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基础教育”论 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新基础教育”论  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
  • 叶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750413650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09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基础教育-教育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新基础教育”论 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1

第一编 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社会基础论第一章 生存基础:人口、资源与生态 12

一、人口 13

1.自然结构状态 14

2.社会结构状态 14

二、资源 17

1.土地资源 18

2.矿藏资源 18

3.水资源 19

4.海洋资源 20

三、生态 20

1.“人类纪”、“人类世”的提出 21

2.生态的严重性 22

3.生态改造的艰难 24

第二章 世界变局:全球化、信息化与后现代 26

一、“全球化”风云 27

1.“全球化”观念的辨析 27

2.“全球化”的历史过程与形态变换 31

3.全球化的实质 34

二、“信息化”浪潮 37

1.信息化的基础性形态——技术存在 38

2.信息化的结构性形态——社会存在 40

3.信息化的生命性形态——个体存在 43

三、“后现代”精神 49

1.“后现代”的多重理解 50

2.后现代精神:在批判现代性中呈现 53

3.研究后现代主义的意义 61

第三章 中国主题:社会转型与民族复兴 64

一、起点——历史的抉择 65

1.抉择的核心构成 66

2.社会转型起点的力度 69

二、过程——社会转型的展开 73

1.发展观的应时演进 74

2.改革、开放的内在逻辑 85

三、历史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4

第二编 当代中国教育宏观变革论 99

第四章 当代中国教育宏观变革的回溯与反思 99

一、历史回溯 99

1.以教育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宏观改革 100

2.以面向21世纪,强化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改革 106

3.以提高质量、均衡发展和制度系统创新为重点的教育改革 111

二、整体性反思 113

1.如何处理社会变革与教育变革的关系 114

2.如何处理国际教育变革思潮与中国教育变革的关系 116

3.如何处理基础教育变革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118

4.如何处理教育变革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119

第五章 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性质与任务 121

一、教育变革之性质问题的一般探讨 122

1.变革性质的类型分析 122

2.变革性质判断之必要与可能 125

二、转型性变革: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性质、任务辨析 127

1.判断变革性质的前提性依据 128

2.教育变革的任务:变革性质的具体辨析 129

第六章 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主体与策略 146

一、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主体分析 146

1.利益主体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147

2.决策主体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151

3.行为主体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156

4.三类主体的关系特征 157

二、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策略研究 158

1.教育变革的社会生态建设与内涵发展的关系 159

2.教育变革中的宏观变革与微观变革的关系 163

第三编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重建论第七章 中国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百年回溯 172

一、从封建社会学校制度向近代学校制度的转型(1860—1949) 173

1.废科举、兴学堂(1860—1905) 173

2.近代学校制度和近代学校型态的形成(1905—1949) 179

二、20世纪下半叶中国学校教育的变革 185

1.与政权更替相应的除旧布新(1949—1956) 185

2.教育大革命与调整阶段(1957—1965) 189

3.“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大革命”与粉碎“四人帮”后教育上的恢复、调整和整顿(1966—1984) 194

第八章 当代中国学校转型性变革的内涵分析 199

一、理想新人的目标重建 200

1.时代精神呼唤人的主体性 200

2.理想新人精神素质的“三维双向”目标 202

二、教育观念的系统更新 216

1.价值观 216

2.学生观 221

3.学校教育活动观 225

三、新型学校整体形态变化的勾勒 230

1.价值提升 231

2.重心下移 233

3.结构开放 235

4.过程互动 236

5.动力内化 237

第九章 学校日常教育实践重建之一——课堂教学改革 239

一、课堂教学面临的现实挑战 240

1.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基础性活动的日常表达 240

2.当代“非学校教育”思潮对课堂教学地位的多重否定 241

3.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艰巨性 245

二、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247

1.当前我国学校教学实践中生命价值的缺失 247

2.新教学价值观的三重结构 249

三、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 258

1.影响我国课堂教学理论的历史概述与简评 259

2.课堂教学性质与任务特殊性辨析 262

3.课堂教学基本要素关系的结构分析 265

4.重建课堂教学的过程逻辑 268

第十章 学校日常教育实践重建之二——班级建设改革 282

一、“班级”概念的内涵演变与多维解读 282

1.作为学校教学组织形式的“班级”概念的形成与演变 282

2.作为学生集体并具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新内涵的形成与淡化 286

3.教育社会学中关于“班级”概念的讨论 291

二、新基础教育“班级建设”概念的界说 292

1.“班级建设”是学校教育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 293

2.“班级建设”的实践性质、构成与主体分析 295

三、改革与加强班级建设的现实针对性 297

1.独生子女人格的健康发展问题 298

2.当代中国社会的未来公民养成问题 302

3.学生自我意识与成长需要的发展问题 304

四、班级建设变革的实践探索 309

1.加强班级组织建设 309

2.建设班级文化 316

3.建设系列班级活动 319

第十一章 学校日常教育实践重建之三——学校领导与管理变革 325

一、学校管理现状与核心目标重建 326

1.国家管理系统中的中小学生存状态 326

2.学校内部的管理结构和运作状态 331

3.“新基础教育”管理重建的核心任务 334

二、系统更新学校领导管理观 335

1.管理价值观的更新——成人与成事 336

2.人际关系观的更新——责任人与合作者 338

3.管理功能观的更新——形成秩序与推进变革 342

4.学校时空观的更新——分割与统整 346

三、学校组织与管理制度更新 349

1.更新学校组织 349

2.更新学校管理制度 352

四、新型教师队伍的创建 354

1.起点:教师角色理想重建 354

2.目标:新型教师的基本素养 360

3.基本路径:学校研究性变革实践 365

五、学校新文化建设 371

1.文化与学校关系性质的再认识 372

2.社会文化生态复杂化前提下的学校文化建设 376

3.创建学校新文化的策略 386

4.学校文化个性的形成 389

第十二章 结语:学校转型性变革研究的推进策略与方法论探究 392

一、学校变革研究的推进策略 393

1.在不确定性中生成确定性 393

2.在推广性研究中生成发展性 394

3.在多元主体合作中提升个体自主创造能力 395

4.在教育改革中推进评价改革 397

二、方法论探究:在研究中实现教育变革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交互生成 399

主要参考文献 40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