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地学大事典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地学大事典
  • 陈国达,陈述彭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3110064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890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9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国地学大事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地学综论卷 1

总论 1

中国地学简史 1

考察 8

近代中国地学家的野外考察 8

当代中国的综合考察 9

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 11

中国人登上世界第一高峰 11

中国的南极考察 11

黄河全程首次徒步考察 12

中国人首漂长江 12

全球最大的人工地物——万里长城 13

大禹治水 13

国土整治、大型工程 13

中国派员参加横穿南极考察 13

京杭运河全线开通 14

江浙海塘的大规模修建 14

中国古城与港市之始建 14

古代名城——隋唐长安城 15

当代中国国土整治 16

葛洲坝水利枢纽建成 16

南水北调工程 16

三北防护林工程 17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18

香港的开山填海造陆工程 18

澳门的填海造陆工程 19

中国原始的自然观 20

盘古开天辟地之传说 20

传说、学说、理论 20

地学知识的产生 21

诸子百家的自然观 22

地球形状、运动的古朴认识 22

天体结构的古代论说 23

西方地圆说传入中国 23

戴文赛之星云说 24

中国古陆形成研究 24

海陆变迁思想的产生 26

中国学者海平面变化研究 26

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研究 27

中国学者关于人类发祥地的争论 27

中华文明发祥地的多中心说 28

华夏族形成时间探研 28

中国原始农牧业产生 29

世界最大栽培植物起源地确立 30

中国传统海洋农业文化提出 32

因地制宜思想的确立 32

自然环境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新论说 32

中国人最早到达美洲之说 33

当代学者的天地生综合研究 33

天地生人系统观的提出 34

著作、刊物 35

地学知识的开始记载 35

地学著作的出现 36

《周易》中的地学思想 36

《尚书·禹贡》问世 37

《山海经》编定 38

《管子》中的地学知识 38

《周髀算经》在天文地球科学上的贡献 39

《太初历》编成 39

屈原著《天问》 39

柳宗元著《天对》 39

《梦溪笔谈》在地学上的贡献 40

地方志中的地学知识 41

《中国方志大辞典》出版 41

二十五史中的地学知识 41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地理门目 42

中国历代舆地丛书的编辑 43

《古今图书集成》中的地理汇编 45

《历体略》问世 46

中国的郦学研究 46

张相文的开创性近代地学教育著作 46

《竺可桢文集》出版 47

《翁文灏选集》出版 47

《新地学》出版 47

李四光的地学论著 48

《中国古宇宙论》问世 48

当代论说地球的著作出版 48

《中国地学论文索引》出版 49

王益厓编纂《地学辞书》 49

近年地学辞书的出版 50

《中国大百科全书》地学各卷出版 51

台湾《中山自然科学大辞典》(地球科学)出版 52

台湾《地球科学名词辞典》出版 52

台湾《地球科学辞典》出版 52

《当代百科知识大词典》中的地学类词 52

《地学基础手册》出版 52

《地学基本数据手册》出版 52

《中国名胜词典》出版 53

《世界名胜词典》出版 53

近年地学刊物的出版 53

中外地学学术机构类书的出版 53

《中国市县手册》出版 53

《世界地学工具书指南》出版 53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选印地学文献 57

当代地学检索类期刊的出版 57

中文版《自然与资源》刊行 58

《地球》杂志创刊 58

《地球科学进展》刊行 58

《南极研究》创刊 59

机构与学术团体 59

中华自然科学社创立 59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成立 5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地球科学部 60

中国科学院成立地学史室 61

中国南极考察委员会成立 61

中国极地研究所建立 62

中国科学院地学情报网建立 62

世界数据中心中国中心建立 62

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成立 62

中国省区自然资源研究机构建立 63

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成立 63

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成立 64

南京大学自然资源研究中心成立 64

兰州大学西北开发综合研究所成立 64

会议 65

中国地学学会机构的成立 65

全国地球科学认识论、方法论讨论会召开 65

华东师范大学国土开发与整治研究室成立 65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65

全国地学哲学学术讨论会召开 66

“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在北京创办 67

南极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召开 67

其他 68

中国古代测时仪器的发明 68

中国古代指南器物的发明 68

中国历法体系的形成 69

全国首次实行夏时制 69

中国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69

中国极轨道卫星发射 70

地球同步卫星发射与接收 70

国土普查卫星发射 70

中国科学技术实验卫星发射 70

中国资源卫星及其应用系统的设计 71

气象卫星应用于资源、环境监测 71

低纬探空火箭实验 71

高空气球探测实验 72

航空遥感技术系统的建立 72

全球变化遥感研究 72

月球上采用中国名称的环形山 73

“宇宙星盘”发明 73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筹建 73

中国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组建 73

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建成 74

中国参加“地球日”活动 74

“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的设置 74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家数据库建成 74

中国地理学发展简史 76

地理学卷 76

总论 76

甲骨文中的地理知识 79

“中国”一词的出现 79

“地理”一词在《周易·系辞》中最早出现 80

地记出现 80

图经出现 80

方志形成 80

总志出现 80

沿革地理学形成 80

方志学形成 81

舆地之学形成 81

裴秀始创中国传统地图学理论基础 81

沈括对地理学贡献 81

徐霞客开辟中国地理学新方向 81

徐松西北地理研究 82

沈壵史地学研究 82

顾炎武对地理学贡献 82

李兆洛研究沿革地理 82

刘献廷提出地理学要阐述“天地之故” 82

杨守敬对舆地之学贡献 83

张相文开辟中国新地理学事业 83

竺可桢为中国近代地理学奠基 83

翁文灏对中国地理学贡献 83

考察 84

中国人首先发现珠穆朗玛峰 84

都实查探黄河源 84

斯文·海定在中国探险考察 84

西北科学考察团考察西北 84

中国首次进行高山考察 85

西藏考察 85

哈·安姆与李承三考察贡嘎山 85

克勒脱纳与林超考察云南和横断山 85

徐近之考察西藏 85

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 86

长江源考察 86

黄河源考察 86

黄果树瀑布考察 86

希夏邦马峰考察 86

云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 86

华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 87

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 87

黄淮海平原考察 87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考察 87

黄土高原地区综合科学考察 87

江苏湖泊资源综合考察 88

鄱阳湖调查 88

黑龙江流域考察 88

新疆考察 88

罗布泊综合科学考察 89

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 89

可可西里综合考察开始 89

中国冰川考察 89

中国冻土考察 90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考察研究 90

中国沼泽考察 90

中国土地资源考察 90

李四光提出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分期 91

研究、学说、理论 91

澳门自然地理考察 91

中国南水北调西线考察 91

中国土地利用调查 91

西沙群岛地理考察 91

胡先骕最早进行中国植物地理区划 92

刘慎谔对中国植物地理学贡献 92

黄汲清提出天山南麓冰川作用和分期 92

吴尚时华南自然地理研究 92

黄秉维、罗来兴黄土地貌研究 93

林超、罗开富率先开展中国自然区划研究 93

郭敬辉、刘昌明中国河流水文地理研究 93

徐近之中国历史气候研究 93

郑作新、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研究 93

林超、陈传康等开拓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 94

刘培桐开拓中国化学地理学研究 94

周廷儒开拓中国新生代古地理研究 94

民学煜中国植物地理研究 94

黄秉维提出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三个方向 94

黄秉维、左大康等热量水分平衡研究 94

赵松乔开拓中国干旱区研究 95

陈吉余开拓中国河口海岸研究 95

杨利普干旱区水资源研究 95

施雅风开拓中国现代冰川研究 95

液雅风等提出中国东部中低山区不存在第四纪冰川 95

任美锷中国地貌研究 96

王乃梁中国构造地貌研究 96

沈玉昌中国地貌区划研究 96

严钦尚中国地貌研究 96

曾昭璇中国地貌研究 96

松花江中游水体汞污染特征调查与控制途径研究 97

长白山高山苔原的发现 97

苏泽霖香港地貌研究 97

唐永銮热带景观研究 97

邹豹君山地地貌研究 97

中国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98

中国城市气候研究 98

丹霞地形研究 98

陈国达“中国岸线问题”发表 98

陈国达提出地貌的大地构造类型划分 99

胡焕庸提出瑷珲-腾冲线是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99

胡焕庸开拓中国人口地理研究 99

严德一边疆地理研究 99

竺可桢提出地理学要为农业生产服务 99

周立三中国农业区划研究 99

吴传钧经济地理研究 100

曾世英等开拓中国地名学研究 100

钟功甫基塘系统研究 100

邓静中中国农业区划研究 100

严重敏城市地理研究 101

李旭旦复兴中国人文地理研究 101

郭来喜、陈传康、杨冠雄等开展旅游地理学理论和区域旅游开发研究 101

佘之祥江苏农业地理研究 101

吴传钧倡导国土研究 101

三江平原农业自然资源遥感调查与综合开发研究 101

梁志强交通地理和城市化研究 102

薛凤璇城市地理研究 102

丁文江最早发现《徐霞客游记》的科学价值 102

谭其骧对中国历史地理学贡献 102

侯仁之对中国历史地理学贡献 102

谭其骧等西汉人文地理研究 103

陈桥驿系统研究《水经注》 103

文焕然研究中国历史生物地理 103

曾昭璇开拓中国历史地貌研究 103

史念海对中国历史地理学贡献 103

谭其骧、邹逸麟等历史时期中国江湖变迁研究 104

陈传康开展区域发展战略理论和案例研究 104

清政府规定在中小学开设地理课 104

黄国璋对中国地理教育贡献 105

吕逸卿对中国高等地理教育贡献 105

李春芬对中国高等地理教育贡献 105

陈尔寿对中小学地理教育贡献 105

著作、地图、刊物 106

《诗经》中地理知识 106

物候记载始于《诗经·豳风·七月》 106

《管子·地员》问世 107

《孙子兵法·地形》问世 107

最早物候专篇《夏小正》 107

《考工记》指出秦岭、淮河是中国动植物分布的重要界线 107

《尚书·禹贡》问世 108

《五藏山经》问世 108

《周礼·职方》问世 108

《吕氏春秋·有始览》问世 108

《穆天子传》问世 108

《尔雅》地理专篇问世 108

《山海经》编定 108

《史记·货殖列传》问世 108

《史记·大宛列传》问世 109

《论衡》中的地理知识 109

《汉书》首创“地理志” 109

《华阳国志》问世 110

《后(续)汉书·郡国志》问世 110

正史地理志陆续问世 110

《汉书·西域志》问世 110

《越绝书》问世 110

《南方草木状》指出南岭是中国植物分布的另一条界线 111

《水经》问世 111

《水经注》问世 111

《西域图记》问世 111

《括地志》问世 111

《元和郡县图志》问世 111

《经行记》问世 111

《蛮书》问世 112

《太平寰宇记》问世 112

《长安志》问世 112

《元丰九域志》问世 112

《吴郡志》问世 113

《岭外代答》问世 113

《桂海虞衡志》问世 113

《乾道临安志》问世 113

《舆地广记》问世 113

《通志》地理专篇问世 113

《严州图经》问世 113

《吴郡图经续记》问世 113

《西游录》问世 114

《长春真人西游记》问世 114

《舆地纪胜》问世 114

《方舆胜览》问世 114

《诸番志》问世 114

《景定建康志》问世 114

《咸淳临安志》问世 114

《大元大一统志》成书 115

《河源志》问世 115

《文献通考》地理专篇问世 115

《临安三志》问世 115

《通鉴地理通释》问世 115

《诗地理考》问世 115

《西使记》问世 115

《齐乘》问世 116

《作京遗迹志》问世 116

《西湖游览志》问世 116

《大明一统志》问世 116

《九边图说》问世 116

《水经注笺》问世 116

《大明一统名胜志》编定 116

《天下郡国利病书》问世 117

《历代帝王宅京记》问世 117

《肇域志》问世 117

《今水经》问世 117

《历代地理沿革表》问世 117

《帝京景物略》问世 117

《徐霞客游记》问世 117

《日下旧闻》问世 118

《柳庭舆地隅说》问世 118

《读史方舆纪要》问世 118

《裨海纪游》问世 118

《禹贡锥指》问世 118

《异域录》问世 118

《汾州府志》问世 119

《皇舆西域图志》问世 119

《全校水经注》问世 119

《水道提纲》问世 119

《海国闻见录》问世 119

《西湖志》问世 119

《日下旧闻考》问世 120

《水经注释》问世 120

《微波榭本水经注》问世 120

《泾县志》问世 120

《山海经笺疏》问世 120

《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问世 120

《唐两京城坊考》问世 120

《蒙古游牧记》问世 121

《柳边纪略》问世 121

《朔方备乘》问世 121

《海国图志》问世 121

《瀛环志略》问世 121

《大清一统志》问世 121

《西域水道记》刊行 121

《合校水经注》问世 122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问世 122

《水经注疏》问世 122

《晦明轩稿》问世 122

《蓬莱轩地理学丛书》问世 122

《中国边疆图籍录》问世 122

《庚子辛丑日记》记有中国最早的物候实测记录 122

《中国水文区划(初稿)》问世 123

《中国地貌区划(初稿)》问世 123

《中国气候区划(初稿)》问世 123

“中国山脉考”发表 123

《地文学》出版 123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问世 123

《中国潜水区划(初稿)》问世 124

《中国土壤区划(初稿)》问世 124

《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与中国昆虫地理区划(初稿)》问世 124

《中国植被区划(初稿)》问世 124

《青藏自然地理资料》出版 124

《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地貌研究》出版 124

《中国沙漠概论》出版 125

《地球概论》出版 125

《中国岩溶研究》出版 125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出版 125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出版 125

《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出版 126

《中国自然地理·土壤地理》出版 126

《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出版 126

《中国自然地理·动物地理》出版 126

《中国自然地理·地下水》出版 126

《中国自然地理·地表水》出版 126

《中国自然地理·地貌》出版 126

《中国自然地理·气候》出版 127

《中国自然地理·古地理》出版 127

《中国自然地理·总论》出版 127

《中国自然地理·海洋地理》出版 127

《中国植被》出版 127

《自然地理新论》出版 127

《西藏自然地理》出版 127

《河流地貌学概论》出版 128

《中国自然区划概要》出版 128

《地形学》出版 128

《三江平原沼泽》出版 128

《岩溶学概论》出版 128

《西藏地貌》出版 128

《中国自然地理》(英文版)出版 129

《中国冰川概论》出版 129

《海南岛自然地理》出版 129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出版 129

《中国的沙漠化及其治理》出版 129

“中国之农业区域”发表 129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出版 130

《苏联经济地理》出版 130

《城市规划原理》出版 130

《工业地理学》出版 130

《中国农业地理丛书》编纂 130

《中华经济地理志》出版 130

“中国公路自然区划”发表 130

《人文地理学论丛》出版 131

《交通运输地理学》出版 131

《城市总体规划》出版 131

《经济地理学主要理论问题研究》出版 131

《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出版 131

《城市规划条例》问世 131

《中国文化地理》出版 131

《商业地理学》出版 132

《经济地理学导论》出版 132

《人文地理学概论》出版 132

《人文地理学导论》出版 132

《中国人文地理概论》出版 132

《海南经济发展战略》出版 132

《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实业计划》出版 133

《徐霞客先生年谱》出版 133

《中国地名大辞典》出版 133

《地理学通论》问世 133

《区位论原理》出版 133

《本国地理》出版 133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出版 134

《内蒙古地理》出版 134

《中国地方志综录》出版 134

《建设地理新论》出版 134

《嘉陵江流域地理考察报告》发表 134

《十年来的中国科学·地理学》出版 134

《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出版 135

《河山集》出版 135

《中国历史地理》出版 135

《中国古方志考》问世 135

《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出版 135

《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出版 135

《历史地理学论集》出版 136

《地理学词典》出版 136

《中国地理学史》出版 136

《中国古代地理学史》出版 136

《中国历史地理论文集》出版 136

《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出版 136

《辞海·地理分册》出版 136

《地理学名词》出版 137

《最新中外地名辞典》出版 137

《世界地名词典》出版 137

《外国地名辞典》出版 137

《遥感大词典》编纂 137

《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地理》出版 137

《海南省——自然、历史、现状与未来》出版 138

《环球地名趣谈》出版 138

《深圳自然资源与经济开发》出版 138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出版 138

《中国地理学》(英文版)出版 138

《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出版 138

《现代应用地理》出版 138

《台湾地理概论》出版 139

《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出版 139

《遥感地学分析》出版 139

《长水集》出版 139

《中国地理学家》出版 139

《中学地理教学法》出版 139

高等教育地理书籍成套出版 139

《马王堆西汉地图》出土 140

《禹贡地域图》问世 140

《兆域图》出土 140

《放马滩秦墓战国末期地图》出土 140

《地形方丈图》问世 141

《木方丈图》问世 141

《海内华夷图》问世 141

《陇右山南图》问世 141

《淳化天下大图》问世 141

沈括制地理模型 141

宋《舆地图》问世 141

《长安图》问世 141

《九域守令图》问世 141

《历代地理指掌图》问世 142

《六经图》问世 142

《禹贡山川地理图》问世 142

《禹迹图》上石 142

《华夷图》上石 142

《严州图经图》问世 142

《地理图》问世 143

《绍兴海道图》成图 143

《平江图》问世 143

《静江府城图》问世 143

朱思本绘制《舆地图》 143

《长安志图》问世 143

《海道指南图》问世 143

《海运全图》问世 144

《皇舆全览图》绘成 144

《万里海防图》问世 144

《广舆图》问世 144

《河防一览图》问世 144

《九边图》问世 144

《杨子器跋舆地图》问世 144

《京城全图》问世 145

《乾隆内府舆图》绘成 145

《皇朝一统舆地全图》问世 145

《七省沿海全图》问世 145

《大清一统舆图》问世 145

《中外舆地全图》出版 145

《中国地图史纲》出版 146

《中国地势图(1∶4000000)出版 146

《申报地图》出版 146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出版 146

《中国历史地图》刊行 146

《中国分省新图》出版 146

杨守敬等编《历代舆地图》问世 146

《水经注图》问世 146

《中华民国新地图》出版 146

《古航海图考释》出版 147

《航空遥感图集(腾冲试验区)》出版 147

《中国历史地图集》出版 147

《陆地卫星影像中国地学分析图集》出版 147

《上海市地图集》出版 147

《山西省自然地图集》出版 147

《海南岛热带自然资源图》出版 148

《专题地图色谱》出版 148

《中国人口地图集》出版 148

《吉林省地方病与自然环境地图集》出版 148

《中国自然地理图集》出版 148

《地图概论》出版 148

首批《中国土地类型图》(1∶1000000)出版 149

《中国古代地图集》(战国至元代)出版 149

《中国自然保护地图集》出版 1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病与环境图集》出版 149

《中国地貌图》(1∶1000000)出版 149

《地图制图参考手册》出版 149

《北京历史地图集(第一集)》出版 149

《中国土地利用图》(1∶1000000)出版 1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地图集》出版 150

《地学杂志》创刊 150

《地学季刊》创刊 150

《方志》创刊 150

《禹贡》创刊 150

《经济地理》创刊 151

《热带地理》创刊 151

《地理研究》创刊 151

《历史地理》创刊 151

《地理集刊》创刊 151

《地理知识》创刊 151

《地理》创刊 151

《地理学报》创刊 151

《地理科学》创刊 151

《世界地理集刊》创刊 152

《冰川冻土》创刊 152

《中国沙漠》创刊 152

《环境遥感》创刊 152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创刊 152

《地域研究与开发》创刊 152

《干旱区地理》创刊 152

《热带地貌》创刊 153

《亚洲地理学家》(英文版)创刊 153

《地理教学》创刊 153

《地理教育》创刊 153

《地理译报》创刊 153

《地名知识》创刊 153

《人文地理》创刊 153

《中国干旱区研究》(英文版)创刊 153

机构与学术团体 154

中国地理研究所成立 154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成立 154

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成立 154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成立 15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成立 154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成立 155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成立 155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成立 155

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成立 155

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成立 155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 155

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 156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成立 156

沙坡头沙漠试验站建立 156

天山冰川观测站建立 156

大屯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建立 156

禹城综合试验站建立 156

广州地理研究所成立 157

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成立 157

河南地理研究所成立 157

洪河沼泽实验站建立 157

太湖研究站建立 157

净月潭遥感试验站建立 157

中山大学地理系成立 158

浙江大学建史地系和史地研究所 158

清华大学地理系成立 158

金陵女子大学地理系成立 158

东南大学地理系成立 158

云南省地理研究所成立 158

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成立 158

西北大学地理系成立 159

中央大学地理系设地理学研究部 159

兰州大学地理系成立 159

南京大学地理系成立 159

湖南大学经济地理系成立 159

河南大学地理系成立 159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成立 160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地理研究所成立 160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成立 160

北京大学地理系成立 160

新疆大学地理系成立 160

全国大学地理系的调整 160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成立 160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成立 161

东北师范大学泥炭沼泽研究所成立 161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亚地理研究所成立 161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成立 161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成立 16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成立 16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成立 162

西南师范大学亚热带生物地理研究所成立 162

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成立 162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成立 162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成立 162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成立 162

华东师范大学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成立 162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成立 163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成立 163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成立 163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成立 163

陕西师范大学暨西北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成立 163

西安外国语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成立 163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地理系等单位建立博士生点 164

香港地理学会成立 164

香港大学城市研究及城市规划中心成立 164

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系及研究所成立 165

中华民国内政部方域司成立 165

中国文化大学地学研究所及地理系成立 165

国家地图集编纂委员会成立 165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系成立 165

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亚洲研究中心成立 165

香港大学地理地质系成立 165

台湾大学地理系及研究所成立 165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国土局 16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规划司成立 16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成立 16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司成立 166

市的出现 166

自治县建立 167

中国地学会成立 167

舆地学会成立 167

旗的建立 167

盟的建立 167

自治州建立 167

自治区建立 167

中华地学会成立 168

中国地理学会成立 168

禹贡学会成立 168

中国地方志协会成立 168

中国地名学研究会成立 168

中国地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成立 169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工作委员会成立 169

中国地理学会化学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 169

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 169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 169

中国地理学会气候专业委员会成立 169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 169

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 169

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成立 169

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会成立 169

中国地理学会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 169

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 170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成立 170

中国地理学会沿海开放地区研究会成立 170

中国地理学会长江流域开发研究会成立 170

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成立 170

中国地理学会山地研究委员会成立 170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 170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成立 170

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成立 170

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成立 170

纪念徐霞客逝世三百周年大会 171

中国地理学会1949年后召开的历届会员代表大会 171

中国地理学会1949年前召开的历届年会 171

会议 171

经济地理科学与教育研究会成立 171

纪念洪堡逝世一百周年大会 172

纪念南森诞生一百周年大会 172

中国地理学会举办暑期中学地理教师短训班 172

中国地理学会召开农业地图学术会议 172

首届国土整治学术会议召开 172

首次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学术讨论会召开 172

纪念张相文逝世五十周年大会 172

首届青年地理工作者会议召开 173

首届城市地理学术讨论会召开 173

国际地理信息系统学术讨论会召开 173

纪念徐霞客诞辰四百周年大会 173

中国地理学会表彰从事地理工作50年的老专家 173

全国第一届计算机地图制图学术讨论会召开 173

竺可桢逝世十周年纪念大会 173

珠江三角洲环境与空间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召开 174

国际交流与合作 174

张骞通西域 174

丝绸之路的开辟 174

法显西行天竺 174

玄奘足遍天竺 175

义净旅行南亚 175

鉴真东渡日本 175

马可·波罗周游中国 175

龙华民等在中国制作现存最早的地球仪 176

利玛窦介绍西方地理知识 176

郑和下西洋 176

汪大渊远航非洲 176

《法显传》问世 177

《大唐西域记》问世 177

《真腊风土记》问世 177

《马可·波罗游记》问世 177

《岛夷志略》问世 177

《瀛涯胜览》问世 178

《西洋番国志》问世 178

《星槎胜览》问世 178

《中国纪行》问世 178

《坤舆万国全图》问世 178

《两仪玄览图》问世 178

《支那历史地理》出版 179

《八省沿海图》出版 179

《坤舆全图》问世 179

《职方外纪》问世 179

《中国新图志》出版 179

《战后新世界》中译本出版 180

《人生地理学原理》中译本出版 180

《人文地理学》中译本出版 180

《地理环境之影响》中译本出版 180

《人种地理学》中译本出版 180

《中国地理基础》出版 180

《英国土地及其利用》中译本出版 181

《普通地理学原理》中译本出版 181

《地表面热量平衡》中译本出版 181

《地理学性质的透视》中译本出版 181

《苏联地理学》中译本出版 181

《自然地理学原理》中译本出版 181

《环境科学导论》中译本出版 182

《古代希腊人的地理学》中译本出版 182

《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中译本出版 182

《现代自然地理学》中译本出版 182

《近代地理学创建人》中译本出版 182

《地理学思想史》中译本出版 182

《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中译本出版 182

《地图制图学概论》中译本出版 182

《经济地理学》中译本出版 183

《地理学理论问题》中译本出版 183

《地图学原理》中译本出版 183

《地理学中的解释》中译本出版 183

克勒脱纳对中国地理教育的贡献 183

费师孟对中国地理教育的贡献 183

国际地理联合会恢复中国会籍 184

中国等四国发起成立国际冻土协会 184

中国地理学会对应国际地理联合会委员会成立 184

中国加入国际地理联合会 184

伊萨琴科在中国举办自然地理教师进修班 184

中国冰川学家加入国际冰川学会 184

中国代表当选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 185

首届海内外华人地理研究与发展研讨会在香港召开 185

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亚太区域会议首次在北京召开 185

其他 185

郡县制确立 185

州制确立 185

道(路)制确立 186

省制确立 186

经济特区建立 186

中国沿海开放地带形成 186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建成县界数据库 186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流水地貌实验室建成 187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实验技术系统初步建成 187

中国科学院组织制图自动化系列设备的研制 187

广东封开、广州、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建立 187

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授予任美粤维多利亚奖章 187

台湾嘉义、花莲北回归线标志建立 187

地质学卷 189

总论 189

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 189

法规、政令 191

《周礼》的矿业制度 191

《管子》的“官山海”政策 191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矿业政策 191

汉代的矿业政策 192

魏晋南北朝的矿业政策 192

秦代的矿业政策 192

隋唐的矿业政策 193

宋代的矿业政策 193

辽金的矿业政策 194

元代的矿业政策 194

明代的矿业政策 195

清代的矿业政策 195

清末矿法的制订 196

民国矿法的公布 197

国务院颁布《矿山安全条例》 197

地质矿产部颁布《矿山安全条例》试行细则 19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公布 197

清末外国人对中国矿产资源的调查 198

李希霍芬在中国的地质地理考察 198

考察、发现、勘查、开发 198

庞培勒在中国的地质调查 199

维里士在中国的地质考察 200

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地质调查 200

祁连山地区综合地质考察 200

秦岭山及四川地质调查 201

中国首次组队对西藏进行地质考察 201

地质部西南第四纪冰川考察 202

清末民营矿业的兴起 202

李鸿章、沈葆桢、左宗棠奏请开采煤铁矿 202

李鸿章试办河北磁州煤铁矿 202

盛宣怀督办湖北广济、兴国煤矿 202

清末的官办矿业 203

张之洞派员勘查湘鄂赣陕矿产 203

抚顺煤矿的发现与开发 204

大同煤田的发现、勘查和开发 204

清末的有色金属开采 204

本溪湖煤铁矿的开发 204

清末的金银矿开采 204

平顶山煤田的发现与勘查 205

准噶尔煤田的发现与勘查 205

开滦煤矿的发现、勘查和开发 205

淮南煤田的发现与勘查 206

六盘水煤田的勘探 206

四川中梁山煤矿的勘探 206

淮南八公山煤田的发现 207

山东枣庄煤矿的发现、勘查和开发 207

河南焦作煤矿的发现、勘查和开发 207

山西阳泉煤矿的发现、勘查和开发 207

宝鼎煤田勘探会战 208

内蒙古准格尔煤田的发现和勘查 208

江西萍乡煤矿的发现、勘查和开发 208

四川油、气田的开发 209

延长油矿的发现与开发 209

玉门油田的发现与开发 209

茂名油页岩的勘查与开发 210

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 210

青海油田的发现与开发 210

吉林油田的发现 210

大庆油田的发现与开发 210

胜利油田的发现与开发 211

华北油田的发现与开发 212

大港油田的发现与开发 212

中原油田的发现与开发 212

江苏油田的发现 213

长庆油田的发现与开发 213

江汉油田的发现与开发 213

辽河油田的发现与开发 213

河南油田的发现 214

放射性矿化显示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214

羊八井地热田的勘探、开发和利用 214

大冶铁矿的勘查与开发 214

庞家堡铁矿的勘查与开发 215

鞍山铁矿(鞍山-本溪铁矿)的勘查与开发 215

白云鄂博铁矿的发现和勘查 215

攀枝花铁矿的发现和勘查 215

冀东铁矿的发现和勘查 215

石碌铁矿的发现和勘查 215

大红山铁矿的发现和勘查 216

铬铁矿普查勘探会战 216

西藏罗布萨铬铁矿的发现和勘查 216

马坑铁矿的发现和勘查 216

宁芜铁矿的发现和勘查 216

镜铁山铁矿的发现和勘查 216

富铁矿会战 217

遵义锰矿的发现和勘查 217

广西下雷锰矿的发现和勘查 217

辽宁瓦房子锰矿的发现和勘查 217

胶东金矿的开发 218

迁西金厂峪金矿的发现和勘查 218

小秦岭金矿的发现和勘查 218

漠河金矿的开发 218

河南破山银矿的发现与开采 219

中条山铜矿的发现和勘查 219

夹皮沟金矿的发现与开采 219

金瓜石金矿的发现和勘查 219

江西铜厂铜矿的发现和勘查 220

海南岛琼州大艳山铜矿的开发 220

东川铜矿的发现和勘查 220

白银厂铜矿的发现和勘查 220

多宝山铜矿的发现和勘查 220

玉龙铜矿的发现 221

金川镍矿的发现 221

黄沙坪铅锌矿的发现和勘查 221

兰坪铅锌矿的发现和勘查 221

水口山铅锌矿的发现和勘查 221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的发现和勘查 222

柿竹园多金属矿的发现和勘查 222

锡铁山铅锌矿的发现和勘查 222

桃林铅锌矿的发现和勘查 222

洒顶厂铅锌矿的发现和勘查 222

瑶冈仙钨矿的发现 223

西华山钨矿的发现和勘查 223

富贺钟锡矿的勘查 223

大厂锡矿的发现和勘查 223

个旧锡矿的开发 224

杨家杖子钼矿的发现和勘查 224

大黑山铝矿的发现和勘查 224

金堆城钼矿的发现和勘查 224

栾川钼矿的发现和勘查 224

锡矿山锑矿的勘查 225

黔东湘西汞矿的发现和勘查 225

白云鄂博稀有、稀土金属矿的发现和勘查 225

昆阳磷矿的发现 225

湘西发现金刚石砂矿 226

浏阳磷矿的发现 226

山东发现金刚石原生矿 226

开阳磷矿的发现 226

襄阳磷矿(荆襄磷矿)的发现 226

绵阳磷矿的发现 226

辽南发现金刚石原生矿 227

鄂西发现大型硒矿床 227

鸡西柳毛石墨矿的发现和勘查 227

河南西南部蓝石棉矿的发现和勘查 227

新疆宝石和玉石的开发 228

南阳玉的发现和开发 228

密玉的发现和开发 228

密县天然油石的发现和开发 228

国家决定加速查明新疆矿产资源 229

吉林陨石雨的考察与研究 229

吴城天然碱矿的发现和勘查 229

赣南大盐矿的发现 229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地质勘察 230

淮河流域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地质勘察 230

新安江流域及新安江水库工程地质勘察 231

官厅水库工程地质勘察研究 231

黄河三门峡水库工程地质勘察 231

密云水库工程地质勘察 231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地质勘察 231

宝鸡-成都铁路工程地质勘察 231

成都-昆明铁路工程地质勘察 232

大瑶山深埋复线隧道工程地质勘察 232

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地质勘察 232

南京长江大桥工程地质勘察 232

放射性化探技术——氡法的创立和发展 233

γ测量在中国创立和发展 233

放射性化探技术勘查油气田在中国的建立和开发 233

放射性水化勘探技术在中国的建立和开发 233

创造、研制 234

卓筒井的发明 234

地质领域中子活化分析技术的创立 234

中国第一个铀矿石铀量分析方法的诞生 234

硫-锑试金光谱法研制成功 235

压磁应力计73-1型的研制 235

磁团聚重选法试验成功 235

放射性化探技术——氦法的创立 235

金川矿区地应力测量 235

非稳定流理论在水文地质计算中的应用 236

超基性岩标准物质的研制 236

放射性矿基准系列模型首次建成 236

同位素地质年龄标准样品的研制 237

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生产的FD-123型航空伽玛能谱仪的研制 237

车载伽玛能谱测量系统的研制 237

中国小口径金刚石钻探技术开发 237

受控定向钻探技术试验成功 237

全方位受控定向孔的应用 238

首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矿产资源遥感项目 238

研究、学说、理论 238

《管子》的地质思想 238

《山海经》的地质思想 239

《神仙传》的海陆变迁思想 239

《水经注》的地质思想 239

沈括的地质思想 239

《天工开物》的地质思想 240

鲁迅与地质学 240

朱熹的“灾变论” 240

葛利普脉动学说的提出 241

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建立和发展 241

中国?科研究的创始 241

地质力学理论的建立 242

多旋回构造运动说的创立和发展 242

地洼学说的建立 242

构造迁移论的提出 243

波浪状镶嵌构造说的建立 243

断块构造学说的提出 243

层控矿床理论及其应用 244

同生成矿理论的引进与发展 244

外生矿床陆源汲取成矿论的提出 244

成矿系列理论的提出 245

粉岩铁矿模式的建立 245

多因复成矿床概念的提出 245

动力成岩成矿理论的提出 246

朱熙人对中国铜矿的分类 246

谢家荣对中国铁矿的分类 246

南延宗对中国银铅锌矿床的分类 247

泰山群和泰山杂岩的研究 247

鞍山群的建立 248

阜平群的建立 248

五台群的建立 248

滹沱群的建立 249

中国震旦系的建立 249

中国寒武系的建立 249

中国奥陶系的建立 250

中国志留系的建立 250

中国三叠系的建立 251

中国二叠系的建立 251

中国石炭系的建立 251

中国泥盆系的建立 251

中国侏罗系的建立 252

中国白垩系的建立 252

中国第三系的建立 252

中国第四系的建立 253

云南昆阳寒武-前寒武系梅树村剖面的建立 253

广西南边村泥盆-石炭系界线剖面的建立 253

中国东南部红色岩层的划分 254

南岭花岗岩的研究 254

香花石和香花岭岩的发现 254

葡萄石晶体结构的发现 254

印支运动的提出 255

吕梁运动的提出 255

五台运动的提出 255

铂族新矿物的发现 255

燕山运动的提出 256

喜马拉雅运动的提出 256

板块构造学说的引进及应用 256

用地质力学预测隐伏矿床 256

华北地区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研究 257

上海地面沉降勘察研究 257

沿海重点建设城市及经济特区环境地质研究 257

南通环境地质研究 257

长江三角洲的历史地质环境研究 258

著作、刊物 258

“地质”一词在中国的最早出现 258

“中国地质略论”发表 259

《地学浅释》出版 259

《矿政辑略》出版 259

《地理全志》出版 259

《中国矿产志》出版 260

“中国南部二叠纪地层”发表 260

《中国地质学》出版 260

《石雅》和《古矿录》出版 260

《中国北部寒武纪动物化石》出版 261

《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出版 261

《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出版 261

《普查须知》出版 262

《火成岩》出版 262

《中国固体矿床水文地质分类》出版 262

“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发表 262

《冰期之庐山》出版 262

《旋卷构造及其他有关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系复合问题》出版 262

“从构造体系的观点探讨中国石油勘探远景”发表 263

《地台活化说及找矿意义》出版 263

《变质岩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工作方法》出版 263

《地质力学概论》出版 263

《祁连山地质志》(1~4卷)出版 263

《不透明矿物晶体光学》出版 264

《数学地质引论》出版 264

“中国西北和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发表 264

《中国区域地层表》出版 264

《透明矿物显微鉴定表》出版 265

《成矿构造研究法》出版 265

《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出版 265

《遥感原理和工程地质判译》出版 265

《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出版 265

《地质力学与地壳运动》出版 266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教程》出版 266

《中国地层》出版 266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出版 266

《亚洲地质》出版 266

《系统矿物学》出版 267

《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出版 267

《我国金矿成矿规律的初步研究》出版 267

分省(市、自治区)《区域地质志》的编制出版 267

《金川矿区应力测量与构造应力场》出版 268

《隐伏矿床预测》出版 268

《中国大地构造》出版 268

《中国及邻区特提斯海的演化》出版 268

《断陷盆地分析与煤聚积规律》出版 268

《中国大地构造问题》出版 269

《地质成果系列》出版 269

《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文集》出版 269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研究文集》出版 269

《中国矿床》出版 269

《中国黄土》出版 269

《许杰笔石论文集》出版 270

《第四纪冰川与第四纪地质论文集》出版 270

《国土普查卫星资料应用研究》(第一集)出版 270

《滇南矿厂图略》出版 270

“直隶地质图”和“直隶矿产图”发表 271

《中国地质图》(1∶3000000)出版 271

《中国大地构造图》(1∶4000000)出版 271

《中国古地理图》出版 271

《中国地质矿产图件》(1∶3000000)出版 271

《中华人民共和国构造体系图》(1∶4000000)出版 272

《亚洲地质图》(1∶5000000)出版 272

《中国铀矿成矿规律图》的编制 2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1∶4000000)出版 272

《中国大地构造图(按地洼学说编制)》(1∶4000000)出版 273

《中国大地构造图》(1∶4000000)及其说明书出版 27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出版 273

《中国构造体系与地震图》(1∶4000000)出版 273

《中国陆地线性构造图》(1∶4000000)出版 274

《亚洲大地构造图》(1∶8000000)出版 274

《中国陆地卫星像片图册》出版 2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毗邻海区构造体系图》(1∶2500000)出版 274

《中国古地理图集》出版 274

《中国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图》(1∶500000)及说明书出版 275

《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1∶4000000)出版 275

《中国岩溶——景观、类型、规律》出版 275

《中国变质地质图》(1∶4000000)出版 275

《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学图》(1∶4000000)出版 276

《中国水文地质图》(1∶4000000)出版 276

《中国黄淮海平原地貌、第四纪地质、岩相古地理图集》(1∶1000000~1∶8000000)出版 276

《中国工程地质图》(1∶4000000)及说明书出版 276

《地质矿物学大辞典》出版 276

《中国地质学会志》出版 277

《英汉地质词典》出版 277

《地质辞典》出版 277

《地质论评》创刊 278

《矿测近讯》创刊 278

《地质学报》创刊 27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创刊 278

《探矿工程》创刊 278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出刊 279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创刊 279

《中国地质》创刊 279

《地质科学》创刊 279

《中国地质报》创刊 279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创刊 280

《中国岩溶》创刊 280

《矿床地质》出刊 280

《岩矿测试》创刊 280

《中国地质矿产年鉴》创刊 280

《岩石矿物学杂志》刊行 280

《中国地质文摘》创刊 281

机构与学术团体 281

清政府设立的矿务机构 281

中国最早建立的矿务总局 281

民国时期各省地质调查机构的建立 282

中央地质调查所的创建 282

实业部地质科的设置 282

日本侵华期间在中国设置的地质机构 282

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的建立 283

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的设立 2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的建立 283

地质部各大区地质局的设立 284

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设立 284

地质部成立普查委员会 285

全国石油地质委员会的设立 28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局的设立 285

地质部建立航空物探大队 285

地质矿产部设立矿产开发管理局 285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的建立 286

中国铀矿地质管理及科研机构的创建 286

地质矿产部地质遥感中心成立 286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建立 286

冶金工业部设立地质局 287

建筑材料工业部设立地质局 287

煤炭部设立地质局 288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设立地质局 288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建立 288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的建立 289

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建立 289

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的建立 290

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的建立 290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的建立 291

地质矿产部勘探技术研究所的建立 29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的建立 291

地质力学研究所的建立 291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的建立 292

石油地质研究所的建立 292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的建立 292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的建立 292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的建立 292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的建立 293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的建立 293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的建立 293

地质矿产部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的建立 293

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的建立 294

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的建立 294

地质矿产部北京计算中心的建立 294

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的建立 295

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院的建立 295

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矿产经济研究院的建立 295

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的建立 295

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的设立 296

核工业部北京地质研究院的成立 296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成立 296

国家建材局成立地质研究所 296

化学工业部成立化工矿产地质研究院 297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建立 297

冶金工业部天津地质研究院成立 297

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高级咨询中心的建立 297

地质出版社成立 297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建立 298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建立 298

西北大学地质系建立 299

台湾大学理学院地质学系建立 299

清华大学地质系建立 299

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建立 299

中山大学地质系建立 299

兰州大学地质系建立 300

南京地质探矿专修学校建立 300

中国矿业大学煤田地质系建立 300

中国地质大学建立 300

长春地质学院建立 300

中南工业大学地质系建立 301

石油大学石油勘探系建立 30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建立 301

成都地质学院建立 301

同济大学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建立 302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质系建立 302

华东地质学院建立 302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建立 303

阜新矿业学院地质测量工程系建立 303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勘探系建立 303

河北地质学院建立 303

西安地质学院建立 303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建立 304

中国地质学会建立 304

中国石油学会建立 306

中国煤炭学会建立 306

中国岩石圈计划全国委员会成立 306

中国地洼学说研究会成立 306

国际发展地球科学家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成立 307

地质学史研究会成立 307

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成立 307

国际全球沉积地质计划中国委员会成立 307

中国地质机械仪器质量管理协会成立 307

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成立 307

2000年中国地质研究会成立 308

地质科技管理研究会成立 308

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 308

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 308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 309

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 309

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 309

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 309

中国地质学会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 309

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 309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310

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 310

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 310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 310

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 310

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成立 311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 311

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 311

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311

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311

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成立 311

中国地质学会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 312

中国地质学会矿产资源保护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成立 312

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成立 312

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成立 312

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 312

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 312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科普工作委员会成立 313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制图专业委员会成立 313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工作委员会成立 313

中国地质学会矿产勘查专业委员会成立 313

中国地质学会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 313

中国地质学会古地磁专业委员会成立 313

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 313

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 314

会议 314

西汉的“盐铁会议” 314

中国地质学会年会的举行 314

中国地质学会特别会议宣布北京猿人的发现 318

中国地质学会历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 318

地质部召开第一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 318

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召开 319

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召开 319

中国元古时期地层分类命名会议召开 320

第一届全国矿产会议召开 320

第二届全国矿床会议召开 320

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召开 320

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召开 321

第四届全国矿床会议召开 321

第一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召开 321

第一届全国地洼构造与成矿学学术讨论会召开 322

全国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学术会议召开 322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研究工作座谈会召开 322

首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召开 322

第一届全国构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召开 322

第三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召开 322

第二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召开 322

中国地质学会庆祝成立60周年大会 323

丁文江诞辰100周年纪念 323

章鸿钊诞辰110周年纪念会举行 323

翁文灏100周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举行 324

纪念李四光诞辰100周年大会召开 324

国际交流与合作 324

中国地质学家首次参加国际地质会议 324

中国派员参加第18届国际地质会议 326

中国参加第25届国际地质大会 326

中国参加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 326

中国参加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 326

中国参加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 326

国际中生代、新生代地质讨论会召开 327

国际花岗岩地质和成矿关系学术讨论会召开 327

钨矿国际地质讨论会召开 327

第五届国际磷块岩学术讨论会召开 328

国际前寒武纪地壳演化讨论会召开 328

首届在中国召开的国际遥感地质专业学术会议 328

国际锡矿地质讨论会召开 328

第11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召开 328

国际末前寒武系及寒武系地质讨论会召开 329

国际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讨论会暨第三届全国构造地质大会召开 329

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第21届大会召开 329

第一届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学术讨论会召开 330

中苏签定联合在中国境内进行铀矿普查、勘探的协定 330

中苏合作进行黑龙江流域地质考察 330

中法合作开展喜马拉雅地质构造与地壳上地幔的形成演化研究 330

其他 331

清末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矿区的条约、协定和合同 331

中美合作进行南海地质调查 331

中日签定关于铀矿资源区域普查技术合作协议 331

清末矿权的丧失 332

清末的收回矿权运动 333

中国地质矿业教育的开端 334

民国时期的地质教育 334

葛利普奖章设立 335

赵亚曾奖金设立 335

丁文江奖金设立 335

中国地质学会奖学金设立 335

许德佑、陈康、马以思纪念奖设立 336

地质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建立 336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设立 336

武陵源国家地质公园建立 336

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自然保护区”建立 337

总论 338

中国地球物理学发展简史 338

法规、政令 338

中国地震区建筑设计规范(草案)编成 338

地球物理学卷 338

国家地震局颁布《震情分析预报工作管理条例》 339

地电台站观测技术规范的修订 339

国家地震局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 339

考察、调查、勘探、实验 339

翁文灏一行首到1920年海原大地震区考察 339

河北邢台大地震考察 340

中国地震考察组赴智利、南极考察 340

1966年邢台大地震后开创中国地震的群测群防工作 340

山丹大地震的记录与考察 340

郭增建等赴1920年海原大地震区考察 340

国际饥饿救济协会成员赴海原大地震区调查 340

中国火山活动的历史记载 341

卡尔达西火山的考察 342

西藏地热综合考察 342

中国地球物理勘探工作之初创 3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建时期的物探工作 342

中国重力勘探进展迅速 343

中国航空磁测的进展 343

中国电法勘探的进展 343

中国地面磁法勘探的进展 344

中国放射性勘探的进展 344

中国工程地震勘探的进展 344

中国航空物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345

中国石油电法勘探的开展 345

中国海上地震勘探的开展 345

中国三维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