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哲学通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古代哲学通史
  • 宋志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751534528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58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478页
  • 主题词:古代哲学-哲学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哲学通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 中国哲学史应当重写 1

总论 3

第一章 中国特有的哲学 3

第一节 哲学三义 3

第二节 哲学三性 7

第三节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 10

第四节 中国哲学发展前景 12

第二章 基本问题 16

第一节 回到中国哲学自身 16

第二节 哲学基本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20

第三节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26

第三章 主要内容 31

第一节 总体格局 31

第二节 发展阶段 36

先秦的奠基期:百家争鸣 36

汉唐的展开期:三教并立 37

从宋到清的高峰期:理学行世 37

第三节 主要问题 39

两一关系问题 39

知行关系问题 40

义利关系问题 42

第四节 儒家哲学概述 44

第五节 道家哲学概述 46

第六节 佛教哲学概述 49

第四章 精神韵味 52

第一节 自强不息 53

第二节 实事求是 57

第三节 辩证逻辑 61

第四节 以人为本 63

第五节 内在超越 72

第六节 有容乃大 79

奠基期:百家争鸣 85

第五章 奠基期概况 85

第一节 哲学产生的语境 85

由于经济的发展,哲学产生成为可能 85

由于社会转型的需要,哲学产生成为可能 86

由于文化的积累,哲学产生成为可能 87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起步 88

第三节 主要话题 93

第四节 主要学派 94

第六章 道家天道学 97

第一节 老子发其端 97

其人其书 98

如何以道释物? 99

如何以道看人? 103

如何辩证思维? 107

如何以道救世? 110

第二节 庄子集大成 112

其人其书 112

怎样看待道与物同在? 115

道对人的价值何在? 120

怎样以道应世? 124

第七章 儒家人道学 127

第一节 孔子发其端 129

其人其书 129

如何从天道转向人道? 130

如何从“无知之行”转向“有知之行”? 133

什么是人道学的内涵? 135

如何把握中庸之道? 139

理想社会何在? 141

第二节 孟子论仁学 143

其人其书 143

何谓理想之治? 145

怎样看待人性? 148

性善的根据何在? 150

自我怎样完善? 153

第三节 荀子论礼学 155

其人其书 155

如何以礼治国? 157

为何施行教化? 159

天人关系怎样? 162

物理何以可知? 165

第八章 墨家的人天学 169

第一节 墨子其人其书 169

第二节 何谓人的本质? 172

第三节 如何看待人际关系? 174

第四节 人格的担保何在? 180

第五节 知识何以可能? 181

第九章 名辩思潮与名家 184

第一节 名辩思潮的活跃 184

第二节 惠施怎样看待同异? 189

其人其书 189

历物十事 190

第三节 公孙龙怎样看待坚白? 193

其人其书 193

白马论 193

坚白论 195

指物论 196

第十章 法家治道学 197

第一节 早期法家的探索与实践 198

第二节 韩非的法治理论 200

其人其书 200

如何以理解道? 201

人与人的现实关系怎样? 205

法术势如何结合? 207

展开期:三教并立 213

第十一章 展开期概况 213

第一节 语境的变化 213

汉初的选择 213

魏晋的转型 215

唐代的定格 217

第二节 文本的整理 218

经学的文本 219

玄学的文本 220

佛教的文本 220

道教的文本 221

第三节 话题的转换 221

天人关系 222

体用关系 223

此岸彼岸关系 224

第十二章 经学的建构与解构 226

第一节 儒学的经学形态 226

经学的形成 227

今文经学 228

谶纬思潮 230

古文经学 232

第二节 董仲舒的天人学说 233

其人其书 233

如何以天论人? 234

如何以天论政? 237

如何制约君权? 241

第三节 王充的天人学说 244

其人其书 244

天在人上还是在人外? 246

天是自然的还是神秘的? 248

认知的途径何在? 250

福德是否一致? 253

第十三章 玄学与体用之辨 256

第一节 玄学简述 256

玄学的兴起 256

主要问题 259

主要派系 262

第二节 王弼的贵无论 264

其人其书 264

名教根基何在? 265

何为万有的本体? 268

如何把握本体? 270

第三节 裴頠的崇有论 273

其人其书 273

何为终极之道? 275

如何以儒解老? 277

第四节 郭象的独化论 278

其人其书 278

如何回应有无之辩? 279

本体如何为人所用? 282

如何处理名教与自然关系? 284

第十四章 中国佛教哲学 287

第一节 佛教中国化 287

宗旨要义 288

精神需求 295

理解诠释 299

综合创新 304

第二节 华严宗的般若学 305

法藏与宗密其人其书 305

如何化解学术差异? 306

彼岸与此岸如何统一? 309

第三节 禅宗的解脱学 311

慧能其人其书 311

如何看待佛性? 313

如何领悟佛性? 315

第十五章 道教哲学 318

第一节 道教简述 318

从道家到道教 318

中国特色 322

演化过程 324

第二节 葛洪与外丹学 324

其人其书 324

为何说“道即是玄”? 325

成仙的途径何在? 327

第三节 司马承祯与内丹学 329

其人其书 329

何处求取丹药? 329

如何修炼内丹? 331

高峰期:理学行世 335

第十六章 高峰期概况 335

第一节 新的语境 335

第二节 文本以及讲法的转换 337

第三节 新的话题 339

第四节 发展历程与学派分殊 343

北宋五子初创理学 343

朱熹集正统理学之大成 344

陆九渊转向心学 344

王阳明宣告正统理学终结 345

朴学的兴起 345

第十七章 宋明理学的草创 348

第一节 开山者周敦颐 348

其人其书 348

是否有儒家精神安顿模式? 349

儒家精神安顿的本体论依据何在? 351

儒家精神安顿如何实现? 354

第二节 奠基者程氏兄弟 356

其人其书 356

礼教根基何在? 357

如何从天理看人性? 361

如何成就儒者? 363

第十八章 集大成者朱熹 365

第一节 其人其书 365

第二节 天理的诠释 367

怎样看待理事关系? 367

怎样看待理气关系? 369

怎样看待一多关系? 371

第三节 人性的诠释 373

如何看待人性的二重性? 373

如何看待心性的二重性? 375

如何看待理欲关系? 377

第四节 知行观的展开 381

知行关系如何? 382

格物与致知关系如何? 383

何为“切己工夫”? 385

第十九章 陆王心学 388

第一节 陆九渊的转向 389

其人其书 389

理在天上还是在心中? 390

务外还是内省? 393

第二节 王阳明的终结 396

其人其书 396

何为儒学本体论的核心? 398

知行怎样合一? 403

本体与工夫怎样统一? 407

第二十章 张王气学 413

第一节 张载的气本体论 414

其人其书 414

万物真实性的依据何在? 415

如何从气本体论看人性? 421

何谓“天人合一”? 423

第二节 王夫之的道器论 427

其人其书 427

如何摆正道器关系? 429

如何摆正两一关系? 430

如何摆正知行关系? 432

如何摆正理欲关系? 435

如何摆正理势关系? 436

第二十一章 清初朴学 438

第一节 明清之际的学术转型 438

第二节 戴震的哲学思想 445

其人其书 445

何谓“形而上”? 447

在知识论上天人能否合一? 449

理欲是否兼容? 452

中国古代哲学的终结 455

后记 45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