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大地构造学纲要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大地构造学纲要
  • 万天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3991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大地构造学-中国-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国大地构造学纲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4

一、构造事件研究 4

二、构造变形、构造体系与构造应力方向的确定 12

三、构造应力值的估算 17

四、板块变形速度与变形量的估算——运动学研究之一 19

五、古地磁学与古构造复原——运动学研究之二 22

第二章 太古宙和古元古代(1800 Ma以前)构造演化 26

一、始太古代(4500 ~ 3600 Ma)的构造演化——星子聚集、吸积作用和形成古陆核 26

二、古太古代—新太古代(3600~2500 Ma PA—NA)的构造演化——古陆块形成和陆壳克拉通化 29

三、古元古代(吕梁期,2500~1800 Ma, PP)的构造演化——原始中朝板块裂陷和拼合,形成统一的结晶基底 38

四、关于太古宙和古元古代陆壳厚度的讨论 45

第三章 中、新元古代(1800 ~ 513 Ma)构造演化 48

一、中元古代(长城纪—蓟县纪,1800~ 1000 Ma)构造演化——原始中朝板块裂陷和形成沉积盖层,扬子板块完成拼合 48

二、青白口纪(拉伸纪,1000 ~ 800 M a)构造演化——各陆块普遍会聚或碰撞,扬子板块形成统一结晶基底 56

三、南华纪(成冰纪,800~680 Ma)构造演化——各陆块普遍张裂,扬子-塔里木板块发育南沱组冰积层 61

四、震旦纪—早寒武世(680~513 Ma)构造演化——中朝板块南缘发育罗圈组冰积层,泛非构造事件的广泛影响 64

五、中国各地块在全球中、新元古代演化中的表现 68

第四章 中寒武世—早泥盆世(祁连期,513 ~ 386 Ma)构造演化——西域板块完成拼合、阿尔泰-额尔古纳碰撞带形成、华夏板块构成统一结晶基底、南扬子板内褶皱、多数地块呈离散状态 75

一、沉积古地理与古生物分布 75

二、古地磁研究与古构造复原 82

三、构造活跃期的变形、变质作用与应力场特征 86

四、岩浆活动与板块变位速度 93

五、早古生代构造单元的划分 95

第五章 中泥盆世—早二叠世(天山期,386 ~ 257 Ma)构造演化——天山-兴安碰撞带形成,发育峨眉山地幔羽 99

一、沉积古地理与古生物分布 99

二、古地磁研究与古构造复原 104

三、构造活跃期的变形、变质作用与应力场特征 107

四、岩浆活动与板块变位速度 111

五、中元古代—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板块的运移 114

第六章 晚二叠世—三叠纪(印支期,257~205 Ma)构造演化——澜沧江、金沙江、秦岭-大别和绍兴-十万大山等碰撞带形成,板内盖层广泛褶皱,印支构造体系形成 118

一、沉积与生物古地理 118

二、碰撞带构造 121

三、板内构造变形 126

第七章 侏罗纪—早白垩世早期(燕山期,205 ~ 135 Ma)构造演化——新华夏构造体系形成,伊佐奈岐板块向西俯冲、挤压,中国大陆逆时针转动,壳内低速层滑脱,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 135

一、板内构造变形与应力场 136

二、中国大陆板块与周边板块的运移和转动 145

三、岩浆活动与壳内低速层及莫霍面的滑脱 147

第八章 早白垩世中期—古新世(四川期,135 ~ 52 Ma)构造演化——四川构造体系形成,东部盆岭构造发育,主应力方向的顺时针转变,班公错-怒江碰撞带形成,全球板块普遍北移 152

一、板内构造变形与应力场 152

二、岩浆活动及其相关的构造 159

三、班公错-怒江碰撞带形成,全球板块普遍向北运移 162

第九章 始新世—渐新世(华北期,52 ~ 23.5 Ma)构造演化——华北构造体系形成,四大汇水盆地出现,太平洋板块首次向西俯冲、挤压,雅鲁藏布江碰撞带形成 166

一、板内构造变形与应力场 167

二、东部盆地的发育与油气资源的聚集 173

三、西太平洋俯冲带和雅鲁藏布江碰撞带的形成 176

第十章 新近纪—早更新世(喜马拉雅期,23.5 ~ 0.78 Ma)构造演化 180

一、喜马拉雅逆掩断层带、青藏薄皮构造和青藏高原形成 180

二、东部板内变形、张裂与离散 188

三、地形大台阶与大陆边缘伸展盆地的形成 192

第十一章 中更新世—全新世(新构造期,0.78 Ma以来)构造演化 198

一、板内变形与现代构造应力场 198

二、现代应力场对于地震、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205

三、现代应力场的形成机制 213

第十二章 中国大陆构造变形特征与问题的讨论 216

一、板内构造变形的特征、影响因素与动力学机制 216

二、伸展构造与盆地的形成机制 222

三、陆陆碰撞带的特征 225

四、走滑构造的特征与研究中的问题 229

五、关于陆壳类 231

第十三章 中国大陆岩石圈构造与热状态 233

一、中国及邻区大陆地壳特征 233

二、中国及邻区大陆岩石圈特征 236

三、中国东部岩石圈厚度变薄的机制——上地壳滑脱假说 239

四、地壳热状态和地幔羽的讨论 244

第十四章 中国大地构造与成矿作用 251

一、中国大陆主要的成矿期与成矿带 252

二、构造变形对成矿作用的影响 258

三、板内伸展成矿作用 262

四、大地构造与矿产资源的前景预测 263

第十五章 关于全球板块构造动力学机制的讨论 272

一、关于固体地球表层构造动力学假说的回顾 272

二、板块构造学说的新进展 274

三、关于地幔羽假说 279

四、关于陨击诱发板块运动的假说 283

参考文献 288

附录 328

附表1中国大陆沉积地层厚度与地层形成速度 328

附表2中国大陆构造事件褶皱与主应力轴的数据 331

附表2-1青白口期(1000 ~ 800 Ma)构造事件的褶皱与主应力轴 331

附表2-2祁连期(513 ~ 386 Ma)构造事件的褶皱与主应力轴 333

附表2-3天山期(386 ~ 257 Ma)构造事件的褶皱与主应力轴 335

附表2-4印支期(257 ~ 205 Ma)构造事件的褶皱与主应力轴 336

附表2-5燕山期(205~135 Ma)构造事件的褶皱与主应力轴 339

附表2-6四川期(135 ~ 52 Ma)构造事件的褶皱与主应力轴 340

附表2-7华北期(52 ~ 23.5 Ma)构造事件的褶皱与主应力轴 341

附表2-8喜马拉雅期(23.5~0.78 Ma)构造事件的褶皱与主应力轴 342

附表3中国大陆中、新生代差应力值数据 344

附表4中国大陆各构造期的板内变形速度 347

附表4-1中元古代长城—蓟县纪(1800~1000 Ma)板内变形速度 347

附表4-2新元古代晋宁—南华—震旦纪(1000 ~513 Ma)板内变形速度 348

附表4-3祁连期(513 ~ 386 Ma)板内变形速度 350

附表4-4天山期(386 ~ 257 Ma)板内变形速度 353

附表4-5印支期(257 ~ 205 Ma)板内变形速度 357

附表4-6燕山期(205~135 Ma)板内变形速度 359

附表4-7四川期(135 ~ 52 Ma)板内变形速度 361

附表4-8华北期(52 ~ 23.5 Ma)板内变形速度 363

附表4-9喜马拉雅期(23.5~ 0.78 Ma)板内变形速度 364

附表4-10新构造期(0.78 Ma以来)板内变形速度 366

附表4-11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 362个测站)与地震矩资料推算的现代板块变形速度 367

附表5中国大陆及邻区各陆块的古地磁数据 368

附表6中国大陆岩石形成时期温度、压力、深度和地温梯度 378

附表6-1中元古代以来变质和沉积岩形成时期温度、压力、深度和地温梯度 378

附表6-2中国大陆岩浆岩起源温度、压力、深度及地温梯度 38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