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关中盆地地下水环境演化与可再生维持途径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关中盆地地下水环境演化与可再生维持途径
  • 王文科,王雁林,段磊等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 ISBN:780734174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65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183页
  • 主题词:盆地-地下水资源-研究-关中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关中盆地地下水环境演化与可再生维持途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 1

1.1 自然地理条件 1

1.2 地质、地貌条件 3

1.2.1 地质背景 3

1.2.2 地貌条件 3

第2章 区域地下水分布规律及开发利用现状 7

2.1 地下水系统 7

2.2 地下水分布规律 8

2.2.1 渭河以南山前洪积扇与黄土台塬地下水亚系统 8

2.2.2 渭河以北山前洪积扇与黄土台塬地下水亚系统 9

2.2.3 渭河冲积平原地下水亚系统 9

2.3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10

2.3.1 补给条件 10

2.3.2 径流条件 11

2.3.3 排泄条件 12

2.4 地下水动态特征 12

2.5 地下水化学特征 13

2.6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2.6.1 开发利用现状 13

2.6.2 存在问题 15

第3章 水环境同位素及各水体间的关系 18

3.1 大气降水与河水的同位素分布特征 18

3.1.1 大气降水的同位素分布特征 18

3.1.2 河水的同位素分布特征 22

3.2 地下水的同位素分布特征 23

3.2.1 潜水同位素分布特征 23

3.2.2 承压水同位素分布特征 26

3.2.3 岩溶水同位素分布特征 27

3.3 水同位素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 27

3.3.1 雨水同位素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 28

3.3.2 河水同位素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 28

3.3.3 地下水同位素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 28

3.4 各水体间的关系 29

3.4.1 雨水与河水之间的关系 29

3.4.2 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 30

3.4.3 河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 31

3.4.4 地下水之间的关系 36

3.4.5 混合比例的计算 36

3.5 地下水氚年龄计算 37

3.5.1 经验法 38

3.5.2 同位素数学模型法 38

3.5.3 大气降水氚浓度的恢复 41

3.5.4 模型计算 44

3.6 14C年龄的校正 47

3.6.1 基本原理 47

3.6.2 模型校正 47

3.6.3 三种方法的比较 49

3.6.4 岩溶水的区域流速 50

第4章 地下水动力场演化及环境效应 51

4.1 地下水动力场演化 51

4.1.1 潜水动力场时空演化 51

4.1.2 承压水动力场时空演化 58

4.2 地下水动力场演化的环境效应 63

4.2.1 引起地面沉降,加剧地裂缝的活动 63

4.2.2 诱发滑坡崩塌 64

4.2.3 地下水位上升、下降,造成水质恶化 65

4.3 影响地下水动力场演化的因素分析 65

4.3.1 内在因素 65

4.3.2 外部因素 66

4.4 变异条件下地下水动力场演化预测 67

4.4.1 变异因子的识别 67

4.4.2 地下水动力场演化预测 69

第5章 浅层地下水化学场演化 74

5.1 天然水化学场演化特征 74

5.1.1 空间演化特征 74

5.1.2 时域演化特征 89

5.1.3 时空演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104

5.2 人类释放的环境物质 111

5.2.1 地下水中NO3-含量呈增高趋势 111

5.2.2 有毒元素检出 113

5.2.3 地下水中磷酸盐与COD普遍检出 113

第6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解析 115

6.1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和依据 115

6.1.1 计算分区与原则 115

6.1.2 计算方法与依据 116

6.2 基于均衡法的地下水资源评价 116

6.2.1 地下水补给资源计算 116

6.2.2 地下水可采资源计算 122

6.3 基于数值模拟的地下水资源评价 123

6.3.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建立 123

6.3.2 地下水流数学模型及求解 126

6.3.3 数学模型的识别与验证 127

6.3.4 基于数值模型的地下水资源评价 133

6.4 评价可靠性分析 135

6.5 地下水资源解析 136

第7章 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系统 138

7.1 系统的总体结构 138

7.2 系统的基本功能 138

7.2.1 空间数据的管理 140

7.2.2 空间数据的查询与检索 141

7.2.3 应用模型的管理 141

7.2.4 空间分析 142

7.2.5 空间数据的转换 144

7.2.6 系统管理 144

7.3 系统的应用 145

7.3.1 地下水环境信息的管理 145

7.3.2 水文地质要素的叠加分析 149

7.3.3 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分类 149

第8章 地下水可再生能力及其维持途径 151

8.1 地下水可再生能力的理论探讨 151

8.1.1 地下水可再生能力的概念与内涵 151

8.1.2 地下水可再生能力的特征 152

8.1.3 地下水可再生能力的度量 152

8.2 地下水可再生能力维持的途径 153

8.2.1 优化水源开发利用模式 154

8.2.2 调整供水水源结构,实行分质供水与水的循环使用 158

8.2.3 实施外调水源模式,合理配置跨流域调水 159

8.2.4 构建集约利用的节水型社会体系 159

8.2.5 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强化水资源管理工作 160

8.2.6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 161

8.2.7 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促进节水 161

8.2.8 加强水源涵养建设,推进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162

参考文献与资料 16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