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文地质学基础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水文地质学基础
  • 潘宏雨,马锁柱,刘连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978711605552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85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199页
  • 主题词:水文地质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水文地质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

二、地下水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

三、水文地质学发展概况 3

第一章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影响地下水的因素 5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5

一、自然界中水的分布 5

二、自然界中水的循环 6

第二节 自然界中水的动态均衡 7

第三节 影响地下水的因素 7

一、气象(气候)因素 7

二、影响地下水的水文因素 11

三、影响地下水的地质因素 13

四、影响地下水的人为因素 14

第二章 地下水的赋存 17

第一节 岩石的空隙 17

一、孔隙 17

二、裂隙 18

三、溶穴(隙) 19

第二节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20

一、气态水 20

二、结合水 20

三、重力水 21

四、毛细水 21

五、固态水 22

第三节 岩石的水理性质 22

一、容水性 22

二、持水性 23

三、给水性 23

四、透水性 23

第四节 含水层与隔水层 24

一、含水层与隔水层的概念 24

二、含水带、含水段、含水岩组与含水岩系 25

第三章 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征 27

第一节 地下水的分类 27

第二节 包气带地下水 27

一、土壤水 28

二、上层滞水 28

第三节 潜水 28

一、潜水的埋藏条件和特征 28

二、潜水面的形状及其表示方法 29

第四节 承压水 32

一、承压水的特征和埋藏条件 32

二、承压水等水压线图 36

第四章 地下水的运动 40

第一节 渗流的基本概念 40

第二节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40

一、线性渗透定律 40

二、非线性渗透定律 42

第三节 流网 43

第四节 达西定律应用举例 44

一、地下水天然流量计算 44

二、井流计算 45

三、运用达西定律分析问题 47

第五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50

第一节 概述 50

第二节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50

第三节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 53

一、地下水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53

二、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性质 58

三、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60

四、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成因类型 63

五、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内容与表示方法 65

第四节 地下水按化学成分的分类 68

一、舒卡列夫分类 68

二、布罗德斯基分类 69

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 71

第一节 地下水的补给 71

一、大气降水补给 71

二、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72

三、凝结水的补给 73

四、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74

五、地下水的人工补给 75

第二节 地下水的排泄 76

一、泉 76

二、泄流 79

三、蒸发 79

第三节 地下水的径流 80

一、径流方向 80

二、径流强度 81

三、径流量 81

第七章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83

第一节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83

第二节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 83

一、自然因素 83

二、人为因素 86

第三节 地下水天然动态类型 88

第四节 地下水均衡 88

一、均衡区与均衡期 88

二、水均衡方程式 89

三、天然条件下潜水的水均衡方程式 89

四、人为影响下的地下水均衡 90

五、大区域地下水均衡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90

第八章 孔隙水 93

第一节 洪积扇中的地下水 93

一、洪积扇的沉积与分布 93

二、洪积扇中的地下水 94

第二节 冲积层中的地下水 96

一、河流的沉积作用和冲积层 96

二、冲积层中的地下水 98

第三节 湖积物中的地下水 99

第四节 黄土高原的地下水 100

第五节 沙漠地区的地下水 102

一、山前倾斜平原边缘沙漠中的地下水 102

二、古河道中的地下水 102

三、大沙漠腹地的沙丘潜水 102

四、沙丘下伏承压水 102

第六节 冰川堆积地区、滨海岛屿地区堆积物中的地下水 103

一、冰川堆积地区的地下水 103

二、滨海岛屿地区堆积物中的地下水 104

第七节 孔隙含水系统实例分析 105

第九章 裂隙水 108

第一节 裂隙水的埋藏分布特征 108

一、裂隙水的埋藏类型 108

二、裂隙水的分布特征 110

第二节 裂隙水富集的一般规律 110

一、影响裂隙水富集的因素 110

二、不同岩石分布区裂隙水的富集规律 112

第十章 岩溶水 114

第一节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 114

一、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114

二、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 116

第二节 岩溶水的特征 116

一、岩溶水的埋藏特征 116

二、岩溶水的分布特征 117

三、岩溶水的循环特征 117

四、岩溶水的运动特征 118

五、岩溶水的补给、排泄及动态特征 119

第三节 岩溶水的富集规律 120

一、岩性 120

二、地质构造 120

三、可溶岩与非可溶岩交界面附近 120

四、硫化矿床氧化带 121

五、河谷区 121

第十一章 水文地质测绘 122

第一节 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和任务 122

第二节 水文地质测绘的方法 122

第三节 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 123

一、地质调查 123

二、地貌、第四纪沉积物调查 123

三、地下水露头的调查 124

四、水文、气象调查 126

五、地下水化学调查 126

六、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126

第四节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特点 126

一、山前冲洪积扇地区 126

二、山间河谷及冲洪积平原地区 127

三、滨海地区 127

四、黄土地区 127

五、沙漠地区 127

六、基岩山区 127

第五节 水文地质测绘资料的整理及成果要求 128

一、资料整理 128

二、成果要求 128

第十二章 水文地质物探与钻探 130

第一节 水文地质物探 130

一、电阻率法的原理及在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130

二、电测深法 132

三、电测剖面法 132

四、电测井法 133

第二节 水文地质钻探概述 134

一、水文地质钻探的特点 134

二、水文地质钻探的目的和任务 135

第三节 水文地质钻探设备及钻探工具 135

第四节 水文地质钻探的布置 135

一、水文地质钻探布置的一般原则 135

二、不同地区的布孔特点 136

第五节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138

一、观测的意义和内容 138

二、地下水位的观测 138

三、地下水温的观测 139

四、冲洗液消耗量的测定 139

五、钻孔涌水的观测 139

六、钻具自动下落、孔壁坍塌、掉块、沉砂和气体逸出的观测 140

第六节 钻孔水文地质编录及资料整理 140

一、编录内容 140

二、岩心编录 141

三、资料整理 142

第十三章 水文地质试验 144

第一节 抽水试验 144

一、抽水试验的目的、任务 144

二、抽水试验的基本原理 144

三、抽水试验的类型 145

四、抽水井的基本构造和过滤器 146

五、抽水设备 146

六、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 147

七、抽水试验资料的整理 149

第二节 注水试验 150

第三节 压水试验 150

一、钻孔压水试验的目的和任务 150

二、钻孔压水试验的方法和试段长度 150

三、仪器与主要设备 151

四、试验技术要求 151

五、资料整理 151

第四节 试坑渗水试验 152

第十四章 矿床水文地质 153

第一节 矿床充水条件 153

一、矿床充水水源 153

二、矿井充水途径 157

三、矿井突水预测 160

第二节 矿井涌水量预测 161

一、矿井涌水量预测 161

二、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 162

第三节 矿井水的防治 165

一、疏干排水 165

二、注浆堵水 166

三、防水措施 166

四、酸性矿井水的防治 167

第四节 矿床水文地质调查 167

一、目的与特点 167

二、矿床水文地质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168

第十五章 环境水文地质 170

第一节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地质负效应 170

一、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170

二、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特征、危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173

第二节 地下水污染 178

一、地下水污染的概念 178

二、地下水污染物的来源及特征 179

三、地下水污染的方式及途径 181

四、地下水污染系统分析 182

参考文献 18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