 185

9.1 表生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185

9.1.2 表生环境地球化学的地带性特征 189

9.1.3 人类活动对原生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 190

9.2 表生环境地球化学异常与人体健康 190

9.2.1 原生地球化学环境与人体健康 191

9.2.2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199

第10章 土地荒漠化 203

10.1 概述 203

10.1.1 荒漠化的基本概念 203

10.1.2 土地荒漠化的类型与成因 204

10.1.3 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5

10.2.1 沙质荒漠化的分布特征 206

10.2 沙质荒漠化 206

10.2.2 沙质荒漠化的成因 208

10.2.3 沙质荒漠化的危害 209

10.2.4 沙质荒漠化的遥感监测 212

10.2.5 沙质荒漠化的防治 213

10.3 水土流失 214

10.3.1 水土流失发育状况 215

10.3.2 水土流失的类型与影响因素 215

10.3.3 水土流失的危害 217

10.3.4 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219

10.4.1 土壤盐渍化的形成 220

10.4.2 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220

10.4 土壤盐渍化 220

10.4.3 土壤盐渍化防治对策 221

第11章 特殊土地质灾害 222

11.1 黄土湿陷 222

11.1.1 湿陷性黄土的特征 222

11.1.2 黄土湿陷性的原因及其判定 223

11.1.3 湿陷性黄土的危害 224

11.1.4 湿陷性黄土的防治措施 225

11.2 膨胀土 226

11.2.1 膨胀土的特征 226

11.2.2 膨胀土的胀缩机理 227

11.2.3 膨胀土的危害 227

11.2.4 膨胀土灾害的防治措施 228

11.3.1 盐渍土的类型及其特性 229

11.3 盐渍土 229

11.3.2 盐渍土的危害 230

11.3.3 盐渍土灾害的防治措施 230

11.4 软土 231

11.4.1 软土的特征 231

11.4.2 软土的危害 231

11.4.3 软土地基的加固措施 232

11.5 冻土 232

11.5.1 冻土的特征 232

11.5.2 冻土的分布 233

11.5.3 冻土的不良地质现象 234

11.5.4 冻土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35

12.1.1 地下水的特征 238

12.1.2 区域性地下水水位下降 238

12.1 地下水资源恶化 238

第12章 其他地质灾害 238

12.1.3 地下水水质恶化 242

12.2 洪涝灾害 244

12.2.1 洪涝灾害的分布与危害 244

12.2.2 洪涝灾害的成因 245

12.2.3 防洪减灾的主要措施 247

12.3 海岸带地质灾害 249

12.3.1 海岸带地质灾害的类型 249

12.3.2 海水入侵 249

12.3.3 海岸侵蚀 253

12.3.4 海平面上升 255

参考资料 25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