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易经源流:中国易经学史 上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台湾)徐芹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店
- ISBN:978780663481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42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5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易经源流:中国易经学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 1
序言 1
一、易学源流导论 1
(一)《易经》与宇宙之形成说 1
(二)易与宇宙之本体——太极 4
(三)易与宇宙之二分法——两仪之形成 7
(四)易与宇宙之四分法——四象之形成 10
(五)易之宇宙论——八卦 12
(六)宇宙人生发展变化之现象与法则——六十四卦 20
(七)六十四卦之组成——重卦之方法 23
(八)卦辞之形成 36
(九)爻辞之制成与爻位之律则 43
(十)彖辞象辞之形成 50
(十一)《说卦》《序卦》《杂卦》《文言》《系辞》之形成 55
(十二)易学形成之异说 57
(十三)易学之派别与流变 60
(十四)易学之要旨与其启示 76
二、易学滥觞 85
(一)燧人氏画前之易 86
(二)伏羲氏之画卦 94
(三)神农氏之易 103
(四)黄帝之易 106
(五)尧舜之易 111
(六)夏代之易 113
(七)商代之易 119
三、《周易》之完成与周代之易学 132
(一)《周易》卦爻辞完成于西周 132
(二)周代兼用卜筮,西周卜重于筮,东周筮重于卜 135
(三)《周易》理气象数之精义发挥于春秋时代 137
(四)《十翼》之先河 145
(五)孔子与《十翼》 149
(六)孔子弟子之易学 182
(七)子思之易学 187
(八)孟子之易学 189
(九)荀子之易学 190
(十)孔子再传弟子以后之易学 192
(十一)管子之易学 196
(十二)老子之易学 198
(十三)庄子之易学 200
(十四)《吕氏春秋》之易学 203
(十五)其余各家之易学 204
四、西汉——易学之黄金时代 210
(一)吾国学术之黑暗时代——秦代之焚书 210
(二)西汉易学之渊源 211
(三)西汉为吾国易学之黄金时代 215
(四)西汉易学之传授 219
(五)西汉易学之书目与著作 225
(六)施孟梁丘三家之异同 229
(七)平实之施氏易 232
(八)兼象数与卦气之孟氏易 234
(九)荣显之梁丘易 249
(十)汉熹平《周易石经》即梁丘易 251
(十一)明灾异卦候之焦氏易 258
(十二)集灾异卦气卦候大成之京氏易 259
(十三)博杂之费氏易 292
(十四)专说灾厄之《周易古五子传》 301
(十五)解易玄妙之《淮南九师道训》 310
(十六)别树一坛之《子夏易传》 312
(十七)与《子夏易传》近似之《薛虞记》 316
(十八)西汉时引《易》以证人事者 318
(十九)伏万寿《周易集林》能占风雨 320
(二十)《易林》——四千零九十六卦 321
(二十一)西汉马王堆帛书断片之研究 322
五、兼容并蓄之东汉易学 324
(一)皇室重视易学 324
(二)东汉易学之源流与传承 325
(三)东汉所见易学书目与历代之存佚 333
(四)南宋以后汉易之辑佚及今存之版本 335
(五)黄宪以机变论《易》 337
(六)崔篆《易林》因袭先儒 338
(七)许峻善占卜术 338
(八)马融承先启后 339
(九)郑玄集《易》古今文之大成 340
(十)荀爽寓易学于匡世济民 361
(十一)刘表易学肇王弼易注之先河 372
(十二)宋衷之易学 374
(十三)虞翻集两汉易学之大成 376
(十四)理气象数兼备之陆绩易学 390
(十五)杨震祖孙三代皆精京氏易 393
(十六)王充之易学——以人事与黄老之自然解《易》 394
(十七)崇本务实之王符易学 396
(十八)明京氏灾异之郎顗、鲁恭易说 396
(十九)蔡邕之易学——兼及孟、京与梁丘易 397
(二十)徐干中论——以儒学释《易》 398
(二十一)其他引《易》说《易》者 399
六、玄理象数之分界——三国之易学 401
(一)魏少帝与易博士淳于俊之问对 401
(二)汉贼与易学 403
(三)刘备与《易》 404
(四)三国之易学源流著述 404
(五)精通占筮之管辂易学 407
(六)象数兼备之姚信周易注 409
(七)千古疑案——王朗、王肃之易学 409
(八)融通象数之董遇章句 411
(九)清谈为主之何晏易学 411
(十)玄学解《易》之宗师——王弼 412
(十一)阮籍之《通易论》 420
(十二)玄学与《易》 424
(十三)结论 425
七、重视清谈玄理之两晋易学 426
(一)晋易之清谈与汉易之传授 426
(二)清谈解《易》之反响 428
(三)竹简易书 429
(四)两晋之易学著作 431
(五)今存之两晋易学著作及版本 433
(六)郭璞易学妙于阴阳算历 434
(七)蜀才易注精于象数诂训 435
(八)翟元易注归宗于荀爽 436
(九)向秀易注务人事之日用 436
(十)张璠《集解》偏重玄学 437
(十一)干宝易注留思于京房 437
(十二)王廙易注巧于文辞偏于玄言 438
(十三)徐邈、李轨标示易音 439
(十四)黄颖易注归宗郑玄 439
(十五)桓玄系辞注唯余三条 440
(十六)韩康伯补足王弼未竟之业 440
(十七)孙盛以为易象妙于见形 443
(十八)偏重象数之荀爽九家注 445
(十九)玄学与《易》 454
(二十)两晋易学源流结论 454
八、南北朝之易学 455
(一)君王重视易学 455
(二)以易学课试诸生 457
(三)南朝宗王弼之易学而偏尚玄学 458
(四)郑氏易偶行于南朝 460
(五)北朝盛行郑玄之学 461
(六)南北朝之易学著作 463
(七)现存南北朝易学著作之辑佚本 467
(八)荀明顾卞四家专注《系辞》 468
(九)义疏、讲疏为唐代《周易正义》之滥觞 470
(十)其余有辑本存世之各家 475
(十一)萧衍与以佛理解《易》之易家 479
(十二)卫元嵩之《元包》 481
(十三)梁元帝精研易道 483
(十四)关朗《易传》为伪书 484
(十五)南北朝易学结论 484
九、隋唐五代之易学 485
(一)隋代易学承先启后 485
(二)隋唐君王重视易学 491
(三)唐代易学专崇王、韩易注与孔颖达《正义》 493
(四)唐代研精易学者多,汉易亦间行焉 495
(五)唐代以《易》为文者 498
(六)历代至唐之易学书目 504
(七)现存隋唐易学之书目 510
(八)五代易学寡闻 511
(九)何妥《周易讲疏》折中汉魏 512
(十)陆德明集往古音义之大成 513
(十一)何氏、萧氏有六象四象之说 517
(十二)王通赞易道之幽深 517
(十三)孔颖达等撰《周易正义》为时所宗 518
(十四)魏征《治要》多宗王弼 522
(十五)邢璹专崇王弼之《略例》 523
(十六)史征《周易口诀义》提炼孔疏 524
(十七)、郭京举正王、韩易注之误字 525
(十八)李鼎祚《集解》归宗象数 527
(十九)东乡助《周易释疑》专明爻象 531
(二十)侯果易注偏以象数为主 532
(二十一)崔憬《周易探元》兼及象数 533
(二十二)陆希声《易传》重实用 534
(二十三)李淳风《周易元义》宗主京房 536
(二十四)唐僧一行《易纂》宗主孟京 538
(二十五)李翱妙悟八卦之理 539
(二十六)张氏、毕氏皆研筮法 539
(二十七)易图之先声 540
(二十八)其他易注 541
(二十九)隋唐五代易学源流结论 542
下册 543
十、宋代之易学 543
(一)易二派六宗至宋始备 543
(二)宋之易学别传 548
(三)宋代君王重视易学 548
(四)民间讲《易》之风颇盛 551
(五)《易》为课试之科目 552
(六)宋儒以《易》为文者 553
(七)易诗源流 558
(八)易学之讨论 559
(九)宋代所保存之易学 562
(十)宋代图书象数派之易学 569
(十一)宋代易学之主流——理学派之易学 595
(十二)老庄心佛派之易学 624
(十三)占筮机祥派之易学 629
(十四)史学派之易学 637
(十五)疑古派之易学 638
(十六)《古易》之复原与训释——古本易学派 640
(十七)集解派之易学 649
(十八)其他论述 654
(十九)宋代易学源流结论 669
十一、元代之易学 670
(一)辽、西夏与金之易学 671
(二)元代重视易学 672
(三)元代以程朱易学为主流 674
(四)元代象数之学 675
(五)老庄、古易、机祥、史学、图象之学 675
(六)易学之诗文 677
(七)元代易学书目 679
(八)元代理学派之易学 680
(九)图书象数派之易学 704
(十)集解派之易学 712
(十一)其他述著 718
十二、明代之易学 725
(一)明代君臣甚重视易学 725
(二)明代易学以程朱为主流 729
(三)程朱派之易学 731
(四)其他以理学释《易》者 751
(五)图书象数派之易学 764
(六)史学派之易学 782
(七)古易派之易学 787
(八)佛老与心性派之易学 795
(九)集解派之易学 804
(十)声韵与考据派之易学 808
(十一)占筮派之易学 812
(十二)疑古派之易学 815
(十三)其他述作 817
(十四)以《易》为诗文者 835
(十五)明代易学书目 840
(十六)结论 845
十三、清代之易学源流 846
(一)清代皇室与易学 846
(二)程朱派之易学 851
(三)其他理学派与义理派之易学 863
(四)象数派之易学 875
(五)清代图书之学 911
(六)疑古派之易学 912
(七)考据音韵派之易学 913
(八)佛老心性派之易学 920
(九)占筮派之易学 921
(十)史学派之易学 923
(十一)集解派之易学 924
(十二)辑佚派之易学 926
(十三)其他述著 930
(十四)《周易》条例之撰述 939
(十五)《清史·艺文志》所著录之易学 941
(十六)清代民初之易文 948
十四、易学别传 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