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化与组合 中国中产阶层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陈义平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1805044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中等资产阶级-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分化与组合 中国中产阶层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
社会分层的理论背景与中国现实背景 1
中产阶层研究的意义 8
第二节 文献回顾 11
西方学者对中国社会分层的研究 11
中国学者对中国社会分层的研究 15
中国学者关于中产阶层的专门研究 22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25
“关系性”研究与“分配性”研究相结合 25
以现代化为研究的参照系 28
分析框架的确立 29
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30
第四节 论文结构和主要观点 32
论文的结构与内容 32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35
第二章 中产阶层理论与研究 37
第一节 马克思的预言 37
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 38
马克思关于中产阶层的预言 40
关于马克思阶级理论的论争 43
第二节 马克斯·韦伯的挑战 46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47
马克斯·韦伯对马克思的挑战 49
第三节 米尔斯的白领论 52
新中产阶级的定义 53
美国社会阶层的变化与新中产阶级的崛起 53
新中产阶级的特点 56
第四节 新马克思主义分析学派与新韦伯主义分析学派 57
怀特的阶级理论与阶级分类法 58
高德索普的阶级理论与阶级分类法 62
两种学派关于新中产阶层的解释差异 66
第三章 中产阶层概念的界定方法 68
第一节 中产阶层概念的模糊性 69
概念的对等性问题 69
分层模式问题 71
定量标准问题 73
分析单位问题 75
第二节 关于操作化定义的界定方法 77
社会经济地位量表 77
声誉界定法 79
职业声望指数 81
主观方法 82
第三节 社会流动的量度方法 85
第四节 现代社会中产阶层的界定 89
阶层与阶级 89
西方中产阶层的界定 93
中国中产阶层的界定 95
第四章 国外中产阶层的演变过程与变化机制 104
第一节 西方中产阶层的发轫 104
美国模式 104
欧洲模式 107
第二节 西方中产阶层的演变及其特点 109
中产阶层主体由传统中产阶层向新中产阶层转变 109
中产阶层由单一层次向多层次转变 111
中产阶层内部从两极分化向分化减缓转变 112
第三节 东亚国家中产阶层的发展与现状 114
东亚模式与中产阶层的发展 114
东亚中产阶层的现状分析 117
第四节 国外中产阶层演变的机制 121
工业化 121
城市化 125
科学技术革命 127
人力资本投资 128
现代企业制度 129
第五章 中国中产阶层形成的现状与特征 134
第一节 中国中产阶层的历史发展 134
中国历史上的中产阶层 134
“二元结构”中的“类中产阶层” 137
社会转型与中国中产阶层的兴起 140
第二节 中国中产阶层的发展现状 147
中国中产阶层总量测算 147
中国中产阶层结构分析 157
第三节 中国中产阶层形成的特征 170
以经济体制与所有制关系的变化为前提条件 170
新、旧中产阶层同步发展 172
中产阶层存在于不同的行业、职业和所有制之中 173
中产阶层呈现出很强的地域性 174
现阶段的中产阶层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 175
相对而言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175
求稳怕乱 176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177
中产阶层是现代消费观念的引领者 177
第六章 中国中产阶层扩大的条件与机制 179
第一节 中产阶层扩大的重要性 180
中产阶层与中等收入者 180
扩大中产阶层的重要性 182
第二节 完善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制度 187
财产和财产权利 188
我国对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制度发展沿革 191
关于私有财产的两个理论问题 197
保护私有财产是中产阶层扩大的前提条件 199
第三节 最大限度减少农民数量 204
减少农民数量的理论依据 205
减少农民数量的可行性研究 209
第四节 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资源分配机制 214
社会资源分配的两种基本方式——再分配与市场 214
市场转型与中国社会资源分配方式的转变 216
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对中产阶层扩大的制约 218
中产阶层扩大过程中的社会资源分配机制 222
第五节 建立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 229
社会结构弹性——社会流动的前提 230
职业流动——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 234
教育——社会流动的重要手段 238
第六节 建立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 243
社会转型期我国弱势群体的成因及特征 244
建立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 247
第七章 中国中产阶层的扩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49
第一节 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小康社会” 249
小康社会 249
全面小康社会 252
全面小康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区别 254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扩大中产阶层的关系 256
相同点 256
不同点 259
两者的相互关系 261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阶层结构变动趋势 262
西方社会经济结构模式 262
不同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结构 26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阶层结构变动趋势 268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中产阶层扩大的基本对策 270
把理论创新转变为制度创新,为扩大中产阶层提供制度保证 270
把扩大中产阶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政策选择 271
大力发展教育,促使低收入者向中等收入阶层转化发展 272
加快城镇化进程,最大限度减少农业劳动者阶层 273
放宽政策,给低收入阶层和贫困阶层“休养生息” 274
发展民营经济,培育企业家阶层 275
参考文献 277
后记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