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研究
  • 梁书弦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707425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46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59页
  • 主题词:伦理学-思想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道德起源论 1

第一节 孔子有关道德起源的思想 1

第二节 孟子关于道德来源的思想 6

第三节 荀子的道德起源理论 11

第四节《易传》和《中庸》论天道与人性 17

第五节 汉唐时期的性有善有恶论与性三品说 24

第六节 宋明时期的人性论 26

张载的人性论 27

二程朱熹的人性论 31

陆九渊的“心即理”和王守仁的“良知说” 37

明清学者关于人性问题的讨论 39

结语 44

第二章 中国传统的义利观 48

第一节 孔子论富与教、信与食、义与利 48

孔子论富与教、信与食 48

孔子论义与利 50

第二节孟子的义利观 53

孟子关于物质生活与道德关系问题的认识 53

孟子关于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关系的认识 58

第三节 荀子论义与利、道与欲 61

荀子论先义后利 61

荀子论对欲应“近尽”“节求” 64

对纵欲主义和寡欲说的批评 65

第四节 儒墨道法四家义利观之异同 67

儒墨两家义利观之异同 67

老子论义利 70

法家的义利观 71

第五节 董仲舒论道义与功利 75

董仲舒义利观的基本含义 75

董仲舒义利观包含的动机与效果关系问题 76

第六节 宋明理学的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 78

宋儒的义利之辨 78

宋儒的理欲之辨 81

明清时期关于义利理欲的讨论 85

结语 93

第三章 古代思想家论伦理道德与政治 95

第一节 先秦儒家论伦理道德与政治 96

孔子论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 96

孟子的仁政学说 103

孟子论王道与霸道 116

荀子论礼、法、人、道德与政治 122

第二节 老子学派关于道德与政治关系的认识 126

第三节 法家学派论道德与政治 130

第四节 中国封建社会的德治观 134

结语 140

第四章 中国传统的人伦学说与道德原则 141

第一节 孔子提倡的仁义与礼 141

第二节 孟子“五伦”说考议 144

“五品”与“五伦”考 144

孟子“五伦”说释议 147

第三节 孟子论仁义礼智 154

第四节 荀子论人伦与道德 161

第五节 封建社会的纲常思想 164

结语 168

第五章 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规范 170

第一节 孔孟论孝 170

孔子论孝 170

孟子论孝 173

第二节 悌与友 182

先秦儒家论悌 182

先秦儒家论友 183

第三节 先秦儒家论和 185

结语 187

第六章 中国古代礼节原则的伦理精神 188

第一节 敬让 189

第二节 辨别 190

第三节 礼尚往来 191

第四节 礼不妄悦人 192

第五节 礼从宜 193

结语 194

第七章 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理想人格 197

第一节 孔子的理想人格 197

君子人格的标准和表现特征 197

孔子所讲的圣人 203

第二节 孟子的理想人格 205

论狂狷 206

论圣人 207

论乡原 211

论中行者 212

第三节 荀子的人格论 214

荀子人格论的认识基础 214

荀子论不同层次的人格 215

荀子论圣人和君子 217

第四节 老庄学派的思想人格 220

第五节 宋明时期的几种人格思想 222

孔颜乐处 222

自强自立 224

尽人道而合天德 225

结语 227

第八章 中国传统的道德修养论 229

第一节 孔子道德修养方法 230

好学为本,学思结合 230

立志追求,力行实践,艰苦磨炼,持之以恒 233

见贤思齐,内省反思,有过即改,积微积渐 235

第二节 孟子的道德修养方法论 237

仁义礼智,求者在我 237

尽心知性、存心养性与反求诸己、反身而诚 239

善养浩然之气 242

养心莫善于寡欲 247

第三节 荀子的道德修养论 252

道德修养是“化性起伪”的过程 252

强学求知,积善成德 254

亲师隆礼,择友处仁 256

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 257

关于治气养心之术 258

第四节《大学》与《中庸》的道德修养论 261

《大学》的道德修养论 261

《中庸》的道德修养论 266

第五节 道法墨诸子的道德修养论 275

道家学派的道德修养论 275

法家韩非的智术修养方法 285

第六节 汉唐时期的道德修养论 294

《淮南子》中的道德修养论 294

《春秋繁露》中有关道德修养的观点 295

魏晋时期的道德修养论 297

第七节 宋元明清的道德修养论 300

理学派的道德修养学说 301

陆王心学的道德修养论 324

明清注重“习行”的道德修养论 331

结语 334

第九章 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 337

第一节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337

第二节 孟子论道德教育 343

第三节 荀子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 348

第四节 封建社会的道德教育思想 350

《颜氏家训》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 350

宋明时期有关学校道德教育的思想 352

第五节 中国传统的道德推行机制 356

道德教育为道德推行之基础 356

“选举”表彰为道德推行的主要动力 359

舆论监督、法纪监察与刑律惩罚为道德推行的保障手段 362

结语 365

第十章 中国古代不同学派伦理思想的分歧 367

第一节 道家与儒家伦理思想的对立 367

老子与儒家道德观之不同 368

老子与儒家提倡之道德原则的不同 378

老子与儒家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不同 380

庄子对儒家伦理思想的批评 382

第二节 孟子与其他学派的论战 387

孟子与杨墨两家的论战 388

孟子对许行学派的批评 399

孟子对法家与兵家及纵横家的批评 407

第三节 荀子对不同伦理思想的批评 410

结语 415

结束语 416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416

传统道德的时代性与其中具有的普遍性的内容 423

传统道德观念的更新转化与充实发展 432

主要参考文献 440

后记 44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