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的地形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曾昭璇著;黄衍辉责任编辑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ISBN:12182·3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471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5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的地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1
概说 5
第一章 中国地形的一般特征 8
一、五类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8
(一)高寒多雨的山地 8
(二)低矮的山地——丘陵 9
(三)平顶的高地——高原 10
(四)肥沃的平原 11
(五)我国的聚宝盆——盆地 11
二、西高东低的三级阶梯地形 13
(一)世界唯一的最高的地形面——青藏高原 15
(二)破碎的第二级地形面 16
(三)低平的第三级地形面 17
(四)为什么我国地形会分为三级 19
第二章 “一带三弧”的山文系统 22
一、五千公里的昆仑—秦岭东西山系 27
(一)中国的脊柱——昆仑山 27
(二)南北分界的山岭——秦岭 29
二、古老褶皱的蒙古弧山文系统 36
(一)金山——阿尔泰山 36
(二)西王母的山——天山 37
(三)祁连山——又是一座天山 41
(四)黄土高原上耸峙的六盘山 42
(五)我国林区大兴安岭 43
(六)险峻的太行诸山 44
(七)日本海的海岸山脉——长白山地 45
(八)千里松林的阴山山脉 47
三、年青高大的西藏弧形山文系统 48
(一)世界上最高而又年青的喜马拉雅山系 48
(二)众水之源——冈底斯山 54
(三)念青唐古拉山 55
(四)冰川世界的喀喇昆仑山 56
(五)高原的脊骨——唐古拉山脉 59
(六)西藏弧形山系发育模式 60
四、向西突出的华南弧形山文系统 61
(一)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 62
(二)东亚最高山——台湾中央山系 69
(三)云贵高原上的脊岭——乌蒙山 71
(四)川东褶皱带中的华蓥山 72
(五)云雨巫山十二峰——巫山山脉 73
(六)丘陵地上的华南弧形山地 75
(七)华南弧北翼避暑名山——庐山、黄山、天目山 77
五、中国的名山 87
(一)各种形式的断块山 87
(二)褶皱群山——罗平山脉、大瑶山、贺兰山 92
(三)两种穹窿山地——五岭和西大明山 95
(四)岩石性质影响的蚀余山——丹霞山、武夷山、雁荡山、九嶷山、峨眉山 97
六、中国的火山 106
(一)火山的形态及成因 106
(二)我国的活火山 108
(三)我国的死火山 115
第三章 西部“高原中国”——壮阔的四大高原 124
一、世界的高极——青藏大高原 124
(一)世界上快速上升的年青大高原 125
(二)高原上的川地形冰 128
(三)高原上的冻土地形 132
(四)内陆流域、湖泊众多 136
(五)青藏高原的地形分化 141
二、华南弧包绕的热带性高原——云贵高原 148
(一)断裂破碎了的云南高原——两级夷平面 149
(二)湖盆和“坝子” 150
(三)被溶蚀的高原——岩溶地形 154
三、世界著名的牧区——蒙古高原 163
(一)石砾荒漠——戈壁 164
(二)蒙古高原两级地面——蒙古剥蚀面、戈壁剥蚀面 168
(三)高原上三大广场——居延海、二连和呼伦贝尔他拉 170
(四)鄂尔多斯高原——蒙古高原的河南部分 172
(五)塞上江南——河套(前套、后套、西套) 173
(六)欧亚交通孔道(丝绸之路)——河西走廊 177
(七)蒙古高原上的沙漠 182
四、世界古文化起源区之一——黄土高原 190
(一)年青的高原 191
(二)黄土高原上三大地形类型——山、原、川 192
(三)黄土塬的三大侵蚀切割地形类型——原、梁、峁 194
(四)八百里秦川渭河谷地—— 196
(五)地堑群所成的汾河谷地 201
(六)地形阶梯上的裂点——龙门和壶口瀑布 202
(七)“九曲黄河”的丰富水力资源 203
(八)黄土高原的分区 205
第四章 祖国富饶的聚宝盆——西部四大盆地 206
一、亚洲的心脏——塔里木盆地 207
(一)山前平原的戈壁滩 208
(二)横过戈壁的“丝绸之路”——绿洲带 209
(三)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218
(四)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 221
(五)中国的大耳朵——迁移湖罗布泊 225
(六)石蘑菇和风城地貌 230
(七)世界最低地点之一——吐鲁番盆地 231
(八)哈密瓜产地——哈密盆地 234
二、我国主要牧区——准噶尔盆地 235
(一)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236
(二)戈壁滩和山前平原 238
(三)游移湖——玛纳斯湖和艾比湖 239
(四)额尔齐斯河与布伦托海 240
(五)准噶尔西部谷地的风口 241
三、高原上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 243
(一)高原上的盆地 243
(二)盐滩与沼泽地 244
(三)农牧中心的山前平原 245
(四)戈壁滩和沙漠地形 246
(五)风蚀劣地和“风城”地形 247
(六)双子湖——干旱区的交替湖 248
四、天府之国——四川盆地 250
(一)亿年以上的古老红盆地 250
(二)红盆地中部的“方山”丘陵 254
(三)川东平行岭谷褶皱山区 255
(四)天府之国——成都平原 256
(五)世界最大水电站坝址之一——长江三峡 260
(六)三峡桔乡——秭归红盆地 266
(七)黄陵庙花岗岩石蛋河床奇景 268
(八)三峡的形成历史 270
第五章 东南半壁的五大丘陵地 272
一、辽东半岛的脊骨——辽东丘陵地 272
(一)丘陵区内古老的河流 273
(二)丘陵地边缘的断裂活动 274
(三)丘陵地上升的证据——夷平面和多级阶地 275
(四)多次海侵形成的辽东半岛 275
二、半岛上的丘陵地——山东丘陵地 278
(一)鲁东和鲁中丘陵地 279
(二)打碎了的盾——鲁中穹窿丘陵地 280
(三)鲁东花岗岩丘陵地 285
(四)纵贯半岛的胶莱运河平原 286
三、华南弧北翼的江南丘陵地 288
(一)一对地貌相似的湘、赣丘陵地 289
(二)工农业生产基地的红层盆地 290
(三)湘中红土丘陵地 292
(四)苍茫赣水 293
(五)红盆地中的“丹霞地形”的分布 294
(六)暴流的“崩岗”、冲沟与水土保持 297
四、东南沿海的浙、闽丘陵地 298
(一)火成岩特多的沿海丘陵地 299
(二)丹霞地形发育的浙、闽红盆地 303
(三)丘陵地中的河谷盆地——邵武、建瓯 305
(四)丘陵包绕的濒海平原 306
(五)放射入海的丘陵地中山溪群 308
五、“桂林山水”点缀着的两广丘陵地 312
(一)“桂林山水”的形成 313
(二)峰林石山的分类——峰林石山、峰丛石山 322
(三)阶地上可恶的“土洞” 325
(四)水土流失、崩岗发育的花岗岩丘陵 328
(五)火山点缀着的玄武岩低丘台地 329
第六章 四海之滨的四大平原 333
一、南临渤海的东北大平原 334
(一)“北大仓”的三江平原 334
(二)多次成湖的松嫩平原 336
(三)古海湾上形成的辽河平原 337
二、跨连黄、渤两海的华北大平原 338
(一)黄河扇形平原 340
(二)淀泊众多的海河平原 348
(三)根治中的淮河平原 355
三、江湖连串的长江河谷平原 363
(一)江汉平原——中国经济的心脏区之一 363
(二)鄱阳湖形成与赣江下游平原的淹没 373
(三)湖泊、汊道组成的皖苏平原 376
(四)长江口三角洲 380
(五)向漏斗湾形态发展的杭州湾 390
四、南海明珠——珠江三角洲平原 394
(一)珠江三角洲发育的模式 396
(二)热带内的西北江三角洲 398
(三)东江典型的三角洲 405
(四)珠江三角洲出口的八“门”地形 406
第七章 漫长的海岸 众多的岛屿 408
一、一万八千多公里长的海岸线 408
(一)优良的海岸及其类型 409
(二)“华南型”山地港湾海岸 411
(三)油田广布的沙泥质平原海岸 417
(四)热带的珊瑚礁海岸 425
(五)水上森林——红树林海岸 430
二、五千多个大陆岛和海洋岛 432
(一)东南沿海两大宝岛——台湾和海南岛 433
(二)我国南北沿岸的五大岛群 442
(三)南海四大珊瑚群岛 452
(四)太平洋上两大火山岛链地形 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