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材料科学与工程
  • 胡春圃主编(华东理工大学)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9168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材料科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材料科学与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聚烯烃催化剂 1

1.1 Ziegler-Natta催化剂 2

1.2 茂金属催化剂 3

1.2.1 茂金属催化剂类型及烯烃催化聚合 3

1.2.2 烯烃催化聚合机理及助催化剂 7

1.2.3 茂金属催化剂的发展前景 8

1.3 非茂金属催化剂(ⅣB族) 8

1.3.1 茂/苯杂环金属催化剂 8

1.3.2 含氧配体金属催化剂 9

1.3.3 含氮配体金属催化剂 10

1.3.4 含氮/氧配体金属催化剂 10

1.4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11

1.4.1 双亚胺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12

1.4.2 水杨醛亚胺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13

1.4.3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发展前景 15

1.5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6

第2章 结构规整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20

2.1 引言 20

2.2 大单体和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20

2.2.1 由活性阴离子聚合反应合成大单体及接枝共聚物 20

2.2.2 由活性阳离子聚合合成大单体及接枝共聚物 24

2.2.3 由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大单体及接枝共聚物 25

2.3 接枝共聚物的形态和力学性能 27

2.4 大单体与一般单体的共聚合反应 28

2.5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33

2.5.1 高分子膜表面改性剂 33

2.5.2 共混聚合物的相容剂 34

2.5.3 高分子相转移催化剂 35

2.5.4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36

参考文献 37

第3章 绿色溶剂——超临界CO2中PAN-VAc的分散聚合 40

3.1 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的性质 40

3.2 超临界CO2作为聚合反应介质 40

3.3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分散聚合 42

3.4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分散聚合所用的表面活性剂 42

3.5 ATRP反应制备ScCO2中分散聚合用表面活性剂PSAN-b-PFOMA 43

3.5.1 ATRP反应特征 43

3.5.2 ATRP合成结构可控共聚物 44

3.5.3 ATRP反应制备PSAN-b-PFOMA表面活性剂 44

3.6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PAN-VAc的分散聚合 47

3.7 丙烯腈在接近二氧化碳临界压力下的聚合 53

参考文献 56

第4章 聚肽的液晶相行为和链构象特性 60

4.1 简介 60

4.2 实验结果 61

4.2.1 合成 61

4.2.2 构象偶合转变相行为 62

4.2.3 外场对聚肽相行为的影响 63

4.2.4 Re-entrant非晶相转变和酸引发液晶相-非液晶相转变的链构象特征 64

4.2.5 构象有序 65

4.3 理论研究 66

4.3.1 Flory-Matheson格子理论在构象偶合现象中的应用 66

4.3.2 具有取向依赖性的相互作用影响 69

4.3.3 高温液晶相-非液晶相转变 70

4.3.4 外场影响 71

参考文献 72

第5章 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对聚氨酯脲结构的表征 75

5.1 红外光谱研究聚氨酯脲结构 75

5.1.1 氢键在聚氨酯结构中的作用 76

5.1.2 红外光谱研究聚氨酯互穿网络(IPN)结构形成的反应动力学 81

5.2 NMR测定聚氨酯脲及其聚醚多元醇单体结构序列分布 86

5.2.1 聚氨酯和聚氨酯脲的二维谱 87

5.2.2 聚酯聚氨酯的13C-DEPT核磁共振谱 88

5.2.3 序列分布与嵌段程度 91

5.2.4 13C-NMR研究高活性聚醚多元醇共聚物的序列结构 92

参考文献 97

第6章 环境友好聚酯材料 98

6.1 引言 98

6.2 高分子的生物降解机理 98

6.3 生物降解高分子的分子设计原则 100

6.4 高分子生物降解的环境及表征方法 100

6.5 生物降解聚酯材料研究现状 101

6.5.1 聚二元酸二元醇酯 102

6.5.2 聚乳酸(PLA)和聚乙交酯(PGA) 106

6.5.3 聚羟基烷酸酯(PHAs) 107

6.5.4 聚(ε-己内酯)(PCL) 108

6.6 环境友好聚酯材料的发展前景 109

6.6.1 环境友好的生物降解聚酯的应用或潜在应用 109

6.6.2 环境友好聚酯所面临的挑战 109

6.6.3 环境友好聚酯的发展前景 109

参考文献 109

第7章 玻纤毡增强热塑性聚合物结构复合材料 112

7.1 工业制造的关键技术 114

7.1.1 制备工艺 115

7.1.2 工程原理——连续快速浸渍 117

7.2 GMT微结构与力学性能 126

7.2.1 GMT微结构 128

7.2.2 GMT片材的力学性能及其预测 132

7.2.3 组合改性——GMT力学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136

7.2.4 再论界面,Mpp作用机理 137

7.3 GMT片材应用——制品模压成型 138

7.3.1 模压工艺基本原理 140

7.3.2 模压机器与设备 143

7.3.3 模压制品尺寸稳定性,收缩翘曲 144

7.3.4 模压过程数学模型与应用软件 144

7.4 结束语 144

参考文献 145

第8章 聚合物反应注射成型加工 149

8.1 反应注射成型的基本概念 149

8.2 反应注射成型机 150

8.2.1 低压循环与调理缸 151

8.2.2 高压计量 151

8.2.3 混合头与撞击混合 152

8.3 充模行为 154

8.4 反应注射成形过程的流变行为——反应流变 157

8.4.1 反应时间对流变性质的影响 157

8.4.2 催化剂用量对流变性质的影响 158

8.4.3 剪切速率对流变性质的影响 159

8.4.4 RIM聚氨酯脲体系的弹性特征 159

8.5 增强反应注射成型(reinforced RIM,RRIM) 159

8.6 反应注射成型聚氨酯脲基础研究 160

8.6.1 小型反应注射成形机 160

8.6.2 RIM聚氨酯脲结构和性能研究的部分手段 161

8.6.3 聚氨酯脲结构与性能控制的简单要领 163

8.7 反应动力学研究方法 163

8.7.1 反应注射成型聚氨酯的生成反应动力学 163

8.7.2 聚氨酯脲的生成反应动力学 164

参考文献 164

第9章 嵌段高聚物的本体聚合反应挤出与过程控制对分子构建的影响 167

9.1 苯乙烯/丁二烯多嵌段高聚物形成机理的论证 167

9.1.1 共聚物的聚合反应挤出 168

9.1.2 共聚物结构破析 169

9.1.3 聚合反应挤出多嵌段共聚物的形成机理 174

9.2 聚合反应挤出的过程控制 179

9.2.1 织态结构的可控性 179

9.2.2 多嵌段共聚物织态结构对应的相态结构 181

9.2.3 过程控制下极性调节剂的反常规作用 182

9.2.4 过程控制与反应机理 185

9.2.5 过程控制的织态结构验证 186

9.2.6 其他过程控制因素对共聚物分子结构的作用 188

9.3 纳米尺度橡胶嵌段共聚物的特征 188

9.3.1 纳米尺度与抗冲击性能 188

9.3.2 多嵌段共聚物的剪切带 189

9.3.3 过程控制对性能与结构的影响 190

9.4 结束语 192

参考文献 193

第10章 先进复合材料成型技术 195

10.1 概述 195

10.2 先进复合材料真空袋/热压罐成型技术 195

10.2.1 真空袋/热压罐成型的主要工艺流程 195

10.2.2 预浸料制备 196

10.2.3 热压罐系统与成型模具 197

10.2.4 热压罐成型工艺模拟 197

10.3 先进复合材料纤维缠绕成型及计算机仿真技术 197

10.3.1 缠绕用纤维 198

10.3.2 缠绕用树脂 198

10.3.3 缠绕工艺方法 198

10.3.4 缠绕线型 198

10.3.5 纤维缠绕CAM 199

10.3.6 纤维缠绕仿真系统 199

10.3.7 热塑性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就地固结成型技术 199

10.4 先进复合材料拉挤成型技术 200

10.4.1 拉挤原材料 200

10.4.2 拉挤设备与工艺 201

10.4.3 拉挤工艺监控 201

10.4.4 RIM-拉挤成型工艺 201

10.5 先进复合材料液体模塑成型技术 201

10.5.1 树脂传递模塑(RTM)技术特点 202

10.5.2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 202

10.5.3 RTM用树脂体系 202

10.5.4 RTM用增强材料预成型体 203

10.5.5 RTM工艺装备 203

10.6 先进复合材料纤维自动铺放成型技术 203

10.6.1 纤维自动铺放技术特点 203

10.6.2 纤维自动铺放机 204

10.7 先进复合材料变形成型技术 204

10.7.1 基体材料 204

10.7.2 增强体形式 205

10.7.3 片材成型工艺 205

10.8 复合材料的新型固化技术及在线固化监控技术 205

10.8.1 新型固化技术 205

10.8.2 在线固化监控技术 206

10.9 先进碳/碳复合材料制造成型技术 208

10.9.1 增强材料预制体成型 208

10.9.2 基体碳先驱体的选择 209

10.9.3 致密化工艺 209

10.9.4 石墨化处理工艺 211

10.9.5 抗氧化涂层技术 212

10.10 先进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发展趋势 213

参考文献 213

第11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新材料 216

11.1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16

11.2 溶胶-凝胶法制备无机薄膜和纤维材料 217

11.2.1 溶胶-凝胶法制备无机薄膜 217

11.2.2 溶胶-凝胶法制备无机纤维材料 219

11.3 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块状生物材料 220

11.3.1 生物酶载体用块状多孔材料的合成 220

11.3.2 多孔缓释型长效抗菌水处理剂的合成 225

11.4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227

11.4.1 有机-无机杂化的骨修复材料 227

11.4.2 有机-无机杂化透明导电薄膜 230

11.4.3 有机-无机导电块体材料 233

11.4.4 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的发光材料 233

参考文献 234

第12章 层-层静电自组装构建纳米结构材料 236

12.1 引言 236

12.2 层层静电自组装 236

12.2.1 基本过程 236

12.2.2 聚电解质吸附机理 237

12.2.3 多层结构 239

12.3 纳米粒子/聚电解质自组装多层膜 240

12.3.1 二氧化硅多层膜的组装 240

12.3.2 蛋白质多层膜的组装 242

12.3.3 树状大分子封装纳米金属粒子/酶多层膜的组装 246

12.4 胶体模板上静电自组装纳米粒子壳 249

12.4.1 模板 250

12.4.2 壁材料 253

12.4.3 聚苯乙烯微球表面自组装SiO2纳米粒子 255

12.4.4 预组装-原位反应构建核壳型功能微球 258

参考文献 262

第13章 无机医用材料 266

13.1 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 266

13.1.1 CPC的水化机理 267

13.1.2 CPC的材料学性能 268

13.1.3 CPC的生物学性能 270

13.1.4 新型CPC的研制 272

13.1.5 CPC的临床应用研究 278

13.2 磷酸镁水泥 279

13.2.1 MPC的制备工艺 279

13.2.2 MPC的反应机理 280

13.2.3 MPC的性能 281

13.3 生物陶瓷 281

13.4 生物玻璃 284

13.5 结束语 286

参考文献 286

第14章 透红外硫系玻璃的被动及主动光学性能研究 289

14.1 透红外硫系玻璃 289

14.1.1 硫系玻璃的性能改进 289

14.1.2 硫系玻璃微晶化 291

14.1.3 硫系玻璃新系统 294

14.1.4 精密模压硫系玻璃 300

14.2 红外发光硫系玻璃 301

14.2.1 Pr3+掺杂硫系玻璃 302

14.2.2 Dy3+掺杂硫系玻璃 304

14.2.3 铋掺杂硫系玻璃 306

14.3 硫系玻璃的非线性光学效应 308

14.3.1 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309

14.3.2 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312

14.4 硫系玻璃的辐照效应 314

14.4.1 光诱导效应 314

14.4.2 伽马射线辐照效应 315

参考文献 320

第15章 光存储技术与材料 323

15.1 光盘存储技术与材料 323

15.1.1 CD光盘存储技术与材料 323

15.1.2 DVD光盘存储技术与材料 328

15.1.3 蓝光盘(BD)和高密度DVD光盘(HD DVD)存储技术与材料 331

15.2 近场光存储技术与材料 333

15.2.1 光纤探针型近场光存储技术与材料 333

15.2.2 超分辨结构(Super RENS)近场光存储技术与材料 334

15.2.3 固体浸没透镜型近场光存储技术与材料 334

15.3 全息存储技术与材料 335

15.3.1 全息存储技术 335

15.3.2 平面全息存储材料 336

15.3.3 体全息存储材料 336

15.4 光谱烧孔光存储技术与材料 337

15.5 电子俘获光存储技术与材料 338

15.6 细菌视紫红质光存储技术与材料 339

15.7 结束语 341

参考文献 341

第16章 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344

16.1 介孔材料概述 344

16.1.1 介孔材料的合成策略 345

16.1.2 介孔材料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345

16.2 介孔材料的合成最新进展 346

16.2.1 高稳定性介孔材料的合成 346

16.2.2 介孔材料的形貌控制 348

16.2.3 正相介孔高聚物和介孔碳的合成 349

16.3 介孔材料的应用 351

16.3.1 介孔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351

16.3.2 介孔材料在药物贮存与控制释放方面的应用 352

16.3.3 介孔材料在光学方面的应用 353

16.3.4 介孔材料在制备纳米材料方面的应用 353

16.4 结束语 354

参考文献 354

第17章 粉粒料的栓状脉冲气力输送 359

17.1 气力输送的一般介绍 359

17.1.1 概述 359

17.1.2 气力输送的评价标准及优缺点[1] 359

17.1.3 气力输送的分类 360

17.1.4 气力输送的应用 360

17.2 栓状脉冲气力输送的介绍 361

17.2.1 栓状脉冲的输送机理 361

17.2.2 栓状脉冲气力输送的特点及成栓方式 361

17.2.3 栓状脉冲气力输送装置示例 362

17.2.4 实验操作 362

17.3 颗粒状物料栓状气力输送的特点及优化[3] 362

17.3.1 颗粒状物料输送特性 362

17.3.2 颗粒状物料输送优化试验方法 363

17.3.3 讨论 365

17.3.4 结论 366

17.3.5 优化举例[5] 367

17.4 粉粒状物料透气性的测定 371

17.4.1 透气性系数的定义 371

17.4.2 透气性系数测定装置 371

17.4.3 粉粒状物料的透气性系数 372

17.4.4 结论 375

17.5 单一料栓内气体压力分布的测定 376

17.5.1 测定原理 376

17.5.2 不同物料的料栓内压力分布 377

17.5.3 粉粒状物料料栓散栓及临界压力分布 378

17.5.4 持栓临界压力梯度的测定 379

参考文献 38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