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 上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  上
  •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734479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72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703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党史-史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革命大本营转移西北 1

第一节 遵义会议与中共历史性的转折 1

一、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失利 1

二、中共中央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 8

三、遵义会议 13

四、中央红军长征的新局面 17

五、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23

第二节 中国革命大本营转移西北的确定 27

一、俄界会议与中共中央的新决策 27

二、榜罗镇会议决定长征落脚陕北 30

三、红军陕甘支队进军西北革命根据地 37

第三节 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与发展 41

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41

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53

三、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61

第四节 红二十五军长征先期到达陕北 65

一、红二十五军长征与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65

二、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会师 69

三、反击国民党军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74

第五节《八一宣言》 76

一、共产国际七大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 76

二、《八一宣言》和《为目前反日讨蒋的秘密指示信》的发表 81

三、《八一宣言》发表后的反响 83

第二章 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 86

第一节 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 86

一、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86

二、“切尾巴”战斗胜利 91

三、红一方面军与红十五军团会师 94

四、彻底粉碎国民党军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97

第二节 建立中央党政军领导机构 100

一、中共西北中央局成立 100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成立 103

三、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 106

第三节 制止和纠正西北苏区“肃反” 108

一、西北苏区“肃反”的由来 108

二、西北苏区“肃反”的经过及其严重后果 112

三、中共中央对西北苏区“肃反”的制止和纠正 116

四、中共中央巩固扩大西北苏区的方针和政策 122

第四节 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24

一、张浩传达共产国际指示与中共中央发表《抗日救国宣言》 124

二、瓦窑堡会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确立 126

三、中共活动分子会议 131

四、瓦窑堡会议精神在西北根据地的贯彻 136

五、反对张国焘反党分裂活动的斗争 140

第五节 广泛开展西北苏区的群众工作 143

一、动员西北苏区群众参军参战 143

二、组织西北苏区群众解决红军的物资困难 146

三、建立和发展西北苏区群众团体 149

四、争取哥老会和清剿股匪 153

第三章 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 156

第一节 巩固和发展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56

一、红军抗日先锋军东征 156

二、红军西方野战军西征 164

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西北 171

第二节 红军西路军打通国际路线的努力 177

一、宁夏战役与红军西路军的组建 177

二、西路军浴血河西 182

三、中共中央对西路军的关怀和营救 191

第三节 西北联合抗日局面的初步形成 199

一、中共对张学良和东北军的统一战线工作 199

二、中共争取杨虎城和十七路军共同抗日 210

三、中共逼蒋抗日方针的提出 218

第四节 白区工作的恢复和发展 223

一、中共中央对白区工作方针的调整 223

二、北方局的重组与工作重点转变 225

三、国统区中共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229

第四章 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与领导 235

第一节 中共与国民党关于合作抗日的联络与沟通 235

一、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与国民党的最初联系 235

二、中共北方局与国民党高层的沟通 240

三、中共代表与国民党代表直接谈判 244

第二节 西安事变 249

一、西安事变的爆发 249

二、中共应对西安事变的决策 255

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62

第三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67

一、对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 267

二、西北地区“三位一体”的解体 273

三、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276

四、西安谈判 280

第四节 苏维埃政权向特区政权的转变 289

一、中共中央进驻延安 289

二、陕甘宁苏维埃政权更名改制的准备 293

三、陕甘宁特区党委的组建 295

四、陕甘宁边区第一次民主选举 297

第五节 迎接对日直接抗战伟大时期的到来 302

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召开 302

二、中国共产党白区工作会议召开 305

三、接待国民党中央考察团访问延安 310

四、明确对国统区群众工作的指导方针 315

五、团结和巩固全党 319

第五章 实现全民族抗日战争 328

第一节 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 328

一、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事变 328

二、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抗日救亡活动 330

三、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335

第二节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341

一、《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341

二、国民党对内对外政策的调整 343

三、中共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346

第三节 全面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 352

一、中共关于抗日战争的基本主张 352

二、洛川会议 355

三、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方针 359

第四节 红军改编与出师抗日 361

一、国共两党关于红军改编的谈判 361

二、北方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与出师华北 364

三、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与挺进华中 371

四、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组建与打退日军对边区的进犯 375

第五节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 380

一、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380

二、华北抗日根据地建立 392

三、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 401

四、华中抗日根据地建立 404

五、华南抗日根据地建立 408

第六章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方针 411

第一节 抗日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理论的阐述 411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抗日持久战的认识 411

二、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415

三、中共领导人游击战争的理论 419

第二节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 424

一、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 424

二、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 429

三、华南抗日游击队的对日作战 432

第三节 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434

一、抗战初期中共党内的右倾错误及其危害 434

二、六届六中全会召开 441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449

四、毛泽东中共领袖地位的确立 454

五、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457

第四节 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 465

一、国民党对内对外政策的变化 465

二、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磨擦 467

三、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对华北根据地的进攻 472

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发展 476

五、延安民主宪政运动的兴起 479

第五节 国统区统一战线工作的广泛开展 482

一、南方局的统一战线工作 483

二、北方局的统一战线工作 485

三、西北工委的统一战线工作 486

第七章 新民主主义局部执政制度的初步形成 490

第一节 中共对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探索 490

一、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由来 490

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理论 499

第二节 把陕甘宁边区建成抗日民主的模范区 505

一、抗战初期中共建设陕甘宁边区的方针 505

二、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成立及边区一届一次参议会 507

三、《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 512

四、中共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514

五、陕甘宁边区各级政权的建立 516

第三节 “三三制”建政原则和“三三制”政权的建立 520

一、“三三制”建政原则的提出 520

二、陕甘宁边区第二次民主选举与“三三制”政权的建立 524

三、华北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政权的建立 535

四、华中、华南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政权的建立 540

五、“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历史作用 543

第四节 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试验区”和“示范区” 545

一、中共中央建设陕甘宁边区的新方针 545

二、《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547

三、陕甘宁边区第二届一次参议会 551

四、陕甘宁边区第二届二次参议会 556

第五节 中共对局部执政方式的探索 560

一、中共一元化领导的缘起 560

二、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 562

三、各地中央代表机构的建立和健全 566

四、中共对抗日根据地政权、军队、民众团体的统一领导 570

第八章 在困境中巩固发展抗日民主阵地 575

第一节 皖南事变和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困难局面 575

一、皖南事变与中共的应对方针 575

二、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 582

三、日伪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584

第二节 巩固发展抗日民主阵地的基本政策 587

一、精兵简政 587

二、减租减息 594

三、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 603

四、锄奸反特 609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艰苦抗战 614

一、对敌斗争 614

二、群众性游击战的广泛开展 621

三、东北抗日联军的游击战争 626

第四节 陕甘宁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 634

一、大生产运动的缘起和指导方针 634

二、大生产运动的广泛开展 638

三、大生产运动的丰硕成果 642

四、大生产运动中的劳模群体 644

第五节 延安整风运动 649

一、延安整风运动的准备与开展 649

二、整风运动中的审干与“抢救”运动 661

三、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 664

四、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668

第九章 建设抗日民主的模范根据地 673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 673

一、边区发展经济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673

二、边区农业与林业的发展 677

三、边区工商业的发展 681

四、边区财政和金融事业的发展 687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建设 692

一、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成立 692

二、边区民众抗日军事组织 695

三、边区的军事统一战线工作 698

四、边区留守兵团的政治工作 701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的法制建设 706

一、边区法制建设的成就 706

二、人权保障制度 712

三、“马锡五审判方式” 715

第四节 陕甘宁边区的文化建设 718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和边区文艺运动的发展 718

二、教育事业的发展 729

三、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736

四、新闻和出版事业的发展 741

五、医药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 744

六、文教工作大会 750

第五节 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建设 753

一、移风易俗,倡导新风 753

二、安置和优待移、难民 759

三、模范村建设 763

四、改造“二流子” 768

第六节 陕甘宁边区的民族宗教工作 773

一、中共民族宗教工作的基本政策 773

二、动员少数民族参加抗日战争 774

三、尊重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776

四、保护宗教与宗教信仰自由 779

第十章 争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 783

第一节 敌后解放区战场的新发展 783

一、敌后抗日战场的局部反攻 783

二、新解放区的开辟 787

第二节 对外交往工作的新开端 792

一、中共对外关系的基本政策 792

二、陕甘宁边区交际处的外事工作 794

三、美军观察组考察延安和抗日根据地 796

第三节 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斗争 803

一、中共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 803

二、国共两党关于民主联合政府的谈判 806

三、各界进步力量响应中共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811

四、陕甘宁边区发起筹备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 813

第四节 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进攻 817

一、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三次反共高潮 817

二、爷台山反击战 822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824

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和召开 824

二、制定中共的政治路线 827

三、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830

四、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 832

五、中共七大精神在陕甘宁边区的贯彻 835

第六节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837

一、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国际国内形势 837

二、解放区战场的全面反攻 839

三、日本宣布投降与抗日战争胜利 842

四、延安军民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844

第十一章 为实现和平民主而斗争 849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与中共的战略方针 849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849

二、国民党的独裁、内战方针 852

三、中共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 855

第二节 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 863

一、重庆谈判 863

二、《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签署 872

三、中共对各界人士的团结与争取 877

第三节 中共代表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882

一、国共两党停战协定的签订 882

二、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890

三、中共维护政协决议的斗争 896

第四节 动员解放区军民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 901

一、军事战略区的调整与战略转变 901

二、解放区的减租减息运动 905

三、“五四指示”与土地改革的初步开展 907

四、解放区的生产运动 912

五、策划陕甘宁边区周边国民党军起义 914

第五节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918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东北局势 918

二、中共“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920

三、中共“让开大道,占领两厢”的策略 928

四、东北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932

第六节 把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民主自治的模范区 935

一、陕甘宁边区第三次民主选举 935

二、陕甘宁边区第三届一次参议会 941

三、《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颁布 945

第十二章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948

第一节 全面内战爆发与中共战胜国民党的战略方针 948

一、全面内战爆发与人民军队的初期作战 948

二、挫败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956

三、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 959

四、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962

第二节 中共中央“三委”分工与“前委”坚守陕北 966

一、延安保卫战 966

二、中共中央“三委”分工 970

三、中共中央“前委”坚守陕北 979

第三节 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 983

一、青化砭战役的胜利 983

二、羊马河战役的胜利 984

三、蟠龙战役的胜利 988

四、真武洞祝捷大会 990

五、陇东、三边战役的胜利 992

六、榆林、沙家店战役的胜利 994

第四节 指挥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反攻 997

一、小河会议和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决策 997

二、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进军大别山 1001

三、陈谢集团西进豫西 1003

四、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豫皖苏 1005

五、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协同作战 1008

第五节 领导国统区“第二条战线” 1010

一、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与发展 1010

二、中共对“第二条战线”的领导 1015

三、“第二条战线”对人民解放战争的配合 1021

第六节 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 1024

一、在王家湾的日子里 1024

二、爱惜老百姓的一草一木 1026

三、“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1027

第十三章 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1030

第一节 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 1030

一、全国土地会议和《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制定 1030

二、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东北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035

三、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041

四、习仲勋与陕甘宁边区土地改革的纠“左” 1046

第二节 夺取全国胜利的纲领 1051

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口号的提出 1051

二、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 1056

三、夺取全国胜利的政策和策略 1060

四、十二月会议精神在陕甘宁边区的贯彻 1065

第三节 西北野战军外线进攻的胜利 1070

一、宜川、瓦子街战役的胜利 1070

二、黄龙山麓战役的胜利 1073

三、西府、第二次陇东战役的胜利 1076

四、延安光复 1078

第四节 陕甘宁边区人民支援解放战争 1079

一、建立支前机构 1079

二、民众踊跃参军 1082

三、实行坚壁清野 1083

四、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 1085

五、踊跃交纳公粮 1087

六、为战争勤务尽力 1089

第五节 中共中央从陕北到华北 1090

一、中共中央离开陕北 1090

二、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 1095

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与建立新中国的蓝图 1101

四、《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09

结束语 1114

附录 1132

一、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大事记 1132

二、参考文献 1225

后记 123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