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民族历史文献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民族历史文献学
  • 赵令志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08229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28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647页
  • 主题词:少数民族-古文献学-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民族历史文献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目录学 5

第一章 目录 5

第一节 目录之功用 10

一、入门之学 10

二、鉴核古籍 12

三、利用者之功用 15

第二节 目录学之体例 16

一、篇目 16

二、叙录 19

三、小序 25

第三节 目录之分类 30

一、《七略》及七分法 32

二、四部分类法 39

第四节 目录学源流 42

一、官家目录 43

二、私家目录 51

三、史家目录 59

四、补史目录 72

五、方志著述目录 75

六、专科分类目录 78

第二章 经部 84

第一节 经学历史 84

一、古代六经 86

二、孔子之六经及经学 88

三、秦火前后之经学 91

四、两汉之经学 93

五、魏晋南北朝之经学 97

六、隋唐之经学 100

七、宋代经学 103

八、元明经学 105

九、清代经学 107

第二节 经部类目 112

一、易类 114

二、书类 116

三、诗类 119

四、礼类 120

五、春秋类 124

六、孝经类 129

七、五经总义类 131

八、四书类 131

九、乐类 134

十、小学类 134

第三章 史部 137

第一节 史部源流 137

第二节 史部类目 141

一、正史类 141

二、编年类 185

三、纪事本末类 204

四、别史类 211

五、杂史类 216

六、诏令奏议类 220

七、传记类 223

八、史钞类 229

九、载记类 232

十、时令类 236

十一、地理类 237

十二、职官类 248

十三、政书类 252

十四、目录类 268

十五、金石类 271

十六、史评类 278

第三节 史籍体裁变革及新体裁史籍 284

一、古代史新体裁史籍举要 284

二、近代史新体裁史籍举要 290

第四章 子部 292

第一节 周秦诸子 292

一、儒家之属 294

二、道家之属 295

三、法家之属 296

四、名家之属 296

五、墨家之属 297

六、纵横家之属 298

七、杂家之属 298

八、农家之属 299

九、小说家之属 300

第二节 子部类目 300

一、儒学类 301

二、兵书类 305

三、法家类 306

四、农家类 306

五、谱录类 308

六、医家类 311

七、天文算法类 313

八、术数类 313

九、艺术类 316

十、典故类 321

十一、小说类 328

十二、杂学类 330

十三、道教类 334

十四、佛教类 335

十五、其他宗教类 337

第五章 集部 339

一、楚辞类 340

二、别集类 342

三、总集类 349

四、诗文评类 354

五、词曲类 356

第六章 民族文字古籍文献 360

第一节 古民族文字文献 360

一、佉卢文文献 361

二、焉耆—龟兹文文献 361

三、于阗文文献 362

四、突厥文文献 363

五、回鹘文文献 364

六、察合台文文献 365

七、西夏文文献 366

八、契丹文文献 369

九、女真文文献 370

第二节 民族文字文献 372

一、蒙古文文献 372

二、藏文文献 379

三、满文文献 393

四、老彝文文献 406

五、东巴文、哥巴文等文献 410

六、老傣文文献 414

七、古壮文文献 419

八、老白文文献 422

第二编 版本学 427

第一章 版本 427

第一节 版本释义 427

第二节 版本功用 430

第三节 刊刻释名 434

第二章 古籍版刻史略 437

第一节 历代之雕版 437

一、雕版印刷术发明之技术条件 437

二、雕版印刷史略 438

第二节 雕版出现后之抄本 470

第三章 版本类型术语 473

第一节 古籍版本类型 473

一、按刊刻时代区分 473

二、按刻书机构区分 473

三、按刻书地点区分 476

四、按刻印情况区分 477

五、按字体、订本区分 480

六、按印制颜色区分 481

七、按增删、批点、合刻等情况区分 482

八、按活字质地区分 482

九、按版本价值区分 483

十、非雕版、活字版之版本 485

十一、按书之装帧区分 487

十二、按纸质区分 487

第二节 古籍版本术语 487

一、书叶各部位之术语 487

二、装帧形式、装订技术等术语 488

三、文内常用符号之术语 491

第三节 纸张 492

第四章 古籍版本鉴定常识 494

一、古籍版本鉴定之作用 494

二、古籍版本鉴定之基础 495

三、古籍版本鉴定术语 500

四、古籍版本鉴定方法及注意事宜 500

五、雕印本之鉴定 503

六、活字本之鉴定 517

七、批校本、抄本之鉴定 519

八、伪本之鉴定 520

第三编 校雠学 525

第一章 校雠之功用 525

第一节 校雠释名 525

第二节 校雠之重要性 528

第二章 校雠必备之条件 541

一、校雠必备众本 542

二、校雠必通文字学 544

三、校雠必通训诂学 550

四、校雠必通音韵学 556

第三章 句读与校雠 560

第一节 校雠与句读 560

第二节 句读错误举例 563

一、当读而失读例 563

二、不当读而误读例 564

三、当属上读而误属下读例 566

四、当属下读而误属上读例 569

五、原文不误因读而误改例 574

六、原文不衍因误读而误删例 576

七、原文不脱因误读而误补例 578

八、原文不倒因误读而误乙例 579

九、因字脱而误读例 580

十、因文省而误读例 581

十一、因不识古字通假而误读例 581

十二、因不识古韵而误读例 582

十三、因字误而误读例 583

十四、因字衍而误读例 584

十五、数读皆可通者例 584

第四章 校雠方法 586

第一节 校雠之依据材料 586

第二节 校雠宜注意之问题 593

第三节 校雠方法 601

第四节 校雠成果之处理 605

一、记载校雠文字之异同 605

二、应否出校记之标准 606

三、处理校雠成果之方式 607

第五章 校雠学史 610

一、周代之校雠 610

二、两汉之校雠 611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之校雠 613

四、唐宋元明时期之校雠 614

五、清代之校雠 618

参考书目 625

后记 62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