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教学模式革新 教学设计视域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钟志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750413897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444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学教学模式革新 教学设计视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时代风标: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素质 1
一、世纪流变:触摸知识时代的脉动 2
(一)看风:从信息时代走向知识时代 2
(二)辨别: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 3
(三)感触:知识时代的经济特点 5
(四)素描:知识时代的典型特征 6
二、需求报告:专业机构的深度调查 10
(一)三大基础和五大能力:21世纪职场所需的必要技能 10
(二)四大素养:21世纪技能的基本内容 14
(三)三大类型:21世纪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行为 18
(四)六个要素:教育应对21世纪的学习 19
(五)四大支柱:21世纪教育重构的基础 22
(六)五大能力:教育与技术CEO论坛宣言 23
三、特别关注:21世纪的信息与技术素养 24
(一)信息素养标准:推进终身学习 24
(二)教育技术标准:以国家的名义 25
(三)技术素养标准:面向全体美国人 26
(四)为了技术素养:全体美国人行动起来 27
四、见仁见智:研究者们的纵横探究 29
(一)七大基本技能:促进学习者适应知识时代 29
(二)计算机技能:知识时代劳动者的基本技能 32
(三)五大新要求:刷新人才素质的基本结构 33
(四)七种能力:多数与高阶思维相关 34
(五)八大高阶能力:教育要为学习者考虑 34
五、行业心声:呼唤21世纪的新型劳动者 36
(一)十大方面:新型劳动者的能力诉求 36
(二)四大要素:开创成功人生的智能结构 37
(三)一份清单:关于21世纪的职业技能 37
(四)七种技能:成为21世纪优秀员工的必备条件 39
(五)十大特征:看比尔·盖茨说优秀员工 40
(六)创业素养:21世纪劳动者竞争力的核心 41
第二章 十大局限:大学教学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43
一、客观主义倾向的教学理念 45
二、低阶能力的目标倾向 46
三、重知轻行的价值取向 49
四、“权威一依存”的师生关系 52
五、方法滞后的信息技术应用 53
六、单一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54
七、程式化的教学设计 55
八、机械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 57
九、标准化的培养方式 59
十、背离学习者发展的教学评价 60
第三章 发展引领: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 62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63
二、高阶能力的培养 64
三、知行合一的价值取向 66
四、双主体和互动对话关系 68
五、建构主义技术应用观 71
六、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72
七、弹性、灵活、递归的教学设计 76
八、创新性学习 79
九、个性化培养 82
十、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学评价 84
第四章 思维框架:理解教学模式及其变革取向 88
一、概念认知:模式与教学模式 89
(一)模式 89
(二)教学模式的定义、特征与基本构成 90
二、分类探究:教学模式的类型 93
(一)多角度分类方式 93
(二)多样化分类结果 94
(三)新型的分类框架 99
三、价值取向:教学模式的价值判断与变革取向 101
(一)价值判断的角度 101
(二)模式的价值判断 102
(三)模式的变革取向 104
四、变革预期:教学模式变革的十大特点 105
(一)目标取向 106
(二)学习理念 106
(三)学习任务 106
(四)评价倾向 107
(五)教学方式 108
(六)学习情境 108
(七)学习分组 109
(八)教师角色 109
(九)学习者角色 110
(十)技术支持 111
第五章 行动地图:革新大学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视域 112
一、概略要览:教学设计的基本认识 113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理解 113
(二)教学设计的两种观点 114
(三)教学设计的本质揭示 115
(四)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 116
(五)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117
(六)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119
(七)教学设计的三个隐喻 121
(八)教学设计的基本价值 123
二、视域建构:从教学设计视角革新大学教学模式 124
(一)大学教学模式革新的视域图示 124
(二)大学教学模式革新的视域阐释 125
(三)大学教学模式革新的行动地图 126
第六章 首要问题:理论基础、追求宗旨和目标倾向 128
一、理论基础:素质教育、当代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 129
(一)多元视角: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29
(二)核心理念: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130
(三)五个要素:当代学习理论的概括 132
(四)基本要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34
二、追求宗旨: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 137
(一)视界:相关研究结果分析 137
(二)建模:高阶能力结构模型 138
(三)释义:高阶能力结构阐释 139
三、目标倾向:注重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 147
(一)指向什么:教学目标的分类 148
(二)重心何在:强调思维发展的学习 153
(三)关键理解:高阶思维的内涵 156
第七章 学习方式:促进学习者有意义的学习 160
一、有意义的学习:发展高阶能力 161
(一)特性:有意义的学习 161
(二)认知:理解有意义的学习 162
(三)方法:支持有意义的学习 164
二、有效教学原则:客观主义视角 165
(一)动因:有效教学原则的研究 165
(二)内涵:客观主义的有效教学原则 166
三、有效教学原则:建构主义视角 170
(一)视角:建构主义的描述 170
(二)内涵:建构主义的有效教学原则 171
第八章 唤醒主体:解放教学世界中沉默的大多数 174
一、现状重构:师生角色—关系 175
(一)转型:教师的新型角色 175
(二)支架:促进学习者学习 176
(三)延展:其他相关促进形式 178
(四)变迁:学习者的角色转型 179
(五)变化:学习者的学习活动 180
(六)重塑:教师—学习者关系 181
二、用技术学习: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182
(一)理解:技术的隐喻与作用 182
(二)定位: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184
(三)关联:技术与课程整合 189
(四)建模:技术应用的框架 192
三、使用者设计: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 194
(一)设计方法演进:使用者设计的兴起 194
(二)深度理解:走向使用者设计的理由 196
(三)反思工具:实现使用者设计的方法 199
(四)使用者设计:运用教学设计反思工具 202
第九章 促进发展:创新教学评价理念与方法 209
一、基本认识:教学评价的功能与类型 210
(一)功能:教学评价的作用 210
(二)种类:教学评价的类型 211
二、观念革新:现代教学评价理念 212
(一)定位:以评价促进学习者发展 212
(二)比较:超越传统教学评价的局限 213
(三)走向:现代教学评价的应用趋势 214
(四)引进:真实评价的框架与基本理念 215
三、方法创新:现代教学评价方法 217
(一)翻新:改造传统教学评价方法 217
(二)发展:开发现代教学评价方法 218
四、应用典例:开发现代教学评价方法 219
(一)量规:一种结构化评价工具 219
(二)学习契约:学习效果评价的书面协议 222
(三)自我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判 228
(四)概念地图:概念学习效果的评价工具 232
(五)绩效评估:学习结果和过程的评价方法 237
(六)电子学档:过程性和反思性评价工具 241
(七)范例展示:用样例标准评价学习 247
第十章 模式参照:国际学与教的过程设计样例 256
一、讲授亦有道:直接教学模式 257
(一)定义与作用 257
(二)基本特点 257
(三)基本课堂结构 258
二、适配教学事件: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258
(一)“九大教学事件”的模式 258
(二)“十五种教学事件”的拓展模式 260
三、建构性学习:意义学习模式 261
(一)4个“三”——学与教的过程理论 261
(二)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方式 263
四、在挑战中成长:“STAR财富”学习循环圈 264
(一)基本内涵 264
(二)基本步骤 265
五、贯通五大原理:五星教学模式 266
(一)基本原理和要素 266
(二)教学模式的应用 268
六、以迁移为要:促进理解的教学模式 269
(一)四个主要方面 269
(二)理解的六个维度 270
(三)教学结构与基本要求 271
七、遵从学习与思维特点:学习维度教学模式 274
(一)学习的维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274
(二)促进学习维度发展的教学策略 275
八、顺应个性学习需求:自然学习模式 283
(一)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283
(二)四种学习者类型 284
(三)教学的核心要素 285
九、促进学习者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 287
(一)五要素学习环境设计 287
(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概念模型 289
(三)开放性学习环境设计 291
十、超越线性:递归一反思性设计与开发模式 292
(一)两个关键点 292
(二)三个基本原则 293
十一、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抛锚式教学模式 294
(一)定义与基本框架 294
(二)应用典例:贾斯珀系列 295
十二、像专家一样思考和工作:认知学徒制 297
(一)定义与特征 297
(二)认知学徒学习环境 298
(三)基本构元及其阐释 299
(四)基本步骤、优势与挑战 302
第十一章 案例引证: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304
一、引言:研究背景、问题与方法 306
(一)研究背景 306
(二)研究问题 309
(三)研究方法 310
二、文献综述: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认知学徒制 312
(一)关于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312
(二)关于认知学徒制的研究 316
三、理论假设: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认知学徒制 322
(一)实践能力与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322
(二)认知学徒制 329
(三)认知学徒制与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假设 334
四、个案研究:导师制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PDIMBTS) 336
(一)PDIMBTS提出的背景 336
(二)选择PDIMBTS为研究个案的缘由 338
(三)PDIMBTS的基本框架 340
五、PDIMBTS分析:认知学徒制视角 347
(一)分析PDIMBTS的理论框架 347
(二)PDIMBTS的理论基础 348
(三)PDIMBTS的目标追求 353
(四)PDIMBTS的实现条件和操作程序 356
(五)PDIMBTS中的效果评价 367
六、个案结论与启示:面向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368
(一)PDIMBTS效果调查与分析 368
(二)个案研究总结 379
(三)研究启示:面向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381
七、附录 390
附录1: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本科)构成研究过程 390
附录2: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构成(本科)第一轮专家征询表 397
附录3: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构成(本科)第二轮专家征询表 400
附录4:有关“导师制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调查问卷(教师卷) 402
附录5:有关“导师制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404
后记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