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陈秉公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ISBN:720504805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社会转型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 1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1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 1
一、思想政治教育 1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 6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7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7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领域 8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11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点 11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16
第四节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历史回顾 19
一、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19
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理论 24
三、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27
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经验 38
第五节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理论 41
一、社会适应的理论 42
二、人格自律的理论 43
三、德性教育的理论 46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 49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 49
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辩证关系原理 49
二、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原理 52
三、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的原理 53
四、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原理 55
五、人的全面发展的原理 57
六、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原理 59
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原理 60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知识借鉴 61
一、教育学知识借鉴 61
二、心理学知识借鉴 62
三、伦理学知识借鉴 63
四、人格学知识借鉴 63
五、政治学知识借鉴 64
六、法学知识借鉴 65
七、社会学知识借鉴 65
八、美学知识借鉴 66
九、系统科学知识借鉴 67
十、行为科学知识借鉴 68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价值 69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69
一、社会结构性地位 69
二、社会功能性地位 75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 77
一、根本性社会职能 77
二、具体性社会职能 80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85
一、两个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86
二、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89
三、塑造人格的主导力量 90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历史考察 93
一、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 93
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生命线 95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97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99
第一节 个人与社会 100
一、个人与社会的涵义 100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 102
三、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作用 109
第二节 主体与客体 110
一、主体与客体的涵义 111
二、主体与客体的特点 111
三、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113
一、思想与行为的涵义 116
第三节 思想与行为 116
二、行为产生的机制 117
三、对人的动机与行为的作用 119
第四节 内化与外化 121
一、内化与外化的涵义 121
二、内化与外化的内在矛盾 121
三、实现内化与外化的条件 124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128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 128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130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内涵 132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过程 132
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 135
三、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的转化过程 136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同时性 138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 138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多端性 138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广泛社会性 139
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反复性 139
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践性 139
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塑造与改造的统一性 140
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性 140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综合结构 142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综合结构 143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综合性 143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横向综合结构 145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综合结构 152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综合结构的功能 154
一、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结构的功能 154
二、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结构的合力 157
三、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结构的调节 160
第三节 对若干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评价 162
一、“自我实现说”述评 162
二、“行为科学说”述评 164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66
第一节 社会适应规律 167
一、目标设计的两类适应 167
二、目标设计依据的演进 167
三、目标设计的根本依据 168
第二节 要素协同规律 170
一、要素协同的价值 170
二、要素的横向协同 171
三、要素的纵向协同 173
第三节 过程充足规律 175
一、过程的四个要素 175
二、过程充足的依据 175
三、过程充足的方法 176
第四节 人格行为规律 178
一、人格“黑箱” 178
二、人格超前分析 180
三、人格滞后分析 180
四、人格咨询分析 181
第五节 自我同一规律 182
一、自我意识的结构 183
二、自我意识的矛盾 183
三、自我意识的同一 184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机制 186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机制的涵义 186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重要前提 187
一、人的一般属性 188
二、人性的特征 191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机制 198
一、说服机制 198
二、激励机制 201
三、调节机制 203
四、沟通机制 205
五、管理机制 207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分析 210
第一节 教育对象的人格素质结构 211
一、思想道德素质 211
二、心理素质 212
三、智能素质 213
四、需要素质 214
五、身体素质 214
第二节 教育对象的人格动力结构 214
一、国外学者对人格动力结构的看法 215
二、人格动力结构模式 218
三、人格动力结构运行机制 219
一、主体选择性 224
第三节 教育对象的人格特征 224
二、客体可塑性 226
三、二重组合性 228
四、同气相求性 229
五、挫折防御性 231
第四节 教育对象人格形成的条件 232
一、“遗传说”解释 233
二、“社会文化说”解释 233
三、“学习经验说”解释 233
四、“人本主义说”解释 234
五、“潜意识说”解释 234
六、“综合形成说”解释 234
第五节 教育对象人格的发展阶段 235
一、童年期阶段 235
二、青春期阶段 236
四、老年期阶段 238
三、成年期阶段 238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240
第一节 设计目标和内容的依据 241
一、社会依据 241
二、文化依据 242
三、时代依据 242
四、身心依据 242
五、理论依据 243
第二节 设计目标和内容的原则 243
一、目的性原则 243
二、整体性原则 244
三、相关性原则 245
四、层次性原则 246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247
一、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 248
二、塑造社会主义理想人格 248
三、引导人们产生积极的行为 256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60
一、世界观教育 261
二、政治观教育 262
三、人生观教育 263
四、道德观教育 264
五、法制观教育 266
六、创造观教育 268
七、健康心理教育 270
第五节 安排目标与内容的逻辑 271
一、结构迁移说 271
二、阶段形成说 272
三、同时反复说 274
四、人格结构发展阶段说 275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 279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 279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 279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 280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 282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 286
一、社会环境 286
二、单位环境 288
三、家庭环境 291
四、社交环境 293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标准 294
一、环境建设的总体标准 294
二、环境建设的具体标准 295
第四节 大众传播环境 296
一、大众传播的含义 297
二、大众传播的功能 298
三、大众传播环境建设 300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 303
第五节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303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 305
三、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307
第六节 企业文化环境 310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310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311
三、企业文化环境建设 313
第七节 家庭文化环境建设 318
一、家庭文化的含义 318
二、家庭文化的功能 320
三、家庭文化环境建设 322
第八节 社交圈环境 326
一、社交圈的含义 327
二、社交圈的功能 329
三、社交圈环境建设 333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概念 337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概念 337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设 337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功能 338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结构 340
一、建立主体结构的原则 341
二、主体的组织结构 341
三、主体的人员结构 343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素质 345
一、政治素质 345
二、思想素质 346
三、道德素质 348
四、智能素质 349
五、心理素质 351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管理 352
一、主体管理的意义 352
二、主体机构的管理 353
三、主体人员的管理 355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概念 358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 358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概念 358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范围 359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基本原则 360
一、阶级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361
二、动机与效果相统一的原则 361
三、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原则 362
四、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原则 363
五、静态与动态相统一的原则 363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 364
一、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364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 365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方法举例 367
一、定性分析法 367
二、模糊综合评估法 368
附录模拟情景评估法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