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矿山地质手册 上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矿山地质手册  上
  • 《矿山地质手册》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416668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846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8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矿山地质手册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矿山地质工作的原理和方法 1

1.总论 1

1.1 矿山地质工作与矿山地质学 1

1.1.1 矿山地质工作 1

1.1.2 矿山地质学 1

目录 1

1.2.4 矿山生产阶段 2

1.3.1 矿山地质工作的基本原则 2

1.3 矿山地质工作的原则和内容 2

1.2.2 矿山设计阶段 2

1.2.3 矿山建设阶段 2

1.2.1 矿山设计前期阶段 2

1.2 矿山开发程序及矿山地质工作在其中的作用 2

1.3.2 矿山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 4

1.4 矿山地质工作与其它工作的关系 4

1.4.1 矿山地质工作与采矿生产工作的关系 4

1.5 矿山地质工作的发展 5

1.4.4 矿山地质工作与矿山安全和环保工作的关系 5

1.4.3 矿山地质工作与选矿的关系 5

1.4.2 矿山地质工作与矿山测量工作的关系 5

1.5.1 矿山地质工作的萌芽与进展 6

1.5.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矿山地质工作的发展 9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矿山地质工作的成就 10

1.6.1 建立健全了矿山地质机构和培养了一支矿山地质专业队伍 10

1.6.2 建立健全了学术组织和规章制度 11

1.6.3 重点矿山的矿床地质综合研究取得了新的成就 11

1.6.4 探矿技术的革新和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有了显著进展 11

1.6.5 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工作得到了重视和加强 12

1.6.6 矿山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 12

1.6.7 矿产经济和工艺矿物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12

1.7 矿山地质工作的展望 13

2 矿山建设阶段的地质工作 15

2.1 矿山基建期前的设计地质工作 15

2.1.1 可行性研究 15

2.2 矿山基建期一般性地质工作 17

2.2.1 地质勘探资料的研究和检查分析 17

2.1.3 施工图设计 17

2.1.2 初步设计 17

2.2.2 矿山地质原图的设计和建立 21

2.2.3 矿(岩)石基本技术参数的补测修订 23

2.2.4 基建工程施工中的地质工作 23

2.2.5 山地质工作条例与各种技术规定的制订 23

2.3 基建勘探工作 24

2.3.1 基建勘探工作的提出 24

2.3.3 基建勘探范围的确定 25

2.3.2 基建勘探工作的目的与任务 25

2.3.4 基建勘探工程布置、手段及网度 26

2.3.5 基建勘探报告的验收 27

2.4 基建竣工验收的地质工作 27

2.4.1 首采地段三(二)级矿量准备程度的检查验收 27

2.4.2 首采地段勘探程度和保有储量的检查 28

3 生产勘探 29

3.1 生产勘探概述 29

3.1.1 生产勘探的目的、任务 29

3.1.2 生产勘探阶段及储量升级 29

3.1.4 生产勘探程度的基本要求 30

3.1.3 生产勘探的超前期限与范围 30

3.2.1 影响生产勘探工程选择的因素 32

3.2.2 槽探、井探 32

3.2 生产勘探工程 32

3.2.3 钻探 33

3.2.4 坑道勘探 36

3.2.5 坑钻组合勘探 36

3.3 生产勘探工程的总体布置 38

3.3.1 生产勘探工程总体布置的原则 38

3.4.1 影响生产勘探工程网度确定的因素 42

3.3.2 生产勘探工程总体布置的形式 42

3.4 生产勘探工程网度的确定 42

3.4.2 确定生产勘探工程网度的方法 48

3.5 探采结合 52

3.5.1 探采结合的原则与条件 52

3.5.2 探采结合的方法 53

3.6 生产勘探设计、施工管理和总结 58

3.6.1 生产勘探设计 58

3.6.2 生产勘探施工管理 60

3.6.3 生产勘探总结 61

4 矿山地质取样 62

4.1 矿山地质取样的任务和种类 62

4.1.1 矿山地质取样的概念 62

4.1.2 矿山地质取样的任务 62

4.1.3 矿山地质取样的种类 63

4.2 化学取样 64

4.2.1 化学取样的目的 64

4.2.2 化学取样的方法 64

4.2.3 化学取样的试验 70

4.2.4 化学取样的应用场合 72

4.2.5 化学取样的加工 74

4.2.6 化学样品分析的种类 76

4.2.7 化学分析结果的检查 78

4.3 物理取样 80

4.3.1 物理样品的采取方法 80

4.3.2 一般矿产物理样品的测试 80

4.3.3 非金属矿产物理样品的特殊测试 84

4.4.1 岩矿测试取样的种类 88

4.4 岩矿测试取样 88

4.4.2 测试样品的送样要求 89

4.4.3 测定矿石质量的其他方法 90

4.5 矿石加工技术试验取样 92

4.5.1 矿石加工技术试验取样的任务 92

4.5.2 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的种类 92

4.5.3 矿石加工技术试验取样的要求 92

4.6.1 砂矿取样的特点 94

4.6.2 砂矿取样种类和方法 94

4.6 砂矿取样 94

4.6.3 砂矿样品淘洗 97

4.6.4 砂矿样品重砂矿物分离法 98

4.6.5 重砂样品分析质量要求 99

4.6.6 砂矿样品化学分析及组合分析 99

4.6.7 重砂样品分析结果的质量检查 99

4.6.8 砂矿物理样品的测试 100

4.6.9 淘洗品位校正 103

4.6.10 砂矿特高品位处理 103

4.7 气、液相及水溶法开采固相化学矿产的取样 103

4.7.1 钻井中的岩芯取样 104

4.7.2 钻井的岩屑取样 105

4.7.3 钻井的井壁取芯 107

4.7.4 气、液矿床的取样 107

4.8 铀矿的取样及放射性测定 108

4.8.1 铀矿石的放射性 108

4.8.2 放射性物探仪器 114

4.8.3 γ取样 116

4.8.4 γ测井和γ测孔 120

4.8.5 铀矿石计量站γ快速分析 120

5.1.1 原始地质编录的形式和要求 123

5 生产矿山地质编录 123

5.1 原始地质编录 123

5.1.2 原始地质编录的对象和程序 124

5.1.3 原始地质编录的种类和方法 124

5.1.4 原始编录资料的整理与保管 140

5.2 综合地质编录 143

5.2.1 综合地质编录的内容与要求 143

5.2.2 矿区(床)地形地质图的修订 143

5.2.4 矿床地质横剖面图 144

5.2.3 矿区(床)综合地形地质图修订 144

5.2.5 矿床地质纵剖面图 148

5.2.6 矿体纵投影图 148

5.2.7 平台(中段)地质平面图 151

5.2.8 平台(中段)品位分布图 151

5.2.9 顶(底)板等高线图 154

5.2.10 矿石品位等值线图 155

5.2.11 矿体等厚线图 155

5.2.12 与专题研究有关的图件 158

5.2.13 储量计算图 160

5.2.14 矿床立体图 161

5.2.15 采场综合地质资料 163

5.2.16 综合地质资料整理与保管 163

6 生产矿山矿产储量计算 165

6.1 矿产工业要求 165

6.1.1 矿产工业指标 165

6.1.2 边界品位 165

6.1.3 工业品位 165

6.1.5 矿体最小可采厚度 166

6.1.6 夹石剔除厚度 166

6.1.4 边际品位 166

6.1.7 夹石最大允许厚度 167

6.1.8 最低工业米百分值 167

6.1.9 有害杂质最高允许含量 167

6.1.10 孤立小矿体最小可采储量 167

6.1.11 允许的最大剥采系数 168

6.1.12 级差品位指标 168

6.1.13 含矿系数 168

6.1.14 工业指标的确定或修订应考虑的因素 168

6.2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分级 170

6.2.1 矿产储量分类 170

6.2.2 矿产储量分级 171

6.2.3 各级储量条件 171

6.3.3 矿体可采边界线 172

6.3.6 开采边界线 172

6.3.4 矿石品级和类型边界线 172

6.3.5 储量级别界线 172

6.3.1 矿体边界线 172

6.3 矿体储量计算边界线及其圈定 172

6.3.2 矿体零点边界线 172

6.3.7 矿体边界线的圈定方法 173

6.4 储量计算基本参数的确定 175

6.4.1 平均品位的计算 175

6.4.2 平均厚度的计算 179

6.4.3 矿体面积的确定 180

6.4.4 矿石体重的确定 181

6.4.5 储量计算中有关参数的校正 182

6.5.1 断面法 183

6.5 储量计算方法 183

6.5.2 算术平均法 186

6.5.3 地质块段法 186

6.5.4 开采块段法 186

6.5.5 多角形法 186

6.5.6 三角形法 187

6.5.7 等值线法 187

6.5.8 距离k方反比法 187

6.5.9 克立格法 188

6.6.1 特高品位的处理 192

6.6 储量计算中的特殊问题 192

6.5.10 杨赤中滤波与推估法 192

6.6.2 矿床综合品位的计算 194

6.6.3 储量计算误差分析 196

7 矿山地质技术管理 198

7.1 矿产储量管理及生产准备矿量监督 198

7.1.1 矿产储量管理 198

7.1.2 生产准备矿量 199

7.2.1 采掘计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205

7.2 采掘计划编制中的地质工作 205

7.2.2 采掘计划编制中的地质工作 206

7.3 矿石质量管理 207

7.3.1 矿石质量管理的任务与内容 207

7.3.2 矿石质量计划编制 207

7.3.3 采矿生产过程中的矿石质量管理 208

7.3.4 矿石质量均衡 209

7.4 矿石损失、贫化的监督管理 213

7.4.1 矿石损失、贫化的分类 213

7.4.3 开采过程中的监督管理 214

7.4.2 开采设计中的监督管理 214

7.4.4 运输及贮存中的监督管理 215

7.4.5 矿石损失率与贫化率的计算 215

7.5 探采地质资料验证对比 217

7.5.1 探采对比工作的目的与任务 217

7.5.2 探采对比所需的有关资料 218

7.5.3 探采对比的基本工作方法 220

7.5.4 探采对比误差 223

7.5.5 大冶铁矿探采对比实例 224

7.6.2 矿区及采掘单元停产与关闭的地质工作 233

7.6 矿区及采掘单元停产与关闭的地质工作 233

7.6.1 矿区及采掘单元停产与关闭的原因 233

7.6.3 闭坑的审批手续 234

8 矿山水文地质工作 235

8.1 矿山水文地质工作的任务 235

8.2 矿坑充水条件的分析 235

8.2.1 充水因素 235

8.2.2 充水水源 236

8.2.3 涌水通道 237

8.3.2 水文地质钻探 238

8.3.1 目的、任务和工程布置原则 238

8.3 矿山水文地质补充勘探 238

8.3.3 钻孔抽水试验 240

8.3.4 钻孔压水试验 243

8.3.5 坑道疏干放水试验 247

8.3.6 连通试验 248

8.3.7 水文地质物探 250

8.4 矿山日常水文地质工作 253

8.4.1 气象观测 253

8.4.2 水文观测 254

8.4.4 地下水位动态观测 255

8.4.3 泉动态观测 255

8.4.5 地下水流量动态观测 256

8.4.6 地下水化学成分动态观测 257

8.4.7 矿坑突水的预报和预防 258

8.4.8 水文地质现场调查与填图 259

8.4.9 水文地质图 260

8.5 矿坑涌水量预测 262

8.5.1 预测方法概述 262

8.5.2 解析法简述 262

8.5.3 数值法简介 268

8.5.4 其他方法简介 272

8.6 岩溶矿区塌陷问题 275

8.6.1 塌陷对矿床开采的危害 275

8.6.2 塌陷的防治 276

8.7 矿坑水害的治理 277

8.7.1 矿区地面防水措施 277

8.7.2 矿区地下水疏干 278

8.7.3 注浆堵水 281

8.7.4 堵漏水钻孔 281

8.7.5 矿坑水侵蚀性的评价 282

8.8 矿区地下水的利用 283

8.8.1 地下水的保护与利用 283

8.8.2 矿区供水水源 283

8.8.3 水质评价 283

9 矿山工程地质 287

9.1 矿山工程地质的主要内容 287

9.1.1 已有矿山工程地质资料分析 287

9.1.2 矿山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288

9.2.1 不同类型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289

9.2 岩土工程地质性质 289

9.2.2 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296

9.3 岩体工程地质性质 302

9.3.1 岩体结构 302

9.3.2 工程岩体分级 306

9.4 矿山工程地质测绘及工程地质图的编制 311

9.4.1 工程地质测绘内容 311

9.4.2 工程地质测绘范围、比例尺和精度 312

9.4.3 工程地质测绘的方法和程序 313

9.4.4 工程地质图的编绘 314

9.5 矿山斜坡稳定性分析 316

9.5.1 斜坡变形与破坏 316

9.5.2 影响斜坡稳定的因素 318

9.5.3 斜坡稳定性分析 319

9.5.4 斜坡失稳的防治 329

9.6 地下开采矿山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 331

9.6.1 地下开采矿山主要岩体工程地质问题 331

9.6.2 地下开采矿山岩体变形破坏方式和类型 332

9.6.3 地下开采矿山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和步骤 332

9.6.4 地下开采矿山围岩失稳控制方法 334

9.6.5 地下开采矿山围岩失稳的监测 335

9.7 矿山常见物理地质现象的调查研究 336

9.7.1 天然斜坡滑移和崩塌 336

9.7.2 渗透破坏 336

9.7.3 泥石流 338

9.7.4 岩溶 339

9.8 矿山线路地基、工业场地、尾矿坝址及竖井、斜井、主平硐的工程地质调查 340

9.8.1 线路地基的工程地质调查 340

9.8.3 尾矿坝的工程地质调查 341

9.8.2 工业场地的工程地质调查 341

9.8.4 竖井、斜井及主平硐的工程地质调查 342

10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 344

10.1 环境地质的基本概念 344

10.1.1 环境 344

10.1.2 环境污染 344

10.1.3 环境地质学 345

10.1.4 矿山环境地质 346

10.1.5 环境工程学 346

10.1.6 污染源 347

10.1.7 环境地质污染类型 348

10.1.8 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 348

10.1.9 环境自净作用 349

10.1.10 环境容量 349

10.1.11 环境质量评价 350

10.1.12 环境监测 352

10.2 地热的地质调查 353

10.2.1 地热及其对矿山环境的影响 353

10.2.2 地壳浅部的温度场 354

10.2.3 地热增温率 355

10.2.4 地热变化规律的调查 356

10.2.5 矿山坑道初始温度的预测 358

10.2.6 矿山地热的利用 360

10.3 矿石(或围岩)自燃的调查 362

10.3.1 矿石(或围岩)自燃及其对矿山环境的影响 362

10.3.2 预防矿石(或围岩)自燃的地质调查 362

10.3.3 识别初期自燃火灾及扑灭自燃火灾中的地质调查 363

10.3.4 硫化物矿床内炸药自爆问题的地质调查 363

10.4.1 天然污染源的地质调查 364

10.4 矿山污染源的地质调查 364

10.4.2 废石污染的地质调查 365

10.4.3 尾矿污染的地质调查 365

10.4.4 矿渣污染的地质调查 366

10.5 矿山水土污染的地质调查及质量评价 367

10.5.1 造成矿山水土污染的有害成分 367

10.5.2 矿山水土污染及其危害 367

10.5.3 矿山原始环境地质调查和质量评价 368

10.5.4 矿山水土污染现状的环境地质调查和质量评价 369

10.5.5 矿山环境地质监测 370

10.6 矿山空气污染的地质调查 371

10.6.1 有害气体的污染与危害 371

10.6.2 有害粉尘的污染与危害 372

10.6.3 矿山空气环境的地质质量评价 373

11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地质研究与评价 375

11.1 矿石综合回收的地质评价 375

11.1.1 矿石综合回收地质评价的意义 375

11.1.3 几种主要金属、非金属矿石的综合回收 376

11.1.2 矿石综合回收地质评价的主要内容 376

11.2 矿山补充资源综合利用的地质研究及评价 379

11.2.1 矿山表外矿和超贫矿合理利用的地质研究 380

11.2.2 废石及尾矿综合利用的地质研究 381

11.3 矿坑水利用的地质研究 391

11.3.1 矿坑水的类型及其特点 392

11.3.2 与综合利用有关的矿坑水处理方法 392

11.4.3 古炉渣堆放区的地质环境调查 393

11.4.2 古炉渣的矿物组成与结构、构造的研究 393

11.4.1 古炉渣化学成分的研究 393

11.4 古炉渣利用的地质研究 393

11.3.3 矿坑水综合利用的地质研究与评价 393

12 矿山综合地质研究 394

12.1 矿山综合地质研究概述 394

12.2 矿岩物质成分研究 394

12.2.1 矿岩化学成分研究 394

12.2.2 矿物学研究 400

12.2.3 岩石学研究 405

12.3.2 成矿前构造研究 421

12.3 矿区构造研究 421

12.3.1 矿区构造研究概述 421

12.3.3 成矿时构造研究 423

12.3.4 成矿后构造研究 423

12.4 矿体产状及形态的研究 428

12.4.1 矿体产状及形态研究的意义 428

12.4.2 矿体产状的研究 428

12.4.3 矿体的空间排列规律研究 429

12.4.4 矿体形态特征的研究 430

12.5 成矿控制因素研究 434

12.5.1 成矿控制因素研究的意义 434

12.5.2 岩浆控矿因素研究 435

12.5.3 构造控矿因素研究 436

12.5.4 岩性控矿因素研究 439

12.5.5 地层、岩相—古地理控矿因素研究 439

12.5.6 变质作用控矿因素研究 440

12.6 成矿规律研究 442

12.6.1 成矿规律研究概述 442

12.5.8 地球化学条件控矿因素研究 442

12.5.7 风化和地貌控矿因素研究 442

12.6.2 成矿物质来源规律研究 443

12.6.3 成矿时间分布规律研究 445

12.6.4 成矿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446

12.6.5 成矿的环境与过程研究 450

12.6.6 矿床成因、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研究 454

13.1.2 生产矿区找矿勘探的特点 455

13.1.1 生产矿区找矿勘探的任务 455

13.1 生产矿区找矿勘探概述 455

13 生产矿区找矿勘探 455

13.2 生产矿区找矿的地质方法 456

13.2.1 生产矿区找矿的地质途径 456

13.2.2 地质测量法 458

13.2.3 重砂测量找矿法 459

13.3 生产矿区找矿的地球化学方法 461

13.3.1 原生晕找矿法 462

13.3.2 次生晕找矿法 465

13.3.3 其它气体测量找矿法 466

13.3.4 其他地球化学找矿法 468

13.3.5 化探方法找矿实例 469

13.4 生产矿区找矿的物探方法 470

13.4.1 磁法 470

13.4.2 电法 470

13.4.3 放射性法 472

13.4.4 无线电波透视法 473

13.4.5 其它物探方法 474

13.5 生产矿区找矿的其它方法 476

13.5.1 蒸发晕法 476

13.5.3 地植物学找矿法 477

13.5.2 热晕法 477

13.6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 478

13.6.1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概述 478

13.6.2 成矿预测的一般程序 479

13.6.3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图的编绘 479

13.6.4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图实例 481

14 数学地质及微机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484

14.1 矿山地质工作中应用数学地质及微机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484

14.2.1 一些常用数理统计方法简介 485

14.2 数理统计方法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485

14.2.2 常用数理统计方法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492

14.3 地质统计学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496

14.3.1 概述 496

14.3.2 地质统计学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496

14.4 模糊数学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497

14.4.1 有关模糊数学的基本概念 497

14.4.2 地质体的模糊性 500

14.4.3 模糊数学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501

14.5.1 灰色系统方法的基本概述 503

14.5 灰色系统方法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503

14.5.2 用灰色系统方法进行多目标决策的步骤及实例 504

14.6 运筹学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505

14.6.1 线性规划 505

14.6.2 目标规划 507

14.6.3 动态规划 511

14.6.4 存贮论 515

14.6.5 排队论 520

14.6.6 决策树方法 525

14.6.7 矿山地质工作中可应用运筹学的领域 528

14.7 微机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529

14.7.1 微机硬件简介 529

14.7.2 支持微机运行的基本软件简介 531

14.7.3 较适用于矿山地质工作的某些通用软件简介 532

14.7.4 矿山地质(或地测)数据处理系统及实例 537

15 工艺矿物学研究 545

15.1 工艺矿物学的基本概述 545

15.2 工艺矿物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545

15.2.1 矿山地质与工艺矿物学 545

15.2.2 选矿与工艺矿物学 546

15.2.3 非金属材料与工艺矿物学 547

15.3 工艺矿物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547

15.3.1 工艺矿物学的研究内容 548

15.3.2 工艺矿物学的研究方法 548

15.3.3 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与使用 549

15.4 工艺矿物学研究实例 558

15.4.1 金矿 558

15.4.2 铁矿 562

15.4.3 非金属矿 566

16 矿山地质经济概述 569

第二篇 矿山地质经济 569

16.1 矿产资源的特殊性 570

16.1.1 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均衡 570

16.1.2 各个矿区的矿石质量和产品成本相差悬殊 572

16.1.3 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可消耗性资源 575

16.1.4 矿产勘查的风险性大于其它工作 576

16.2 矿业生产的特殊性 578

16.3.1 矿山地质经济学的概念和内容 579

16.3 矿山地质经济学的概念、内容和基本任务 579

16.3.2 矿山地质经济学的基本任务 580

17 矿产品供需的经济分析 583

17.1 矿产品市场 583

17.1.1 矿产品市场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583

17.1.2 矿产品市场的开拓 585

17.1.3 矿产品市场的竞争 586

17.1.4 矿产品价格的合理制定 587

17.1.5 矿产品市场分析 590

17.2 矿产品需求预测分析 592

17.2.1 矿产品社会需求预测的作用、原理与要求 593

17.2.3 矿产资源需求量的预测方法 594

17.2.2 矿产品社会需求预测的分类 594

17.2.4 资源需求、资源勘查与资源开发的关系 602

17.3 矿产的供应能力分析 604

17.3.1 矿产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604

17.3.2 矿产资源供应能力分析的分类 605

17.3.3 矿产资源供应能力分析的方法 606

17.3.4 金属供应能力分析 607

17.3.5 影响矿产资源开发能力的因素分析 608

18.1.1 矿产资源分析工作的意义 610

18 矿产资源形势分析 610

18.1 矿产资源分析工作的意义及国内外资源分析工作概况 610

18.1.2 国外矿产资源分析工作概况 611

18.1.3 我国矿产资源分析工作概况 612

18.2 矿产资源分析工作的原则、内容与应考虑的影响因素 613

18.2.1 矿产资源经济形势分析的原则 613

18.2.2 矿产资源分析工作应考虑的因素 614

18.2.3 矿产资源分析工作的内容 617

18.3 矿产资源经济形势分析方法 619

18.3.1 矿产资源的现状分析方法 620

18.3.2 矿产资源的前景分析方法 622

18.3.3 矿产资源保证程度的分析方法 628

18.4 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简略分析 631

18.4.1 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现状 631

18.4.2 世界矿产资源前景展望 635

18.4.3 世界矿产资源的需求展望 640

18.4.4 世界矿产资源保证程度的展望 643

18.4.5 我国矿产资源的简略分析 649

19.2 生产矿山外围地区矿产资源量预测及经济评价的意义 652

19 生产矿山外围地区矿产资源经济评价 652

19.1 生产矿山外围地区的范围划分 652

19.3 生产矿山外围地区矿产资源量预测方法 653

19.3.1 预测任务 653

19.3.2 预测方法与步骤 654

19.4 远景区的圈定和资源量估算 660

19.4.1 远景区的圈定 660

19.4.2 资源量的估算 661

19.5.1 经济评价的类型 663

19.5 生产矿山外围地区矿产资源经济评价 663

19.5.2 经济评价影响因素 664

19.5.3 经济评价的指标 667

19.5.4 经济评价的方法 673

20 矿床经济评价及生产矿山矿产资源经济分析有关问题 674

20.1 矿床经济评价概述 674

20.1 矿床经济评价的概述 674

20.1.2 矿床经济评价的原则 674

20.1.3 矿床经济评价的任务和特点 675

20.2.1 企业经济评价(或称财务评价) 676

20.1.4 矿床经济评价的内容和步骤 676

20.2 矿床经济评价方法和指标 676

20.2.2 国民经济评价 682

20.2.3 确定投资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性分析 683

20.2.4 综合评价 684

20.3 矿床经济评价实例——某铝土矿矿床经济评价 684

20.3.1 资源形势分析 684

20.3.2 矿区概况 685

20.3.3 矿床地质条件和勘探、研究程度 685

20.3.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其技术经济指标的确定 686

20.3.5 矿石加工技术条件及其技术经济指标的确定 687

20.3.6 企业经济评价 688

20.3.7 国民经济评价 694

20.3.8 综合评价 698

20.4 矿床工业指标的确定 698

20.4.1 矿床工业指标的内容 698

20.4.2 品位指标的确定 699

20.4.3 最低可采厚度和夹石剔除厚度指标的确定 716

20.5 生产矿山矿产资源经济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718

20.5.1 表外矿石和超贫矿的合理利用 718

20.5.2 最佳出矿截止品位和存窿矿石最低极限品位的确定 722

20.5.3 主矿体附近孤立小矿体最低可采储量的确定 725

20.5.4 矿石贫化和损失的经济分析 726

20.5.5 经济上可采储量的确定 729

20.5.6 开采建筑物下、铁路下和水体下矿柱的经济评价 731

21 矿床综合利用及矿山环境保护经济评价 734

21.1 矿床综合利用经济评价 734

21.1.1 矿床综合利用经济评价的内容、意义及发展现状 734

21.1.2 矿床综合利用种类的确定原则 736

21.1.3 综合利用经济评价计算方法 736

21.1.4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简介 745

21.1.5 矿床综合利用经济评价实例 746

21.2 矿山环境保护经济评价 748

21.2.1 矿山环境保护经济评价内容 748

21.2.2 矿山环境保护经济评价的意义和原则 750

21.2.3 矿山环境保护经济评价方法 751

22.1.1 矿产资源法规的概念 758

22.1.2 矿产资源立法的重要意义 758

22.1.3 矿产资源法规的重要作用 758

22.1 矿产资源立法的意义和作用 758

22 矿产资源法规 758

22.2 我国矿产资源法规沿革 759

22.2.1 解放前的矿产资源法规 759

22.2.2 解放后的矿产资源法规 759

22.2.3 我国台湾省的矿产资源法规 760

2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760

22.3.1 制定原则及主要内容 760

22.3.2 矿产资源勘查 760

22.3.3 矿产资源开采 761

22.3.5 乡镇矿业管理 763

22.3.4 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与保护 763

22.3.6 法律责任 764

22.4 实施《矿产资源法》的有关规定 765

22.4.1 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办法 765

22.4.2 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采矿登记管理办法 767

22.4.3 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办法 769

22.4.4 群众报矿奖励办法 771

22.4.5 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 772

22.4.6 矿产和地下水勘探报告审批办法 774

22.4.7 放射性矿产管理办法 776

22.5 矿山地质有关规定 779

22.5.1 地质工作程序与矿产勘查有关规定 779

22.5.2 矿山生产地质工作主要内容 781

22.5.3 黑色金属矿山地质工作规定 783

22.5.4 有色金属矿山地质工作规定 787

22.5.5 贵金属矿山地质工作有关规定 790

22.5.6 化学矿山生产地质工作有关规定 792

22.5.7 放射性矿产矿山地质工作有关规定 795

附件一 石油及天然气勘查、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799

附件二 矿产资源税收有关规定 800

附件三 国外矿产资源法规简介 801

23 矿山地质经济管理 805

23.1 矿山企业管理体系与任务 805

23.1.1 矿山企业特点 805

23.1.2 矿山企业管理任务 805

23.1.3 矿山企业技术经济指标 808

23.2 矿山地质部门在矿山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811

23.2.1 经营管理的层次与分类 811

23.2.2 矿山地测部门的经营管理职能 812

23.2.3 矿山地质手段与目标 814

23.3 矿山企业管理改革的若干经验 815

23.3.1 承包经营责任制 815

23.3.2 综合利用和扩大资源 817

23.3.3 扩大矿山地质服务领域 819

附录1 与矿山地质有关的常用附表 820

附录2 矿山常用地质图例 831

参考文献 834

索引 83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