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罗洪铁,董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5140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78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94页
- 主题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1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 1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 4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 8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8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和理论体系 22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3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性 24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25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27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含义和特点 27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含义 27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特点 29
(三)人的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3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与社会主体需求的关系 38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集体价值、个体价值 40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 40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体价值 47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50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论 53
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理论概述及研究的现状分析 53
(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理论概述 53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研究的现状分析 64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体系 68
(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是一个有机整体 68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体系的三大子系统 70
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措施 89
(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原则 90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措施 94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研究 98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概述 98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探索的述评 99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102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104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含义、内容 108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含义 108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内容 111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辩证统一关系 122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内在统一性 122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外在差异性 125
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作用发挥与实际运用 126
(一)充分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是发挥其作用的首要前提 127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重要条件 129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运用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133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 138
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含义和要素 138
(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含义和特点 139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构成要素 142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阶段、矛盾和规律 162
(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阶段 162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矛盾 165
(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规律 170
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实施的步骤 174
(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目标与计划 175
(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目标与计划 179
(三)加强科学研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理论 183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开发论 185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及其开发理论概述 185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含义、特点 186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含义、结构 189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开发的含义及类型 191
(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开发的意义 193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开发的内容 196
(一)思想道德素质 196
(二)科学文化素质 200
(三)健康素质 205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开发的依据、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 209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开发的依据 209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开发的有利条件 212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21
(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24
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开发的对策探讨 226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政策性开发的对策探讨 226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培养性开发的对策探讨 229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使用性开发的对策探讨 234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研究 239
一、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239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含义、特点及主要类型 239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能动作用 248
二、科学树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观 250
(一)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与重点性相结合的观念 250
(二)树立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人本主义观念 252
(三)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平等互动观念 253
三、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青少年 253
(一)青少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254
(二)青少年的思想特点 257
(三)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策 261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265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 265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 266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要素和结构 268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 275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辩证关系的生成 275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76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能动作用 289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 290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特点 290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原则 292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途径 294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研究 308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基本概念 308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含义 308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构成要素 310
(三)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类型 311
(四)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功能 313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原则 315
(一)党性原则 315
(二)实事求是原则 315
(三)历史性原则 316
(四)系统性原则 316
(五)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原则 317
(六)静态与动态有机结合的原则 317
三、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构建 318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整体结构 318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组织体系的构建 322
(三)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330
(四)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方法体系的构建 339
四、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实施程序 356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准备阶段 357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操作阶段 359
(三)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结果的处理阶段 360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几个理论问题 363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方法论 363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含义 364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含义 365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方法论的区别和联系 366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 367
(一)研究思想教育方法的内部构成要素及其本质关系 368
(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确立的依据和指导原则 373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理论概括 375
(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 377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学科体系 379
(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为基础理论 381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为逻辑线索和框架结构 382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方法为主要内容 384
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学科体系的特点 386
(一)科学性 386
(二)多学科渗透性 387
(三)实践性与应用性 388
(四)开放性 388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指导原则 390
一、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原则 392
(一)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原则的基本内容 392
(二)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原则确立的客观依据 394
二、平等民主、双向交流的原则 396
(一)平等民主、双向交流原则的基本内容 396
(二)平等民主、双向交流原则确立的客观依据 397
三、积极引导、抢先教育的原则 398
(一)积极引导、抢先教育原则的基本内容 399
(二)积极引导、抢先教育原则确立的客观依据 399
四、情为先导、情理结合的原则 401
(一)情为先导、情理结合原则的基本内容 401
(二)情为先导、情理结合原则确立的依据 402
五、综合渗透、全方位影响的原则 404
(一)综合渗透、全方位影响原则的基本内容 404
(二)综合渗透、全方位影响原则确立的客观依据 405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教育方法 408
一、显性教育方法的内涵及特点 408
(一)专门性 409
(二)公开性 409
(三)规范性 410
二、显性教育方法的功能 411
(一)直接影响功能 411
(二)鲜明导向功能 412
(三)快速反应功能 413
(四)政治动员的造势功能 413
三、显性教育方法确立的依据 414
(一)科学世界观教育的需要 414
(二)占领社会主义主导思想文化阵地的需要 416
(三)控制社会政治局面的需要 418
四、现代显性教育方法的主要方式及其发展 420
(一)理论教育法 420
(二)宣传教育法 423
(三)榜样示范法 425
(四)疏导教育法 427
(五)批评教育法 429
(六)实践教育法 433
五、运用显性教育方法应树立的几个理念 435
(一)正确把握显性教育方法的整体功能 435
(二)牢固确立显性教育方法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436
(三)强化显性教育方法的接受度 438
(四)加强与隐性教育方法的相互结合 439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方法 441
一、隐性教育方法的内涵及实践发展 441
二、隐性教育方法的特点与功能 446
(一)教育目的的潜隐性及浸润功能 446
(二)教育方式的“非正规形式”及弥散功能 447
(三)教育内容的渗透性及合力功能 448
(四)教育对象接受的自主性及自我教育功能 449
三、隐性教育方法确立的客观依据 450
(一)哲学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联系观点的具体体现 450
(二)对象依据:人的思想意识的形成、发展受到实践活动的整体影响 450
(三)接受心理依据:无意识接受 451
(四)环境条件依据:新世纪社会环境变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452
(五)实践反馈依据:教育活动中形成的良好效果 453
四、现代隐性教育方式的创新和发展 453
(一)与社会大环境因素相结合的潜隐方式 454
(二)与小环境影响因素相结合的潜隐方式 462
(三)与教育者人格相结合的潜隐方式 468
五、运用隐性教育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70
(一)明确隐性教育方法实施的基本条件 470
(二)把握隐性教育方法运用的范围 471
(三)明确隐性教育方法的地位,正确处理显隐关系 472
(四)防止单一化、低俗化倾向 473
主要参考书目 474
后记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