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思潮史 卷3 玄学思潮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学术思潮史  卷3  玄学思潮
  • 尹继佐,周山主编;朱义禄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780681863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86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16页
  • 主题词:玄学-思想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学术思潮史 卷3 玄学思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东汉末年的名教危机 1

一、汉代名教之治的社会背景与神学论证 2

1.汉代名教之治的社会根基 2

2.董仲舒对名教之治的神学论证 4

3.谶纬神学和《白虎通》的神学色彩 9

二、“孝治天下”及其弊端 13

1.“孝治天下”的国策 13

2.“忠臣必求孝子之门” 16

3.名教之治下人才选拔制度上的弊端 18

4.伪名士的丛生 21

三、东汉末年名教社会功能的丧失 25

1.名不副实的皇权 25

2.难以防范农民起义的发生 28

3.重新论证名教合理是玄学的任务 30

第二章 玄学思潮的兴起 37

一、经学的衰微 38

1.掌握经学的社会阶层势力的衰弱 38

2.经学烦琐哲学弊端的充分暴露 44

二、学术思潮的异动:由暗流成为明流的道家 48

1.作为潜流的道家 48

2.道家自然原则的绵延 50

3.道家人生哲学的滋蔓:隐逸之风的盛行 59

三、东汉末年的社会批判思潮 63

1.对名实、本末范畴的探讨 63

2.“浮华交会”引发的名实之辩 67

四、魏晋玄学思潮的兴起 74

1.魏晋玄学的序曲:名理学与才性论 74

2.刘劭《人物志》所昭示的玄学内容 77

3.何晏:“无名”论 83

4.夏侯玄:“圣人以自然用” 86

第三章 名教与自然之辩 96

一、作为治国神器的名教 97

二、王弼:名教本于自然 99

1.王弼的家世与生平 100

2.本体意义的“自然” 106

3.“五教之母”的“自然” 108

4.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 111

三、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116

1.嵇康家世、生平及与其思想的内在关联 117

2.“越名教而任自然” 120

3.“归之自然”的“至人” 125

4.嵇康的矛盾心态 128

四、阮籍:从笃信名教到无君论 131

1.阮籍的家世、生平与著作 132

2.笃信名教:“违礼不动,非法不言” 137

3.对“礼法之士”的鄙视与对“至人”的憧憬 143

4.无君论 153

五、郭象:名教即“自然” 155

1.“名教中自有乐地” 155

2.郭象其人与《庄子注》 158

3.“明内圣外王之道” 162

4.名教即“自然” 166

5.无为即有为 170

6.安命即逍遥 173

第四章 有无之辩 186

一、何晏的贵无论 186

二、王弼的“以无为本” 190

1.“以无为本” 190

2.体用不二 195

3.“一众”范畴的意蕴 198

三、裴頠的崇有论 203

1.裴頠其人与《崇有论》 203

2.崇有抨击贵无 205

3.“礼制为政”论:维护名教所作的努力 208

4.有无之辩中的衔接环 216

四、郭象的独化论 218

1.“独化之理”:“自生”而“相因” 218

2.“玄冥之境”:“有无”统一与意境的追求 223

五、“圣人有情无情”之争 228

第五章 言意之辩 238

一、荀粲的“言意之辩”:对“性与天道”的诘难 239

二、人物品藻与言意之辩 245

三、王弼的“得意忘言”论 252

1.有无之辩与言意之辩 252

2.“得象忘言”与“得意忘象” 254

3.“言不尽意”与“意以象尽” 259

四、欧阳建“言尽意”论 261

五、嵇康:“心不系于所言” 264

六、郭象:“寄言出意” 270

七、言意之辩论析 273

第六章 魏晋风度 282

一、魏晋名士概说 283

二、清谈 289

1.清谈与玄学 289

2.清谈的内容 293

3.人物品藻 296

4.清谈的形式 300

三、养生“玄理”之践行 303

1.饮酒与放达 303

2.服药与成仙 308

3.隐逸与歌啸 314

四、养生“玄理”之探讨 324

1.嵇康的“养生”论 324

2.嵇康的“意足”论 329

五、个性的张扬 331

第七章 玄学思潮的绵延 340

一、玄学思潮的界说 340

二、范缜:“森罗均于独化” 344

三、嵇康:“声无哀乐” 347

四、表现玄理的文学创作 352

1.玄理的渗透 352

2.玄言诗与山水诗 358

五、玄学与文艺理论 364

1.陆机:“课虚无以责有” 364

2.刘勰:“神思”与“意象” 367

六、玄学与自然科学 372

第八章 玄学思潮的尾声 384

一、《列子》与西晋玄学 385

1.《列子》考辨 385

2.《列子》的特征:贵无、独化、命定 386

3.顺自然而斥名教:《列子·杨朱》析 393

二、《列子》中的享乐哲学 399

1.“且趣当生,奚遑死后” 399

2.享乐主义评析 403

三、张湛的《列子注》与东晋玄学 408

1.贵虚论 408

2.任自然而顺名教 412

3.生死观:乐天知命与神不灭论 415

第九章 佛教的崛起与玄学思潮的消退 421

一、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迅速传播 422

二、佛玄融合 426

1.名士与高僧间的思想碰撞与融合 426

2.支遁逍遥游“新理”带来的震动 433

3.格义:佛义与玄理的融合 437

三、儒佛合流 443

1.帝王们的大力倡导:“排斥群邪,开演正觉” 443

2.佛教儒学化 447

3.玄学思潮消退 455

第十章 结语 462

主要参考书目 48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