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系列教材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系列教材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 麻志毅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23528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2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面向对象语言-程序设计-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系列教材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概述 2

第1章 面向对象方法概论 2

1.1 传统开发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2

1.2 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 4

1.3 面向对象的主要概念及基本原则 6

1.3.1 面向对象的主要概念 6

1.3.2 面向对象的基本原则 8

1.4 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优点 10

1.5 面向对象方法的发展史及现状简介 13

1.6 关于统一建模语言UML 14

习题 16

第二部分 面向对象分析 18

第2章 什么是面向对象分析 18

2.1 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 18

2.2 面向对象分析综述 20

习题 23

第3章 建立需求模型——用况图 24

3.1 系统边界 24

3.2 参与者 25

3.2.1 概念与表示法 25

3.2.2 识别参与者 26

3.3 用况 27

3.3.1 概念与表示法 27

3.3.2 用况与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28

3.3.3 用况之间的关系 29

3.3.4 捕获用况 31

3.3.5 用况模板 33

3.4 用况图 33

3.5 检查与调整 35

3.6 用况模型和面向对象分析模型 36

3.7 例题 36

习题 38

第4章 建立基本模型——类图 40

4.1 对象与类 40

4.1.1 概念与表示法 40

4.1.2 识别对象与类 41

4.1.3 审查与筛选 42

4.1.4 抽象出类并进行调整 44

4.1.5 认识对象的主动行为并识别主动对象 45

4.1.6 类的命名 46

4.1.7 建立类图的对象层 46

4.2 属性与操作 46

4.2.1 属性 46

4.2.2 操作 49

4.3 关系 52

4.3.1 继承 52

4.3.2 关联 60

4.3.3 聚合 69

4.3.4 依赖 73

4.4 接口 73

习题 75

第5章 建立辅助模型 77

5.1 顺序图 77

5.1.1 概念与表示法 77

5.1.2 顺序图中的结构化控制 82

5.1.3 建立顺序图 84

5.2 通信图 85

5.2.1 概念与表示法 85

5.2.2 建立通信图 86

5.3 活动图 86

5.3.1 概念与表示法 87

5.3.2 建立活动图 90

5.4 状态机图 90

5.4.1 概念与表示法 91

5.4.2 建立状态机图 98

5.5 包图 99

5.5.1 概念与表示法 99

5.5.2 如何划分与组织包 101

习题 102

第三部分 面向对象设计 104

第6章 什么是面向对象设计 104

6.1 面向对象设计的发展 104

6.2 OOA与OOD的关系 105

6.3 面向对象设计模型和过程 107

习题 108

第7章 问题域部分的设计 109

7.1 为复用类而增加结构 109

7.2 提高性能 110

7.3 增加一般类以建立共同协议 112

7.4 按编程语言调整继承 112

7.5 转化复杂关联并决定关联的实现方式 116

7.6 调整与完善属性 117

7.7 构造及优化算法 118

7.8 决定对象间的可访问性 119

7.9 定义对象实例 120

7.10 其他 120

习题 120

第8章 人机交互部分的设计 121

8.1 什么是人机交互部分 121

8.2 如何分析人机交互部分 122

8.3 如何设计人机交互部分 123

8.3.1 设计输入与输出 124

8.3.2 命令的组织 125

8.3.3 用OO概念表达所有的界面成分 127

8.4 人机交互部分的设计准则 130

习题 131

第9章 控制驱动部分的设计 132

9.1 什么是控制驱动部分 132

9.2 控制流 132

9.3 如何设计控制驱动部分 133

9.3.1 识别控制流 133

9.3.2 审查 135

9.3.3 定义控制流 135

9.3.4 进程间和线程间的通信 135

9.3.5 控制流间的同步 137

习题 139

第10章 数据管理部分的设计 140

10.1 什么是数据管理部分 140

10.2 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140

10.2.1 关系数据库 141

10.2.2 面向对象数据库 141

10.3 如何设计数据管理部分 142

10.3.1 针对关系数据库的数据存取设计 142

10.3.2 针对面向对象数据库的数据存取设计 148

10.3.3 针对文件的数据存取设计 148

习题 149

第11章 构件及部署部分的设计 150

11.1 构件设计 150

11.1.1 概念与表示法 150

11.1.2 构件的内部结构 154

11.1.3 对构件的行为建模 156

11.1.4 对构件的实现建模 157

11.2 部署设计 158

11.2.1 概念与表示法 159

11.2.2 对系统的部署建模 160

习题 161

第12章 若干典型的设计模式 162

12.1 概述 162

12.2 Facade模式 163

12.3 Adapter模式 165

12.4 Strategy模式 167

12.5 Observer模式 168

12.6 Abstract Factory模式 170

12.7 Factory Method模式 172

习题 174

第13章 OOD的评价准则 175

13.1 耦合 175

13.2 内聚 175

13.3 复用 176

13.4 其他评判准则 176

习题 178

第四部分 系统与模型 180

第14章 系统与模型 180

14.1 系统与子系统 180

14.1.1 概念与表示法 180

14.1.2 划分子系统 180

14.2 模型 182

14.2.1 模型的含义 182

14.2.2 模型和视图 183

14.2.3 模型的抽象层次 184

14.2.4 模型间的一致性检查 184

习题 185

第五部分 建模实例 188

第15章 案例:教学管理系统 188

15.1 系统的功能需求 188

15.2 建立需求模型 191

15.2.1 划分子系统 191

15.2.2 识别参与者 192

15.2.3 识别用况 192

15.2.4 对需求进行捕获与描述 193

15.3 系统分析 196

15.3.1 寻找类 196

15.3.2 建立状态机图 196

15.3.3 建立类图 197

15.3.4 建立顺序图 200

15.4 系统设计 201

15.4.1 问题域部分设计 202

15.4.2 界面部分设计 202

15.4.3 数据管理部分设计 206

习题 208

附录A 面向对象的软件建模工具 209

附录B 文档编制指南 221

参考文献 22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