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 科技人力资源与政策变迁 2014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7118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 科技人力资源与政策变迁 201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3
第一章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规模 3
第一节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测算方法的新调整 3
一、基本测算方法 4
二、测算方法调整说明 5
第二节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 9
一、1963—2014年我国累计培养的具备科技人力资源“资格”的人数 9
二、1963—2014年不具有“资格”但符合“职业”定义的科技人力资源数量 10
三、1963—2014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 12
四、1963—2014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培养的主要渠道 12
第三节 2012—2014年新增科技人力资源的构成 17
一、2012—2014年新增高等教育毕业生3230万人 17
二、2012—2014年新增具备“资格”的科技人力资源1312万人 17
三、2012—2013年新增符合“职业”定义的科技人力资源97万人 18
四、2012—2014年我国新增科技人力资源1409万人 18
第四节 影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因素分析 19
一、人口平均死亡率对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影响 19
二、“专升本”和第二学位的重复计算对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影响 20
三、出国留学人员对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影响 22
四、三大因素对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影响 24
第五节 本章小结 24
一、世界规模第一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充分人力保障 24
二、总量与相对指标强弱差异显著,对贯彻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6
三、高端创新人才缺乏,科技人力资源整体质量不高是制约我国创新发展的“瓶颈” 28
第二章 科技人力资源的学科结构 30
第一节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学科结构 30
一、专科层次科技人力资源的专业结构 30
二、本科及以上层次科技人力资源的学科结构 32
第二节 新增科技人力资源的学科结构 33
一、专科层次科技人力资源的学科结构 33
二、本科层次科技人力资源的学科结构 35
三、研究生层次科技人力资源的学科结构 36
第三节 科技人力资源学科结构的历史变化 37
一、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学科结构变化 37
二、专科层次科技人力资源学科结构变化 38
三、本科层次科技人力资源学科结构变化 39
四、研究生层次科技人力资源的学科结构变化 41
第四节 本章小结 42
一、专科层次科技人力资源中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比例高于本科 42
二、新增本科以上层次科技人力资源医学开始超越理学 42
三、本科及以上层次科技人力资源工学居各学科之首 42
四、农学培养的科技人力资源占比不断下降,在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比例均不超过5% 43
第三章 科技人力资源的学历结构 44
第一节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学历结构 44
第二节 新增科技人力资源的学历结构 45
第三节 科技人力资源学历结构的历史变化 46
一、历年新增科技人力资源学历结构变化 46
二、存量科技人力资源学历结构变化 49
三、不同学历层次科技人力资源培养渠道的变化 50
第四节 本章小结 52
一、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学历层次总体仍以专科为主,学历结构呈金字塔形 52
二、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学历层次正在逐步提高,新增本科层次科技人力资源比例开始超越专科,未来本科及以上层次科技人力资源将进一步提升 52
第四章 科技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 53
第一节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 53
第二节 新增科技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 57
第三节 本章小结 59
一、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年龄结构进入以青年人为主体的时代 60
二、我国未来科技人力资源将会继续保持年轻化 60
三、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大规模发展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关键举措 61
第五章 女性科技人力资源 63
第一节 2012—2014年新增女性科技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 63
一、高校女性毕业生情况 63
二、女性科技人力资源的估算方法 66
三、新增女性科技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 68
第二节 女性科技人力资源的规模与结构 70
第三节 本章小结 74
一、女性科技人力资源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科技人力资源整体增长速度,在科技人力资源存量中比例持续提高 74
二、高层次女性科技人力资源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反映出阻碍女性科技人力资源成长的因素依然存在 76
三、做好女性科技人力资源政策制度研究,离不开扎实可靠的统计工作支撑 77
第六章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动 79
第一节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国际流动 79
一、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国际流出 80
二、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国际流入 85
第二节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国内流动 89
一、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的宏观特征 89
二、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国内流动的微观特征 93
第三节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因素 96
一、研究方法 97
二、研究结论 97
第四节 本章小结 99
一、我国高学历移民颇受发达国家的欢迎,留学海外出现新特征 99
二、我国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吸引力不断提升 100
三、从宏观层面看,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国内流动呈现较为明显的行业和区域特征 100
四、从微观层面看,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流动是追逐经济效益的过程,区域特征显著 100
五、目的地经济发展水平、中间路径、个体特征成为影响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的重要因素 101
第七章 科技人力资源的区域分布 102
第一节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岗位分布 102
一、科学研究人员 102
二、工程技术人员 105
三、农业技术人员 107
四、卫生技术人员 107
五、教学人员 108
六、“职业”角度的科技人力资源总体特征 109
第二节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区域分布 111
一、科技人力资源规模的区域分布 112
二、科技人力资源密度的区域分布 116
三、科技人力资源省际差异的影响因素 119
第三节 本章小结 121
一、科技人力资源规模和密度不断上升,结构稳定略有调整 121
二、科技人力资源区域差异缩小,但区域内差异仍是主因 122
三、鲁粤豫科技人力资源规模较大,京津沪科技人力资源密度优势明显 122
四、人口存量、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水平和服务化水平是科技人力资源省际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122
附表 124
中篇 131
第一章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政策变迁及历史分期 131
第一节 科技人力资源政策的定义 131
一、科技人力资源政策 131
二、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政策文本中的相关概念及其定义 132
第二节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政策分期研究综述 133
一、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政策分期方法 133
二、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政策分期研究的基本特点 135
第三节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政策分期的基本依据 136
一、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政策变迁的理论依据 136
二、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政策分期需要参照的三种分期 137
第四节 本报告对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政策的历史分期 141
一、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政策历史分期的基本原则 141
二、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政策的具体历史分期 143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47
第二章 以知识分子政策为核心的科技人力资源政策(1949—1976年) 148
第一节 “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 148
一、“团结、教育、改造”科技人员 148
二、争取海外科学家和留学生回国 155
三、培养新一代科技人才 156
第二节 “脱帽加冕”,摇摆不定 158
一、依靠知识分子,向科学进军 158
二、贯彻“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 160
三、“反右扩大化”和“拔白旗”:对知识分子造成伤害 161
四、《科研工作十四条》:纠正“左”的偏向 166
五、广州会议: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 168
六、知识分子政策再次“左”倾 170
第三节 再教育、给出路 171
一、知识分子成为批判和革命的对象 171
二、“再教育、给出路”的知识分子政策 172
三、培养工农兵科技人才 174
四、要求科技人员走无产阶级科研路线 176
五、纠“左”治乱与科技整顿 178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79
第三章 由知识分子政策向人才政策的转变(1977—1991年) 182
第一节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82
第二节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183
一、恢复“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 183
二、平反冤假错案 185
三、普查科技队伍 185
四、从知识分子中选拔领导干部 186
五、改善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 187
第三节 改革教育培养制度 189
一、恢复高考制度 189
二、恢复研究生制度 189
三、建立博士后制度 190
四、留学生管理政策的调整 190
第四节 恢复评价与激励制度 191
一、恢复和改革技术职称评定制度 191
二、恢复科技奖励制度 191
第五节 调整流动与引进制度 192
一、促进科技人员合理流动 192
二、引进国外科技人才 193
第六节 本章小结 194
第四章 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为基本理念的科技人力资源政策(1992年至今) 196
第一节 促进人才流动,调整优化结构 196
一、分流人才,调整结构 196
二、培育人才市场,促进人才流动 197
三、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 198
第二节 全面规划,突出高端引领 199
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199
二、出台第一个人才规划 201
三、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突出高端引领 201
第三节 集中资源,实施重大人才工程 202
一、国家部署和实施重大人才工程 203
二、改革完善部门层面的科技人才工程和计划 206
第四节 多形式、多方位吸引海外人才 207
一、海外人才资助和引进政策 207
二、规划留学人员回国工作 209
三、依托重大人才工程,大力引进海外人才 210
第五节 探索和试点技术要素参与分配 211
一、探索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改革 211
二、先行试点技术要素参与分配 211
三、立法奖励科技成果转化 213
第六节 支持科技创新创业 213
一、鼓励和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213
二、实施科技创业扶持政策 214
三、鼓励科技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 215
第七节 本章小结 216
第五章 结束语 218
一、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政策变迁的基本轨迹 218
二、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政策变迁的基本特征 219
下篇 223
第一章 美国科技人力资源政策 223
第一节 高质量的科技工程和数学教育 223
一、以追求卓越为导向的教育战略推动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223
二、卓越的研究型大学是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223
三、产学研合作促进了科技人才的成长与流动 224
四、科技工程与数学教育着眼于未来科技人才储备 224
第二节 优越宽松的创新生态 225
一、大力投资研发,支持基础研究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 225
二、强调支持高风险、高回报研究,重视科研能力培养 226
三、营造创新文化,多措并举支持人才创新创业 227
四、加强科技创新奖励,为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28
第三节 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的移民政策 230
一、多元化科技人力资源体系面向高端优秀人才开放 230
二、凭借优厚条件吸引和网罗世界人才 230
三、移民政策向高技术人才倾斜 231
第四节 本章小结 231
第二章 欧盟科技人力资源政策 233
第一节 兼容并包的教育政策与计划 234
一、建立全民终身学习计划,打造各个领域的学习型人才 234
二、强化创新与创业技能教育,培育创新与创业型人才 235
三、形成兼容的高等教育体制,促进人才的跨界发展 235
四、打造与市场结合的职业教育,促使人才快速适应企业需求 236
五、加强产学研的合作研发,帮助人才形成合作创新能力 236
六、形成计划和基金双重保障,丰富人才资助渠道 237
第二节 规范开放的用人体系 238
一、规范科研人员的招聘和任用制度,形成操作性强的执行准则 238
二、促进女性参与科技实践,提供更多的女性就业机会 238
三、出台欧洲研究人员发展框架,提升人员持续胜任工作的能力 239
第三节 务实多样的移民政策 239
一、建立高技术移民政策,满足各国对人才的需求 239
二、设立特殊工作签证项目,吸引急需紧缺的人才 240
三、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海外顶尖人才 241
四、扩大留学生规模,吸引留学生本地就业 241
五、提供灵活的经济激励计划,保障人才的生活条件 242
第四节 合作与交流 242
一、建立人才流动战略,促进人才在成员国之间的交流 242
二、制定交流奖励计划,加快人才与非欧盟国家的交流 243
三、建立欧盟流动网络中心,提供流动人才的后勤保障 244
第五节 本章小结 244
第三章 日本科技人力资源政策 246
第一节 确立世界级的教育目标 247
一、全面强化大学教育职能 247
二、大力支持青年人攻读博士学位 248
三、选派青年研究人员赴海外学习 249
四、开发培养技术人才 249
五、培养下一代科技人才 250
第二节 营造一流的研究环境 250
一、确保研究经费投入,加大科研保障力度 251
二、构建公正且透明度高的评价制度 251
三、提高青年研究人员的独立性 251
四、完善研究人员的职业发展道路 252
五、激发女性研究人员的活力 253
第三节 瞄准海外人才的国际化布局 254
一、推进外国研究人员招聘事业 254
二、实施世界顶尖研究基地计划 254
三、推进大学国际化 254
四、实施接收留学生30万人计划 255
第四节 本章小结 256
第四章 俄罗斯科技人力资源政策 257
第一节 改革科技人才培养机制 258
一、积极推进和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258
二、实施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培养项目,充实科技人才队伍 262
第二节 完善科技人才使用政策 263
一、改革俄罗斯科学院,让科研人员安心搞科研 263
二、大幅度提高科研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留住和用好人才 263
三、强化资助与奖励,促进青年人才成长 264
第三节 全方位吸引科技人才 264
一、大力吸引年轻科技人才 265
二、开展科技人才巨额资助计划 265
三、通过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基地吸引优秀科研人才 265
四、简化移民政策和外国人来俄工作程序 266
第四节 本章小结 266
第五章 印度科技人力资源政策 267
第一节 发展世界级的教育研究体系 268
一、发展高等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268
二、办好精英大学和顶尖研究机构,培养一流的理工人才 269
三、借助国际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 270
四、重视对天才青少年和青年人才的选拔,储备后备人才 270
第二节 创造良好科研环境 271
一、改善科研环境,释放科学家的创造性 271
二、为女性和青年科研人员提供特别的职业发展通道 271
三、培训政府机构中的科技人员 272
第三节 吸引海外人才回流 272
一、设立专门机构,统筹管理海外印度人事务 272
二、推出多项政策,加强与海外印度人的联系 273
三、设立多种计划,鼓励海外人才在印度就业 274
四、兴建科技园区,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 274
五、支持科学人才库和全球印度人知识网络,打造虚拟智库 274
第四节 本章小结 275
第六章 结束语 276
一、推进教育改革,强化科学和技术教育,从源头上保障科技人力资源的供应 276
二、加强高等院校与产业界的合作,针对产业需求培养创新人才 277
三、强化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制度建设,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 278
四、继续实施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人才 279
五、构筑一流教育研究基地,集聚世界一流研究人才 279
六、完善我国的“移民制度”,提升对外国人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吸引外籍专家和留学生 280
七、适度开放国家科技计划,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在合作中培养和吸引人才 281
八、加强科研体制改革,建立良好的学术环境,提升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动性,促进各类创新人才不断涌现 281
九、建立数据监测体系,对未来职业需求进行评估,为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282
图表目录 283
后记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