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让科技跨越时空 科技传播与科技传播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让科技跨越时空  科技传播与科技传播学
  • 翟杰全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5989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让科技跨越时空 科技传播与科技传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科技传播:让知识跨越时空 1

一、对科技传播的初步描述 2

1.科技传播:与科技活动如影随形 3

2.科技传播:对知识的扩散与传递 5

3.科技传播:知识的社会化与共享化 7

二、科技传播的基本含义 8

1.贝尔纳与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9

2.Science Communication 10

3.科技传播的基本含义 11

第二章 科技传播:演进与发展 15

一、早期历史 16

1.前科技传播 16

2.科技传播的产生 17

二、近代型式 21

1.科技教育 21

2.文献传播 22

3.科学杂志 24

4.私人交流 25

三、现代形态 27

1.专业交流的新发展 28

2.新大学运动与科技教育 36

3.科学普及事业 39

4.技术传播 41

四、未来发展 43

1.问题与危机 43

2.旺盛的需求与未来的发展 46

第三章 科技传播的结构与模式 49

一、“五W模式”与传播的基本要素 50

二、科技传播的四大结构要素 52

1.传播者 53

2.传播内容 57

3.传播渠道与传播媒体 61

4.受传者 63

三、科技传播的基本模式 65

1.人类传播的基本模式 65

2.科技传播的基本模式 70

第四章 科技传播的作用与功能 74

一、知识与传播 74

1.科技知识及其可传性 75

2.传播与知识共享 76

3.传播、知识与科技:功能上的“三位一体” 79

1.知识流程 80

二、知识流程与科技传播的作用机制 80

2.科技传播的作用机制 84

三、科技传播的社会功能 89

1.让知识实现外部化 89

2.为科技发展提速 91

3.使科学技术得到应用 92

4.促进信息资源开发 94

5.铸造社会科学能力 96

6.培育社会成员的科技意识 98

7.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100

8.示范科学的文化价值 101

9.让公众过科学的生活 103

10.促进公众理解科学 104

第五章 专业交流:专家之间的知识交流 108

一、专业交流:动力、结构和功能 108

1.专业交流的动力 108

2.专业交流的构成 110

3.专业交流的功能 113

二、正式交流 116

1.交流媒体 117

2.交流渠道 121

1.非正式交流:“私底下”的交流 124

三、非正式交流 124

2.非正式的扩散和非正式的获取 126

3.非正式交流:优势与局限 130

4.非正式团体内的交流 132

四、专业交流系统 135

第六章 科技教育:教师与学生间的知识传递 137

一、历史的足迹 137

1.科技教育:从古代到现代 137

2.科技教育的制度化 140

1.科技教育的功能 144

二、功能与价值 144

2.科技教育的价值 147

三、教育的传播结构 150

1.传播者和受众 151

2.传播内容 152

3.渠道与媒体 156

四、教育中的传播组织 158

1.教育培训组织 158

2.大学在科技传播中的特殊地位 160

五、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科技教育 164

第七章 科技普及:面向大众的知识扩散 167

一、从“讲解科学知识”到“公众理解科学” 168

1.讲解科技知识 168

2.公众理解科学 170

二、科技普及的内容与主体 173

1.科技普及内容 173

2.科技普及主体 175

三、科技普及渠道与媒体 184

1.科技普及的基本渠道 184

2.科普媒体与科普设施 186

四、面向知识经济的科技普及事业 189

1.未来的变化 190

2.我国的现实 192

3.让我们与科技“亲密接触” 194

第八章 技术传播:技术的转移与采用 198

一、技术及对技术传播的研究 198

1.科学与技术 199

2.技术传播:多学科共同的研究对象 203

二、技术传播要素 205

1.技术传播者 206

2.技术受众 207

3.技术传播内容 208

4.技术传播行为 210

三、技术传播途径 211

1.技术传播途径 211

2.市场渠道和非市场渠道 217

四、农业技术传播与技术传播的S曲线 219

1.农业技术传播 220

2.技术传播的S曲线 223

一、互联网与网络传播 226

第九章 科技传播:迈向网络化时代 226

1.互联网:从军用到民用 227

2.网络传播的“新面孔” 229

二、综合集成:网络平台新特性 231

三、网络传播:对传统传播系统的改造 235

四、科技传播:迈向网络化时代 238

1.网络时代的新要求 238

2.网络向科技传播的渗入 240

五、网络时代的科技传播 244

1.对传统科技传播系统的技术改造 245

2.对网络科技资源的开发利用 247

一、科技传播与知识经济 251

第十章 科技传播事业发展策略:双轮驱动 251

1.知识经济及其发展基础 252

2.科技传播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 254

3.知识经济时代的一项社会事业 256

二、科技传播事业的“四大体系”建设 259

1.科技传播的法规政策体系建设 260

2.国家科技传播体系和社会后援体系建设 261

3.科技传播产业体系建设 262

4.传播技术体系建设 263

5.科技传播事业的发展定位 264

1.科技传播事业的双重属性 265

三、发展策略:“双轮”驱动 265

2.建立“公益-产业”双轮驱动发展机制 266

四、科技传播的行业化和职业化 271

五、科技传播“塑造”科技强国 274

第十一章 科技传播事业的主体结构:两翼协同 279

一、国家科技传播体系 279

1.对“国家体系”的研究 280

2.国家科技传播体系的概念 282

3.国家科技传播体系的功能 285

4.国家科技传播体系的建设 287

1.国家科技传播体系内的知识交流途径 289

二、国家科技传播体系内的知识交流 289

2.我国科技传播体系内知识交流现状 293

三、科技传播事业的后援体系 298

1.国家的法律保障 298

2.政府的政策与财政支持 300

3.企业的资金资助和技术援助 304

4.社会公众与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 306

第十二章 通向科技传播学的道路 309

一、科技传播学:现实的和理论的需要 309

二、科技传播学:科学社会学与传播学交叉的产物 311

三、科技传播学的两大传统 317

1.科技传播的“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 318

2.“技术研究传统” 319

3.“社会研究传统” 320

4.“社会研究方向”的四大问题 322

四、面向未来的任务 323

1.学科归属问题 324

2.资源整合问题 327

参考文献 329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333

后记 33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