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信原理教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通信原理教程
  • 孙学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16410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通信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通信原理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1

1.2 通信系统模型 1

1.3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2

1.4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3

1.5 通信系统的分类 4

1.6 传输方式 4

1.6.1 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 4

1.6.2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 5

1.6.3 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传输 7

1.7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8

1.7.1 模拟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8

1.7.2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9

习题 10

第2章 信息与信道 11

2.1 信息及其度量 11

2.1.1 信息的概念 11

2.1.2 信息度量 12

2.2 信道 12

2.3 信道容量 13

2.3.1 数字信道的信道容量 13

2.3.2 模拟信道的信道容量 13

2.4 信道传输损耗 14

2.5 有线传输介质 15

2.5.1 双绞线 15

2.5.2 同轴电缆 16

2.5.3 光纤 17

2.6 无线传输介质 18

2.6.1 无线电波 18

2.6.2 地面微波 19

2.6.3 卫星信道 20

2.6.4 激光 22

2.6.5 红外线 22

习题 22

第3章 信号与噪声 24

3.1 确定信号的频谱分析 24

3.1.1 傅里叶级数分析 24

3.1.2 傅里叶变换 25

3.2 信号的能量谱密度与功率谱密度 29

3.2.1 能量谱密度 29

3.2.2 功率谱密度 30

3.3 卷积与相关 31

3.3.1 卷积 31

3.3.2 相关 33

3.4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传输 35

3.5 随机信号分析 37

3.5.1 随机过程的概念 37

3.5.2 平稳随机过程 38

3.5.3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38

3.5.4 平稳随机过程的遍历性 40

3.6 随机过程的功率谱 40

3.7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42

3.8 噪声 43

3.8.1 噪声类型 43

3.8.2 白噪声 44

3.8.3 乘法器的噪声响应 45

3.8.4 窄带噪声 46

习题 47

第4章 模拟调制系统 49

4.1 标准调幅 49

4.1.1 AM信号的波形及频谱 50

4.1.2 AM信号的调制 52

4.1.3 AM信号的效率 52

4.1.4 AM信号的解调 53

4.2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 55

4.2.1 DSB信号的调制 55

4.2.2 DSB信号的解调 56

4.3 单边带调幅 56

4.3.1 SSB信号的调制 57

4.3.2 SSB信号的解调 57

4.4 残留边带调幅 58

4.4.1 VSB信号的调制 59

4.4.2 VSB信号的解调 60

4.5 角度调制 61

4.5.1 调相 61

4.5.2 调频 62

4.5.3 FM与PM的关系 62

4.6 宽带调频 63

4.6.1 正弦信号调频 63

4.6.2 调频信号的带宽 65

4.6.3 调频信号的功率 66

4.7 宽带调相 66

4.8 宽带角度调制信号的产生 67

4.8.1 直接法 67

4.8.2 间接法 67

4.9 宽带角度调制信号的解调 68

4.9.1 鉴频器解调 68

4.9.2 环路解调 69

习题 71

第5章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传输 73

5.1 低通信号的采样 73

5.2 脉冲振幅调制 76

5.3 脉冲编码调制 77

5.3.1 基本原理 77

5.3.2 量化的概念 79

5.3.3 均匀量化 79

5.3.4 非均匀量化 82

5.3.5 压缩与扩张技术 83

5.3.6 编码 86

5.4 增量调制 89

5.4.1 增量调制基本原理 89

5.4.2 增量调制系统的性能 91

5.5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93

5.6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94

5.7 图像信号数字化 95

5.7.1 图像信号的概念 95

5.7.2 图像信号数字化 96

5.7.3 数字图像压缩编码的主要国际标准 96

5.8 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编码 97

5.9 基带传输系统 103

5.9.1 基带传输系统模型 103

5.9.2 基带传输系统分析 104

5.10 均衡原理 106

5.11 扰码与解扰码 107

习题 109

第6章 数字调制系统 111

6.1 概述 111

6.2 二进制幅移键控 112

6.2.1 2ASK信号的调制 112

6.2.2 2ASK信号的带宽 112

6.2.3 2ASK信号的解调 113

6.3 二进制频移键控 114

6.3.1 2FSK信号的调制 115

6.3.2 2FSK信号的带宽 115

6.3.3 2FSK信号的解调 116

6.4 二进制相移键控 117

6.4.1 二进制相移键控信号的调制 118

6.4.2 二进制相移键控信号的带宽 119

6.4.3 二进制相移键控信号的解调 119

6.5 多进制幅移键控 122

6.6 多进制频移键控 123

6.7 多进制相移键控 124

6.7.1 相位配置 124

6.7.2 4PSK信号 125

6.7.3 4DPSK信号 127

6.8 正交振幅调制 129

6.8.1 QAM信号的调制 129

6.8.2 QAM信号的解调 130

6.9 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 131

6.10 交错正交相移键控 131

6.10.1 交错正交相移键控信号的调制 132

6.10.2 交错正交相移键控信号的解调 132

6.11 最小频移键控 133

6.12 正弦频移键控 136

6.13 平滑调频 137

6.14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138

6.14.1 基本原理 138

6.14.2 GMSK信号的调制 139

6.14.3 GMSK信号的解调 140

6.15 调制解调器 140

6.15.1 调制解调器的类型 141

6.15.2 调制解调器的速率 142

6.15.3 调制解调器的双工技术 143

6.15.4 调制解调器标准 145

6.15.5 数字用户线调制解调器 146

习题 147

第7章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149

7.1 模拟幅度调制系统的性能 149

7.1.1 相干解调 149

7.1.2 AM系统非相干解调 152

7.2 模拟角度调制系统的性能 154

7.2.1 宽带调频(WBFM)系统 154

7.2.2 宽带调相(WBPM)系统 157

7.2.3 调频(FM)的门限效应 158

7.2.4 加重技术 159

7.3 二进制PCM系统的性能 159

7.4 理想基带传输系统的性能 160

7.5 最佳基带传输系统的性能 162

7.6 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 163

7.6.1 二进制ASK系统的性能 163

7.6.2 二进制FSK系统的性能 165

7.6.3 二进制PSK和DPSK系统的性能 167

7.6.4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简单比较 168

7.7 二进制数字信号最佳接收的性能 170

7.7.1 最佳接收的概念 170

7.7.2 匹配滤波器与相关器 170

7.7.3 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最佳接收 173

习题 176

第8章 多路复用技术 179

8.1 概述 179

8.2 频分多路复用 180

8.3 波分多路复用 182

8.4 正交频分复用 183

8.5 时分多路复用 185

8.5.1 同步时分复用 185

8.5.2 统计时分复用 186

8.6 数字载波系统 187

8.7 多址技术 188

8.8 频分多址 189

8.9 时分多址 190

8.10 空分多址 191

8.11 ALOHA多址 192

8.11.1 纯ALOHA 192

8.11.2 时隙ALOHA 193

8.11.3 预约ALOHA 193

8.12 码分多址 194

8.13 扩频通信 194

8.13.1 伪随机码 195

8.13.2 直接序列扩频 199

8.13.3 跳频 201

习题 202

第9章 同步原理 204

9.1 载波同步 204

9.1.1 直接提取法 204

9.1.2 插入导频法 204

9.1.3 非线性变化法 206

9.2 位同步 208

9.2.1 插入导频法 208

9.2.2 直接法 209

9.3 帧同步 212

9.3.1 集中插入法 213

9.3.2 分散插入法 215

9.4 网同步 216

9.4.1 全网同步 216

9.4.2 准同步 217

习题 218

第10章 差错控制原理 220

10.1 差错产生的原因及差错类型 220

10.2 差错控制基本原理 221

10.3 分组码的概念 222

10.4 差错控制编码 223

10.4.1 奇偶校验码 223

10.4.2 恒比码 224

10.4.3 正反码 225

10.4.4 循环冗余校验编码 226

10.4.5 校验和 228

10.4.6 卷积码 229

10.5 差错控制方法 233

10.5.1 前向纠错 233

10.5.2 自动请求重发 233

10.5.3 混合方式 235

10.5.4 交织方式 236

10.6 网格编码调制 236

习题 237

第11章 通信网 239

11.1 概述 239

11.1.1 通信网的概念 239

11.1.2 通信网的类型 239

11.1.3 通信网的发展方向 240

11.2 通信网的拓扑结构 240

11.3 通信网中的基本交换技术 242

11.3.1 电路交换 242

11.3.2 存储转发交换 242

11.3.3 报文交换 243

11.3.4 报文分组交换 243

11.3.5 数据报方式 244

11.3.6 虚电路方式 244

11.3.7 基本交换技术简单比较 246

11.4 电话网 246

11.4.1 信令 246

11.4.2 市话网 247

11.4.3 国内长途电话网 248

11.4.4 国际长途电话网 248

11.4.5 IP电话 249

11.5 计算机通信网 250

11.5.1 概述 250

11.5.2 OSI参考模型 250

11.5.3 计算机通信网的分类 254

11.5.4 局域网 254

11.6 移动通信网 255

11.6.1 移动通信网的分类 256

11.6.2 移动通信网的组成 256

11.6.3 移动通信网的结构 257

11.6.4 公用蜂窝移动通信网 258

11.6.5 个人通信系统 260

11.7 综合业务数字网 260

11.7.1 ISDN的基本结构 260

11.7.2 用户—网络接口 260

11.7.3 宽带ISDN 262

11.7.4 ATM原理 263

11.7.5 光交换 264

11.8 接入网 265

11.8.1 有线接入技术 265

11.8.2 无线接入技术 267

习题 269

附录 误差函数表 271

参考文献 27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