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路基础理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黄冠斌,胡冬全,宋玉阶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96435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电路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路基础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电路基本定律与二端电阻性元件 1
1.1 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模型 1
1.1.1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1
1.1.2 理想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 1
1.2 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3
1.2.1 电压的概念 3
1.2.2 电压的参考方向 4
1.3 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6
1.3.1 电流的概念 6
1.3.2 电流的参考方向 6
1.3.3 电流和电压的关联参考方向 7
1.4 电功率和能量 7
1.4.1 电功率 7
1.4.2 电能量 8
1.5 基尔霍夫定律 9
1.5.1 有关的电路术语 9
1.5.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0
1.5.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1
1.6 电阻元件 12
1.6.1 实物背景和电阻器的主要电磁性质 12
1.6.2 线性电阻元件 13
1.7 独立电源 15
1.7.1 独立电源的实物背景 15
1.7.2 电压源 15
1.7.3 电流源 17
本章小结 19
练习与思考 19
习题 20
第2章 简单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3
2.1 等效电路的概念 23
2.2 线性电阻元件的串联、并联与混联 24
2.2.1 线性电阻元件的串联 24
2.2.2 线性电阻元件的并联 25
2.2.3 线性电阻元件的混联 27
2.3 含独立电源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29
2.3.1 戴维南电路与诺顿电路及其等效变换 29
2.3.2 其他连接的一些电路 31
2.4 平衡电桥电路,线性电阻元件的Y-△连接等效变换 34
2.4.1 平衡电桥电路 34
2.4.2 线性电阻元件的Y-△连接等效变换 35
本章小结 39
练习与思考 39
习题 40
第3章 多端电阻性元件 43
3.1 运算放大器 43
3.1.1 实际器件简介 43
3.1.2 理想运算放大器 45
3.1.3 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 46
3.2 受控电源 49
3.2.1 四种形式的受控电源 50
3.2.2 受控电源与独立电源的比较 53
3.3 二端电路的输入电阻 55
本章小结 58
习题 58
第4章 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 62
4.1 电路的2b方程 62
4.1.1 独立的KCL方程数 62
4.1.2 独立的KVL方程数 63
4.1.3 支路方程 66
4.2 支路电流分析法 67
4.2.1 支路电流方程 67
4.2.2 含受控电源电路的支路电流方程 69
4.3 节点电压分析法 70
4.3.1 不含受控电源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 70
4.3.2 含受控电源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 72
4.3.3 节点电压分析法中对无伴电压源支路的一些处理方法 74
4.4 网孔电流分析法与回路电流分析法 76
4.4.1 网孔电流分析法 76
4.4.2 回路电流分析法 78
4.4.3 含受控电源电路的回路电流方程 80
4.4.4 回路电流分析法中对无伴电流源支路的一些处理方法 81
本章小结 82
练习与思考 83
习题 84
第5章 电路定理 88
5.1 叠加定理 88
5.1.1 引例和定理 88
5.1.2 叠加定理的证明 89
5.1.3 叠加定理应用举例 90
5.2 替代定理 92
5.2.1 引例 92
5.2.2 替代定理的内容和证明 93
5.2.3 应用举例 94
5.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95
5.3.1 引例 95
5.3.2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的内容和证明 96
5.3.3 应用举例 97
5.4 特勒根定理和互易定理 104
5.4.1 特勒根定理 104
5.4.2 互易定理 107
本章小结 111
习题 113
第6章 二端储能元件 119
6.1 电容元件 119
6.1.1 实际电容器 119
6.1.2 电容元件 122
6.1.3 电容元件的串联和并联 128
6.2 电感元件 131
6.2.1 实际电感器 131
6.2.2 电感元件 132
6.2.3 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 136
本章小结 137
习题 138
第7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42
7.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142
7.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142
7.1.2 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 144
7.1.3 正弦电压和正弦电流的有效值 145
7.2 相量法的数学基础 146
7.2.1 复数 146
7.2.2 同频率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148
7.2.3 正弦量的相量运算 150
7.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153
7.3.1 KCL的相量形式 153
7.3.2 KVL的相量形式 153
7.4 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的电压相量与电流相量的关系 154
7.4.1 电阻元件的电压相量与电流相量的关系 154
7.4.2 电感元件的电压相量与电流相量的关系 155
7.4.3 电容元件的电压相量与电流相量的关系 156
7.5 阻抗和导纳 158
7.5.1 阻抗 158
7.5.2 导纳 159
7.5.3 导纳和阻抗的关系 160
7.5.4 正弦交流电路的性质 161
7.5.5 阻抗或导纳的串联与并联 164
7.6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64
7.6.1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 164
7.6.2 相量图 166
7.6.3 分析示例 167
7.7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172
7.7.1 各种功率的概念 172
7.7.2 功率因数及其提高 175
7.7.3 复功率 178
7.8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179
7.9 谐振电路 182
7.9.1 RLC串联谐振电路 182
7.9.2 并联谐振电路 185
7.9.3 电感线圈和电容器并联谐振 187
本章小结 188
练习与思考 190
习题 192
第8章 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 199
8.1 耦合电感元件 199
8.1.1 互感现象 199
8.1.2 同名端 201
8.1.3 耦合系数 203
8.2 含耦合电感元件电路的分析 203
8.2.1 几种连接情况下的去耦等效电路 203
8.2.2 空芯变压器的分析 206
8.3 理想变压器 209
8.3.1 变压器的原理与应用 209
8.3.2 理想变压器的理想条件与特性方程 209
8.3.3 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性质 210
本章小结 213
思考与练习 214
习题 216
第9章 三相电路 221
9.1 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 221
9.1.1 对称三相电源及其连接方式 221
9.1.2 对称三相负载及其连接方式 223
9.1.3 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 224
9.2 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224
9.2.1 对称三相电路中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 224
9.2.2 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 226
9.3 不对称三相电路简介 231
9.4 三相电路的功率及功率的测量 233
9.4.1 对称三相电路的瞬时功率 233
9.4.2 对称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234
9.4.3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234
本章小结 235
思考与练习 236
习题 237
第10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239
10.1 傅里叶级数提要 239
10.1.1 非正弦周期信号 239
10.1.2 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 240
10.2 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242
10.2.1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 242
10.2.2 非正弦周期量的平均值 243
10.2.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 244
10.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245
10.4 对称三相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简介 247
本章小结 249
思考与练习 249
习题 250
第11章 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 252
11.1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53
11.1.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53
11.1.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56
11.2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259
11.2.1 直流激励作用下的零状态响应 259
11.2.2 正弦激励作用下的零状态响应 264
11.3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266
11.3.1 全响应的两种分解方式 266
11.3.2 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269
11.4 二阶电路分析 274
11.4.1 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74
11.4.2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278
11.4.3 RLC串联电路的全响应 280
本章小结 281
习题 283
第12章 电路暂态过程的复频域分析 288
12.1 拉普拉斯变换 288
12.1.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288
12.1.2 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 289
12.1.3 拉普拉斯变换的一些主要性质 293
12.2 拉普拉斯反变换——部分分式法 296
12.2.1 A(s)=0的根为单实根 296
12.2.2 A(s)=0的根为共轭复根 298
12.2.3 A(s)=0的根为重实根 299
12.3 复频域分析——运算法 300
12.3.1 KCL、KVL方程的运算形式 300
12.3.2 基本电路元件的运算模型 301
12.3.3 运算法举例 302
12.4 网络函数 307
12.4.1 网络函数的定义与分类 307
12.4.2 网络函数的求取 308
12.4.3 网络函数与频率响应 311
本章小结 312
习题 313
第13章 二端口网络 318
13.1 二端口网络的概念 318
13.2 二端口网络的Z、Y、H、T参数方程 319
13.2.1 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方程 319
13.2.2 二端口网络的Y参数方程 322
13.2.3 二端口网络的H参数方程 325
13.2.4 二端口网络的T参数方程 327
13.3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330
13.3.1 Z参数表示的等效电路 330
13.3.2 Y参数表示的等效电路 331
13.3.3 H参数表示的等效电路 332
13.4 二端口网络的级联 332
13.5 有端接二端口网络的分析 334
13.5.1 端口电压、电流的计算 334
13.5.2 二端口网络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336
本章小结 337
习题 338
习题参考答案 343
参考文献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