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林产制造化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林产制造化学
  • 梁希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15046·1136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421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林产制造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植物之成分 1

第一节 植物体中之元素 1

一、植物体中诸化合物所含元素之比较 1

绪言 1

二、各树种元素比较 2

三、树体各部分之元素比较 3

四、植物体燃烧时四元素之作用 3

第二节 植物体中之水分 4

第三节 植物体中之干物质 6

一、灰之成分 7

二、植物之灰量 7

第四节 植物体中之灰分 7

三、林木矿物质要求 8

第五节 植物体中之有机物 9

一、粗蛋白质 9

二、植物之含氮量 9

三、林木之氮需要量 10

四、粗油脂 11

五、粗纤维 11

六、无氮浸出物 11

第六节 植物体中诸成分之量 12

一、干草 12

二、生草 12

三、种实 12

(一) 自然界中纤维素之生成与结合 13

一、纤维素 13

第二章 木材之化学成分 13

第一节 木材之通有成分 13

(二) 纤维素之性质 14

1.甲基化 14

2.乙酰化 14

3.加水分解 14

4.甲基化而后加水分解 15

5.醋解(醋酸分解) 15

(三) 纤维素之构造式 15

二、半纤维素中己聚糖 17

(一) 甘露聚糖 17

(二) 半乳聚糖 18

三、半纤维素中之戊聚糖 19

(三) 果聚糖(左旋聚糖) 19

(一) 木聚糖 21

(二) 阿拉伯聚糖 22

(三) 甲基戊聚糖 22

四、果胶 22

五、木素 23

(一) 木素在植物体内之生成,结合与分布 24

(二) 木素之分子量 26

(三) 木素之活性基(构造基) 26

(四) 木素之构造式 28

(三) 单宁在植物体内之生成 32

(二) 单宁之种类 32

一、单宁 32

(一) 单宁之通性 32

第二节 木材之特殊成分 32

(四) 单宁之杀菌作用 33

(五) 木材之单宁含量 33

二、色素 34

(一) 色素,染料或颜料 34

(二) 色素在植物体之分布 34

(三) 色素与母色素 34

(四) 色素与糖 34

(五) 木材色素 34

五、脂肪油与脂肪 36

四、糖甙 36

三、糖类 36

六、树脂与精油 37

(一) 树脂之通性与其生成途径 37

(二) 树脂与油树脂 37

(三) 石油之起源 38

(四) 固体树脂 38

(五) 精油 38

1.油树脂中之精油 39

2.木材中之精油 39

七、有机酸类 39

(一) 醋酸族酸类 39

(二) 二元酸与三元酸类 39

(一) 生物碱 40

八、有机氮化合物 40

(二) 吲哚与3-甲基吲哚(粪臭素) 41

九、无机成分 41

(一) 灰分 41

(二) 木灰中之金属成分 42

(三) 木灰中之酸基 43

第三节 木材之成分分析 43

第三章 木材之性质 46

第一节 木材的物理性质 46

第二节 木材的化学性质 46

一、木材之呈色反应 46

三、木材主要成分之分解及溶解性 47

二、显微镜下之呈色反应 47

第二篇 木材之热分解 49

第一章 木材之炭化 49

第一节 木材炭化之理论 49

第二节 木材干馏 50

一、干馏生产物 52

(一) 木炭 52

1.比重 53

2.容积重 54

3.热量 54

4.着火点 54

5.气体吸收力 55

6.吸湿性 55

8.硬度 56

9.发热温度及发热保持时间 56

7.脱色性 56

10.组成分 57

11.木炭使用法 57

12.各种木炭之性质 57

13.木炭品质检定之标准 57

14.生成量 60

15.木材变成木炭后之减容 60

(二) 木煤气 60

1.成分 60

2.发生量 61

3.木煤气的利用 61

2.用途 62

(三) 木醋液 62

1.成分 62

(四) 木焦油 63

1.成分 63

2.木焦油之蒸馏 63

3.用途 63

(五) 干馏生产物之量与由来 63

(六) 压力和催化剂与干馏生产物之关系 65

1.压力之影响 65

2.催化剂之影响 65

3.横置干馏釜 66

2.移动式直立装置干馏釜 66

1.固定式干馏釜 66

(一) 阔叶树木材干馏釜 66

二、干馏釜 66

4.大型直立干馏釜 67

(二) 针叶树木材干馏釜 67

(三) 木屑干馏釜 68

三、冷却装置 69

(一) 冷凝器 69

1.逆流冷凝器 69

2.箱形冷凝器 69

3.蛇管冷凝器 69

4.管束冷凝器 69

6.冷凝管面积之计算 70

5.空气冷凝 70

(二) 分离器 71

四、干馏生产物之处理 71

(一) 木醋液之处理 72

1.木醋液之蒸馏 72

2.醋酸盐制造 72

3.醋酸之制造 79

4.甲醇(木精)精制 82

5.丙酮制造 84

(二) 木焦油之处理 86

(三) 木炭之处理 86

第三节 烧炭 87

三、炉中烧炭法 88

(一) Denius氏制炭炉 88

一、露烧法 88

二、坑中烧炭法 88

(二) Schwarz氏制炭炉 90

(三) 美国制炭炉 90

(四) Hahnemann氏制炭炉 90

(五) 瑞典制炭炉 91

(六) Scheffer氏制炭炉 91

四、堆积制炭法 92

(一) 纵积炭化法 92

(二) 横积炭化法 94

五、中国与日本制炭法 95

(一) 中国炭窑 95

(二) 日本炭窑 97

一、木材之灰化 100

二、木灰之浸出 100

第二章 粗碳酸钾制造 100

第二节 碳酸钾之制法 100

第一节 碳酸钾之原料 100

三、卤汁之蒸发 101

四、煅烧粗碳酸钾 101

第三节 碳酸钾之用途 101

第三章 松烟 102

第一节 中国松烟制法 102

第二节 日本松烟制法 103

第三节 欧洲松烟制法 103

(一) 纯纤维素 105

二、自然界中纤维素之分类 105

一、木化之理论 105

第一节 纤维素 105

第三篇 木材用化学药品分解 105

第一章 纤维素之利用 105

(二) 木质纤维素 107

(三) 果胶质纤维素与粘液纤维素 107

(四) 半纤维素 107

三、纤维素之衍生物 107

(一) 水合纤维素(纤维素水和物) 107

(二) 水解纤维素(水化纤维素) 107

一、纤维之形状 108

三、植物纤维中之纤维素种类 108

二、植物纤维中所含纤维素之量 108

第二节 植物纤维 108

(四) 纤维素酯类 108

(三) 氧化纤维素 108

第三节 造纸用纤维 109

一、纸之原料 109

二、纸之历史及造纸术之西渐 109

三、木粕(木浆)制造 109

(一) 机械木粕 110

1.木材之准备 110

2.磨碎 110

3.选别(除渣)及精磨 110

4.脱水干燥 110

5.褐色机械木粕(褐色磨木浆) 111

(二) 化学木粕 111

1.制造法之种类 111

2.化学木粕制造次序 112

3.洗涤,漂白,打浆及筛选工程 115

四、造纸 117

(一) 施胶 117

(二) 填料 118

(三) 着色 118

(四) 抄纸 118

第四节 纤维素衍生物之应用 118

一、水合纤维素 118

二、粘胶 118

(一) 化学反应 118

五、硝化纤维素 119

(一) 硝化纤维素之化学反应 119

(二) 性质及功用 119

四、硬化纸 119

三、水解纤维素 119

(二) 硝化纤维素之性质与用途 120

1.火药棉 121

2.火棉胶 121

3.赛璐珞 121

4.人造丝 121

(三) 醋酸纤维素之化学反应 122

(一) 醋酸纤维素之制法 122

(二) 醋酸纤维素之组成 122

六、醋酸纤维素 122

5.涂布漆 122

(四) 醋酸纤维素之性质 123

(五) 醋酸纤维素之应用 123

1.赛里塑料 123

2.电线之被覆物 123

3.人造丝 123

七、氢氧化铜铵纤维素 123

(一) 溶液配制 123

(二) 酸液凝固成丝 123

(一) 预备工作 125

二、木材加水分解之化学途径 125

一、以木材为糖之原料 125

第一节 木材制糖 125

第二章 木材加水分解(木材糖化) 125

(二) 分解工作 127

(三) 盐酸蒸发 127

(四) 粗糖分离 127

(五) 糖之精制 127

三、产物 127

第二节 酒精制造 128

一、纸厂废液制酒精 129

二、木屑木片制造酒精 129

(一) Braconnot氏法 129

一、机械法 130

第三节 家畜饲料制造 130

二、化学法 130

(三) Zetterlund氏法 130

(二) Payen氏法 130

(四) 美国制法 130

第三章 草酸制造 131

一、制法 131

(一) 苛性钠法 131

(二) Thorn氏法 132

(三) Bohlig氏法 132

二、草酸之性质及用途 132

第一节 淀粉之原料 133

一、西谷 133

二、矢根粉 133

第一章 淀粉 133

第四篇 树体中之特殊成分 133

三、苦槠 134

四、木薯 134

五、其他淀粉 134

第二节 淀粉制造 134

第三节 淀粉含有量与制造量 135

第二章 糖 136

第一节 槭糖 136

第二节 椰子糖 137

第三章 粘性树胶及满那糖 138

第一节 粘性树胶 138

第二节 满那糖 138

二、油脂与蜡之化学组成 139

(三) 蜡与油脂之区别 139

(二) 油与脂之区别 139

一、油脂与蜡之区别 139

(一) 油之三大别 139

第一节 概论 139

第四章 油脂与蜡 139

(一) 脂肪酸类 140

1.饱和脂肪酸类 140

2.不饱和脂肪酸类 141

3.饱和脂肪酸之性质 142

4.不饱和脂肪酸之性质 142

(二) 醇类 142

1.油脂与蜡中之主要醇类 142

2.主要醇之一般性质 143

1.楔压法 144

(二) 压榨法 144

(一) 熔出法 144

三、油脂与蜡之制法 144

2.螺旋压法 145

3.水压法 145

(三) 浸出法 151

四、油脂与蜡之精制 152

(一) 物理精制法 153

1.静置法(冷法) 153

2.加热法 153

3.粉末吸收法 153

4.过滤法 153

5.洗涤法 153

(二) 化学精制法 153

2.用硫酸精制 154

1.用空气精制 154

4.用碱精制 155

五、油脂之脱臭 155

六、油脂与蜡之漂白 155

(一) 吸着漂白法 155

(二) 日光漂白法 155

3.用氯化锌精制 155

3.用“过酸盐”或过氧化物漂白 156

4.用重铬酸钠漂白 156

5.用“发生氯”漂白 156

2.用氧气与接触剂漂白 156

1.用空气或臭氧漂白 156

(三) 氧化漂白法 156

(四) 还原漂白法 157

第二节 油脂 157

一、油脂之成分与性质 157

(一) 成分 157

(二) 性质 158

1.溶解性 158

2.水解作用 158

3.酸败 158

4.氧化与聚合作用 158

5.液体油脂之硬化 159

6.油脂之裂化 160

3.早茶梅油 161

2.山茶油 161

4.茶树油 161

(一) 不干性油 161

1.油橄榄油 161

二、油脂之分类 161

5.其他不干性油 162

(二) 半干性油 162

1.椈核油 162

2.其他半干性油 162

(三) 干性油 163

1.桐油 163

2.核桃油 166

4.其他干性油 167

3.榧油 167

(四) 固体脂肪 168

1.棕榈脂或棕榈油 168

2.棕榈核油 168

3.椰子脂或椰子油 169

4.可可脂 169

5.肉豆蔻脂 169

6.乌桕蜡 169

7.木蜡 169

8.其他森林植物种子脂肪 169

第三节 蜡 169

三、酒椰蜡 170

四、芭蕉蜡 170

二、棕榈蜡 170

一、巴西棕榈蜡 170

五、鸟黐 171

六、其他蜡类 171

(一) 虫白蜡 171

(二) 胭脂虫蜡 171

(三) 蜜蜡 171

第五章 树脂 172

第一节 概论 172

一、树脂之义解 172

(三) 化学上之分类 173

(二) 生理学上之分类 173

(一) 因夹杂物而分类者 173

三、树脂之分类 173

二、树脂之生成与其性质及成分 173

四、树脂生产植物 174

第二节 单宁性树脂 176

一、安息香 176

二、秘鲁香脂 176

三、吐鲁香脂 176

四、麒麟血 176

五、芦荟 177

六、阿魏 177

四、橄榄乳香 178

三、假没药 178

二、没药 178

第三节 中性树脂 178

七、其他树脂 178

一、橄榄白芷香 178

五、它咖吗哈克树脂 179

六、榄香 179

七、麦加香脂 179

八、漆树乳香 179

九、笃耨香 180

十、达玛树脂 180

一、松脂 181

(一) 松脂采集法 181

1.法国松脂采集法 181

第四节 树脂酸树脂 181

十一、古芸香脂 181

2.美国松脂采集法 182

3.葡萄牙松脂采集法 183

4.德国松脂采集法 183

5.云杉脂采集法 185

6.落叶松采脂法 185

7.冷杉树脂采集法 185

(二) 松脂成分 186

(三) 松脂用途 187

二、针叶树树脂之种类 187

(一) 松树脂 187

(一) 珂珀 188

四、豆科植物树脂 188

(三) 琥珀 188

(二) 马尼拉珂珀 188

(一) 贝壳杉珂珀 188

(四) 山达脂 188

(三) 法国斯特拉斯堡松脂 188

(二) 加拿大香脂 188

三、针叶树化石树脂 188

(二) ??香脂 189

第五节 树脂醇树脂 189

一、愈疮木脂 189

二、苏合香 189

二、马达加斯加胶质紫胶 190

第七节 颜料树脂——藤黄 190

第八节 酶树脂(酵素树脂)——漆 190

一、紫梗 190

第六节 脂肪树脂 190

一、漆之采集法 191

(一) 日本采漆法 191

(二) 中国采漆法 192

二、漆之产量 193

三、制漆法 193

四、漆之成分及性质 193

五、漆毒及其防治 194

第九节 乳树脂 196

一、橡胶种类 196

二、乳树脂之生成与作用 196

三、乳液之采集与收获量 197

(一) 凝固 198

四、弹性橡胶之制法 198

(三) 硫化 199

五、弹性橡胶之成分、性质及用途 199

(一) 分子式与构造式 199

(二) 洗涤及干燥 199

(二) 弹性橡胶之性状 200

(三) 弹性橡胶之用途 200

六、弹性橡胶植物 200

(一) 大戟科 200

(二) 桑科 201

(三) 夹竹桃科 201

(七) 山榄科 202

七、硬胶 202

(五) 杠柳科 202

(六) 杜仲科 202

(四) 菊科 202

八、带胶 203

九、食用橡胶 203

十、弹性橡胶之合成 203

第六章 精油 205

第一节 精油之一般性状 205

第二节 精油之成分 205

一、碳氢化合物 205

二、醇类 205

八、氧化物 206

七、内酯 206

九、含氮及含硫化合物 206

四、酮类 206

五、酚类及其衍生物 206

三、醛类 206

六、酸类及其酯 206

四、橄榄科 218

七、龙脑香科 218

六、十字花科 218

五、菊科 218

八、石南科 218

三、桦木科 218

二、番荔枝科 218

一、石蒜科 218

第三节 精油之生产植物 218

九、大戟科 219

十、?牛儿苗科 219

十一、禾本科 219

十二、金缕梅科 219

十三、八角科 219

十四、唇形科 219

十五、樟科 219

十六、豆科 220

十七、木兰科 220

十八、肉豆蔻科 220

十九、桃金娘科 220

二十一、松科 221

二十、木犀科 221

二十三、柏科 222

二十四、罗汉松科 222

二十五、紫杉科 222

二十六、金松科 222

二十七、蔷薇科 222

二十二、杉科 222

三十一、伞形科 223

三十二、蘘荷科 223

第四节 精油之一般采制法 223

三十、杨柳科 223

二十九、檀香科 223

二十八、芸香科 223

一、压榨法 224

二、油浸法 224

三、吸收法 224

四、抽出法 225

五、蒸馏法 225

第五节 精油各论 227

一、月下香油 227

二、依兰依兰油 227

三、桦皮油 227

四、伽罗木油 227

九、艾菊油 228

八、艾片 228

十一、龙脑(冰片) 228

十、芥子油 228

六、乳香油 228

五、没药油 228

七、香蒿油 228

十二、冬青油 229

十三、卡藜油 229

十四、香叶油 229

十七、苏合香油 230

十八、枫油 230

十九、八角油(大茴香油) 230

十六、香茅油 230

十五、柠檬草油 230

二十、莽草油 231

二十一、罗勒油 231

二十二、熏衣草油 231

二十三、牛至油 231

二十四、广藿香油 231

二十五、薄荷脑及薄荷油 231

二十六、鼠尾草油 232

二十七、穗熏衣草油 232

二十八、樟脑及樟油 232

二十九、中国肉桂油 240

三十四、檫油 241

三十三、月桂油 241

三十五、樟牛油 241

三十一、肉桂油 241

三十、锡兰肉桂油 241

三十二、钓樟油 241

三十六、乌樟油 242

三十七、山胡椒油 242

三十八、油树油 242

三十九、金合欢花油 242

四十、??香脂油 242

四十一、香豆素 242

四十二、秘鲁香脂油 242

四十三、吐鲁香脂油 242

四十四、黄兰油 242

四十九、桉树油 243

五十一、丁子香油 243

五十、桃金娘油 243

四十七、拜油 243

四十八、白千层油 243

四十六、肉豆蔻油 243

四十五、辛夷油 243

五十二、众香油 244

五十三、茉莉油 244

五十四、金茉莉油 244

五十五、松节油 244

五十六、铅笔柏油 245

五十七、桧油 246

五十八、柏子油(欧洲刺柏实油) 246

五十九、针叶油 246

六十四、柠檬油 249

六十三、意大利橙油(香柠檬油) 249

六十二、蔷薇油 249

六十、扁桃油(苦扁桃油) 249

六十一、白地水 249

六十五、橙花油 250

六十六、橙皮油 250

六十七、橙类未熟果油 250

六十八、芸香油 250

六十九、山椒油 250

七十、樗叶花椒油 250

七十一、黄檗油 250

七十二、白檀油 250

七十三、白杨芽油 250

七十八、白豆蔻油 251

八十、生姜油 251

七十九、小豆蔻油 251

七十六、小茴香油 251

七十七、?蒿油(葛缕子油) 251

七十五、芫荽油 251

七十四、阿乔王油 251

第七章 单宁 252

第一节 单宁之命名、定义及性状 252

一、命名 252

二、定义 252

三、单宁溶液之色 252

三、第三族 混合不定单宁 254

二、第二族 焦性没食子单宁 254

一、第一族 儿茶单宁 254

第二节 单宁之分类法 254

(三) 苛性钾熔融 254

(一) 干馏 254

四、单宁之分解 254

(二) 酸类作用 254

第三节 各种单宁及各种与单宁有联系之化合物 256

一、焦没食子单宁类 256

(一) 没食子单宁酸 256

(二) 鞣花酸 258

(三) 栎木单宁 258

(四) 诃子酸 258

(五) 栗木单宁 258

二、儿茶单宁类 259

(一) 儿茶单宁 259

第四节 单宁之生产植物 260

(二) 荆叶(相思)单宁 260

(三) 乳香叶单宁 260

(一) 酸模根单宁 260

一、槭树科 260

二、漆科 260

(二) 红粉(赤) 260

三、混合不定单宁 260

(六) 铁杉皮单宁 260

(五) 坚木单宁 260

(四) 栲树皮单宁 260

(三) 槲树皮单宁 260

八、粗榧科 261

九、连香树科 261

七、木麻黄科 261

十、使君子科 261

四、冬青科 261

五、桦木科 261

三、夹竹桃科 261

六、黄杨科 261

十四、柿树科 262

十六、大戟科 262

十五、石南科 262

十七、壳斗科 262

十三、柏科 262

十二、山茱萸科 262

十一、马桑科 262

十八、金缕梅科 263

十九、七叶树科 263

二十、胡桃科 263

二十一、樟科 263

二十二、豆科 263

二十三、木兰科 264

二十四、楝科 264

二十五、杨梅科 264

三十、石榴科 265

二十九、蓼科 265

三十一、红树科 265

二十七、棕榈科 265

二十六、桃金娘科 265

二十八、松科 265

三十二、蔷薇科 266

三十三、茜草科 266

三十四、杨柳科 266

三十五、檀香科 266

三十六、无患子科 266

三十七、安息香科 266

三十八、柽柳科 266

三十九、杉科 266

第五节 单宁制造法 267

(一) 以水为溶剂 267

二、碎片之浸出 267

一、单宁原料之粉碎 267

四十一、山茶科 267

四十四、榆科 267

四十三、云叶树科 267

四十二、椴树科 267

四十、红豆杉科 267

(二) 以挥发性液体为溶剂 269

三、滤液之蒸发 269

四、浸出液之滤别 271

1.来源 273

(一) 盐肤木五倍子 273

一、五倍子单宁 273

第六节 单宁原料 273

六、浓缩物之干燥 273

五、真空浓缩 273

2.生成及瘿虫繁殖 274

3.采集 274

4.五倍子形状 274

5.五倍子瘿虫种类 274

6.成分 275

(二) 其他漆树科五倍子 275

(三) 栎属植物五倍子 275

2.欧洲 276

1.日本 276

(一) 栎皮类 276

二、树皮类 276

3.美国 277

(二) 松类树皮 277

1.云杉树皮 277

2.铁杉树皮 278

3.冷杉皮,落叶松皮,松皮 278

(三) 其他树皮 278

1.栲皮 278

8.桉树皮 279

7.油桐树皮 279

6.石榴树皮 279

4.化香树皮 279

3.柳皮 279

2.荆树皮 279

5.杨梅树皮 279

9.坚木树皮 280

10.桦树皮 280

11.赤杨树皮 280

三、木材类 280

(一) 栗木 280

(二) 儿茶(孩儿茶,阿仙药) 280

(三) 坚木木材 280

(二) 漆叶 281

(一) 诃子 281

五、果实单宁 281

(四) 栎木 281

(一) 黑儿茶(甘蜜儿茶、干巴阿仙药) 281

四、枝条与叶单宁 281

(二) 云实 282

(三) 苏方荚(角豆) 282

(四) 阿拉伯胶树荚 282

(五) 橡椀(壳斗单宁) 282

(六) 山榛子 282

(四) 红根 283

七、奇诺(植物之渗出物) 283

(三) 檫树根皮 283

(一) 马拉巴奇诺 283

(二) 塞内加尔奇诺 283

(三) 麒麟竭 283

(二) 娜嬗根(拉他尼根) 283

(一) 酸模根 283

六、根单宁 283

(八) 化香果 283

(七) 柿涩(柿漆) 283

(四) 穆斯特奇诺 284

(五) 紫铆(紫矿) 284

(六) 桉奇诺 284

七、木屑全纤维素测定 285

六、木屑灰分定量 285

五、木屑醚醇浸出物测定 285

四、木屑1%氢氧化钠浸出物测定 285

三、木屑热水浸出物测定 285

二、木屑冷水浸出物测定 285

一、木屑水分定量 285

第一章 木材分析 285

第五篇 林产化学实验 285

八、木素定量 286

九、乙酰基定量 287

十、甲氧基定量 287

十一、果胶定量 290

十二、戊聚糖定量 293

十三、甘露聚糖定量 296

十四、半乳聚糖定量 296

十五、木材中纤维素之定量 297

十六、漂白粉液之滴定 300

十七、纤维素之糖化 301

十八、木纤维制造 308

十九、木屑制造木聚糖 309

二十、制造人造丝之具体方法 309

二十一、木屑制造草酸 311

二十二、木材中甲氧基新定量法 312

二十三、木材中之甲氧基定量 314

第二章 木材干馏 316

一、木材干馏试验 316

二、甲醇定量及检出法 320

三、烯丙醇定量及检出法 321

四、丙酮定量及检出法 323

六、木焦油之分馏 325

五、醋酸中所含甲酸之检出法 325

七、木炭比重测定 326

八、木炭之发热量测定法 326

九、活性炭脱色力之测定 327

十、甲醇新定量法 328

第三章 油脂试验 334

一、粗油脂定量法 334

二、酸值之测定 335

三、皂化值测定 335

四、碘值测定 336

(一) 韩氏碘值测定法 336

(二) 许氏碘值测定法 338

(三) 韦氏碘值测定法 339

(四) N/10硫代硫酸钠液之配制 340

1.纯碘法 341

(五) 硫代硫酸钠液之滴定 341

2.重铬酸钾法 342

(六) 1/10碘规定液之配制 344

五、不皂化物之定量 344

(一) 滴定法 344

(二) 用重量法测定不皂化物 345

1.汽油浸出法 345

2.乙醚浸出法 345

3.含有液体蜡之油脂之不皂化物定量 346

六、折射率测定 347

八、脂肪油制造汽油与煤油 349

(二) 桐油中其他植物油之检出法 349

(一) 桐油中之麻油检出法 349

七、桐油真伪之辨别 349

第四章 精油之化学检验法 352

一、皂化 352

(一) 酸值之测定法 352

(二) 酯化值滴定法 353

(三) 酸值、酯化值、皂化值之算式 353

(四) 油中所含酯量及与酯中醇基相当之醇量算出法 353

1.从酯化值算出酯量并算出与酯中醇基相当之醇量 353

2.从滴定量直接算出酯量并算出与酯中醇基相当之醇量 355

二、乙酰化 355

三、甲酰化 358

(一) 香茅醇之定量分析 358

(二) 叔醇之定量分析 359

五、醇与酚(苯醇)之定量分析(甲基镁化碘法) 360

四、伯醇之定量分析(酞酐法) 360

六、醛与酮之定量分析 363

(一) 亚硫酸氢盐法 363

(二) 亚硫酸盐法 364

(三) 苯肼法 365

(四) 羟胺法 366

七、樟脑定量分析 367

八、粗制樟脑品质检定法 368

(一) 石油醚法 368

(二) 硫酸法 368

九、薄荷酮定量分析 369

十、酚与酚醚之定量分析 369

(一) 酚之定量分析 369

(二) 酚醚之定量分析 370

第五章 树木抽出物及生物碱含量测定 371

一、松脂分析 371

二、松香含水量测定 372

三、松香颜色测定 373

四、松香软化点测定 373

五、松香酸值测定 374

六、松香中不皂化物测定 374

七、松节油之比重测定 375

八、松节油折射率测定 376

九、松节油颜色测定 376

十、棓酸单宁测定 377

十一、金鸡纳树皮中生物碱含量测定 377

汉、英、德文专业名词对照表 379

参考文献 42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