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典美学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陈望衡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ISBN:7535527094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1215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1229页
- 主题词:美学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典美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 1
绪论中国古典美学体系简论 1
第一节 以“意象”为基本范畴的审美本体论系统 1
第二节以“味”为核心范畴的审美体验论系统 4
第三节 以“妙”为主要范畴的审美品评论系统 11
第四节 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创作理论系统 16
第一编 中国古典美学奠基期 31
第一章老子的美学思想 31
第一节美的哲学 32
第二节 审美理想 40
第三节 审美心境 52
第二章孔子的美学思想 65
第一节 仁学与美学 66
第二节 善与美 71
第三节 文质彬彬 76
第四节 中和之美 80
第五节“游”和“乐” 86
第六节兴观群怨 92
第三章庄子的美学思想 99
第一节美论(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100
第二节 美论(二):“厉与西施道通为一” 104
第三节 美论(三):“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106
第四节 美感论(一):“逍遥游” 108
第五节 美感论(二):“心斋” 113
第六节 美感论(三):“坐忘” 115
第七节 美感论(四):“物化” 119
第八节 艺术论(一):“言”与“意” 123
第九节 艺术论(二):“道”与“技” 125
第十节 艺术论(三):功利与非功利 128
第四章孟子的美学思想 132
第一节 美的本质(一):“牛山之木尝美矣” 133
第二节 美的本质(二):“充实之谓美” 135
第三节 人格美:“浩然之气” 138
第四节 共同美感:“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141
第五节 《诗经》论:“以意逆志” 144
第五章荀子的美学思想 149
第一节 “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150
第二节 “由礼则雅” 153
第三节 “相形不如论心” 157
第四节 “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 158
第五节 “夫玉者,君子比德焉” 160
第六节 “虚壹而静” 161
第七节 “乐合同,礼别异” 164
第一节 墨子的美学思想 167
第六章先秦其他诸家美学思想 167
第二节 韩非子的美学思想 170
第三节 公孙尼子的《乐记》 173
第七章《周易》与中国美学 177
第一节 “阴”与“阳” 178
第二节 “刚”与“柔” 183
第三节 “变”与“通” 187
第四节 “神”与“几” 191
第五节 “中”与“和” 195
第六节 “象”与“意” 201
第一节君子人格 209
第八章屈骚美学 209
第二节 悲剧命运 214
第三节发愤抒情 218
第四节浪漫诗风 222
《淮南子》的美学思想 232
第一节“一”论 232
第九章汉代美学(一): 232
第二编 中国古典美学突破期 232
第二节 美论 234
第三节形、气、神论 240
第四节《淮南子》的美学意义 242
第十章汉代美学(二): 244
儒家美学的新发展 244
第一节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 244
第二节 刘 向:礼乐相成 249
第三节 扬 雄:华实副礼 256
第四节《毛诗序》:诗言志 261
第五节 王 充:疾虚妄 267
第十一章汉代美学(三): 274
屈骚美学的新发展 274
第一节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 275
第二节王 逸:“引类譬谕”说 278
第三节 司马相如等:赋论 281
附录: 刘勰论屈骚 283
第一节 书法作为艺术 286
书法美学兴起 286
第十二章汉代美学(四): 286
第二节 崔瑗:“志在飞移” 288
第三节 蔡邕:“书者,散也” 290
第十三章魏晋南北朝美学(一): 294
玄学与美学 294
第一节 以无为本 295
第二节 得意忘象 299
第三节 越名教而任自然 306
第四节 大美配天而华不作 311
第五节 声无哀乐 318
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美学(二): 325
人物品藻与山水赏会 325
第一节 人物品藻——人美的重视 325
第二节 山水赏会——自然美的发现 334
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的美学(三): 342
画论、书论 342
第一节 顾恺之:传神写照 342
第二节 宗炳:澄怀味象 350
第三节王微:明神降之 355
第四节谢赫:气韵生动 361
第五节 书论概述 366
第十六章魏晋南北朝美学(四): 374
文论〔上〕:曹丕、陆机、钟嵘 374
第一节 曹丕:《典论·论文》 374
第二节 陆机:《文赋》 379
第三节 钟嵘:《诗品》 386
文论〔下〕:刘勰 394
第十七章魏晋南北朝美学(五): 394
第一节 艺术本体:文论 395
第二节 艺术特质:情采 402
第三节 艺术理想:风骨 405
第四节 艺术想象:神思 411
第五节 艺术结构:隐秀 418
第六节 艺术风格:才性 420
第七节 小结 426
第一节青春之美:盛唐与唐诗 432
第十八章唐代诗歌美学(上) 432
第三编 中国古典美学鼎盛期 432
第二节 陈子昂:“兴寄”、“风骨” 435
第三节 孔颖达:“情志一也” 441
第四节 李 白:“天然去雕饰” 444
第五节杜 甫:“转益多师” 450
第六节 白居易:美刺兴比 456
第十九章唐代诗歌美学(下) 463
第一节 意象说 463
第二节 兴象说 468
第三节 意境说(一) 473
第四节 意境说(二) 478
第五节 意境说(三) 485
第二十章唐代“古文”美学 495
第一节 柳冕:“文章本于教化” 496
第二节 韩愈(上):“文所以为理” 501
第三节 韩愈(下):“不平则鸣” 507
第四节 柳宗元:“文以明道” 510
第五节 韩柳之后(上):“文”、“道”之争 516
第六节 韩柳之后(下):“气”、“意”之论 520
第二十一章唐代绘画美学 525
第一节 品评等级 525
第二节 审美创造(上) 530
第三节 审美创造(中) 533
第四节 审美创造(下) 536
第五节 审美风尚 539
第一节 李世民:“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 545
第二十二章唐代书法美学 545
第二节 虞世南:“字虽有质,迹本无为” 548
第三节 孙过庭:“风骚之意”与“天地之心” 551
第四节 张怀瓘:“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556
第二十三章禅宗与中国美学 562
第一节 禅宗如何走向老庄 562
第二节 禅宗如何走向审美 568
第三节 禅宗如何走向艺术 575
第四节 禅悟如何走向艺术思维 583
第二十四章宋词的审美理想 592
第一节“聊佐清欢” 593
第二节 “吟咏情性” 598
第三节 “以诗为词” 602
第四节 “别是一家” 607
第五节 “清空”、“骚雅” 613
第二十五章宋诗的审美理想 621
第一节 尚“韵” 621
第二节 尚“平淡” 628
第三节 尚“理趣” 633
第四节“镜花水月” 639
第二十六章宋诗的创作理论 645
第一节 “点铁成金”论 646
第二节“活法”论 650
第三节“妙悟”论 653
第四节 “工夫在诗外”论 661
第一节“富贵者之乐”与“山林者之乐” 666
第二十七章欧阳修的美学思想 666
第二节 “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 669
第三节 “诗穷而后工” 675
第四节 “言不尽意之委曲而尽其理” 679
第二十八章苏轼的美学思想 682
第一节 审美人生论:“寓意于物”与“留意于物” 683
第二节 审美境界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687
第三节 审美形象论:“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691
第四节 审美创作论:“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699
第五节 审美情趣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706
第二十九章宋代书画美学 712
第一节 郭熙:“三远”法 713
第二节 韩拙:“画格”说 718
第三节 董逌:“无相”说 723
第四节 黄休复:“逸格”说 727
第五节 苏 轼:“书必有神、气、骨、肉、血” 731
第六节 黄庭坚:以禅喻书,援禅入书 735
第三十章宋代理学与美学 740
第一节周敦颐 741
第二节 邵 雍 748
第三节 张 载 754
第四节 程颢 程颐 759
第五节 陆九渊 763
第六节 朱 熹 766
第七节 天人合一 776
第四编 中国古典美学转型期 791
第三十一章元代戏曲美学 791
第一节 价值观念 792
第二节 审美创造 797
第三节社会功能 801
第三十二章元代诗画美学 804
第一节元代诗歌美学 804
第二节 元代绘画美学 812
第三十三章明代心学与美学 818
第一节 王阳明:心外无物 819
第二节 王 畿:顿悟心体 823
第三节 王 艮:自然之乐 828
第四节 自然人性 833
第三十四章明代复古运动美学 839
第一节 情为诗本 839
第二节 意象透莹 845
第三节兴象风神 849
第三十五章明代浪漫主义美学 855
第一节 徐渭:“真我”说 856
第二节 李贽:“童心”说 861
第三节 袁宏道:“性灵”说 866
第四节 汤显祖:“至情”说 873
第三十六章明代戏曲美学 880
第一节论“本色” 880
第二节论“传奇” 886
第三节 论悲剧 890
第四节论表演 895
第三十七章明代小说美学 902
第一节 审美特性论 903
第二节 审美价值论 908
第三节 审美创造论 914
第三十八章明代绘画园林美学 920
第一节 南北二宗 921
第二节 画与诗书 923
第三节 意趣为宗 926
第四节 师古人、师心、师造化 930
第五节 “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935
第三十九章遗民情绪与清初美学 947
第五编 中国古典美学总结期 947
第一节 “厄运危时”与“至文生焉” 948
第二节 “诗之与史相为表里” 956
第三节 “墨点无多泪点多” 962
第四节 “法于何立?立于一画” 967
第四十章王夫之的美学思想 977
第一节美之根源论 977
第二节 审美直觉论 980
第三节 审美意象论 985
第四节 情景妙合论 991
第四十一章叶燮的美学思想 997
第一节 “文运”与“世运” 997
第二节 理、事、情、气、道 1001
第三节 才、胆、识、力、胸襟 1005
第四节 意象与想象 1010
第四十二章朴学与美学(上) 1018
第一节 顾炎武的“音韵”学 1019
第二节 王士祯的“神韵”说 1023
第三节 沈德潜的“格调”说 1030
第四节 翁方纲的“肌理”说 1036
第五节 “实证”的美学 1041
第四十三章朴学与美学(下) 1047
第一节 袁枚的“性灵”说 1048
第二节 章学诚的“文理”说 1054
第三节 龚自珍的“尊情”说 1061
第四节 桐城派的古文美学 1066
第一节 典型人物的塑造 1078
第四十四章清代小说、戏曲美学 1078
第二节 叙事技巧的探索 1083
第三节 李渔的戏曲美学(上) 1088
第四节 李渔的戏曲美学(下) 1093
第四十五章清代园林、绘画、书法美学 1102
第一节 李渔的园林美学 1103
第二节 郑燮的绘画美学 1109
第三节 清代书法美学 1116
第四十六章清词美学 1124
第一节 朱彝尊:“醇雅”说 1125
第二节 周 济:“寄托”说 1130
第三节 陈廷焯:“沉郁”说 1135
第四节 况周颐:“词境”说 1141
第四十七章刘熙载的美学思想 1149
第一节 “文之为物,必有对也” 1149
第二节 “人饰不如天饰” 1154
第三节 “以丑为美” 1158
第四节 “学书通于学仙” 1161
第一节 美和审美的性质 1167
第四十八章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1167
第二节 美的类型及意义 1172
第三节 悲剧观 1181
第四节 美育论 1186
第五节 意境说 1193
主要参考书目 1204
后记 1207
编后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