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秦汉思想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秦汉思想史
  • 周桂钿著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202651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690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7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秦汉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 秦汉时代的政治局势 1

二 秦汉时代的思想融合 3

三 秦汉时代的思想特点 5

(一)确立系统宇宙观 5

(二)发展朴素辩证法 7

(三)融合各家的新体系 9

(四)哲学与科学的结合 10

(五)哲学和政治的关系 12

第一章 秦汉思想的序曲——《吕氏春秋》 16

一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16

二 《吕氏春秋》的哲学思想 18

(一)民本思想 24

三 《吕氏春秋》的政治思想 24

(二)五运之说 26

四 《吕氏春秋》的人生思想 29

(一)人性有欲 30

(二)人情有伪 31

(三)养生之道 34

(四)形动气通 37

第二章 秦朝思想统一于法家 40

一 思想统一于法家 40

二 秦亡于农民起义 43

三 关于农民反对封建制度问题 46

第三章 总结秦亡教训,探讨治国大道——陆贾和贾谊 50

一 陆贾与《新语》 50

(一)“本于天地”的道论 51

(二)“文武并用”的政治思想 53

(三)讲求实际的思想方法 57

(四)圣人史观 60

二 贾谊的民本主义 63

(一)民本思想的来源 63

(二)民本思想的内容 65

(三)民本思想的意义和影响 67

(四)积贮与铸钱 68

第四章 黄老思潮的兴衰 71

第五章 融合诸子学说,建立宇宙论体系——《淮南鸿烈》 77

一 刘安与《淮南鸿烈》 77

二《淮南鸿烈》的宇宙论 79

(一)宇宙本原论 79

(二)宇宙演化论 81

(三)宇宙系统论 83

三 无为治国的政治思想 85

四 乘时应变的辩证法思想 88

第六章 理想社会与理想人格——《礼记》 94

一 礼论 94

二 大同与小康 96

三《大学》与《中庸》 98

四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102

五 《大戴礼记》 106

第七章 儒学思潮的兴起 108

第八章 儒宗地位的确立,天人之学的形成——董仲舒哲学 113

一 生卒年与对策之年考 113

(一)生年考 113

(二)卒年考 118

(三)对策之年考 122

(一)仁 132

二 仁义论 132

(二)义 137

(三)仁义之分 141

(四)义利观 144

三 天人感应论 152

四 人性论 166

(一)对孟子性善论的驳斥 166

(二)对荀子性恶论的修正 173

(三)性未善论 176

五 教化论 188

(一)治天下以教化为大务 188

(二)太学养士,实试求贤 190

(三)重德教、辅刑罚 191

(四)教材与教学内容——六艺与三纲五常 192

(五)学习态度和方法——博节、多连、精思达虑 193

(六)教师 195

六 政治哲学 196

(一)董仲舒的哲学是政治哲学 196

(二)大一统论是政治哲学的核心 197

(三)天人感应论是其理论形式 200

(四)独尊儒术(思想统一) 204

(五)结论 207

七 汉代公羊学传授源流考辨 209

第九章 大一统论 216

一 大一统主要是统一思想 216

二 统一思想是百家争鸣后的必然 219

三 统一思想的实现 222

四 统一思想的功过 225

(一)思想统一于儒学,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主干地位 226

(二)思想统一于儒学,奠定了民族精神的思想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28

(三)思想统一于儒学,压抑了百家的发展,维护了专制制度 231

(四)思想统一于儒学,导致一刀切现象 234

(五)思想统一于儒学,严重限制了个人思想的发展,残酷迫害有识之士 235

(六)思想统一于儒学,政治干预学术,既破坏了学术,也损害了政治 237

第十章 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三位一体——司马迁与《史记》 240

一 史学家司马迁 240

二 文学家司马迁 246

三 成一家之言 248

四 三富论 253

第十一章 关于治国方针的一场全面争论——《盐铁论》 259

一 朝廷与地方的矛盾 260

(一)争论的背景 260

(二)斗争的实质 262

(三)争论的重点 266

(四)有益的启迪 270

二 天命论与反天命论的矛盾 272

第十二章 经学与谶纬 274

一 经学产生于独尊儒术 274

二 经学的今古文之争 275

三 经学与政权 277

四 繁琐注经和皓首穷经 283

五 谶纬 285

第十三章 纯任儒术、复古改制——王莽兴衰的思想根源 289

一 王莽改革 289

(一)改名 290

(二)改制 291

(三)度量衡的改革 294

(四)五均六管 299

(五)货币改革 307

(六)税制改革 312

(七)禄制改革 315

二 对王莽的评论 320

(一)迷信天命 321

(二)复古改革 323

(三)任意唯心 324

(四)新的评价 325

第十四章 反天人感应论的暗流 328

第十五章 科学思维的超前觉醒——王充辨虚实 339

一 王充生平考 339

(一)关于“乡里称孝” 340

(二)关于王充是否到过京师的问题 344

(三)关于“师事班彪”的问题 348

(四)关于“特诏公车征”的问题 355

(一)王充哲学与汉代天文学的关系 360

二 天地本原论宇宙观 360

(二)宇宙模式和天地本原论 368

三 论鬼 371

四 知为力 376

五 唯物史观的思想萌芽 381

(一)“汉盛于周”的历史发展观 381

(二)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383

(三)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 384

六 王充哲学与东汉社会 386

(一)社会繁荣的《宣汉》《须颂》 386

(二)虚妄盛行与“九虚”“三增” 389

(三)大一统国家与儒、吏之争 393

(四)尊师重教与世儒、文儒之争 396

(五)复杂原因与逢遇幸命 399

(一)王充与培根 402

七 对王充的评价 402

(二)执著求真 403

(三)超前觉醒 407

第十六章 针砭时弊的《潜夫论》 415

一 闻名的“潜夫” 415

二 元气本原论的宇宙观 417

三 民本思想与议边、论赦 419

(一)议边 419

(二)论赦 421

四 德治主张与论贤 423

(一)赏罚并用,德治为主 423

(二)待贤而治 425

(三)贵不必贤 426

(四)选贡非贤 428

(五)行贤见嫉 432

(六)招贤有术 435

(七)任贤有方 437

五 关于天命鬼神问题 441

(一)有鬼神论 442

(二)反对烦卜滥祀 444

(三)天命不必 445

(四)以德迎之 447

第十七章 社会批判思潮与党锢事件 449

一 仲长统与《昌言》 451

(一)王权三步曲 451

(二)“人事为本,天道为末” 453

二 崔寔与《政论》 457

(一)精神重于物质 458

(二)主张变法改革 459

(三)重禄以防贪欲 462

三 荀悦与《申鉴》 464

(一)政体 465

(二)欲嫌 467

(三)人性 468

第十八章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 473

一 丰富性、深刻性、模糊性 473

二 追求真、善、美的哲学 475

三 儒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干 480

四 求善的政治哲学是儒学的核心 484

五 结论 488

第十九章 天说的科学思想 490

一 天文学的成就与贡献 490

(一)盖天说的经典《周髀算经》 492

二 盖天说 492

(二)七衡六间说及其合理性 495

(三)盖天说的发展及影响 506

三 浑天说 510

(一)浑天仪是谁创制的 510

(二)浑天说产生于保时 516

(三)再探讨几个问题 520

四 浑、盖合一说 531

五 宣夜说 552

(一)宣夜说及其产生时代 552

(二)宣夜说的影响 556

第二十章 医学的基础理论 562

一 奠定医学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 562

(一)《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 562

(二)人体可知论 566

(三)整体系统论 567

(四)辨证施治论 570

二 阴阳论 573

(一)阴阳学说 574

(二)人体阴阳 575

(三)阴阳相须 576

(四)内外兼顾 577

(五)动静等观 579

(六)贫富调均 582

(七)阴阳论与对立统一论的异同 585

三 五行论 586

(一)五行说的起源问题 587

(二)五行生克说 591

(三)中医五脏五行说 601

(四)五行与天干、地支、八卦的关系 603

(五)五行系统论 606

(六)五行说与唯物辨证法 609

第二十一章 汉代经济思想 612

一 “善者因之” 612

二 崇本调均 616

三 轻重之家 619

结论:秦汉思想在中华民族传统思想中的地位 624

一 中华民族思想的集大成者 624

二 批判继承与分久必合 633

三 体会 638

四 余论 639

重要参考文献 645

人名、书名、重要概念索引 649

后记 68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