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全国二十一所高等师范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01061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50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
第一节哲学的性质和特征 1
一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1
二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
三 哲学是特殊的意识形态 6
四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7
第二节哲学的基本问题 8
一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8
二 哲学基本派别 11
第三节哲学的历史发展 15
一 哲学的历史形态 15
二 哲学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21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25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25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25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26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理论来源 2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31
变革 31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规定了哲学对象 31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 33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 36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开放的发展的科学 39
一 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则 39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的发展 40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 42
第四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44
一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意义 44
二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47
第三章世界的物质性 49
第一节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49
一 哲学物质概念的历史发展 49
二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51
三 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54
四 物质范畴在现代科学中的深化 55
第二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56
一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56
二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59
三 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61
第三节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63
一 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的关系 63
二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66
三 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68
第四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70
一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70
二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证明和哲学论证 72
三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5
第一节意识的起源 78
一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78
第四章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78
二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82
第二节意识的本质 85
一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85
二 意识和信息 91
三 意识和人工智能 95
第三节意识的作用 98
一 意识的能动性 98
二 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101
三 在意识作用问题上不同观点的对立 103
第五章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107
第一节世界的普遍联系 107
一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107
二 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110
三 普遍联系与系统科学 112
第二节世界的运动发展及其规律 115
一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 115
二 事物的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 116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119
一 唯物辩证法是由一系列的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 119
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20
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22
四 唯物辩证法与诡辩论的对立 124
第六章对立统一规律 127
第一节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27
一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127
二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31
第二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32
一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132
二 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134
第三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38
一 矛盾的客观普遍性 138
二 矛盾的特殊性 139
三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43
第四节 矛盾的性质和解决矛盾的方式 146
一 矛盾的性质及其表现形式 146
二 矛盾解决的方式 147
第七章质量互变规律 150
第一节质和量 150
一 质 150
二 量 152
三 质和量的统一——度 155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 157
一 量变和质变 157
二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158
三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163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165
一 质量互变规律的客观普遍性 165
二 质量互变规律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167
第一节肯定和否定 173
一 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173
第八章否定之否定规律 173
二 辩证的否定观 175
三 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178
第二节否定之否定 179
一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179
二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81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85
一 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 185
二 否定之否定的特殊性 189
第四节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91
一 新事物和旧事物 191
二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92
三 善于发现、热情扶植新事物 194
第九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96
第一节原因和结果 196
一 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196
二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99
三 原因和结果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201
一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202
第二节必然性和偶然性 202
二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204
三 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207
第三节可能性和现实性 208
一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208
二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211
三 可能性和现实性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212
一 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214
第四节内容和形式 214
二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215
三 内容和形式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217
第五节 本质和现象 218
一 本质和现象的含义 218
二 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219
三 本质和现象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221
一 达尔文的贡献和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223
第一节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223
第十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 223
二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227
第二节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系 231
一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31
二 社会机体的矛盾结构 236
第三节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39
一 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和根据 239
二 地理环境、人口与社会发展 243
一 生产力 248
第十一章社会生产方式 248
第一节生产方式的结构与系统 248
二 生产关系 251
三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55
第二节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规律 256
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256
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 259
一 改革是同一生产方式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264
第三节生产方式的发展与改革 264
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体制改革 266
第十二章社会形态 270
第一节社会形态的结构与系统 270
一 经济基础 270
二 上层建筑 273
三 社会形态 276
第二节社会形态的矛盾运动规律 279
一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279
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运动过程及其规律 282
第三节社会形态的发展与改革 287
一 改革的实质及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87
二 社会主义改革 289
第十三章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 295
第一节阶级和阶级斗争 295
一 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295
二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98
三 阶级的消灭 303
第二节国家 304
一 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304
二 国家的职能和形式 307
三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民主与专政相统一的国家 309
四 国家的消亡 311
第三节社会革命 312
一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312
二 社会革命的根源和类型 313
第十四章社会意识 318
第一节社会意识的构成 318
一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318
二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320
三 社会意识形态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321
第二节社会意识的特点和形式 322
一 社会意识的特点 322
二 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 325
第三节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28
一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328
二 科学发展的规律性 330
三 科学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杠杆 333
第四节精神文明建设 336
一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336
二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338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40
第十五章生活方式 344
第一节生活方式及其社会制约性 344
一 什么是生活方式 344
二 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346
三 生活方式的其他制约因素 350
第二节生活方式的要素、结构和特性 353
一 构成生活方式的基本要素 353
二 生活方式系统的基本特性 358
一 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方式 361
第三节生活方式的变迁与社会主义生活方式 361
二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 364
三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建设 367
第十六章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70
第一节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370
一 人的本质 370
二 人的价值 373
第二节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377
一 唯心史观否定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377
二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 380
三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384
第三节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86
一 普通个人、历史人物、杰出人物 386
二 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87
三无产阶级领袖的历史作用 390
一 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领导核心 395
第四节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 395
二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 397
第十七章认识和实践 402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 402
一 认识的主客体要素及其结构 402
二 主客体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406
三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410
一 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413
第二节 认识的基础 413
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418
第三节认识的过程 419
一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419
二 从理性认识向实践的转化 425
三 认识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429
第十八章真理 432
第一节客观真理 432
一 真理的客观性 432
二 真理的具体性 435
三 真理和谬误 437
第二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441
一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 441
二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443
三 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在真理观上的错误实质 446
第三节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448
一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48
二 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 451
三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452
第十九章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455
第一节归纳和演绎 455
一 什么是归纳和演绎 455
二 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 457
三 归纳和演绎的作用 460
第二节分析和综合 461
一 什么是分析和综合 461
二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 463
三 分析和综合的作用 468
一 什么是抽象和具体 469
第三节抽象和具体 469
二 抽象和具体的辩证关系 471
三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过程 473
第四节历史的与逻辑的统一 475
一 什么是历史的与逻辑的 475
二 历史的与逻辑的辩证统一 477
三 逻辑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的统一 479
一 人类对必然与自由认识的发展 482
第二十章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 482
第一节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482
二 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 487
三 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化永无止境 491
第二节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494
一 社会进步 494
二 人类解放 497
三 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