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陈昭年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4518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石油天然气地质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内容 1
一、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概念 1
二、本课程的体系和具体内容 1
三、本课程的特点 2
第二节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形成和发展 2
第三节 世界油气工业概况与资源现状 4
一、世界油气工业概况 4
二、世界油气资源现状 4
第四节 中国油气工业概况与资源现状 6
一、中国油气工业概况 6
二、中国油气资源现状 9
第二章 油气藏中流体成分和性质 11
第一节 石油 11
一、石油的化学组成 12
二、石油的分类 18
三、海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 20
四、石油的物理性质 22
第二节 天然气 25
一、天然气的概念及产状 25
二、天然气的化学组成 28
三、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29
四、天然气与石油的差别 31
第三节 油田水 32
一、油田水的概念 32
二、油田水的产状 32
三、油田水的来源 33
四、油田水的化学组成 34
五、油田水的类型 35
六、油田水的物理性质 37
第四节 油气的碳、氢稳定同位素 37
一、同位素的概念及同位素分馏作用 38
二、稳定同位素在自然界的丰度、比值、标准及表示方式 38
三、油气中的稳定碳同位素 39
四、油气中的氢同位素 40
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 42
第一节 储集层物理性质 42
一、储集层的孔隙性 42
二、储集层的渗透性 44
三、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47
四、含油气饱和度 49
第二节 储集层类型 50
一、碎屑岩储集层 50
二、碳酸盐岩储集层 54
三、其他岩类储集层 57
第三节 盖层 59
一、盖层的概念及类型 59
二、盖层的封闭机理 60
三、盖层的评价 63
四、盖层的相对性 64
第四章 圈闭和油气藏 66
第一节 圈闭和油气藏概述 66
一、圈闭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66
二、圈闭的现代概念及可预测标志 67
三、油气藏的概念与工业标准 69
四、圈闭和油气藏的度量 70
五、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73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74
一、背斜油气藏 75
二、断层油气藏 76
三、裂缝性背斜油气藏 81
四、刺穿油气藏 83
第三节 地层油气藏 86
一、岩性油气藏 86
二、不整合油气藏 92
三、礁型油气藏 98
四、沥青封闭油气藏 100
第四节 水动力油气藏 101
一、水动力圈闭形成机理 101
二、水动力油气藏的特点和主要类型 101
第五节 复合油气藏 103
一、复合圈闭和油气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03
二、复合油气藏的主要类型 104
第五章 油气成因理论与烃源岩 108
第一节 油气成因理论发展与现状 108
一、油气无机成因学说 109
二、油气有机成因学说 109
第二节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111
一、有机成因的证据 111
二、有机成因的物质基础 111
三、油气生成的理化条件 122
四、成烃演化与模式 127
五、油气成因理论进展 130
第三节 天然气成因类型与判别 134
一、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特点 135
二、天然气成因类型判别 140
第四节 烃源岩及其评价 143
一、烃源岩的概念 143
二、烃源岩的评价 143
第五节 油气地球化学对比 152
一、对比参数的选取 152
二、对比结果的解释 153
三、油源对比 153
四、气源对比 155
第六章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 157
第一节 油气运移概述 157
一、基本概念 157
二、主要内容 158
第二节 油气初次运移 158
一、初次运移的介质条件 158
二、初次运移的机制与模式 161
三、初次运移的其他问题 172
第三节 油气二次运移 174
一、二次运移的介质条件 174
二、二次运移的机制与模式 175
三、二次运移的其他问题 187
第七章 油气藏形成与破坏 190
第一节 油气聚集 190
一、油气聚集方式 190
二、油气聚集机制 193
三、油气聚集模式 195
第二节 油气聚集过程 197
一、油气充注过程 198
二、油气混合过程 199
三、油气富集过程 201
第三节 油气藏形成的条件 202
一、必要条件 202
二、充分条件 203
第四节 油气藏形成时间与期次 209
一、地质分析方法 209
二、储集层成岩矿物分析法 212
第五节 非常规油气藏形成 213
一、深盆气藏 213
二、煤层气藏 216
三、甲烷水合物 218
第六节 油气藏的破坏与油气再分布 219
一、油气藏的破坏 219
二、油气藏的再分布 222
第八章 油气聚集单元与油气分布 225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的概念与分类 225
一、含油气盆地的概念 225
二、盆地分类概述 226
第二节 含油气盆地的类型与特点 228
一、裂陷盆地 228
二、压陷盆地 230
三、拉分盆地 233
第三节 含油气系统 234
一、含油气系统的基本概念 234
二、含油气系统的组成 234
三、含油气系统的命名 237
四、含油气系统的地质内涵 238
第四节 油气聚集带 239
一、油气聚集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39
二、油气聚集带的主要类型 240
第五节 油气田 246
一、油气田的概念及分类 246
二、构造型油气田 247
三、地层型油气田 248
四、复合型油气田 249
第六节 油气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251
一、油气资源概述 251
二、油气分布 253
三、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 260
第九章 油气资源评价 266
第一节 油气资源评价概述 266
一、油气资源评价的概念 266
二、油气资源评价的内容 266
三、油气资源评价的对象 267
四、油气资源评价的特点 267
五、总体思路及一般程序 268
第二节 油气资源评价层次及其方法 272
一、含油气大区评价 272
二、盆地评价 272
三、区带评价 273
四、圈闭评价 275
第三节 油气资源评价系统 276
一、盆地评价系统 277
二、区带评价系统 278
三、圈闭评价系统 280
主要参考文献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