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佛教简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郭明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7211010029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佛教简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 1
第一章 汉代佛教 1
第一节 佛教的传入 1
目 录 1
第一章 汉代佛教 1
第一节 佛教的传入 1
第二节 汉代译经 3
第二节 汉代译经 3
第三节 关于《四十二章经》 6
第三节 关于《四十二章经》 6
第四节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佛教的贵族——楚王 9
刘英 9
第四节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佛教的贵族——楚王 9
刘英 9
帝刘志 12
帝刘志 12
第五节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佛教的皇帝——汉桓 12
第五节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佛教的皇帝——汉桓 12
第六节 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出家僧人——严佛调 14
第六节 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出家僧人——严佛调 14
第七节 笮融事佛 16
第七节 笮融事佛 16
第八节 从《牟子理惑论》看时人对于佛教的理解 19
第八节 从《牟子理惑论》看时人对于佛教的理解 19
第二章 魏晋佛教 25
第一节 概述 25
第二章 魏晋佛教 25
第一节 概述 25
第二节 魏世(三国)译经 26
第二节 魏世(三国)译经 26
第三节 昙柯迦罗的来华与中国僧人受戒之始 28
第三节 昙柯迦罗的来华与中国僧人受戒之始 28
译师——康僧会 29
第四节 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兼有佛、儒、道三家思想的 29
译师——康僧会 29
第四节 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兼有佛、儒、道三家思想的 29
第五节 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西行求法者——朱士 32
行 32
第五节 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西行求法者——朱士 32
行 32
第六节 两晋译经——兼及竺法护 33
第六节 两晋译经——兼及竺法护 33
第七节 鸠摩罗什及其译经 36
第七节 鸠摩罗什及其译经 36
第八节 晋代《般若》学说与六家七宗 42
第八节 晋代《般若》学说与六家七宗 42
第九节 释道安 47
第九节 释道安 47
第十节 释慧远 52
第十节 释慧远 52
第十一节 法显求法 57
第十一节 法显求法 57
第三章 南北朝佛教 66
第一节 南朝佛教概述 66
第一节 南朝佛教概述 66
第三章 南北朝佛教 66
第二节 南朝译经 75
第二节 南朝译经 75
第三节 梁武帝与佛教 81
第三节 梁武帝与佛教 81
第四节 《三论》学说的再弘传——僧朗与法朗 98
第四节 《三论》学说的再弘传——僧朗与法朗 98
第五节 大本《涅槃》的再治与南方的“佛性”说 103
第五节 大本《涅槃》的再治与南方的“佛性”说 103
第六节 宋译《楞伽》及其思想 107
第六节 宋译《楞伽》及其思想 107
一、真谛及其译经 113
一、真谛及其译经 113
第七节 真谛译经与《摄论》师 113
第七节 真谛译经与《摄论》师 113
二、《摄论》与《摄论》师 115
二、《摄论》与《摄论》师 115
一、“夷夏”之辨 119
一、“夷夏”之辨 119
第八节 “夷夏”之辨与神灭、神不灭之争 119
第八节 “夷夏”之辨与神灭、神不灭之争 119
二、神灭与神不灭的论争 123
二、神灭与神不灭的论争 123
第九节 僧祐与慧皎 127
一、僧祐及其著作 127
一、僧祐及其著作 127
第九节 僧祐与慧皎 127
二、慧皎和他的《高僧传》 130
二、慧皎和他的《高僧传》 130
第十节 北朝佛教概述 135
第十节 北朝佛教概述 135
第十一节 北朝译经 141
第十一节 北朝译经 141
第十二节 《十地经论》与《地论》师 143
一、《十地经论》的翻译 143
一、《十地经论》的翻译 143
第十二节 《十地经论》与《地论》师 143
二、《地论》师的两个派系 146
二、《地论》师的两个派系 146
第十三节 昙无谶与大本《涅槃》 148
第十三节 昙无谶与大本《涅槃》 148
第十四节 昙鸾及其净土思想 150
第十四节 昙鸾及其净土思想 150
一、佛陀系的禅学 152
第十五节 北方禅学——佛陀与达磨 152
一、佛陀系的禅学 152
第十五节 北方禅学——佛陀与达磨 152
二、关于达磨的传说 154
二、关于达磨的传说 154
第十六节二武灭佛 157
第十六节二武灭佛 157
第十七节南北朝时期佛教律学的弘传 160
第十七节南北朝时期佛教律学的弘传 160
一、南朝律学的弘传 161
一、南朝律学的弘传 161
二、北朝律学的弘传 164
二、北朝律学的弘传 164
第四章 隋唐佛教 167
第一节概述 167
第四章 隋唐佛教 167
第一节概述 167
第二节隋代译经 174
第二节隋代译经 174
一、师承 175
一、师承 175
第三节天台宗 175
第三节天台宗 175
二、智?与天台宗 176
二、智?与天台宗 176
三、灌顶与湛然 181
三、灌顶与湛然 181
(一)《法华经》 185
四、天台宗的基本思想 185
四、天台宗的基本思想 185
(一)《法华经》 185
1.“真如缘起”论——客观唯心论的世界观 187
(二)思想 187
1.“真如缘起”论——客观唯心论的世界观 187
(二)思想 187
念三千”) 188
2.“一心三观”——形而上学的认识论(兼及“一 188
2.“一心三观”——形而上学的认识论(兼及“一 188
念三千”) 188
3.“止观”学说——僧侣主义的方法论 191
3.“止观”学说——僧侣主义的方法论 191
五、天台宗的“判教” 193
五、天台宗的“判教” 193
第四节三论宗 196
一、师承 196
一、师承 196
第四节三论宗 196
二、吉藏与三论宗 197
二、吉藏与三论宗 197
1.虚无主义(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一切皆空”与“八不”思想 201
三、三论宗的基本思想 201
1.虚无主义(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一切皆空”与“八不”思想 201
三、三论宗的基本思想 201
2.形而上学的认识论——“二谛”论 203
2.形而上学的认识论——“二谛”论 203
3.折衷主义的“中道”思想 204
3.折衷主义的“中道”思想 204
第五节 三阶教 207
1.信行及其著作 207
一、信行与三阶教 207
1.信行及其著作 207
第五节 三阶教 207
一、信行与三阶教 207
2.所谓“三阶教” 210
2.所谓“三阶教” 210
二、三阶教与无尽藏 212
二、三阶教与无尽藏 212
第六节 唐代译经 215
第六节 唐代译经 215
一、师承 218
第七节 唯识宗 218
一、师承 218
第七节 唯识宗 218
二、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伟人——玄奘 219
二、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伟人——玄奘 219
三、玄奘的继承者——窥基 223
三、玄奘的继承者——窥基 223
1.“阿赖耶识”论与“种子”说——主观唯心论的世界观 225
四、唯识宗的基本思想 225
1.“阿赖耶识”论与“种子”说——主观唯心论的世界观 225
四、唯识宗的基本思想 225
2.“四分”说与“三自性”——形而上学的认识论 228
2.“四分”说与“三自性”——形而上学的认识论 228
3.“五位百法”烦琐的方法论 230
3.“五位百法”烦琐的方法论 230
4.“五种性”说 232
4.“五种性”说 232
5.“转依”说 233
5.“转依”说 233
第八节华严宗 235
一、师承 235
第八节华严宗 235
一、师承 235
二、法藏与华严宗 238
二、法藏与华严宗 238
三、华严宗与《华严经》 240
三、华严宗与《华严经》 240
四、华严宗的基本思想 241
四、华严宗的基本思想 241
1.客观唯心论的世界观 241
2.“四法界”论 241
2.“四法界”论 241
1.客观唯心论的世界观 241
3.“六相”说 244
3.“六相”说 244
五、法藏的“判教” 247
五、法藏的“判教” 247
第九节 禅宗 248
一、传说中的禅宗师承 248
一、传说中的禅宗师承 248
第九节 禅宗 248
1.慧能的简履 250
1.慧能的简履 250
二、慧能与禅宗 250
二、慧能与禅宗 250
2.慧能从“得法”到创宗 252
2.慧能从“得法”到创宗 252
3.关于《坛经》 254
3.关于《坛经》 254
三、禅宗五家 256
三、禅宗五家 256
第十节 律、净土与密宗 259
第十节 律、净土与密宗 259
一、律宗 259
一、律宗 259
1.净土宗的奠基人——道绰与善导 263
二、净土宗 263
1.净土宗的奠基人——道绰与善导 263
二、净土宗 263
2.净土《三经》 264
2.净土《三经》 264
1.开元“三大士” 266
三、密宗 266
1.开元“三大士” 266
三、密宗 266
2.《大日经》 271
2.《大日经》 271
第十一节 唐武宗灭佛 273
第十一节 唐武宗灭佛 273
一、灭佛原因 274
一、灭佛原因 274
二、灭佛步骤 275
二、灭佛步骤 275
三、灭佛结果 276
三、灭佛结果 276
第一节 概述 278
第五章 宋元明清佛教 278
第一节 概述 278
第五章 宋元明清佛教 278
一、宋代禅宗的《灯录》和《语录》 287
第二节 宋代禅宗 287
一、宋代禅宗的《灯录》和《语录》 287
第二节 宋代禅宗 287
二、宋代禅宗的两个支派 295
二、宋代禅宗的两个支派 295
一、宋代天台宗的文献 305
第三节 宋代天台宗 305
一、宋代天台宗的文献 305
第三节 宋代天台宗 305
二、宋代天台宗的师承 308
二、宋代天台宗的师承 308
1.知礼 310
三、知礼、遵式与悟恩 310
1.知礼 310
三、知礼、遵式与悟恩 310
2.遵式 312
2.遵式 312
3.悟恩 314
3.悟恩 314
四、宋代天台宗的“山家”与“山外”之争 315
四、宋代天台宗的“山家”与“山外”之争 315
一、净土宗 318
第四节宋代佛教的其他各宗 318
第四节宋代佛教的其他各宗 318
一、净土宗 318
二、华严宗 323
二、华严宗 323
三、唯识宗 324
三、唯识宗 324
四、律宗 325
四、律宗 325
第五节元代崇佛 326
第五节元代崇佛 326
第六节帝师制度 328
第六节帝师制度 328
第七节元代汉地佛教简况 332
第七节元代汉地佛教简况 332
一、禅宗 337
第八节明代佛教各宗 337
一、禅宗 337
第八节明代佛教各宗 337
(一)明代禅宗的重要著述 338
(一)明代禅宗的重要著述 338
(二)明代禅宗的两个派系——临济与曹洞 341
(二)明代禅宗的两个派系——临济与曹洞 341
1.德宝、圆悟与法藏 342
1.德宝、圆悟与法藏 342
2.慧经与元来、元贤 347
2.慧经与元来、元贤 347
(一)净土宗 356
二、明代佛教其他各宗 356
二、明代佛教其他各宗 356
(一)净土宗 356
(二)天台宗 359
(二)天台宗 359
(三)华严宗 360
(四)唯识宗 360
(四)唯识宗 360
(三)华严宗 360
(五)律宗 361
第九节清初佛教的两个新贵 361
第九节清初佛教的两个新贵 361
(五)律宗 361
一、通琇 362
一、通琇 362
二、道忞 365
二、道忞 365
第十节清代佛教各宗简况 370
一、禅宗 370
一、禅宗 370
第十节清代佛教各宗简况 370
二、净土宗 371
二、净土宗 371
三、天台宗 372
四、华严宗 372
四、华严宗 372
三、天台宗 372
五、唯识宗 373
五、唯识宗 373
六、律宗 374
六、律宗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