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宁镇山脉地质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宁镇山脉地质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3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宁镇山脉地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 1

第一篇 系统地质 1

第一章 地层 3

第一节 寒武奥陶纪 3

(一) 黄墟系 3

第二节 奥陶纪 4

(一) ?山灰岩 5

(二) 汤山系 6

第三节 下志留纪 7

(一) 高家边层 7

第四节 下石炭纪 9

(一) 乌桐系——乌桐砂岩及茅山砂岩(中泥盆纪?) 9

(二) 金陵灰岩 11

(三) 高骊山系 13

(四) 和州灰岩 14

第五节 中石炭纪 15

(一) 黄龙灰岩 15

第六节 下二叠纪或乌拉期 16

(一) 船山灰岩 16

第七节 二叠纪 17

(一) 栖霞层 17

(二) 孤峰层 20

(三) 龙潭煤系 20

(四) 东阳港系 21

第八节 三叠纪 22

(一) 青龙灰岩 22

(二) 黄马青系 23

第九节 下侏罗纪 24

(一) 象山层 24

(一) 浦口层 26

第十一节 老第三纪 26

第十节 下白垩纪 26

(一) 建德层 26

(二) 赤山层 27

第十二节 新第三纪 27

(一) 雨花台层 27

(二) 玄武岩 28

第十三节 第四纪 29

(一) 泥砾岩 29

(二) 下蜀系 29

第十四节 侵入岩 31

第二章 构造 32

第一节 山向 32

第二节 地层走向 32

第三节 ?绉 32

第四节 断层 41

(一) 江南运动 50

第二节 赫尔辛运动 50

第三章 造山运动 50

第一节 克勒东运动 50

(二) 建康运动 51

(三) 淮南运动 51

(四) 昆明运动 51

(五) 东吴运动 51

(六) 苏皖运动 51

第三节 金子运动 51

第四节 南象运动 52

第五节 燕山运动 53

(一) 燕山运动A幕 53

(二) 燕山运动B幕 54

第六节 茅山运动 55

(一) 茅山运动A幕 55

(二) 茅山运动B幕 56

第一节 前建德期之侵蚀 57

第四章 地文 57

第二节 建德期之沉积 58

第三节 前浦口期之侵蚀 58

第四节 浦口期之沉积 59

第五节 前赤山期之侵蚀 59

第六节 赤山期之沉积 59

第七节 前雨花台期之侵蚀 59

第八节 雨花台期之运动 60

第九节 后雨花台期之侵蚀 60

第十节 前玄武岩期之侵蚀 60

第十一节 玄武岩期之并出 61

第十二节 后玄武岩期之运动 61

第十三节 后玄武岩期之侵蚀(钱塘第一期) 61

第十五节 前下蜀期之侵蚀(钱塘第二期) 62

第十六节 下蜀期之沉积 62

第十四节 栖霞山泥砾岩期 62

第十七节 后下蜀期之运动及侵蚀 63

第二篇 区域地质 65

第一章 宁镇弧形山脉西段地质 65

第一节 下蜀苍头区 66

第二节 龙潭区 74

第三节 花山大华山区 87

第四节 九华射乌山区 93

第五节 汤山区 111

第六节 东阳麒麟门区 119

第七节 青黄龙大连区 148

第八节 方山区 162

第九节 幕府山区 164

第十节 南京区 167

第二章 宁镇弧形山脉东段地质 185

第一节 雾岐山区 187

第二节 ?山区 190

第三节 巢凤山区 198

第四节 高骊山区 206

第五节 船山区 211

第六节 十里长山区 222

第七节 五洲山区 226

第八节 黄山区 232

第九节 镇江区 239

第十节 云山区 243

第十一节 黄墟区 253

第十二节 大港区 289

第三章 茅山地质 297

第一节 地形 298

第二节 地层 300

第三节 构造 304

第四节 造山运动 305

第五节 花山区 310

第六节 大南山区 311

第七节 双山区 314

第八节 ?岗峰区 318

第九节 潘庄区 323

第十节 仙姑庙区 324

第十一节 三茅区 327

第十二节 印宫区 331

第十三节 顶宫区 336

第十四节 红山区 344

第十五节 子河区 347

第十六节 桃花洞区 351

第十七节 磨盘山区 353

第十八节 丫髻山区 356

第十九节 瓦屋山区 365

第二十节 白马山区 373

第二十一节 浮山区 377

参考书目 38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