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代扬州学派经学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清代扬州学派经学研究
  • 刘建臻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03864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3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清代扬州学派经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论 1

第一章 扬州学派经学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1

第一节 乾隆时期的儒学政策 1

一、清代经学的发展和乾隆时期文化政策的转变 1

二、科举、书院与扬州学派形成、发展之关系 4

三、文字狱和《四库全书》的纂修 11

第二节 扬州学派经学形成和发展的区域因素 17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7

二、深厚的文化积淀 20

三、家学渊源 26

四、盘根错节的姻亲关系 30

五、友朋问学,相得益彰 36

六、藏书与好学的风气 41

第二章 扬州学派前期的经学成就 45

第一节 汪中:扬州学派的奠基者 45

一、汪中经学研究的历程与著述 45

二、汪中的经学成就 48

三、汪中在清代经学史上的地位 60

第二节 王念孙:以小学治经 66

一、仕途坎坷,治学以终 66

二、以校勘和训诂为主的经学成就 69

第三节 刘台拱:精研《三礼》 76

一、从宋学走向汉学的治经历程 76

二、注重经文校勘的礼学成就 79

第四节 李惇:考订群经,精于《左传》 87

一、贫苦却重友情,饱学而多艰辛 87

二、考订群经,精于《左传》 88

第五节 任大椿:“即类以求”的礼学研究 96

一、从诗人到汉学家 96

二、经典名物研究:“即类以求” 97

第六节 朱彬与《礼记训纂》 104

一、简要生平及其著述 104

二、《礼记训纂》 104

第三章 扬州学派中期的经学成就 111

第一节 以“迁善改过”为宗旨的易学家焦循 112

一、为研究经学而奋斗一生 112

二、以《易学三书》为代表的易学成就 114

三、焦循爻、辞相通学说的发端及前提 124

四、焦循易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孟子正义》 129

第二节 阮元:“求是”与“实践” 134

一、“九省疆臣”,一代学者 134

二、“实事求是”以证“古儒学” 136

第三节 凌廷堪:以“例”为纲,研治《仪礼》 146

一、“养母治经”,大器晚成 146

二、《礼经释例》:以“礼”为宗,以“例”为纲 148

第四节 清代经学的总结者江藩 159

一、布衣学者 159

二、从笺注经典到撰写清代学术史 160

三、托名“江藩纂”之伪书——《经解入门》 173

第五节 王引之:“考之文义,参之古音” 179

一、承家学以治经 179

二、以《经义述闻》为代表的经学成就 181

第六节 专长《公羊传》的凌曙 194

一、勤奋好学,转益多师 194

二、疏理“典故”,“专治《公羊》” 196

第四章 扬州学派后期的经学成就 203

第一节 刘文淇和刘寿曾对《左传》旧注的疏证 203

一、为贫穷与科考所困的艰辛人生 203

二、《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的撰著 205

三、《疏证》编纂的特点与阮元、焦循的关系 210

第二节 刘宝楠、刘恭冕父子与《论语正义》 215

一、刘宝楠精心为学、勤勉为官的一生 215

二、《论语正义》的初刻时间 217

三、从博征清人之书而析《论语正义》 224

四、对《诗经》、《尔雅》和《周易》的研究 230

第三节 刘毓崧继承父志考证“旧疏” 232

一、校书谋生,治学成名 232

二、承父志考证旧疏 233

三、以“礼”说为主的论文选集:《通义堂集》 240

第四节 象数易学的整理者方申 243

一、生活困苦,坚持治《易》 243

二、朝夕钻研,董理易象 244

第五节 从汉学走向宋学的成蓉镜 250

一、生平及著述简介 250

二、汉学成就 251

三、晚年专于宋学 257

第五章 扬州学派经学的影响 261

第一节 曾国藩:“最好高邮王氏之学” 261

一、广读其书 261

二、“最好高邮王氏之学” 265

第二节 俞樾:“以高邮王氏为宗” 271

一、“瓣香私自奉高邮” 271

二、俞樾与诂经精舍 276

三、与扬州学派人物间的关系 278

第三节 孙诒让:“取其义法”,“清学有光” 282

一、“取其义法以治古书” 282

二、仿其体例而成书 283

三、参考其学术成果 284

四、批校其著述 285

五、与刘恭冕、刘寿曾的交往 288

第四节 从诂经精舍走出的经学大家章太炎 291

一、习于诂经精舍,撰写经学著述 291

二、划分扬州学者的学术派别 293

三、评鉴其学术 295

第五节 绍承和光大扬州学派的刘师培 298

一、刘师培与《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298

二、继承和光大扬州学派的学术成就——以焦循为例 303

参考文献 315

附图一 328

附表二 329

附表三 330

后记 33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