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油气勘探开发实用地震新技术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油气勘探开发实用地震新技术
  • 邹才能,张颖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13724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52页
  • 文件大小:157MB
  • 文件页数:566页
  • 主题词:地震勘探(学科: 油气勘探) 地震勘探 油气勘探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油气勘探开发实用地震新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国内基本形成的五项物探主导技术 1

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1

二、储层综合预测技术 1

三、山地地震勘探技术 2

四、海域地震勘探技术 2

五、综合物化探技术 2

第二节 正在发展的前缘技术 2

第三节 我国未来面临的六大勘探领域与技术需求 3

一、大面积低丰度岩性油气藏 3

二、复杂山前高陡构造油气藏 3

三、高成熟区的小断块油气藏 3

四、台盆区碳酸盐岩油气藏 3

五、复杂岩性体油气藏 4

六、海域大型构造油气藏 4

第二章 地质和地球物理基础 5

第一节 油气地质基本概念 5

第二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6

一、充足有效的油源 6

二、优质有效的储层 7

三、良好有效的封盖 9

四、开启有效的通道 9

五、聚集有效的圈闭 9

六、最终有效的保存 10

第三节 油气勘探的基本手段和地震勘探技术 10

一、重力勘探 11

二、磁法勘探 11

三、电法勘探 11

四、地震勘探 12

第四节 地震勘探的波动理论 14

一、地震勘探的波动基础 14

二、如何利用这个物理过程勘探油气藏 16

三、波动理论与几何地震学的关系 17

四、傅氏变换及其物理意义 17

第三章 地震采集技术 18

第一节 地震采集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18

一、地震采集的目的 18

二、地震测线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18

三、不同勘探阶段的测线布置要求 19

第二节 观测系统及其表示方法 20

一、观测系统的概念 20

二、二维观测系统的设计 20

三、三维观测系统的设计及类型 23

四、观测系统的表示方法 27

第三节 地震波激发与接收过程 30

一、试验工作 30

二、生产阶段 31

三、低降速带的测定 32

四、干扰波调查与分析 34

第四节 地震波激发与接收技术 37

一、地震波的激发 37

二、地震波的接收 40

第四章 地震处理技术 46

第一节 概述 46

第二节 观测系统定义 48

第三节 预处理 49

一、解编 49

二、编辑 51

三、观测系统质量控制 52

第四节 滤波 55

一、傅氏变换 55

二、频谱分析 57

三、滤波和数字滤波器 58

四、大地的滤波作用 60

第五节 能量关系恢复校正 60

一、影响地震波能量的因素 60

二、地震波能量恢复和校正技术 63

第六节 叠前去噪 66

一、地震噪声 67

二、地震去噪技术 69

第七节 反褶积 73

一、反褶积的基本概念 73

二、常用反褶积技术 77

第八节 静校正 82

一、引言 82

二、有关的基本概念 83

三、高程起伏的影响 84

四、表层速度不均匀的影响 84

五、折射静校正 86

六、层析静校正与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 89

七、剩余静校正 90

八、小结 94

第九节 速度分析和动校正 95

第十节DMO——倾角时差校正 102

第十一节 叠加 106

一、叠加 106

二、叠加对随机噪声和多次波的压制作用 107

三、主要叠加技术 108

第十二节 偏移 108

一、地震波偏移成像进展 108

二、三类流行的偏移成像方法 110

三、偏移方法应用的关键 112

第十三节 叠后修饰处理 113

一、随机噪声衰减 114

二、径向预测滤波 114

三、多项式信号拟合 117

四、叠后反褶积 118

五、时空变谱白化 118

六、小波变换 120

七、最佳信噪比调频滤波(俞氏子波) 120

第五章 地震构造解释技术 122

第一节 构造地质基础 122

一、构造运动的期次 122

二、断层 123

三、褶皱 126

四、构造 128

五、圈闭 129

第二节 地震构造解释 130

一、三维地震构造解释 131

二、二维地震构造解释 137

第三节 平衡剖面制作 140

一、平衡剖面的目的 140

二、平衡要素 141

三、沉积恢复(厚度法) 142

四、剥失量的恢复(产状法) 142

五、不同样式构造的恢复 144

第六章 物探核心技术 148

第一节 高分辨率处理技术 148

一、高分辨率概念 148

二、高分辨率资料采集的特点 151

三、高分辨率资料处理的关键技术 152

四、高分辨率资料处理质量控制 167

第二节 叠前深度偏移 167

一、地震波偏移成像技术的发展过程 168

二、深度偏移 170

三、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中国的应用 175

四、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进展 178

五、小结 181

第三节 高精度反演技术 182

一、反演的内涵 183

二、反演技术分类 185

三、各种反演技术的基础、应用条件及局限性 185

四、作好反演的技术关键 201

第四节 地震属性分析 202

一、基本概况 202

二、地震属性优化 207

三、常见地震属性的含义与基本公式 208

四、地震属性分析方法 218

五、地震属性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237

第五节 相干体技术 240

一、地震相干数据体的计算 241

二、国外实例与研究成果 248

三、反射层的复数道属性估计 252

四、相干体解释断层的过程与步骤 257

第六节 地震层序分析技术 258

一、地震层序概念的提出 258

二、地震层序相关概念及基本原理 259

三、地震层序研究方法 261

四、地震相的地层解释 266

五、海平面相对变化的全球性周期 269

六、人工神经网络地震相分析技术 271

七、SFA构造层序解释软件 274

八、结论 275

第七节AVO分析技术 275

一、概述 275

二、AVO的基本理论 277

三、AVO分析的岩石物理学基础 287

四、AVO分析基本方法 293

五、AVO的处理和解释技术 312

六、AVO技术研究前缘 321

第八节 测井油气储层评价技术 325

一、国内外测井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325

二、几种测井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325

三、测井油气储层评价技术 336

第九节 井孔地震技术 354

一、垂直地震剖面法(VSP)技术 354

二、井间地震技术 361

第十节 多波多分量技术 384

一、概况 384

二、资料采集 390

三、资料处理方法 393

四、资料解释方法 399

五、应用实例 401

第十一节 时间推移地震技术 411

一、为什么推行时间推移地震 411

二、时移地震岩石物理基础 413

三、时移地震可行性研究 415

四、时移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 421

五、时移地震资料解释 425

六、注水开发过程时移地震实例分析 428

七、我国开展四维地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33

八、时移地震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 434

九、结论与展望 435

第十二节 可视化解释技术 435

一、可视化原理 436

二、数据体可视化方法 437

三、三维可视化解释 438

四、全三维解释 439

五、浸入式可视化技术 442

第七章 我国六大勘探领域目标评价技术 450

第一节 大面积低丰度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以松辽盆地南部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勘探为例 450

一、松辽盆地南部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发育的地质背景 450

二、松南地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勘探的技术难题与技术对策 451

三、低勘探程度区有利勘探区带及预探目标的优选 452

四、增储上产重点地区构造和砂体精细描述及圈闭综合评价 465

第二节 复杂山地山前高陡构造勘探技术——以在克拉2的应用为例 474

一、引言 474

二、克拉2气田概况 474

三、复杂山地山前带地质特征 475

四、地震采集处理难点 477

五、采集攻关 477

六、目标处理攻关 478

七、深度偏移成像 480

八、地震资料解释及构造描述 481

九、综合勘探技术在克拉2气田勘探中的应用 482

十、小结 484

第三节 高成熟区小断块勘探技术——以渤海湾地区为例 484

一、引言 484

二、小断块勘探领域的特点 484

三、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487

四、实例 494

第四节 台盆区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技术——以轮南地区为例 497

一、引言 497

二、轮南地区碳酸盐岩油气藏油气富集条件 498

三、轮南地区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面临的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 499

四、轮南地区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技术攻关思路和对策 500

五、地球物理关键技术应用及效果 500

六、地球物理配套技术综合应用效果 517

七、结论 520

第五节 复杂岩性体油气藏勘探技术——以四川东北部飞仙关鲕滩为例 520

一、地域分布及区域地质背景 520

二、川东北鲕滩勘探历程与地质目标 521

三、鲕滩宏观描述技术 522

四、鲕滩储层勘探技术 524

五、鲕滩储层气藏的地震检测技术 529

六、特殊岩性体鲕滩气藏勘探展望 531

第六节 特殊岩性体识别与预测技术应用——以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气藏为例 531

一、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地质与勘探概况 531

二、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气藏勘探的技术难题与对策 533

三、技术在研究区应用及其效果 534

第七节 海洋勘探技术 540

一、海上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 540

二、海上地震资料处理特点 540

三、地震技术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作用 542

第八章 物探技术展望 544

第一节 地震技术面临的挑战 544

一、三维地震成为当今主流 544

二、面临的挑战 545

第二节 地震技术发展的趋势 546

一、复杂区地震技术 547

二、开发三维地震技术 547

三、叠前储层反演技术 547

四、多波多分量技术 548

五、四维地震技术(时移地震) 548

六、井筒地震技术 548

七、虚拟现实技术 549

参考文献 55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