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信原理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韩声栋,蒋铃鸽,刘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24103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通信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通信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通信系统概论 1
1.1 通信系统的模型 1
1.1.1 通信系统的组成 1
1.1.2 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和数据通信 2
1.2 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3
1.2.1 模拟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3
1.2.2 数字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3
1.3 传输信道 4
1.3.1 无记忆信道 5
1.3.2 恒参信道 6
1.3.3 变参信道 8
1.4 信息的度量与信道容量 10
1.4.1 信息的度量 10
1.4.2 信道容量 12
习题 14
第2章 随机信号和噪声 16
2.1 随机过程基本概念 16
2.1.1 随机过程的定义 16
2.1.2 随机过程的概率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函数 17
2.1.3 相关函数和协方差函数 18
2.1.4 随机过程分类 21
2.2 广义平稳过程及各态遍历性 22
2.2.1 广义平稳过程相关函数的性质 23
2.2.2 时间平均及各态遍历性 25
2.3 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27
2.3.1 功率谱密度的定义 27
2.3.2 功率谱与自相关函数的关系 29
2.3.3 功率谱密度性质 30
2.3.4 互功率谱密度及其性质 31
2.4 线性系统对随机信号的响应 31
2.4.1 输出过程统计特性 32
2.4.2 输出输入过程相互关系 33
2.4.3 线性组合网络 33
2.5 高斯过程和白噪声过程 34
2.5.1 高斯过程 34
2.5.2 白噪声过程 37
2.6 离散时间随机信号 40
2.6.1 相关函数和协方差函数 41
2.6.2 相关函数(序列)的Z变换以及功率谱 43
2.6.3 随机序列通过线性系统 44
2.7 窄带随机过程 45
2.7.1 平稳窄带过程的正交表示 45
2.7.2 窄带高斯过程的包络和相位表示 49
2.8 正弦信号加窄带噪声的包络和相位 51
2.8.1 包络A(t)的分布 52
2.8.2 相位Ψ(t)的分布 53
习题 55
第3章 模拟调制系统 62
3.1 幅度调制 62
3.1.1 双边带调制 62
3.1.2 振幅调制 65
3.1.3 单边带调制 67
3.1.4 残留边带调制 70
3.2 幅度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72
3.2.1 基带系统 72
3.2.2 DSB系统噪声 73
3.2.3 SSB系统噪声 74
3.2.4 AM系统噪声 75
3.3 角度调制 78
3.3.1 角度调制的一般概念 79
3.3.2 频率调制 80
3.3.3 FM信号的产生和解调 84
3.3.4 相位调制 87
3.4 角度调制系统的噪声 87
3.4.1 角度调制系统的输出信噪比 88
3.4.2 角度调制系统的门限效应 92
3.5 加重技术 94
3.6 频分多路复用 96
习题 98
第4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102
4.1 模拟信号的取样 102
4.1.1 取样定理 102
4.1.2 带通信号的取样 103
4.2 模拟信号的量化 104
4.2.1 量化原理 105
4.2.2 均匀量化 105
4.2.3 非均匀量化 107
4.3 编码 111
4.3.1 A87.6/13折线压缩律 112
4.3.2 码元的排列 114
4.4 PCM通信系统 115
4.4.1 系统的组成 115
4.4.2 PCM信号带宽要求 116
4.4.3 PCM系统的噪声 116
4.4.4 PCM时分复用 118
4.4.5单片PCM编解码/滤波器 120
4.5 增量调制 121
4.5.1 DM原理 122
4.5.2 DM的量化噪声 124
4.5.3 改进型DM 125
4.5.4 单片DM编解码器 127
4.6 差值脉冲编码调制 128
4.6.1 DPCM编码原理 128
4.6.2 预测器 130
4.6.3 自适应量化 132
4.6.4 自适应差值脉码调制 134
习题 134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和时域均衡 137
5.1 基带传输码型 137
5.1.1 基本码型 137
5.1.2 基带码流的功率谱 138
5.1.3 基带码型变换 140
5.2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及符号间干扰 143
5.2.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组成 143
5.2.2 符号间干扰分析 143
5.3 无ISI的带限信号设计——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144
5.3.1 最小带宽BT=1/2T 146
5.3.2 升余弦频谱 146
5.4 部分响应信号 148
5.4.1 双二进制信号系统 148
5.4.2 修正双二进制信号系统 151
5.4.3 部分响应系统 153
5.5 时域均衡及其最佳准则 155
5.5.1 时域均衡原理 156
5.5.2 两种最佳准则 158
5.6 横向均衡器的结构 159
5.6.1 前向均衡器 160
5.6.2 反馈均衡器 160
5.6.3 前向和反馈组合均衡器 160
5.6.4 判决反馈均衡器 161
5.6.5 前向与判决反馈结合的均衡器 162
5.7 最小均方误差均衡器 163
5.7.1 公式解 163
5.7.2 递推(迭代)解——最陡下降法 166
5.7.3 实用解——LMS算法 170
5.7.4 自适应均衡 171
习题 173
第6章 匹配滤波器 175
6.1 最大信噪比准则——匹配滤波器 175
6.1.1 信噪比表达 176
6.1.2 MF的导出 176
6.2 匹配滤波器的性质 177
6.3 时间相关函数 180
6.3.1 MF等效于相关器 180
6.3.2 相关积分的定义及性质 181
6.3.3 几种相关函数的关系 182
6.3.4 相关系数 183
6.4 匹配滤波器计算 184
6.5 有色噪声化为白噪声的处理方法 188
6.6 匹配滤波器的实现 189
6.6.1 动态滤波器 190
6.6.2 用横向滤波器实现 193
6.6.3 MF的近似实现 194
习题 196
第7章 最佳接收 198
7.1 判决理论 198
7.1.1 最大后验概率准则与最小差错概率准则 198
7.1.2 似然比检验 199
7.1.3 单次观测信号检测 199
7.1.4 多次观测 201
7.1.5 多元信号检测 202
7.2 二元已知信号检测 203
7.2.1 二元已知信号最佳接收——相关接收机模型 204
7.2.2 数字通信接收机的性能 206
7.2.3 相关接收的实现 208
7.2.4 关于本地信号的讨论 209
7.3 随机相位信号检测 212
7.3.1 随相信号检测——正交接收机 212
7.3.2 正交接收机的等效实现 214
7.4 准最佳接收 215
习题 219
第8章 数字信号带通传输 222
8.1 二进制幅度键控 222
8.1.1 2ASK信号的产生及其功谱 223
8.1.2 2ASK信号解调 224
8.2 二进制移频键控 229
8.2.1 2FSK信号的产生及其功谱 229
8.2.2 2FSK信号解调 232
8.3 二进制移相键控 235
8.3.1 2PSK信号的产生和功谱 235
8.3.2 2PSK信号解调 236
8.3.3 二进制差分移相键控 237
8.3.4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比较 241
8.4 四相移相键控 242
8.4.1 QPSK信号时域表示和频谱 243
8.4.2 绝对移相QPSK 244
8.4.3 四相相对移相键控QDPSK 245
8.4.4 QPSK的误码性能 250
8.5 正交幅度调制 251
8.5.1 QAM信号时域表示和功谱 251
8.5.2 16QAM的调制与解调 254
8.5.3 相位模糊与差分编码 256
8.5.4 比特差错性能 257
8.5.5 部分响应正交幅度调制 257
8.6 最小移频键控 259
8.6.1 三个特点的分析 259
8.6.2 MSK信号的正交表示及产生 262
8.6.3 MSK信号解调 263
8.6.4 MSK信号功谱 264
8.7 OFDM技术 266
8.7.1 OFDM系统的工作原理 266
8.7.2 OFDM系统的主要特点 269
习题 269
第9章 同步 271
9.1 锁相环的基本知识 271
9.1.1 模拟锁相环 272
9.1.2 数字锁相环 274
9.2 载波同步 275
9.2.1 插入导频法 275
9.2.2 抑制载波双边带信号的载波提取 277
9.2.3 多进制信号的载波提取 279
9.2.4 基带数字处理的载波跟踪环 281
9.2.5 QAM信号的载波提取 282
9.3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 283
9.3.1 稳态相差 283
9.3.2 随机相差 284
9.3.3 同步建立和保持时间 286
9.4 位同步 288
9.4.1 非线性变换法 288
9.4.2 数字锁相环法 289
9.4.3 超前-滞后门法 291
9.4.4 最小均方误差法 292
9.5 位同步系统的性能 295
9.5.1 相位误差 295
9.5.2 同步建立时间 295
9.5.3 同步保持时间 295
9.5.4 同步带宽 296
9.6 群同步 297
9.6.1 起止式群同步 297
9.6.2 采用特殊字符建立群同步 298
9.7 群同步系统的性能 301
9.7.1 集中插入同步法的性能指标 301
9.7.2 帧同步的保护 302
习题 304
第10章 差错控制编码 305
10.1 基本概念 305
10.1.1 差错控制方式和纠错码分类 305
10.1.2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306
10.2 常用检错码 308
10.2.1 奇偶校验码 308
10.2.2 行列校验码 308
10.2.3 恒比码 309
10.3 线性分组码 310
10.3.1 汉明码 310
10.3.2 监督矩阵H 312
10.3.3 生成矩阵G 313
10.3.4 伴随式译码 314
10.4 循环码 315
10.4.1 基本概念与原理 315
10.4.2 循环码的编码器 320
10.4.3 循环码的译码器 322
10.5 卷积码 324
10.5.1 卷积码基本概念与结构 325
10.5.2 卷积码的描述方法及编码 326
10.5.3 卷积码的维特比译码 330
习题 333
附录 335
附录A 误差函数 335
附录B 英汉名称对照表 337
参考文献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