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哲学简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西哲学简史
  • 夏军,张桂岳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2100·034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600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6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西哲学简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 1

目 录 1

第一编古代始初哲学 3

述要 3

一对世界本原及其存在方式的探讨 4

(一)元定形的水和气 4

(二)神秘的数 6

(三)永恒的活火 8

(四)?一、不动的存在 11

(五)四根和种子 12

(六)原子与虚空 14

(七)理念论 16

(八)本体和四因说 18

(一)“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 22

二对人类认识问题的研究 22

(二)同类相知和异类相知 23

(三)影像说 24

(四)“人是万物的尺度” 27

(五)善即知识 28

(六)知识即回忆 31

(七)蜡块印迹说 33

三遁入内心生活的哲学思潮 36

(一)无神论与快乐主义 37

(二)神学目的论和禁欲主义 39

(三)“最高的善是不作任何判断” 42

四 从顺天应人到“制天命而用之” 45

(一)天人相分思想对天命论的批判 45

(二)阴阳五行说 47

(三)绝对的三个公式 (3 49

(三)人可胜天 50

五具有伦理色彩的礼、仁学说与人性争论 54

(一)“复礼”和“为仁” 54

(二)“仁政”和“义利” 57

(三)性无善无不善说和性善说 59

(四)性恶论 61

六关于名实关系的争论 64

(一)取消事物差别的“合同异” 64

(二)分离事物属性的“离坚白” 65

(三)“取实予名”与“以名举实” 67

(四)“制名以指实” 69

七对知行观及认识能力的探讨 71

(一)“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 71

(二)“不出户而知天下”与“反者道之动” 74

(三)“是非莫辨” 78

(四)三表法与三知说 81

(五)“虚壹而静”与“参验” 84

(一)“道”为万物之宗 89

八关于“道”的解释 89

(二)“物物者非物” 91

(三)“道”即“精气” 92

(四)“道”为万物的规律 94

编评 97

第二编哲学与宗教神学的联姻 103

述要 103

九信仰主义对哲学理性的奴役 104

(一)神学的侍婢——经院哲学 104

(二)唯名唯实之争 106

(三)理性和信仰 110

(四)行善、犯罪与得教 112

(五)阿拉伯哲学与拉丁阿威洛依主义 114

(六)基督教官方哲学——托马斯主义 117

(七)英国经验论的先驱 122

(八)物质能否思维 125

(九)思维经济的“剃刀” 126

(十)“神秘之光” 127

(十一)异端运动 129

十理性的复苏 131

(一)“不认识自己就不能认识上帝” 131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萌生 132

(三)“一切产生于物质” 133

(八)从“?气相革”退回到“命不可勉、时不可力” 135

(四)“因信称义,不靠事功” 136

十一 由“内法外道”到“独尊儒术” 138

(一)“道莫大于无为” 138

(二)“天人一也” 142

(三)“性三品”说 145

(四)“辨物之理、以正共名” 146

(五)“天不变道亦不变” 147

(六)“天道自然无为” 149

(七)“疾虚妄”与“重效验” 152

(一)“贵无”和“崇有” 158

十二玄学思潮 158

(二)“言不尽意”与“言能尽意” 162

(三)名教与自然 164

十三佛理与哲理 168

(一)“色即是空”与“顿悟成佛” 168

(二)“神灭”抑或“神不灭” 171

(三)尊儒排佛和三教合流 176

(四)“天人变相胜”,“还相用” 180

编评 183

第三编 哲学的科学与人学倾向及其发展 189

述要 189

十四 对“理气”、“道器”的研究 190

(一)“形而上”与“形而下”之争 190

(二)对“析心理为二”的双重批判 194

(三)“?有”概念的产主 197

(四)对“本”、“殊”关系认识的?化 200

(五)研究“万物之理”的轨迹 203

(六)对“常”、“变”范畴的突出贡献 206

(七)“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 209

(八)“?理”力行“人事”兴 212

十五 围绕“心物”、“知行”的争论 215

(一)“内外相须”开新篇 215

(二)对知识类型的哲学括 218

(三)“道问学”与“尊德性” 221

(四)超越前代的知行理论 224

(五)“?物致知”说的演变 228

(六)“有涯之生”能否求“无涯之知” 232

(七)形形色色的“准则”观 235

十六 独具特色的“心性”、“理欲”之辩 239

(一)有没有“两等性” 239

(二)“天理人欲”辨析 242

(三)判别“体”、“用”论心性 245

(四)灌喻、修养与习成 249

(五)对人的社会属性的积极探索 252

十七宋明理学对东方各国的影响 256

十八崇尚经验 260

(一)时代精神的先声 261

(二)经验主义的数学力学化 266

(三)“人对人象浪一样” 268

(四)经验是理智的全部财富 269

(五)“一切形式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274

(六)“发疯的钢琴” 275

(七)“一种讨厌的烂泥” 279

十九高扬理性 287

(一)理智的自然之光 287

(二)脱离了人和社会的实体 291

(三)欲望、理智、自由 295

(四)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297

二十启蒙哲学 302

(一)造反的天主教神父 302

(二)“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304

(三)法的精神,地理的作用 306

(四)野蛮与文明,平等与不平等 308

二十一战斗唯物主义的旗帜 311

(一)“人是机器” 311

(二)闪烁的辩证法思想的火花 313

(三)欲望和利益的和谐,人性与教育的结合 314

(四)“上帝个人的仇敌” 316

二十二批判哲学 318

(一)康德及其批判哲学的由来 318

(二)打开形而上学的缺口 319

(三)学会游泳再下水 320

(四)感性与知性 322

(五)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323

(六)十二范畴表 325

(七)二律?及 327

(八)自在之物和现象之物 330

(九)真善美的哲学体系 332

二十三 自我——非我同一哲学 338

(一)费希特及其“知识学” 338

(二)从康德出发又批判康德 339

(三)自我设定自身 341

(四)自我设定非我 342

(五)自我设定自身与非我 344

二十四 绝对同一哲学 346

(一)谢林及其绝对同一哲学 346

(二)从费希特出发批判费希特 347

(四)无差别——差别——无差别 350

二十五聪明的唯心主义 353

(一)黑格尔及其绝对观念 353

(二)包罗万有的哲学体系和辩证的方法 355

(三)诞生地和秘密 360

(四)同一——差别——根据 362

(五)圆圈哲学 366

(六)唯物主义近在咫尺 369

(七)绝对观念回老家 371

二十六人本学唯物主义 376

(一)费尔巴哈及其人本主义 376

(二)上帝——理性——人 376

(三)唯物主义重登王座 377

(四)批判宗教神学,提高人学 379

(五)思辨神学的批判转向思辨哲学的批判 382

(六)下半截唯物主义,上半截唯心主义 385

编评 387

第四编哲学的根本变革 395

述要 395

二十七 根本变革的时代激发哲学的根本变革 396

(一)根本变革的时代 396

(二)根本变革的思维方式 398

(三)马克思走向科学世界观的道路 400

(四)恩格斯走向科学世界观的道路 405

(五)根本变革的标志 409

二十八科学世界观的创立 412

(一)从思辨哲学转向人本主义哲学 412

(二)超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415

(三)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 422

(四)与形形色色错误思潮斗争中创立科学世界观 425

(五)科学世界观的纲领 429

(一)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哲学概括 432

二十九新世界观的应用、验证和发展 432

(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哲学剖析 435

(三)自然辩证法 442

(四)科学世界观的系统表述 445

(五)思格斯后期对唯物史观的卓越贡献 448

(六)四十年哲学斗争的总结 452

三十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阶段 456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456

(一)普列汉诺夫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456

(二)列宁批判民粹派、经济派的哲学意义 459

(三)对“跪着造反哲学”的批判 462

(四)关于物质的定义 463

(五)三个重要的认识论结论 465

(六)哲学的党性原则 467

(七)辩证法的“思想百宝库” 468

(八)辩证法的16要素 470

(九)辩证法的核心 474

(十)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 477

(十一)对帝国主义矛盾的科学分析 480

(十二)斯大林的哲学思想 484

三十一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488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 488

(一)从向西方寻求真理,到用无产阶级宇宙观观察中国 488

(二)对“结合”经验作哲学概括的代表 491

(三)坚持实事求是,洗刷唯心精神 494

(四)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496

(五)认识过程“两个飞跃”的原理 498

(六)人类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501

(七)对立统一规律的应用、发挥和发展 504

(八)“矛盾问题的精髓” 506

(九)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508

(十)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511

(十一)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514

(十二)社会主义社会革命和建设过程矛盾探索 516

编评 520

第五编 哲学的现代趋势 527

述要 527

三十二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528

(一)新的时代给哲学发展提出新的任务 528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新发展 530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各国的发展 538

三十三实证主义及科学主义思潮 546

(一)反传统哲学 546

(二)实证原则 547

(三)逻辑经验及语言分析 551

(四)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诘难 554

(一)“意志”的膨胀 559

三十四存在主义及人本主义思潮 559

(二)人与自我意识的存在 562

(三)“结构”及其他 567

三十五新宗教哲学 572

(一)对上帝的“再发现” 572

(二)关于上帝存在的新的本体论证明 573

(三)信仰要适应当代潮流 574

(四)“目的伦理学” 576

(五)以“神”为主宰的“历史哲学” 578

(六)上帝的“新姿态” 580

三十六法兰克福学派和西方马克思主义 582

(一)“社会批判理论” 583

(二)以“否定辩证法”为核心的“激进哲学” 587

(三)弗洛伊德——马克思 589

(四)存在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和“医治” 592

(五)马克思主义的结构主义化 594

编评 59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