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银川地区:过去、现在及未来 晚第四纪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特征和规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银川地区:过去、现在及未来  晚第四纪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特征和规律
  • 耿侃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测绘出版社
  • ISBN:7503005106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19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银川地区:过去、现在及未来 晚第四纪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特征和规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区域自然环境演化的地学背景 单鹏飞 1

一、地质构造的空间格局与沉积特征 1

(一)地质构造的空间格局 1

(二)区域沉积的基本特征 3

二、银川地堑的形成与演化 6

三、区域古地貌基本轮廓 7

四、银川地区的新构造运动 8

(一)区域东西向新构造活动的地貌表现与断层活动方式 9

(二)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空间组合特征与新构造运动 11

第二章 地貌-沉积结构的区域分异 杨志荣 16

一、地貌-沉积结构的水平分异 16

(一)地貌-沉积结构的东西带状分异 16

(二)地貌-沉积结构的南北块状分异 23

二、地貌-沉积结构的垂向分异 24

(一)冻融作用带 25

(二)流水作用带 25

(三)风水两相作用带 26

(四)风蚀风积作用带 26

三、双向分异组合与地理环境的相关关系 27

(一)地理环境对地貌-沉积结构垂向分异的控制 27

(二)地理环境对东西带状分异的影响 30

(三)人类物质文化环境对双向分异组合的影响 30

第三章 气候地貌演化的基本规律 耿侃单鹏飞邱维理 31

一、冰缘地貌的发育与演化 31

(一)冰缘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31

(二)冰缘地貌演化序列与分期 34

二、冰川地貌的发育与演化 36

(一)贺兰山冰斗地貌类型的新发现 36

(二)冰川发育条件分析 38

三、风沙地貌基本特征 40

(一)河东沙区 40

(二)平原沙区 42

(三)山间盆地风蚀区 43

第四章 自然环境演变的物质表现 耿侃降廷梅刘敬中陈育峰 45

一、自然环境与沉积体系 45

(一)山区沉积体系 45

(二)川区沉积体系 48

二、沉积序列的环境信息 49

(一)孢粉组合的主要特征 49

(二)常量元素的基本特征 56

(三)微量元素的基本特征 66

(四)CaCO3和HCO?、SO?-的基本特征 70

三、人类物质文化遗存 73

(一)区域物质文化特色 75

(二)物质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77

四、沉积剖面的时序转换 79

(一)剖面时限和沉积速度 79

(二)时序剖面的建立与对比 80

(三)环境演变信息的综合时序图 81

第五章 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与规律 耿侃降廷梅刘敬中 91

一、环境演变分析的基本原则 91

(一)多指标综合分析原则 91

(二)自然地理地带性分析原则 92

二、自然环境演变指标的确定 95

(一)气候地貌方面的指标 95

(二)孢粉植被方面的指标 98

(三)地球化学方面的指标 100

三、区域古地理环境演变 108

(一)贺兰山区 108

(二)银川平原区 112

四、区域自然地带的立体演化 116

(一)20000—18500aB.P.垂直自然地带结构 116

(二)4500aB.P.前后垂直自然地带结构 119

(三)250年来垂直自然地带结构 121

(四)区域自然地带立体演化的基本规律 124

第六章 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 温晋林耿侃 125

一、秦汉以来农牧业的波动与交替 125

(一)秦汉农牧业更迭剧变时期 125

(二)魏晋南北朝畜牧业持续发展时期 126

(三)隋唐灌溉农业持续发展时期 126

(四)宋西夏元农牧业并举发展时期 127

(五)明清灌溉农业再度开发时期 127

二、自然环境演变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128

(一)对区域生产方式的影响 128

(二)对区域人口变化的影响 130

(三)对区域聚落变迁的影响 130

三、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环境变化及其效应 131

(一)对自然环境变化产生的正效应 131

(二)对自然环境变化产生的负效应 131

第七章 短期区域气候演变过程复原 耿侃刘敬中 133

一、500年来银川平原的气候变化 133

(一)10年单位时序的旱涝特征 133

(二)旱涝变化的气候分期 135

二、近40年来银川地区的气候变化 136

(一)区域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136

(二)区域降水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140

(三)区域温度和降水的匹配关系 144

第八章 有关区域环境演变若干专题的讨论 耿侃陈育峰 146

一、区域气候演变的周期性问题 146

(一)区域气候变化的准周期性 146

(二)区域气候准周期与天文周期 152

二、贺兰山地的气候屏障作用 153

(一)对地面盛行风流场的影响 154

(二)对区域降水变化的影响 155

(三)对自然环境演变的影响 156

三、全新世山地冰缘带下界高度的对比 156

四、贺兰山古山火频发期的气候条件分析 158

(一)古山火频发期及其特征 158

(二)古山火频发期的气候条件 159

(三)古山火起因分析 160

五、环境演变事件和序列的区域比较 161

(一)环境演变重大事件的对比 161

(二)环境变迁时间序列的对比 164

第九章 现代地理环境与资源开发 单鹏飞 167

一、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 167

(一)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特征 167

(二)区域生态系统物质能量传递功能的不稳定性 169

二、人工生态系统优化与绿洲效应 170

三、生态环境功能退化与经济发展若干问题 170

(一)土地质量退化与治理对策 170

(二)水资源匮乏与经济发展 172

(三)山川过渡带自然环境与资源开发对策 173

第十章 未来区域环境演变趋势预测 陈育峰耿侃 177

一、环境和气候预测的原则与方法 177

(一)环境演变预测的原则 177

(二)未来气候预测的方法 178

二、银川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179

(一)未来40年(至2030年)的干旱趋势 179

(二)未来10年(至2000年)气候变化趋势 180

三、银川地区未来环境演变趋势 182

(一)未来40年环境演变的基本方向 182

(二)旱化气候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182

参考文献 184

照片 18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