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初士人与西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清初士人与西学
  • 徐海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东方出版社
  • ISBN:750601352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23页
  • 主题词:普及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清初士人与西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 张西平 1

前言 1

一 耶稣会士的“学术传教”与西学东渐 2

二 传教士的双重角色:宗教与科学 8

三 明末士人对西学的反应 13

四 本专题的国内研究概况 15

五 本书的研究宗旨 19

第一章 清初西学东渐与实学思潮 21

1.选择效命新主 22

一 汤若望的“通天”角色与“学术传教” 22

2.竭力争取“通天”角色 25

3.藉“通天”以“通神” 30

二 康熙时代的西学东渐及其特点 35

三 实学思潮高涨与西学东渐 47

第二章 清初士人与西学的接触和传播 53

一 士人交际网络与西学流播 54

二 西学书籍在知识界的流传 72

三 清初士人的西学风尚 78

第三章 “康熙历狱”与天儒冲突 83

一 夏夷之辨与清初历法之争 84

二 杨光先对天主教学说的辩驳 99

三 清初士人对“历狱”的反应 108

第四章 清初奉教士人对天儒会通的反响 121

一 利玛窦开创的天儒会通与明末士人的反应 122

1.利玛窦倡导天儒会通的实质 122

2.明末士大夫的两极反应 129

二 清初西教士的天儒会通与中国奉教徒的附和 132

1.从汤若望到马若瑟的天儒会通 133

2.清初奉教徒的响应 140

三 王宏翰与陆希言的会通实践与理想 146

1.王宏翰的家世、生平和著作新考 147

2.王宏翰的宗教信仰与西学渊源 152

3.王宏翰会通天儒的实践及其历史意义 155

4.陆希言沟通天儒的理想 164

第五章 从遗民士人到博学鸿儒对西学的取舍 167

一 遗民学者魏禧、吕留良、张尔岐对西学的理解与选择 169

二 博学鸿儒和《明史》馆员对西学的取舍 177

1.博学鸿儒们对西学的涉猎 178

2.刘献廷、万斯同对西学的取舍 180

3.黄百家、潘耒对西学的精见 189

三 康熙中晚期士人回应西学的趋势:舍“理”求“器” 198

第六章 清初理学名士与西学 210

一 魏裔介与张伯行对天主教的两极反应 212

二 “江东二陆”对西学的关注与吸取 220

1.陆世仪的“六艺”实学与西学因素 221

2.陆陇其与传教士的交往及其对西学的取舍 228

三 李光地的西学好尚及其意义 235

1.从李光地与西教士的问答到南京观象台的君臣问对 236

2.结交梅文鼎,逢迎康熙帝 242

3.李光地对梅氏西学的理解与趋附 248

4.李光地西学好尚的实质与意义 253

一 方以智的质测之学与西学观 256

第七章 清初启蒙学者对西学的反应 256

1.方以智西学知识的来源 257

2.方以智“质测之学”的西学内涵 266

3.方以智西学观的传播与影响 273

二 黄宗羲对西学的研究、吸收与拒斥 278

1.黄宗羲与西学的接触 279

2.黄宗羲对西学的研究 292

3.黄宗羲的西学观:吸纳、调和与排拒 298

三 王夫之、顾炎武对西学的态度 307

1.王夫之对西方科学的借鉴 307

2.王夫之拒斥西方科学的失误 309

3.王夫之的“夏夷之辨”论与西学观透视 312

4.顾炎武对西学的有限反应 314

第八章 从会通中西到西学中源 319

一 “南王北薛”的中西会通 320

1.“熔各方之材质,人吾学之型范”——薛凤祚的中西会通观 321

2.兼通中西,自立新法——王锡阐对徐光启熔“材”入“模”说的刻意追求 325

3.王锡?会通中西的理论归宿——西学中源说 331

4.薛、王会通中西之学的影响 334

二 “历算第一名家”梅文鼎的会通中西论 339

1.梅文鼎对薛、王会通之学的继承 340

2.梅文鼎的中西会通之学及其影响 345

三 会通的歧途——“西学中源”说 352

1.梅文鼎的“西学中源”论 353

2.清初“西学中源”说的流播与影响 362

3.关于清初“西学中源”说的几点看法 365

结语 373

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 377

附录二 外国人名中外文对照表 398

附录三 图片 400

后记 40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