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动力工程师手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动力工程师手册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70356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1124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11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动力工程师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2 平衡状态 2— 2
1.2 主要大气环境标准 16— 2
1.1 大气污染物 16— 2
1 大气污染 16— 2
1.3 薄膜法 9— 2
1.2 吸附法 9— 2
1.1 低温法 9— 2
1 空气分离方法 9— 2
1.4 热力过程 2— 2
1.3 状态参数 2— 2
第2章 工业新水处理系统 2
1.1 热力系统 2— 2
1 基本概念 2— 2
1.1 管道布置及敷设注意要点 12— 2
2.1 测量误差 15— 2
2 测量误差与测量精度 15— 2
1.3 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 15— 2
2.2 标准燃料 14— 2
2.1 计量单位 14— 2
2 能源计量 14— 2
1 相关术语 14— 2
1 概述 6— 2
1 工厂供配电的额定电压等级 7— 2
1 制冷原理与方法 10— 2
1.1 蒸汽压缩式制冷 10— 2
1.2 吸收式制冷 10— 2
1.3 蒸汽喷射制冷 10— 2
1.2 热力管道的布置及敷设原则 12— 2
1.3 发生炉煤气、水煤气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12— 2
1 固体燃料 3— 2
1.1 煤的种类及组成 3— 2
1 法定计量单位 1— 2
3.3 厂区卫生用水定额 11— 2
2 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步骤 7— 2
1 工业用水 11— 2
1.1 术语解释 11— 2
1.2 各种水量的基本关系 11— 2
2 企业水平衡 11— 2
2.1 企业水平衡的意义 11— 2
2.2 企业水平衡的内容 11— 2
3 企业用水定额 11— 2
3.1 生产用水定额 11— 2
3.2 厂区生活用水定额 11— 2
1 管道布置及敷设原则 12— 2
1.1 测量的概念 15— 2
1.2 按作用原理分类 8— 2
1.1 按结构分类 8— 2
1 压缩机的分类 8— 2
1 ?及?效率 13— 2
1.1 能量的品位 13— 2
1.2 ? 13— 2
1.3 ?效率 13— 2
2 总能系统 13— 2
1.2 测量方法 15— 2
1.3 按压力分类 8— 2
1 测量的基本知识 15— 2
1 概述 5— 2
2 热负荷的确定 5— 2
2.1 热负荷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5— 2
1.5 可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1— 2
1.4 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 1— 2
1.3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1— 2
1.2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1— 2
1.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1— 2
1.1 工业汽轮机的涵义、类别和特点 6— 2
1.2 工业汽轮机的运行经济性 6— 2
2.2 面积单位 1— 3
1.1 天然水中的杂质 11— 3
1 工业新水(工业给水)的处理方式 11— 3
3 能量系统热力学优化 13— 3
3.1 热力学优化 13— 3
3.2 过程综合 13— 3
3.3 参数匹配 13— 3
3.4 换热器网络综合 13— 3
1.3 工厂电力负荷的分级 7— 3
3 工厂供配电的有关法规 7— 3
第2章 工厂电力负荷计算 3
1.2 煤的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 3— 3
1.2 工业新水(工业给水)的处理方法 11— 3
2.1 长度单位 1— 3
2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与非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 1— 3
1 电力负荷种类分级 7— 3
2.3 制冷剂的性质和用途 10— 3
2.2 制冷剂的符号表示 10— 3
2.1 制冷剂的种类 10— 3
2 制冷剂 10— 3
2.3 能源当量热值与等价热值 14— 3
1.1 工厂常用用电设备的用途及用电特点 7— 3
1.3 工业汽轮机的典型应用 6— 3
第2章 温度的测量 3
第2章 活塞式压缩机 3
2.1 氧产品标准 9— 3
1 活塞式压缩机的结构、分类及特点 8— 3
1.1 分类 8— 3
1.5 热力循环 2— 3
2 热力学定律 2— 3
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2— 3
2.2 热力学第二定律 2— 3
1 温标与温度测量仪表概况 15— 3
1.1 温标 15— 3
3 测量仪表的质量指标 15— 3
2.2 测量精度 15— 3
1.2 型号编制 8— 3
2 氧、氮产品标准 9— 3
2 压缩机的应用 8— 3
3.1 除尘器的选用 16— 3
3 颗粒污染物治理技术 16— 3
2 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措施 16— 3
1.1 热煤气流程 4— 3
1 单段式煤气发生炉生产工艺 4— 3
1.2 工厂用电设备的工作制 7— 3
1.2 冷煤气流程 4— 4
3.2 除尘器性能指标 16— 4
3.1 一次节流液化循环 9— 4
3 空气液化循环 9— 4
1.2 温度测量仪表概况 15— 4
1.5 适用的煤种及气化指标 4— 4
1.4 压缩空气、氮气管道布置及敷设 12— 4
1.5 氧气管道布置及敷设 12— 4
2.1 负荷曲线的类型及绘制 7— 4
1.3 几种炉型的结构参数和通用原料 4— 4
1.4 几种炉型的运行参数及各种耗量 4— 4
2 压缩机的驱动 8— 4
2.2 热负荷曲线 5— 4
2.2 氮产品标准 9— 4
2 负荷曲线及计算负荷 7— 4
3.4 常用除尘器 16— 4
3.3 除尘器维护管理 16— 4
2.2 计算负荷的意义 7— 4
2.1 混凝 11— 4
2.3 体积单位 1— 4
2.4 热力学定律应用 2— 4
2.3 卡诺定理 2— 4
2.4 质量单位 1— 4
2.5 密度、体积质量的单位 1— 4
2.4 能源折标煤系数 14— 4
2 工业新水的常规处理 11— 4
2.6 力的单位 1— 4
2.8 温度单位 1— 5
2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及可选型式 6— 5
2.7 压强单位 1— 5
2.3 热负荷计算 5— 5
第2章 热能节能系统 5
4.4 余热资源分布 13— 5
4.3 余热资源量的计算 13— 5
4.2 余热资源量 13— 5
4.1 余热 13— 5
1.4 我国工业汽轮机的主要生产厂家 6— 5
3.2 克劳特循环 9— 5
4 余热及余热资源量 13— 5
2.5 能源统计 14— 5
3 能源消耗指标 14— 5
3.3 卡皮查循环 9— 5
3.1 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 7— 5
3 计算负荷的实用计算法 7— 5
3.1 直接能耗与间接能耗 14— 5
3.2 完全能耗 14— 5
2.2 混合 11— 5
2.9 粘度单位 1— 5
2.1 汽轮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6— 5
3 压缩机计算 8— 5
3.1 排气量 8— 5
4 气体液化性能指标 9— 6
4.1 气体液化最小功 9— 6
2.11 功率单位 1— 6
4.2 实际液化循环功 9— 6
第2章 国产空气分离装置的典型流程 6
1 蒸汽按压力梯级使用 13— 6
1 中压流程 9— 6
2.12 比热容、摩尔热容、体积热容单位 1— 6
3.3 单耗与综合能耗 14— 6
3.2 排气温度 8— 6
3.3 功率 8— 6
3.2 理想混合气体 2— 6
2.5 第二制冷剂 10— 6
1.6 乙炔管道布置及敷设 12— 6
3 工质的性质及其过程 2— 6
2.4 制冷剂的存放 10— 6
3.1 理想气体 2— 6
2.10 能量单位 1— 6
3.4 效率 8— 6
4 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 16— 7
2.2 系统组成 13— 7
3.6 载能体与载能值 14— 7
2.2 汽轮机的分类 6— 7
1.7 氢气管道布置及敷设 12— 7
1.8 管道人口装置 12— 7
3.5 可比单位综合能耗 14— 7
3.4 工序能耗 14— 7
2.3 沉淀 11— 7
2.1 作用原理 13— 7
2 接触式测温及仪表 15— 7
2.15 传热系数单位 1— 7
2.14 热导率单位 1— 7
2.13 热流密度单位 1— 7
2.1 膨胀式温度计 15— 7
4.2 吸附法净化 16— 7
4.1 吸收法净化 16— 7
3.1 热水供热系统 5— 7
3 供热系统 5— 7
2 低压管式流程 9— 7
3.2 按二项式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 7— 7
2 多效蒸发器系统 13— 7
3 低压板式流程 9— 8
4 润滑系统 8— 8
3.3 湿空气 2— 8
4.2 压缩机油的选用 8— 8
2.4 澄清 11— 8
2.5 气浮 11— 8
4.1 压缩机油的品种规格 8— 8
1.6 部分改进的炉型 4— 8
第2章 常用热物性数据 8
3.3 凝结水回收系统 5— 8
第2章 工业锅炉及锅炉房设备 8
2.3 参数匹配 13— 8
1.3 煤的成分表示方法及其换算 3— 8
3.3 单相电力负荷计算 7— 8
2.16 辐射常数单位 1— 8
2.17 冷量单位 1— 8
3.2 蒸汽供热系统 5— 8
1 气体的热物性 1— 8
1.1 单一气体的热物性参数 1— 8
2 架空敷设 12— 9
3.1 制冷机的性能指标 10— 9
2.2 中支架敷设 12— 9
2.3 高支架敷设 12— 9
3 制冷机及其性能 10— 9
2.4 架空支架的型式 12— 9
2.5 几种常用的管架结构型式 12— 9
1.2 工业锅炉分类 5— 9
1.1 锅炉房的主要设备 5— 9
1 概述 5— 9
2.6 过滤 11— 9
2.7 消毒 11— 9
2.1 低支架敷设 12— 9
4 增压型分子筛纯化全低压流程 9— 9
3.3 制冷机的标准工况、空调工况、最大压差工况和最大轴功率工况 10— 9
3.4 供电元件(线路,变压器)功率损耗及电能损耗计算 7— 9
3.5 工厂年电能需要量的计算 7— 9
第3章 工厂供电系统及其接线 9
第2章 企业能量平衡 9
2.3 国产工业汽轮机的型号 6— 9
2.4 工业汽轮机装置的热力系统 6— 9
3.7 能源利用效率 14— 9
1.4 煤发热量的测定与计算 3— 9
3.2 制冷机的工作参数 10— 9
4.3 润滑油的消耗量 8— 10
1.2 碳氢化合物气体的热物性 1— 10
3.1 系统概述 13— 10
3 热电联供 13— 10
2.1 常用工业锅炉型式及技术数据 5— 10
2 锅炉型式 5— 10
1.3 工业锅炉型号及参数系列 5— 10
2 工厂变配电所的电气主接线图 7— 10
1 工厂供电系统 7— 10
4.3 催化法净化 16— 10
1.1 能量平衡 14— 10
1 基本概念 14— 10
1.3 企业能量平衡的目的 14— 10
1.2 能量平衡的分类 14— 10
3.5 水蒸气 2— 10
3.4 实际气体 2— 10
4.4 润滑油的更换 8— 10
2.2 热电偶温度计 15— 10
5 内压缩流程 9— 10
3.4 工作温度变化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 10— 10
1.5 部分气体的热物理特性 1— 11
1.4 常见气体的平均比定压热容 1— 11
1.3 空气的热物理性能 1— 11
3.2 热机容量选用要则 13— 11
4.1 热交换设备中的传热过程 10— 11
第2章 水污染控制 11
4.5 燃烧法净化 16— 11
4.4 冷凝法净化 16— 11
4 制冷机的热交换设备 10— 11
2.2 能量平衡体系类型 14— 11
2.1 能量平衡体系 14— 11
5 排气量的调节 8— 11
6 压缩机的故障处理 8— 11
3.1 通行地沟 12— 11
3.2 半通行地沟 12— 11
3.3 不通行地沟 12— 11
2 能量平衡模型 14— 11
3 地沟敷设 12— 11
第3章 透平式压缩机及压缩机站 11
1.4 能量平衡方法 14— 11
1.2 主要水环境标准 16— 12
3.3 常用参数 13— 12
4.3 直埋管道的敷设方式 12— 12
4.2 渗漏报警线的安装要求 12— 12
4.1 预制保温管的结构 12— 12
1 水污染 16— 12
4 直埋敷设 12— 12
3.4 热机选型 13— 12
3 变电所变压器台数及容量的选择 7— 12
1.1 水污染与水体污染物 16— 12
3.1 除铁(锰)处理 11— 12
4 典型装置循环 2— 12
6.2 空气分离装置的选用 9— 12
6.1 型号及规格 9— 12
6 空气分离装置的型号、规格及选用 9— 12
第2章 传热学 12
4.2 逆向循环 2— 12
4.1 正向循环 2— 12
第3章 制氧机的单元设备 12
2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生产工艺 4— 12
3 工业新水的特殊处理 11— 12
4.5 直埋管道设计施工的一般原则 12— 13
4.4 直埋管道的设计计算 12— 13
2.2 净化系统 4— 13
2.1 对煤种的要求 4— 13
3.3 除硅酸(胶体硅)处理 11— 13
3.2 除氟处理 11— 13
4 电器设备及其选择 7— 13
4.1 导线和电器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 7— 13
4.2 高压开关电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7— 13
2.2 废水处理系统 16— 13
4.1 系统概述 13— 13
4 热电冷联供 13— 13
1.5 煤的物理性质和工艺性质 3— 13
3 工业汽轮机的调节 6— 13
3 能量利用分析 14— 13
2.1 废水处理方法 16— 13
2 水污染控制 16— 13
3.1 调节系统的作用和组成 6— 13
第2章 管道水力计算 14
2.3 设计指标参考实例 4— 14
5 专用构筑物 12— 14
4.1 计算基准 14— 14
5.1 检查井 12— 14
5.2 伸缩穴 12— 14
4.2 能量计算 14— 14
1 水力计算的任务 12— 14
2 水力计算的条件 12— 14
3.5 软化及除盐 11— 14
3.4 有机物吸附处理 11— 14
2.1 计算流量 12— 14
4 能量平衡计算 14— 14
4.3 机组容量和机型选择 13— 14
5.1 概述 13— 14
5 热、电、煤气联供 13— 14
4.1 生物处理方法分类 16— 14
4 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处理 16— 14
3.5 过滤法 16— 14
3.4 离心分离法 16— 14
3.3 混凝处理法 16— 14
3.2 浮力浮上法 16— 14
3.1 重力沉降法 16— 14
3.2 调节系统 6— 14
4.3 高压开关柜 7— 14
3 悬浮物及胶体的处理 16— 14
4.2 联供系统的热化系数 13— 14
第3章 工业炉节能途径 15
4.3 单体设备的能量平衡 14— 15
5.2 系统及设备选用 13— 15
3.3 调速系统的静态特性 6— 15
4.2 好氧生物处理 16— 15
3 水力计算常用数据 12— 15
2.3 管道单位计算长度的允许压降 12— 15
2.2 计算长度 12— 15
3.6 曝气处理 11— 15
3.7 脱气处理 11— 15
3.8 海水淡化 11— 15
第3章 工业废水的处理 15
1 工业废水处理的前提 11— 15
1.1 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有害物质及其来源 11— 15
1.2 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11— 15
3.1 常用流速 12— 15
4.3 厌氧生物处理 16— 15
1.1 杂质清除原理 9— 15
1 空气净化设备 9— 15
2.4 煤气站占地面积 4— 15
2.5 规格和技术参数 4— 15
2.3 饱和水与饱和蒸汽表 1— 15
2.2 干饱和水蒸气的热物性 1— 15
2.1 水的物理性质 1— 15
2 水及水蒸气的热物性 1— 15
4.2 冷凝器 10— 16
4.4 母线和电缆的选择 7— 16
5.2 中和处理法 16— 16
1.3 稳态导热 2— 16
1.2 热导率 2— 16
1.1 导热基本定律 2— 16
1 导热 2— 16
1.3 工业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11— 16
2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 11— 16
2.1 按工艺性质分类 11— 16
2.2 按城市污水的三级处理划分 11— 16
3.4 调速系统的试验与调整 6— 16
1.4 分类 13— 16
5.1 溶解态污染物处理方法分类 16— 16
5 溶解态污染物的处理 16— 16
3.1 生产过程 4— 16
3 单段式水煤气发生炉生产工艺 4— 16
3.3 摩擦阻力系数 12— 16
3.2 管道内壁的等值粗糙度 12— 16
1 工业炉概述 13— 16
1.1 用途 13— 16
1.2 基本要求 13— 16
1.3 基本组成 13— 16
1.2 吸附器 9— 17
2.1 工艺节能途径 13— 17
2.3 按不同污染物划分 11— 17
3 排水系统的布置 11— 17
4 废水处理方法 11— 17
4.1 废水处理方法的分类 —11— 17
4.2 废水的具体处理方法 11— 17
3.2 炉型、结构参数及生产技术指标 4— 17
5.4 氧化处理法 16— 17
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 17
1.4 肋片 2— 17
4.4 动力站房能量平衡 14— 17
4.5 企业能量平衡 14— 17
第3章 节能管理与监测 17
2 燃料炉节能途径 13— 17
5.3 化学沉淀法 16— 17
4.2 管道压力损失计算 12— 18
4.1 管径计算 12— 18
4.5 酸碱废水的处理方法 11— 18
2.2 炉型结构和操作节能 13— 18
4.3 含铬化废水的处理方法 11— 18
第4章 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 18
4.4 水冷式冷凝器中的冷却水系统 10— 18
4.3 蒸发器 10— 18
4.5 高压绝缘子的选择 7— 18
4 管径和压力损失计算 12— 18
4.4 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 11— 18
5.5 膜分离法 16— 18
3.3 生产的气体组成 4— 18
3.4 对原料的要求 4— 18
6.1 污泥 16— 18
6 污泥的处理 16— 18
1.6 中国煤炭分类与煤炭产品分级 3— 18
5.2 自动膨胀阀(恒压膨胀阀) 10— 19
5.1 手动膨胀阀 10— 19
5 制冷剂节流机构 10— 19
2.1 结构 8— 19
第3章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19
6.4 污泥的最终处置和利用 16— 19
6.3 污泥的去水处理 16— 19
6.2 污泥的生物稳定处理 16— 19
5.3 热力膨胀阀 10— 19
4.3 允许比压降计算 12— 19
5 热力管道水力计算 12— 19
1.3 切换式换热器的特性 9— 19
5.1 蒸汽管道水力计算 12— 19
3.5 汽轮机的保安装置 6— 19
3.5 煤气站设备的确定 4 19
2.2 主要零部件 8— 19
1 透平式压缩机的分类及应用 8— 19
1.1 分类 8— 19
1.2 应用 8— 19
2 离心式压缩机 8— 19
1.5 接触热阻 2— 19
2.4 未饱和水与过热蒸汽表 1— 19
3.6 供油系统 6— 19
4 辅助设备 6— 19
4.1 凝汽设备 6— 19
4.2 生产的煤气组成 4— 20
1 冷却水系统 11— 20
1 固体废物及其危害 16— 20
2.1 氮水预冷器 9— 20
2 换热器 9— 20
5.4 毛细管 10— 20
5.2 选型的几个主要问题 6— 20
1.6 非稳态导热 2— 20
4.4 甲烷化处理流程 4— 20
4.3 工艺流程 4— 20
2.3 采用先进的燃烧装置 13— 20
4.1 对煤种的要求 4— 20
4 两段式水煤气发生炉生产工艺 4— 20
5.1 选型的根据 6— 20
5 工业汽轮机的选型 6— 20
4.3 其他辅助设备 6— 20
3.1 结构 8— 20
3 轴流式压缩机 8— 20
4.2 除氧器 6— 20
1.4 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11— 20
1.3 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11— 20
1.2 直流冷却水系统 11— 20
1.1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分类 11 20
3.2 化学处理方法 16— 21
3.1 物理处理方法 16— 21
3 固体废物处理方法 16— 21
2.3 固体废物的处置技术 16— 21
4.5 生产循环 4— 21
2.2 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技术 16— 21
2.1 固体废物最小量化技术 16— 21
2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 16— 21
4.1 选择透平式压缩机的一般要求 8— 21
4 透平式压缩机的选择 8— 21
3.2 性能特点 8— 21
4.6 低压开关电器的选择 7— 21
6 制冷压缩机 10— 21
6.1 制冷压缩机的种类 10— 21
5.5 浮球调节阀 10— 21
2 冷却设备形式及选择 11— 21
2.1 冷却设备的分类 11— 21
2.2 冷却塔的平面布置 11— 21
6.2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 10— 21
4 固体废物处置方法 16— 22
5.2 煤气排送机 4— 22
5.1 空气鼓风机 4— 22
5 煤气站常用辅助设备 4— 22
4.7 部分消耗指标 4— 22
4.1 固体废物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 16— 22
5.3 煤破碎机 4— 22
3.3 生物化学处理方法 16— 22
4.6 温度和压力设计指标 4— 22
2.4 计算机控制 13— 22
第4章 余热利用 22
3.1 湿饱和空气状态参数 1— 22
3 湿空气的性质 1— 22
6 工业汽轮机常见故障及预防、排除方法 6— 22
4.3 运行工况的折算 8— 22
5.4 煤筛分机 4— 22
2.3 板翅式换热器 9— 22
2.2 盘管式换热器 9— 22
2.4 换热器的形式及特点 11— 22
6.1 汽轮机本体部分常见故障 6— 22
2.3 冷却塔的形式 11— 22
4.2 压缩机风量、风压的确定 8— 22
3 余热的动力利用 13— 23
1 空气设计参数 10— 23
第2章 空气调节 23
2 余热的工艺设备自身利用 13— 23
1.2 利用特点 13— 23
1.1 余热按温度分类 13— 23
1 余热利用特点 13— 23
1 噪声与噪声控制 16— 23
1.1 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10— 23
1.7 中国煤炭的主要产地及煤质分析 3— 23
6.3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 10— 23
3.1 气态余热 13— 23
4.2 固体废物处置方法 16— 23
第4章 噪声控制 23
1.2 室外空气设计参数 10— 23
1.2 噪声标准与噪声控制 16— 23
1.1 噪声及其评价参数 16— 23
2.1 计算基础 14— 24
4.4 透平式压缩机型式的选择 8— 24
2 企业节能量计算的基本原则 14— 24
2.2 比较基准 14— 24
3 循环冷却水的处理 11— 24
2.2 吸声材料 16— 24
2.1 吸声系数 16— 24
2 吸声降噪 16— 24
3.1 循环冷却水的水质特点 11— 24
3.2 空气中的饱和含水量 1— 24
3.3 湿空气的相对湿度 1— 24
1 节能概念 14— 24
3.3 金属的腐蚀及控制 11— 25
5.1 电动机驱动 8— 25
5.2 蒸汽透平机驱动 8— 25
5.3 电动机驱动与蒸汽透平机驱动的选择比较 8— 25
3 企业节能量的分类与计算 14— 25
3.1 企业总节能量 14— 25
3.2 企业技术措施节能量 14— 25
3.2 冷却水水质危害及处理目标 11— 25
5 透平式压缩机驱动方式的选择及计算方法 8— 25
1.8 煤的灰分 3— 25
2.3 电阻温度计(热电阻) 15— 25
6.2 热力系统常见故障 6— 25
2.1 对流换热原理 2— 26
3.4 企业单项能源节约量 14— 26
3.3 企业产品结构节能量 14— 26
2 对流换热 2— 26
2.4 蓄冷器 9— 26
2 空调热湿负荷 10— 26
6.2 出风管道系统及设备 8— 26
6.1 进风管道系统及设备 8— 26
6 空气管道系统及辅助设备的选择 8— 26
2.1 室内热源造成的负荷 10— 26
6.3 油系统常见故障 6— 26
2.2 室外热源造成的热(冷)负荷 10— 27
4.2 企业的产值总节能量与宏观的产值总节能量 14— 27
6.4 调节系统、保安系统常见故障 6— 27
4 企业节能量与宏观节能量的关系 14— 27
3.4 污垢及控制 11— 27
2.2 锅炉受热面的布置 5— 27
4.1 企业的直接节能与间接节能 14— 27
5 节能率 14— 27
2.5 冷凝蒸发器 9— 27
2.2 受迫对流换热 2— 27
6.5 减速齿轮装置故障 6— 27
1.11 冶金焦 3— 27
1.10 其他不同用途对煤质的要求 3— 27
1.9 工业锅炉用煤分类 3— 27
6 节能监测 14— 28
6.1 节能监测的任务 14— 28
6.2 合理用热评价 14— 28
7 高炉鼓风机常用自动控制及保安系统的设置 8— 28
5.5 斗式提升机 4— 28
第2章 固定床加压气化以及流化床和气流床气化 28
7.3 透平式压缩机的安全工作区 8— 28
7.2 定风量、定风压自动控制 8— 28
7.1 调节方式 8— 28
2 液体燃料 3— 29
3.2 结构 9— 29
3.1 工作原理 9— 29
3 精馏塔 9— 29
2.3 自然对流换热 2— 29
3.5 微生物及控制 11— 29
2.3 吸声降噪设计原则 16— 29
3 隔声技术 16— 29
3.1 结构隔声特性 16— 29
2.1 重油 3— 29
6.6 电气设备及仪表故障 6— 29
5 工厂内部高、低压供电网络 7— 29
5.1 高、低压电力线路接线方式 7— 29
第2章 燃气轮机 29
7.4 防喘振、防逆流、防阻塞保安系统 8— 30
3.2 液态余热 13— 30
2.4 凝结换热 2— 30
6.3 合理用电评价 14— 30
1.3 燃气轮机的分类 6— 30
1.1 特点及主要结构参数 8— 30
1 滑片式压缩机 8— 30
第4章 回转式压缩机 30
2.3 汽水分离装置 5— 30
4.1 液体的热物理特性 1— 30
3 非接触式测温及仪表 15— 30
1 固定床加压气化 4— 30
1 概述 6— 30
1.1 燃气轮机的发展现状 6— 30
1.2 燃气轮机的工作原理 6— 30
3.4 不同相对湿度下的湿空气体积 1— 30
4 液体的热物性 1— 30
3.1 光学高温计 15— 30
1.1 固态排渣鲁奇炉 4— 30
4.3 常用油类的热物理性质 1— 31
第4章 能源管理 31
3.2 光电高温计 15— 31
3 空调负荷与送风量 10— 31
3.2 制冷系统负荷 10— 31
5.2 高、低压电力线路结构及敷设 7— 31
2 燃气轮机的结构与性能指标 6— 31
2.5 沸腾换热 2— 31
4.2 饱和液体的性质 1— 31
2.1 总体结构与性能指标 6— 31
3.3 隔声降噪设计原则 16— 31
4.4 油品的密度和比体积 1— 31
3.2 隔声组合体 16— 31
4 循环冷却水的化学药剂及使用 11— 31
4.1 缓蚀剂 11— 31
6.4 供能质量的监测 14— 31
1.4 燃气轮机的特点 6— 31
4.5 有机高温载热体的热物性 1— 31
1.3 滑片材料 8— 31
1.2 性能曲线 8— 31
1.2 液态排渣鲁奇炉 4— 32
3.3 辐射温度计 15— 32
3.1 通风的作用和方式 5— 32
4.3 阻性消声器 16— 32
3 锅炉送风、排烟及灰渣贮运 5— 32
4.2 消声器选型原则 16— 32
4.1 消声器分类与技术要求 16— 32
3.2 锅炉鼓、引风机的选择 5— 32
4 消声器 16— 32
5.3 电力线路电压损失计算 7— 32
3.3 固态余热利用 13— 32
3.3 空调负荷的概算指标 10— 32
3.4 空调房间送风量和送风状态参数 10— 32
2.2 主体结构与性能指标 6— 32
2.2 渣油 3— 32
2.1 工作原理及特点 8— 32
2 罗茨式鼓风机 8— 32
1.4 固态和液态排渣鲁奇炉的气化指标和消耗指标 4— 32
1.3 工艺流程 4— 32
1.1 能源管理的领域 14— 33
1 能源管理概述 14— 33
1.3 能源管理的特点 14— 33
6 电网短路电流的计算 7— 33
第4章 工厂供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及二次接线 33
2.3 汽油 3— 33
2.4 柴油 3— 33
3.3 产品品种对精馏塔结构的影响 9— 33
4.2 阻垢剂 11— 33
4.4 抗性消声器 16— 33
4.5 其他类型消声器 16— 33
第5章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 33
4 余热的热利用 13— 33
4.1 换热器分类 13— 33
4.2 换热器选型 13— 33
4 空调设备 10— 33
4.1 空气的热、湿处理设备 10— 33
3.1 绝对黑体的辐射特性 2— 33
3 辐射换热 2— 33
5.3 合金钢的平均比热容 1— 33
5.2 铸铁及碳素钢的平均比热容 1— 33
5.1 金属的性质 1— 33
5 金属材料的热物性 1— 33
1.2 能源管理的内容 14— 33
2.3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8— 33
2.2 基本性能参数 8— 33
3.1 结构及特点 8— 34
4.3 间接式换热器 13— 34
3 螺杆式压缩机 8— 34
2.1 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 14— 34
3.2 高炉煤气 3— 34
3.3 排气量调节 8— 34
2.1 流化床气化 4— 34
2 流化床气化和气流床气化 4— 34
1.5 液态排渣鲁奇炉联合循环发电和常规电厂的技术经济比较 4— 34
3.2 性能曲线 8— 34
3.3 焦炉煤气 3— 34
2 能源计量 14— 34
3.2 实际物体的辐射特性 2— 34
3.1 天然气 3— 34
1 高压供配电线路的保护 7— 34
3 气体燃料 3— 34
第4章 制氧机的机器 34
3.4 操作及故障 9— 34
3.4 比色温度计 15— 34
1 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 16— 34
1.1 锅炉压力容器常用钢材及性能 16— 34
2.2 企业能源计量点网络图 14— 35
2.3 主要辅助系统 6— 35
3.4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8— 35
4.1 可燃物质的燃烧特性表 3— 35
4 燃烧计算 3— 35
3.6 转炉煤气 3— 35
3.5 人造富煤气 3— 35
1 膨胀机 9— 35
1.1 分类及工作原理 9— 35
3.3 角系数 2— 35
3.4 发生炉煤气 3— 35
3.4 固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2— 35
4.3 单螺杆式压缩机 8— 36
4.2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8— 36
5.2 热水管道水力计算 12— 36
3 燃气轮机的应用与选型 6— 36
3.1 发电 6— 36
4.3 杀菌剂 11— 36
3.3 烟囱高度 5— 36
3.2 舰船动力 6— 36
3.4 灰渣贮运 5— 36
4 其他型式压缩机 8— 36
3.3 管线输送动力 6— 36
4.1 液环式压缩机 8— 36
3.5 气体辐射 2— 36
2.2 气流床气化 4— 36
5.3 凝结水管道水力计算 12— 36
6 燃气管道水力计算 12— 36
6.2 燃气管道的局部阻力损失和附加压头 12— 36
6.1 燃气管道水力计算图表 12— 36
1.2 结构与调节 9— 36
第3章 煤气的净化 36
3 能耗定额管理 14— 37
5.4 铸铜的比热容 1— 37
5.5 铸造铝合金的比热容 1— 37
4.4 转子式压缩机 8— 37
4.5 喷油压缩机系统 8— 37
5.6 金属的相变特性 1— 37
3.2 能耗定额的分类 14— 37
3.1 能耗定额的概念 14— 37
第5章 压缩空气的干燥与净化 37
5.7 低熔点金属的热物性 1— 37
4.1 高温气体温度的测量 15— 37
4 流体介质温度的测量 15— 37
4.2 空气需要量及燃烧产物量的计算 3— 37
3.1 空调送风系统 10— 37
1.3 技术规格 9— 38
1 压力测量仪表的分类及性能 15— 38
第3章 压力的测量 38
4.2 特殊液体温度的测量 15— 38
4.4 化学清洗剂及预膜剂 11— 38
4.6 再生式换热器 13— 38
第5章 水泵 38
1.2 锅炉压力容器受压部件强度核算 16— 38
6.3 无机物的平均比热容 1— 38
4.5 相变式换热器 13— 38
4.2 空气净化处理设备 10— 38
4.3 烟气分析计算式,空气消耗系数及燃烧产物的检测计算 3— 38
3.4 海洋采油平台动力 6— 38
6 非金属的性质 1— 38
1 一般用压缩空气质量等级的划分 8— 38
4.4 混合式换热器 13— 38
6.1 非金属材料的性质 1— 38
6.2 煤的平均比热容 1— 38
4.2 利用余热锅炉生产供热蒸汽 6— 39
2.2 压缩空气的吸附干燥 8— 39
2.1 干燥方法及其特点 8— 39
4 传热过程与换热器计算 2— 39
4.1 利用排气直接供热 6— 39
2 压缩空气的干燥方法及基本原理 8— 39
4 节能措施 6— 39
4.1 传热过程 2— 39
第14篇 能源管理第1章 基本概念 39
参考文献 13— 39
5 余热利用效果分析 13— 39
4.4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 6— 39
1 旋风除尘器 4— 39
4.3 热电冷三联供 6— 39
第3章 内燃机 39
2.1 叶片式泵的性能参数 11— 39
2 压力测量仪表的选择 15— 39
2 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 7— 39
3 压力标准传递系统 15— 39
3 3~10kV电动机的继电保护 7— 39
3.1 保护装置的原则 7— 39
3.3 保护整定计算 7— 39
3.2 保护实例 7— 39
4 常用的压力测量仪表 15— 39
4.1 U型管压力计 15— 39
1 水泵与泵房的分类 11— 39
1.1 水泵分类 11— 39
1.2 泵房分类 11— 39
2 叶片泵的性能与结构 11— 39
1.3 压力损失 4— 40
1.2 结构尺寸 4— 40
1.4 效率 4— 40
1.5 有关结构的其他问题 4— 40
2.1 类型及规格 9— 40
2 氧压机 9— 40
1.1 入口风速 4— 40
4.4 烟气焓的计算 3— 40
2.3 叶片泵的结构 11— 40
2.2 叶片泵的性能曲线(典型示例) 11— 40
4.2 传热过程的强化 2— 40
4 锅炉水循环 5— 40
4.1 自然循环与强制循环 5— 40
4.2 自然循环水动力计算原理 5— 40
4.3 表面式换热器的计算 2— 40
第3章 工程流体力学 40
7 绝热材料的主要性能 1— 41
1 内燃机的分类和型号 6— 41
2.2 竖管的物料平衡及热量平衡 4— 41
2.3 操作和维护 9— 41
第2章 燃烧基本原理及燃烧装置 41
4.5 燃烧温度 3— 41
2 竖管 4— 41
3.1 分类及规格 9— 41
2.3 压缩空气的冷冻干燥 8— 41
3 液氧泵 9— 41
4.2 普通弹簧管压力表 15— 41
2.2 结构的特殊要求 9— 41
2.1 竖管的作用及设计指标 4— 41
1.2 内燃机的型号 6— 41
1.1 内燃机的分类 6— 41
3.2 结构 9— 42
3.1 洗涤塔的作用及技术指标 4— 42
3 洗涤塔 4— 42
2.2 安全阀 16— 42
2.1 分类 16— 42
第4章 流量的测量 42
5 压力表的安装 15— 42
4.3 膜盒压力表 15— 42
3.1 压缩空气几种净化方法简介 8— 42
3 压缩空气的净化 8— 42
5.1 全空气空调系统 10— 42
5 空气调节系统 10— 42
4.3 水循环故障 5— 42
2 内燃机的基本结构 6— 42
2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装置 16— 42
3.2 过滤材料的特性 8— 42
1.4 锅炉水循环安全性 16— 42
1.3 锅炉压力容器受压部件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16— 42
1 稀有气体的性质 9— 43
第5章 稀有气体 43
3.3 操作 9— 43
3.3 填料塔 4— 43
3.2 柴油机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 6— 43
3.1 基本名词和术语 6— 43
7.2 氧气管道水力计算 12— 43
7.1 压缩空气管道水力计算 12— 43
7 常用气体管道水力计算 12— 43
3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 6— 43
3.2 空塔 4— 43
5.2 风机盘管空调系统 10— 43
3.3 能源消耗定额的作用 14— 43
5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7— 43
4 低压供配电线路的保护 7— 43
8 常用耐火制品的主要性能 1— 43
9 各种材料表面的黑度 1— 43
5.2 锅外水处理 5— 43
5.1 锅炉的水质标准 5— 43
1 流速的测量与动压测定管 15— 43
5 锅炉的水质监督及水处理 5— 43
3.4 能耗定额的制订 14— 44
1.2 皮托管使用注意事项 15— 44
1.1 动压测定管(皮托管)的基本原理 15— 44
3 水泵的型号与选择 11— 44
3.3 常用水泵 11— 44
3.2 选泵原则 11— 44
3.1 叶片泵的型号 11— 44
2 稀有气体的产品规格 9— 44
2.1 氩气规格 9— 44
2.2 氦、氖规格 9— 44
3.3 汽油机 6— 44
5.4 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 10— 44
5.3 诱导器系统 10— 44
1.1 动力燃烧和扩散燃烧 3— 45
2.3 压力表 16— 45
参考文献 1— 45
第2篇 理论基础第1章 工程热力学 45
1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2— 45
2 流体静力学 2— 45
2.1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2— 45
参考文献 8— 45
3.5 能耗定额的计算 14— 45
1 煤气燃烧基本原理 3— 45
2.4 水位表(液位计) 16— 45
1.3 着火温度与着火界限 3— 45
3.4 空塔体积和填料表面积计算 4— 45
1.3 均速管流量计 15— 45
2 常用流量仪表的分类及特点 15— 45
第3章 管道热补偿 45
7.5 乙炔气管道水力计算 12— 45
7.4 氮气管道水力计算 12— 45
7.3 氢气管道水力计算 12— 45
3.1 空气分离提取氩 9— 45
3 氩的生产 9— 45
2.3 氪、氙规格 9— 45
第9篇 工业气体第1章 空气分离方法及产品标准 45
6.1 二次回路的图样 7— 45
4.3 内燃机的应用与选型 6— 45
4.2 内燃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6— 45
4.1 内燃机的特点 6— 45
4 内燃机的特点、性能及应用选型 6— 45
6 工厂供配电系统二次接线的原理和安装 7— 45
5.1 柴油发电机组的型号 6— 46
3 各类流量仪表的性能比较 15— 46
4 工业常用流量计 15— 46
1.1 投资及其估算 14— 46
1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14— 46
第5章 能源技术经济分析 46
3.6 能耗定额的管理 14— 46
5 内燃发电机组的型号、规格和选择 6— 46
4.1 漩涡流量计 15— 46
5.3 内燃发电机组的选择 6— 46
3.2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要点 16— 46
3.1 安全法规及制度 16— 46
3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 16— 46
4.2 电磁流量计 15— 46
4.3 涡轮流量计 15— 46
3.2 合成氨尾气提取氩 9— 46
5.2 柴油发电机组的规格 6— 46
6 内燃机的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6— 46
6.2 二次接线图中的标志方法 7— 46
6 风管系统 10— 47
3.4 锅炉事故 16— 47
6.1 风管系统的设计原则 10— 47
3.5 塔径的计算 4— 47
3.6 填料洗涤塔的技术指标 4— 47
6.2 管径与局部阻力系数的确定 10— 47
2.2 相对于大气的热气体的静平衡 2— 47
4 管式冷却器 4— 47
3.3 锅炉起动停炉中的安全问题 16— 47
第4章 高炉炉顶余压回收透平装置 48
7 内燃机功率的提高途径——增压技术的应用 6— 48
7 断路器控制及信号回路设计 7— 48
7.1 断路器的控制、信号回路的设计原则 7— 48
3 流体动力学 2— 48
1.5 火焰长度及影响因素 3— 48
1.4 火焰的稳定性及稳焰措施 3— 48
4 气瓶安全 16— 48
4.2 水在管内流动横管式冷却器的传热系数 4— 48
1.5 利润与税金 14— 48
1.4 产品成本及估算 14— 48
1.3 流动资金及其估算 14— 48
1.2 固定资产与折旧方法 14— 48
3.1 层流与湍流 2— 48
4.1 水在管内流动立管式冷却器的传热系数 4— 48
4.1 气瓶工作特点与分类 16— 48
4.5 椭圆齿轮流量计 15— 49
3 技术经济评价 14— 49
7.2 灯光监视的断路器控制、信号回路接线 7— 49
4.3 流速的选择 4— 49
3.2 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14— 49
4.4 转子流量计 15— 49
4.4 污垢系数 4— 49
4.5 流体力学计算 4— 49
2 资金的时间价值 14— 49
2.1 相关术语 14— 49
1 管道热伸长量的计算 12— 49
2.2 经济基本计算 14— 49
3.1 技术经济评价的基本原则 14— 49
7.3 断路器控制、信号回路接线图实例 7— 49
4 氖、氦的制备 9— 49
4.1 空气分离提取氖、氦 9— 49
2.1 无焰燃烧器 3— 49
4.2 气瓶充装 16— 49
3.4 热气体管流能量方程 2— 49
3.3 伯努利方程 2— 49
3.2 流量、连续性方程 2— 49
2 煤气燃烧器 3— 49
4.6 水表 15— 49
3.5 烟囱抽力计算 2— 50
5.2 饱和水在管外的沸腾表面传热系数 4— 50
5.1 煤气流经管内的表面传热系数 4— 50
3.1 方形补偿器 12— 50
5 余热锅炉 4— 50
4.7 分流旋翼蒸汽流量计 15— 50
5 节流装置 15— 50
4.3 气瓶安全管理要点 16— 50
2.1 L形自然补偿 12— 50
3 管道的热补偿器 12— 50
2.3 自然补偿管段的近似验算 12— 50
2.2 Z形自然补偿 12— 50
2 管道的自然补偿 12— 50
第6章 防火防爆 50
5.3 锅内水处理 5— 50
4.2 天然气提氦 9— 50
2 爆炸及其分类 16— 51
3.6 炉门逸气与吸气 2— 51
1.3 防火及灭火原则措施 16— 51
6 电除焦(轻)油器 4— 51
1.2 火灾与火警 16— 51
6.1 工作原理 4— 51
6.2 构造 4— 51
6.3 供电要求 4— 51
6.4 操作运行注意事项 4— 51
1.1 燃烧 16— 51
1 燃烧与火灾 16— 51
5.4 给水除氧 5— 51
2.2 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 16— 51
1 高炉炉顶余压回收透平装置的工作原理 6— 51
5 氪、氙的制取 9— 51
5.1 提取贫氪 9— 51
2.1 爆炸分类 16— 51
3.3 节能项目技术经济分析 14— 51
2.2 有焰燃烧器 3— 51
5.5 锅炉排污 5— 52
7.1 氧化铁法脱硫 4— 52
7 脱硫 4— 52
6.5 技术规格 4— 52
3.2 套管补偿器 12— 52
3.3 波纹补偿器 12— 52
2 高炉炉顶余压回收透平的分类与经济比较 6— 52
4.1 管道流动阻力 2— 52
5.1 标准节流装置 15— 52
3.1 可燃气体的爆炸危险性 16— 52
3 可燃物质的燃烧爆炸特性 16— 52
2.4 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的预防 16— 52
2.3 最小发火能量 16— 52
4.4 管网流动计算 2— 52
4.3 计算摩擦阻力系数的图表 2— 52
4.2 常用管件的局部阻力系数 2— 52
4 管道与流体阻力 2— 52
3 TRT的工艺流程及运行调节 6— 53
3.1 与高炉减压阀组并联的TRT 6— 53
3.2 可燃液体的爆炸危险性 16— 53
3.3 可燃粉尘的爆炸危险性 16— 53
4 防火与防爆措施 16— 53
4.1 火灾与爆炸危险性分类 16— 53
6.1 工业锅炉热工试验的目的和方法 5— 53
4 离心泵的运行和调节 11— 53
6 锅炉热工试验 5— 53
第15篇 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仪表第1章 概述 53
4.1 离心泵的运行 11— 53
4.2 离心泵的调节 11— 53
参考文献 14— 53
5.2 制粗氪 9— 53
5.3 纯氪和粗氙的制取 9— 53
6.2 工业锅炉热工试验要求 5— 54
1 氧气站(厂)的设计规定 9— 54
1.1 氧气站(厂)的位置 9— 54
3.4 球形补偿器 12— 54
第4章 管道强度和应力计算 54
第6章 氧、氮、氩的供应 54
5.4 粗氙精制 9— 54
4.3 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11— 54
7.2 改良ADA法 4— 54
7.3 低温甲醇洗涤法脱硫 4— 54
4.2 防火防爆安全装置 16— 54
6.3 工业锅炉热工试验基本测量项目 5— 54
4.3 防火防爆技术管理措施 16— 55
3.3 并、串联的比较 6— 55
5.3 圆柱体的阻力 2— 55
3.2 与高炉减压阀组串联的TRT 6— 55
5.2 球的阻力 2— 55
5.1 阻力系数 2— 55
5 流体中的物体阻力 2— 55
6.5 锅炉热工试验报告的编写 5— 55
6.4 锅炉热效率计算公式 5— 55
5 动力站房安全管理 16— 55
5.2 泥浆泵 11— 55
5.6 气压给水装置 11— 55
5.4 射流泵 11— 55
5.3 耐腐蚀泵 11— 55
1.3 氧气站(厂)的规模 9— 55
1.2 氧气站(厂)的建筑及防火规定 9— 55
1 管道壁厚计算 12— 55
1.1 管道最小壁厚 12— 55
5.5 磁力泵 11— 55
5 特殊用途的泵与气压给水装置 11— 55
5.1 计量泵 11— 55
4.1 干法轴流TRT的优点及在世界的应用 6— 56
4.2 国内干法TRT的应用情况 6— 56
4 干法轴流TRT的应用与发展 6— 56
8 中央信号装置 7— 56
8.1 中央信号装置的设计原则 7— 56
8.2 中央信号装置接线实例 7— 56
9 测量仪表及其接线 7— 56
9.1 计测仪表的准确等级及装设 7— 56
第5篇 热力供应第1章 热负荷及供热系统 56
参考文献 4— 56
参考文献 11— 56
2.2 管道在持续载荷下的应力验算 12— 56
2.1 管道在内压下的应力验算 12— 56
2 管道应力验算 12— 56
1.3 管道取用壁厚 12— 56
1.2 管道计算壁厚 12— 56
2 氧、氮、氩的供应系统 9— 56
2.1 供氧系统 9— 56
5.5 卡门涡列 2— 56
5.4 圆管束的阻力 2— 56
第12篇 动力管道第1章 管道布置及敷设方式 56
7 水管系统 10— 56
2.2 供氮系统 9— 57
6.1 气固两相流动 2— 57
2.6 应力增强系数的计算 12— 57
4.3 BDC与EP的比较 6— 57
8.3 空调系统必需能耗的节能潜力 10— 57
9.2 电压、电流、功率、电能等仪表的选择及接线 7— 57
第5章 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 57
2.3 供氩系统 9— 57
6 两相流动 2— 57
2.3 管道有偶然载荷时的应力验算 12— 57
2.4 管道热胀应力范围的验算 12— 57
8.2 空调系统能源的有效利用 10— 57
8.1 空调系统能耗的影响因素和特点 10— 57
8 空调系统的能源有效利用与节能 10— 57
2.5 合成力矩和抗弯截面系数的计算 12— 57
4.4 干法与湿法TRT经济效益比较 6— 58
参考文献 10— 58
5 湿法TRT的选择 6— 58
8.4 减少和杜绝无效能耗的节能措施 10— 58
5.1 选择TRT的基准 6— 58
6.2 固液两相流动 2— 58
2.3 辐射管 3— 58
第11篇 供排水第1章 工业用水与企业水平衡 58
3.1 平面管道的推力和应力计算 12— 58
3 管道推力和应力的简便算法 12— 58
3.2 燃油的雾化 3— 59
7.1 动量方程 2— 59
7 动量方程和物体所受的力 2— 59
6.3 气液两相流动 2— 59
3.1 气瓶 9— 59
3 油的燃烧特性 3— 59
3.1 油的一般燃烧过程 3— 59
3 气瓶、充瓶间及低温液体贮运设备 9— 59
5.3 TRT透平及发电机型号规格选择 6— 59
5.2 TRT回收系统的选择 6— 59
3.2 充瓶间 9— 60
3.3 气瓶检验 9— 60
3.4 低温液体的贮运设备 9— 60
5.2 非标准节流装置 15— 60
第5章 气体成分的测量 60
9 湍流射流 2— 60
8 边界层 2— 60
7.2 物体所受的力 2— 60
10.1 马赫数 2— 61
10 可压缩流体的一维等熵流动 2— 61
3.2 立体直交管道的推力和应力计算 12— 61
5.4 TRT设计工作点的选取(逐点法) 6— 61
3.3 油滴的燃烧及火炬燃烧过程 3— 61
1 防雷保护 7— 61
1.1 对直击雷的防护措施 7— 61
第5章 管道支吊架 61
1.2 对感应雷的防护措施 7— 62
4.1 动力消耗 9— 62
4.2 冷却水消耗 9— 62
4.3 物料消耗 9— 62
10.2 亚音速流动与超音速流动 2— 62
10.3 喷管设计计算 2— 62
第4章 工程力学 62
4 氧气站(厂)的经济运行 9— 62
1.3 变电所与电机的防雷保护 7— 62
4 燃油、油-煤气及低Nox燃烧器(烧嘴) 3— 63
7 锅炉的选择及锅炉房汽水系统 5— 63
7.1 锅炉的选择 5— 63
7.2 锅炉房的给水系统 5— 63
4.1 油压式(机械式)油烧嘴 3— 63
1.3 虎克定律 2— 63
1.2 应力与应变 2— 63
1.1 强度、刚度、稳定性 2— 63
1 基本概念 2— 63
1 热磁式氧分析仪 15— 63
2 保护接地 7— 63
1.1 不保温管道最大允许跨距 12— 63
1 支吊架最大允许跨距 12— 63
2 氧化锆氧量计 15— 64
3 接地装置及接地电阻的计算 7— 64
3.1 接地装置 7— 64
7.3 锅炉房的凝结水系统 5— 64
7.4 锅炉房的蒸汽系统 5— 64
3.2 接地电阻的计算 7— 64
2.1 广义虎克定律 2— 64
5.1 低温金属材料的选用 9— 64
2 强度理论 2— 64
1.4 材料的力学性能 2— 64
5 氧气站(厂)的安全生产 9— 64
1.5 许用应力与安全系数 2— 64
5.5 根据特性曲线判断TRT选型的正确性 6— 64
3 红外线分析仪 15— 65
2.2 强度理论 2— 65
参考文献 6— 65
4.2 枪式油烧嘴 3— 65
第6章 自动化控制仪表及装置 65
4 气相色谱仪 15— 65
3.3 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 7— 65
第7篇 供配电第1章 概论 65
1.2 保温蒸汽管道最大允许跨距 12— 65
5.2 安全生产措施 9— 65
第7章 乙炔供应 65
7.5 锅炉房的排污系统 5— 65
第6章 供电系统的电能节约及其他 66
1 乙炔的性质 9— 66
1.1 乙炔的物理性质 9— 66
4.4 高压雾化油烧嘴 3— 66
3.4 人工接地体的接地电阻 7— 66
4.3 转杯式油烧嘴 3— 66
4.1 剪切实用计算 2— 66
3 轴向拉伸与压缩 2— 66
8.1 烘炉与煮炉 5— 66
8 锅炉的运行、维护与保养 5— 66
4.2 圆轴扭转实用计算 2— 66
4 剪切与扭转 2— 66
8.2 锅炉起动与正常运行 5— 67
1.2 乙炔的化学性质 9— 67
1.3 乙炔的燃烧和爆炸 9— 67
5.2 弯曲变形计算 2— 67
5.1 应力计算 2— 67
5 弯曲 27— 67
4.5 调风器 3— 67
1 自动化控制仪表 15— 67
1.1 显示控制仪表 15— 67
1 变压器经济运行与电动机合理使用 7— 67
1.2 记录仪表 15— 67
1.1 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7— 67
2.2 电石法生产乙炔 9— 68
6.2 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计算 2— 68
6.1 考虑惯性力时的动应力计算 2— 68
6 动应力 2— 68
2.1 工业上生产乙炔的方法 9— 68
1.3 保温液体管道最大允许跨距 12— 68
1.4 冷煤气管道载荷及支吊架跨距 12— 68
2 乙炔生产 9— 68
5.3 强度与刚度条件 2— 68
1.2 电动机的合理使用 7— 68
2.2 补偿容量的计算 7— 69
2.1 功率因数的计算 7— 69
4.6 低压雾化油烧嘴 3— 69
1.3 报警器 15— 69
2 电力电容器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7— 69
7 疲劳强度计算 2— 69
7.1 疲劳破坏的概念 2— 69
8.3 锅炉事故与处理 5— 69
7.2 材料的疲劳极限 2— 69
7.3 影响疲劳极限的因素 2— 70
3.1 乙炔发生器 9— 70
3 乙炔站的设备 9— 70
3.2 其他设备 9— 70
8.4 锅炉停炉保养 5— 70
4.7 油-煤气两用烧嘴 3— 70
7.4 对称循环下构件的强度校核 2— 70
8 压杆的稳定性 2— 70
8.1 压杆稳定的概念 2— 70
8.2 压杆的稳定计算 2— 70
2.3 电力电容器补偿方式的选择 7— 70
3 电能平衡及测试 7— 70
2.1 过程控制装置 15— 70
4 高次谐波及抑制措施 7— 70
2 自动控制装置 15— 70
参考文献 7— 71
第8篇 气体压缩第1章 概 述 71
2 固定支架间距 12— 71
2.4 煤气管道固定支架最大跨距 12— 71
2.3 热力管道直管段允许不装补偿器的最大长度 12— 71
2.2 热力管道固定支架最大间距 12— 71
2.1 确定固定支架间距的原则 12— 71
8.5 锅炉腐蚀与防治 5— 71
8.6 锅炉水垢的清除 5— 72
3 支吊架荷载计算 12— 72
3.2 轴向水平荷载 12— 72
9.2 薄壁圆筒和球 2— 72
9.1 厚壁圆筒和球 2— 72
9 受压圆筒和球 2— 72
3.1 垂直荷载 12— 72
4.8 低Nox燃烧方法及其装置 3— 72
4 溶解乙炔气瓶 9— 72
4.1 结构 9— 72
10.2 热应力的计算实例 2— 73
5.1 燃料油的运输和卸油 3— 73
5 燃料油的供应 3— 73
3.3 侧向水平荷载 12— 73
第3篇 燃料及燃烧装置第1章 燃料及燃烧计算 73
参考文献 2— 73
5.2 燃料油的贮存 3— 73
10.1 热应力基础 2— 73
10 热应力 2— 73
4.2 钢印标记 9— 73
5 乙炔管道 9— 73
5.1 管径及流速范围 9— 73
5.2 乙炔管及附件的材料 9— 73
第8章 可控气氛的供应 73
8.7 锅炉设备检验 5— 73
4.4 球形补偿器固定支架推力计算 12— 74
4.3 套管补偿器固定支架推力计算 12— 74
4.2 波形补偿器固定支架推力计算 12— 74
4.5 煤气管道固定支架推力计算 12— 74
1 可控气氛的分类 9— 74
9 锅炉的自动控制 5— 74
9.1 常规仪表自动控制 5— 74
5.3 重油的供应系统 3— 74
4 固定支架推力计算 12— 74
4.1 矩形补偿器和自然补偿器固定支架推力计算 12— 74
2 可控气氛的选择 9— 75
2.1 钢材热处理 9— 75
6 煤粉燃烧及燃烧器 3— 75
6.1 煤的热解过程 3— 75
6.2 炭粒燃烧基本理论 3— 75
2.2 特殊钢种热处理 9— 75
3 可控气氛的生产 9— 76
3.1 燃料气体制备可控气氛的工艺 9— 76
9.2 锅炉微机控制系统 5— 77
6.3 煤粉燃烧特点及对煤质的要求 3— 77
6.4 煤粉燃烧系统 3— 78
9.3 锅炉微机系统主要功能及技术指标 5— 78
5 支吊架的分类及应用 12— 79
5.1 支吊架的分类 12— 79
5.2 支吊架类型的选择 12— 79
6.5 直流式煤粉燃烧器 3— 79
5.3 常用支吊架标准图集 12— 79
3.2 氨制备气 9— 79
第3章 换热站及蒸汽蓄热器 79
9.4 锅炉微机自控系统的设计和选型 5— 79
6.6 旋流式煤粉燃烧器 3— 80
1.3 换热器选型计算 5— 80
1.2 换热站热力系统 5— 80
1.1 概述 5— 80
1 换热站 5— 80
6 弹簧支吊架 12— 80
6.1 可变弹簧支吊架 12— 80
3.3 氢气的制备 9— 82
6.8 流化床燃烧及装置 3— 82
6.7 煤粉炉点火装置 3— 82
1.4 常用换热器 5— 82
6.2 恒力弹簧支吊架 12— 84
第6章 管道及其附件的选择 84
1 管材 12— 84
6.9 煤粉制备 3— 84
2.1 阀门的类别和用途 12— 85
2 阀门 12— 85
2.2 电动机控制装置 15— 85
2.2 减温器 5— 86
2.1 减压减温器 5— 86
2.3 自动化控制仪表盘 15— 86
2 减压和减温器 5— 86
2.2 阀门选择的要点 12— 86
3.2 安全水封 12— 86
3 安全装置 12— 86
3.1 安全阀的选型 12— 86
4 减压装置 12— 87
4.1 减压孔板 12— 87
3.4 氮基可控气氛 9— 87
第16篇 环境保护与安全第1章 大气污染控制 89
参考文献 15— 89
参考文献 9— 89
第10篇 制冷与空调第1章 制冷系统与设备 89
4.2 减压阀 12— 89
4.3 气体减压器 12— 89
3.1 概述 5— 90
3.2 蒸汽蓄热器结构 5— 90
3.3 蒸汽蓄热器工作原理 5— 90
3 蒸汽蓄热器 5— 90
3.4 蒸汽蓄热器系列设计 5— 90
3.5 蒸汽蓄热器选用计算 5— 91
5 疏水装置 12— 91
5.1 疏水阀的选用 12— 91
5.2 疏水阀的安装 12— 92
5.3 疏水加压器 12— 92
6 管路法兰及其附件 12— 93
3.6 蒸汽蓄热器的管道系统 5— 93
第7章 管道保温和防腐 93
1 保温设计原则及保温材料 12— 94
参考文献 5— 94
第6篇 动力装置第1章 工业汽轮机 94
1.1 保温设计原则 12— 94
1.2 保温材料的性能和种类 12— 94
2 保温热力计算 12— 95
6.10 水煤浆燃料及燃烧装置 3— 95
3.1 保温结构设计 12— 97
3 保温结构 12— 97
3.2 保温层结构施工图例 12— 98
7 煤的层式燃烧及燃烧装置 3— 98
7.1 煤的层式燃烧过程特点 3— 98
7.2 煤的层式燃烧室 3— 99
3.3 保温厚度表及保温工程量计算表 12— 100
4 管道的防腐与涂料 12— 108
4.1 油漆涂料 12— 108
第4篇 煤气生产第1章 常压固定床煤炭气化 109
参考文献 3— 109
4.2 防腐措施 12— 109
第8章 管道施工及验收的一般规定 109
1 管件制作 12— 110
1.1 管子切割 12— 110
1.2 弯管制作 12— 110
1.3 异径管制作 12— 112
1.5 补偿器制作 12— 112
1.6 衬里管道制作 12— 112
2 管道焊接 12— 112
2.1 坡口加工及接头组对 12— 112
1.4 三通制作 12— 112
3 管道安装 12— 113
3.1 一般规定 12— 113
3.2 阀门安装 12— 113
2.4 焊接检验 12— 113
2.3 焊接方法及焊条的选择 12— 113
2.2 预热和热处理 12— 113
3.5 压缩空气管道、氮气管道安装 12— 114
3.6 煤气管道安装 12— 114
3.4 热力管道安装 12— 114
3.3 补偿器安装 12— 114
3.7 氧气管道安装 12— 114
3.8 乙炔、氢气管道安装 12— 114
4.1 一般规定 12— 115
4 系统试验 12— 115
4.2 强度与严密性试验 12— 115
4.3 泄漏量试验 12— 115
4.4 吹扫与清洗 12— 115
5 保温及防腐 12— 116
5.1 管道防腐 12— 116
5.2 管道保温 12— 116
6 工程验收 12— 116
参考文献 12— 116
第13篇 热能有效利用与节能第1章 概述 116
1.2 火焰传播速度 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