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研究
  • 侯光才,张茂省,刘方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978711605672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63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586页
  • 主题词: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资源-水文地质勘探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勘查研究背景 1

二、经济社会概况与以往研究程度 2

三、技术路线与投入的主要工作量 7

四、主要研究内容 14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 17

六、主要成果与效益 18

七、成果编制 22

第一篇 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与区域地下水系统特征第一章 自然地理概况 27

第一节 地形地貌 27

一、地形 27

二、地貌 27

第二节 气候与水文 29

一、气候 29

二、水文 33

第三节 生态环境 34

一、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状况 34

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36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38

第一节 地层与岩石 38

一、前寒武系 38

二、寒武系一奥陶系 41

三、石炭系一侏罗系 45

四、白垩系 46

五、新生界 53

第二节 区域构造特征 54

一、基底构造 54

二、盆地本部构造 54

三、盆地周边构造带 55

四、新构造 59

第三章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系统特征 61

第一节 区域地下水系统划分 61

一、地下水系统划分原则 61

二、地下水系统划分 61

第二节 地下水含水层系统特征 66

一、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含水层系统 68

二、白垩系碎屑岩裂隙孔隙含水层系统 70

三、石炭系—侏罗系碎屑岩裂隙水与上覆松散层孔隙水含水层系统 73

第三节 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73

一、岩溶地下水化学特征 75

二、白垩系地下水化学特征 77

三、石炭系—侏罗系与上覆第四系地下水化学特征 77

第四节 区域地下水循环规律 78

一、地下水循环总体特征 78

二、岩溶地下水循环特征 80

三、白垩系地下水循环特征 81

四、石炭系—侏罗系与上覆第四系地下水循环特征 82

第五节 鄂尔多斯盆地地热系统 83

一、地质条件与大地热流 83

二、地温场的分布 84

三、地热资源概算 86

第一篇 小结 89

第二篇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系统第四章 控制地下水赋存的主要因素 93

第一节 地形地貌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 93

一、沙漠高原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 93

二、黄土高原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 93

三、地表分水岭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 93

第二节 区域构造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 96

一、保安群顶、底界面结构特征及其对含水系统的控制作用 96

二、断裂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 97

三、节理与裂隙的导水作用 98

第三节 沉积相对地下水的影响 99

一、保安群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99

二、保安群沉积相空间分布 102

三、保安群沉积环境与演化历程 111

第四节 白垩系岩性结构及分布 115

一、宜君组 115

二、洛河组 115

三、环河组 116

四、罗汉洞组 118

五、泾川组 120

第五节 白垩系含水介质孔隙特征 120

一、白垩系孔隙特征 121

二、白垩系孔隙度发育规律 121

三、白垩系岩石孔隙的连通性 124

第五章 地下水系统特征 127

第一节 边界条件 127

一、顶底边界 127

二、侧向边界 127

第二节 含水层系统特征 130

一、含水层系统划分 131

二、含水层系统特征 132

第三节 含水层系统结构特征 149

一、北部沙漠高原单一结构含水层亚系统 149

二、南部黄土高原多层结构含水层亚系统 150

第四节 地下水水流系统特征 151

一、地下水水流系统划分 151

二、地下水水流系统特征 153

第六章 地下水水化学及同位素 162

第一节 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162

一、地下水矿化度及主要离子浓度分布 162

二、地下水水化学类型 167

第二节 地下水水化学的形成与演化 173

一、影响因素及其主要形成作用 173

二、地下水反向水文地球化学反应路径模拟 177

三、地下水水化学成因 178

第三节 天然水体环境同位素特征 179

一、大气降水 179

二、地表水 180

三、地下水 182

第四节 地下水循环的同位素和水化学示踪 183

一、盆地北区典型剖面地下水循环特征 184

二、盆地南区典型剖面地下水循环特征 188

第五节 地下水年龄与可更新能力 196

一、地下水年龄 196

二、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 199

第七章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与循环模式 204

第一节 地下水补给 204

一、大气降水入渗补给 204

二、地表水补给 209

三、侧向补给 210

四、农田灌溉水补给 210

五、凝结水补给问题探讨 210

第二节 地下水径流 211

一、控制地下水径流的主要因素 211

二、地下水流场特征 213

第三节 地下水排泄 216

一、蒸发排泄 216

二、向地表水排泄 219

三、侧向边界排泄 220

四、人工开采 220

第四节 地下水动态特征 220

一、盆地北部地下水动态 221

二、盆地南部地下水动态 222

三、动态变化总体规律 223

第五节 地下水循环模式 223

一、地下水循环深度 223

二、地下水循环模式 223

第八章 地下水富集规律及水源地 229

第一节 控制地下水富集的因素 229

一、地下水补给条件 229

二、含水层特征 229

三、地下水径流条件 229

第二节 地下水富集区及水源地 230

一、地下水富集区及水源地确定的依据 230

二、地下水富集区及水源地 230

第三节 地下水富集区及水源地特征 233

一、阿腾席热—新街地下水富集区 233

二、浩勒报吉—昂素地下水富集区 234

三、哈头才当—河南地下水富集区 236

四、伊克乌素地下水富集区 237

五、盐海子地区地下水富集区 238

六、达拉图鲁地区地下水富集区 239

七、都思兔河地下水富集区 239

八、白于山东段相对富集区 241

九、庆城-宁县-镇原地下水富集区 241

十、旦八—太白地下水富集区 242

十一、其他水源地 243

第九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 244

第一节 地表水资源特征 244

一、河川径流 244

二、水资源转化 244

三、地表水资源特征 245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246

一、概述 246

二、评价原则 247

三、评价方法 247

第三节 白垩系渗透性结构 247

一、渗透系数计算 248

二、渗透结构随机模拟 250

第四节 白垩系水流系统剖面二维数值模拟 251

一、剖面概况 251

二、水文地质条件概化 254

三、水流系统模拟 255

四、地下水年龄模拟 259

五、剖面水化学特征 263

第五节 地下水补给资源量计算 264

一、北区水均衡分析与补给资源计算 264

二、南区河川基流分析与排泄量计算 272

三、白垩系补给资源量 281

四、白垩系资源储存量 282

第六节 地下水可采资源计算 284

一、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284

二、数学模型 285

三、模型离散化 286

四、模型赋值 287

五、模型校正与检验 287

六、开采方案规划 291

七、区域地下水位预报 293

第七节 地下水资源评价 293

一、水量评价 293

二、水质评价 299

三、生态影响评价 307

第二篇 小结 313

第三篇 鄂尔多斯盆地岩溶地下水系统第十章 岩溶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 317

第一节 岩溶形态及发育特征 317

一、岩溶分布埋藏类型 317

二、岩溶形态特征 318

三、岩溶景观 321

第二节 影响岩溶发育的主要因素 321

一、碳酸盐岩成分与岩溶发育的关系 322

二、水溶蚀能力与岩溶发育关系 324

三、膏溶作用 327

第三节 岩溶发育期及古岩溶 328

一、前寒武纪古岩溶 328

二、古生代古岩溶 329

三、中生代古岩溶 329

四、古近纪—新近纪古岩溶 330

五、第四纪岩溶 330

第十一章 岩溶地下水系统特征 332

第一节 岩溶含水岩组及含水介质类型 332

一、岩溶含水岩组 332

二、岩溶含水介质结构类型 336

第二节 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 339

一、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原则 339

二、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 340

第三节 岩溶地下水系统循环模式 355

一、盆地东缘内流型循环模式 355

二、盆地南缘外流型循环模式 356

三、盆地西缘平行渗流型循环模式 358

第四节 岩溶地下水循环特征 359

一、岩溶水循环分带规律 359

二、地下水的补给 361

三、地下水的径流 365

四、地下水排泄及泉水成因类型 367

第五节 水文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 368

一、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368

二、同位素特征 373

第六节 岩溶地下水动态特征 377

一、泉水流量动态 378

二、地下水水位动态 379

三、地下水趋势性衰减原因分析 381

第七节 盆地周边岩溶热水资源概述 385

一、汾渭裂谷地区岩溶热水资源 385

二、柳林泉子系统岩溶热水资源 388

第八节 岩溶地下水富集规律与水源地 389

一、盆地东缘岩溶地下水富集规律 390

二、盆地南缘岩溶地下水富集规律 390

三、盆地西缘岩溶地下水富集规律 392

四、岩溶地下水富集区及水源地 393

第十二章 岩溶地下水资源评价 399

第一节 水文地质参数研究 399

一、降水入渗系数 399

二、河流渗漏系数 401

三、导水系数 403

四、给水度和弹性给水系数 404

第二节 岩溶地下水资源计算 404

一、均衡法 405

二、数值模拟法 407

三、频率分析法 412

四、其他方法 412

第三节 岩溶地下水资源评价 412

一、补给资源量及可开采资源量 412

二、重点子系统储存资源量估算 413

三、岩溶地下水资源评价 413

第四节 岩溶地下水质量评价 414

一、评价标准与评价项目 415

二、评价方法 415

三、评价结果 416

四、岩溶淡水资源 420

第三篇 小结 423

第四篇 石炭系—侏罗系碎屑岩裂隙水与上覆松散层孔隙水含水层系统第十三章 水文地质结构与地下水系统划分 427

第一节 水文地质结构 427

一、沙漠滩区水文地质结构 427

二、河谷区水文地质结构 430

三、黄土梁峁区水文地质结构 431

四、黄土塬区水文地质结构 433

五、中低山区水文地质结构 433

六、黄土台塬区水文地质结构 434

第二节 地下水系统划分 434

第十四章 地下水系统特征 437

第一节 萨拉乌苏组冲湖积层含水亚系统 437

一、含水层系统 437

二、水流系统 437

三、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438

四、地下水动态 439

第二节 第四系黄土含水亚系统 440

一、含水层系统 440

二、地下水流系统 440

三、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440

四、地下水动态 440

第三节 第四系冲积层含水亚系统 441

一、含水层系统 441

二、地下水流系统 442

三、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442

四、地下水动态 442

第四节 石炭系—侏罗系碎屑岩含水亚系统 442

一、含水层系统 443

二、水流系统 443

三、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443

四、地下水动态 444

第五节 地下水富集规律与水源地 444

一、地下水富集规律 444

二、河谷区第四系冲积层地下水 445

三、石炭系—侏罗系碎屑岩地下水 445

四、供水水源地 446

第十五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 450

第一节 评价区划分与参数确定 450

一、评价区划分 450

二、水文地质参数与径流模数计算 450

第二节 地下水补给资源量计算 450

一、计算方法选取 450

二、补给量计算 450

三、地下水补给资源量计算 452

第三节 地下水可采资源评价 455

一、沙漠滩地区 455

二、黄土梁峁区 455

三、黄土塬区 455

四、地下水可采资源评价 455

五、地下水开采潜力评价 457

六、地下水水质评价 458

第十六章 地下水开发模式与示范工程 459

第一节 地下水开发模式 459

第二节 地下水开发示范工程 459

一、管井 459

二、渗流井 460

三、大口井与辐射井 461

四、集水廊道 461

五、竖井汇流 462

六、引泉引流 463

第四篇 小结 464

第五篇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第十七章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467

第一节 经济社会概况 467

第二节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468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473

一、能源基地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 473

二、严重缺水地区人畜饮水需求 475

第十八章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资源特征 477

第一节 地下水资源总量 477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构成 478

第三节 地下水资源特征 479

一、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479

二、地下水开发利用特点 481

第十九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 483

第一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483

一、地表水资源利用现状 483

二、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 483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484

一、地下水资源及开采潜力 484

二、地下水资源富集区及开发潜力 488

三、水资源供需分析 489

第三节 地下水环境问题 496

一、地方病问题 496

二、苦咸水问题 497

三、地下水污染 497

第二十章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500

第一节 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 500

一、生活与生态用水开采优先 500

二、开采形式 500

三、开采层位 500

四、开采强度 500

五、分质供水与综合利用 500

六、地下水地表水合理配置 502

七、含水层保护 502

八、节约利用水资源 502

第二节 能源化工基地供水方案建议 502

一、陕北能源基地供水方案 502

二、内蒙古能源基地供水方案 503

三、宁东能源基地供水方案 503

四、陇东能源基地供水方案 504

五、晋西能源基地供水方案 505

第三节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 506

一、地下水资源保护 506

二、地下水开发利用建议 506

第五篇 小结 508

第六篇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信息系统第二十一章 系统框架及功能 511

第一节 系统建设原则与规范依据 511

一、信息系统建设原则 511

二、系统建设的规范依据 511

三、质量评述 511

第二节 总体结构 512

第三节 子系统结构 512

一、管理应用演示子系统 512

二、专业分析可视化子系统 513

三、WEBGIS网络发布子系统 513

第四节 系统总体功能 513

一、信息查询 513

二、数据管理 514

三、成果图件管理 514

四、模型管理 514

五、WEBGIS网络发布 514

第五节 开发模式及程序代码设计 515

一、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环境 515

二、GIS工具平台 515

三、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515

第二十二章 地下水空间数据库信息构成 516

第一节 数据编码 516

一、编码标准 516

二、编码方案 516

三、地图投影、数据比例尺和数据精度 516

四、数据模型和数据格式 516

五、数据库实现 518

第二节 自然地理 518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518

二、自然地理数据 518

三、遥感数据 519

第三节 基础地质 519

一、地质勘探孔 519

二、地质图 519

三、岩相古地理图 519

第四节 水文地质 519

一、水文地质勘探数据 519

二、水文地质图 520

第二十三章 地下水信息管理 522

第一节 数据更新与资料验收 522

一、数据检查 522

二、空间数据库质量 522

三、属性卡片及属性数据质量 523

四、空间数据库质量 523

第二节 数据查询与统计 524

一、数据查询 524

二、统计 525

第三节 水文地质制图 526

一、平面制图 526

二、剖面制图 527

三、立体制图 530

第二十四章 系统扩展和维护 532

第一节 数据维护扩展与维护 532

一、数据类型扩展 532

二、数据更新 532

第二节 地质结构模型开发与维护 533

一、建模平台(GOCAD)及其功能 533

二、数据来源与筛选 533

三、地质结构模型 533

第三节 白垩系水流模型开发与维护 536

一、建模平台(GMS)及其功能 536

二、模型数据组织与管理 537

三、白垩系水流模型及其维护 538

第六篇 小结 542

结论与建议 543

一、结论 543

二、建议 547

参考文献 54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