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与教的心理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邵瑞珍主编;皮连生,崔柳舒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06219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40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学与教的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第一部分绪论 1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 2
第一节心理学的性质 3
一、哲学的心理学的特征 3
二、科学的心理学的特征 5
三、关于心理学性质的几种不同观点 7
四、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心理学 12
一、心理学影响教育的一例——关于学习 15
第二节心理学与教育 15
二、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 17
三、与教育关系密切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0
第二部分学习心理 25
第二章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与知识的记忆 26
第一节学习的基本概念与过程 27
一、关于学习的基本概念 27
二、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31
第二节注意与知觉 33
一、关于注意的一般概念 33
二、影响学生注意的因素 35
三、关于知觉的一般概念 39
四、知觉学习 43
第三节知识的保持 46
一、记忆的基本特征与测量 46
二、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49
三、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56
第三章智慧技能的获得 63
第一节智慧技能的性质与分类 64
一、智慧技能的性质 64
二、智慧技能的分类 68
第二节三种主要智慧技能的学习条件与过程 70
一、概念学习 71
二、规则学习 79
三、高级规则学习 83
第三节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与智慧技能学习 86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 86
二、认知发展阶段过渡的一般与特殊 90
三、认知发展阶段与智慧技能学习的辩证关系 92
第四章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学习 97
一、认知策略的性质 98
第一节关于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性质 98
二、学习策略的性质 103
第二节关于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研究及其教学意义 105
一、关于一般学习与记忆过程中的策略 106
二、解决问题中的策略 113
三、关于生成技术的研究 117
第三节影响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学习的因素 120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120
二、训练方法 122
第五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127
第一节动作技能的性质与特征 128
一、动作技能的性质 128
二、熟练操作的特征 131
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保持与迁移 135
一、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35
二、动作技能的保持 138
三、动作技能的迁移 140
第三节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142
一、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 142
二、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外部因素 145
第六章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改变 156
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性质 157
一、态度的性质 157
二、品德的性质 159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61
第二节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162
一、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163
二、不良态度与品德改变的一般过程 164
三、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165
第三节关于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几种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171
一、认知—发展观 171
二、强化原理与社会学习理论 175
三、认知失调论 179
第三部分教学心理 184
第七章陈述教学目标与分析教学任务 185
第一节教学的一般过程与任务分析教学论 186
一、教学的一般过程 186
二、任务分析教学论 188
第二节陈述教学目标 191
一、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及其应用 191
二、陈述可观察和可测量的教育目标 196
第三节分析教学任务 199
一、任务分析概述 200
二、运用加涅的学习理论分析教学任务 202
三、运用奥苏伯尔的同化论分析教学任务 203
第八章有效教学方法和技术的设计与应用 212
第一节提高教材可懂度的技术 213
一、设计先行组织者,促进保持与迁移 213
二、设计符号标志,使教材结构鲜明 217
三、设计附加问题,控制学生的注意 222
第二节培养智慧技能的教学方法 223
一、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223
二、奥苏伯尔的讲解式教学法 225
三、概念控制掌握教学法 227
第三节改进人际关系与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技术 229
一、改进人际关系的教学 229
二、培养创造能力的教学技术 232
第一节人格与人格差异概述 239
一、人格与人格差异的概念 239
二、认知方面的个别差异 241
三、性格类型差异 246
四、与生理有关的个别差异 247
一、认知方面的差异与学习 249
第二节个别差异与学习 249
二、性格差异与学习 252
三、气质和性别差异与学习 253
第三节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改革与发展 256
一、教学组织的改革 256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258
三、教材呈现媒介和技术的发展 263
第十章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 269
第一节动机与动机作用理论 270
一、关于动机的一般概念 270
二、动机作用理论 271
第二节学习动机与学习 278
一、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 278
二、动机在学习中的一般作用 281
三、动机与教学处理的相互作用 283
第三节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一般原则与措施 284
一、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一般原则 285
二、激发与维持内部学习动机的措施 288
三、激发与维持外部学习动机的措施 290
第十一章课堂管理 298
二、课堂管理的功能 299
一、课堂管理的概念 299
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 299
三、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301
第二节课堂里的群体动力与管理 303
一、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动力 303
二、群体的凝聚力 305
三、课堂风气 305
四、课堂里的人际交往 309
第三节课堂纪律的管理 313
一、课堂纪律的定义与功能 313
二、课堂纪律的类型 314
三、课堂纪律的有效管理 315
四、课堂里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正 317
第十二章测量与评价 325
第一节测量与评价概述 326
一、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326
二、教学过程中的测验 328
三、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 330
第二节几种常用的测验与评价 335
一、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335
二、标准化学绩测验与教师自编测验 336
三、评价学习的其他方法 343
第三节评价的类型与测验分数的解释 345
一、相对评价 345
二、绝对评价 347
三、个人内差评价 349
四、对测验分数的解释与报告 351
第四部分教师心理 355
第十三章教师的心理角色、心理品质及其培养 356
第一节教师的心理角色 357
一、教师扮演的角色 357
二、教师角色观念的作用 362
第二节教师的心理品质 364
一、学生心目中的教师 365
二、教师的认知能力 365
三、教师的人格特征 369
第三节教师角色技能的获得 375
一、教师威信的形成与维护 376
二、教师教育态度的培养 378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持 380
四、教师偏见的克服 383
术语解释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