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武汉理工大学志 上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武汉理工大学志  上
  • 张清杰,邱观建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93183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616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633页
  • 主题词:武汉理工大学-校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武汉理工大学志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合校前三校沿革与发展 3

第一章 武汉工业大学 3

第一节 历史沿革 3

一、中南建筑工程学校的历史渊源及组建 3

二、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的历史渊源及组建 4

三、北京建筑工业学院的组建及“京沈一盘棋”调整 7

四、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的发展与停办 9

五、北京建筑工业学院的发展与南迁 10

六、“文化大革命”中合并组建的湖北建筑工业学院 11

七、被列入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11

八、快速发展的武汉工业大学 12

九、面向新世纪的武汉工业大学 14

第二节 机构与院系设置 18

一、党、政、群机构设置 18

二、院、系(部)、专业(科)设置 20

第三节 教职工 21

一、教职工队伍 21

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24

三、分配制度与教职工收入 26

四、教师队伍建设 29

第四节 学生 30

一、招生、分配与就业 30

二、学生管理制度 34

三、思想政治教育 34

第五节 教育教学 37

一、中技与本、专科教育 37

二、研究生教育 53

三、成人继续教育 57

四、学位授予 60

第六节 科学研究 62

一、科学研究概况 62

二、科研项目、经费及成果 64

三、科研机构 69

第七节 国际交流与国内产学研合作 70

一、国际及港、澳、台交流与合作 70

二、国内产学研合作 73

第八节 党群组织 75

一、中共党组织建设与历次党代会 75

二、工会及教代会 81

三、团代会及学代会 82

四、民主党派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84

第九节 办学条件 86

一、办学经费 86

二、实验室、仪器设备 86

三、图书、出版与期刊 87

四、校园建设 91

五、后勤服务 92

第十节 校园文化 93

一、办学理念及校训、校歌 93

二、体育 93

三、文艺 94

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96

第二章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97

第一节 历史沿革 97

一、解放前的国立海事职业学校 97

二、解放初期的武汉交通学院 97

三、院系调整后的武汉河运学院 98

四、大跃进中的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98

五、部属高校专业调整后的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99

六、“文化大革命”中的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99

七、改革开放初期的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100

八、面向新世纪的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101

附: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发展沿革 106

第二节 机构设置 112

一、领导体制 112

二、行政机构 112

三、院系设置 114

第三节 教职工 115

一、教职工队伍 115

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117

三、分配制度与教职工收入 118

四、教师队伍建设 120

第四节 学生 122

一、招生与毕业分配 122

二、学生管理制度 126

三、思想政治教育 127

第五节 教育教学 129

一、本、专科教育 129

二、研究生教育 140

三、成人继续教育 145

四、学位授予 146

第六节 科学研究 147

一、科学研究概况 147

二、科研项目、经费及科研成果 149

三、科研机构 154

四、学术活动、论著 155

第七节 国际交流与国内产学研合作 158

一、国际及港、澳、台交流与合作 158

二、国内产学研合作 162

第八节 党群组织 163

一、中共党组织建设与历次党代会 163

二、工会及教代会 166

三、共青团组织及团代会、学代会 167

四、民主党派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168

第九节 办学条件 169

一、校园建设 169

二、办学经费 170

三、实验室(资产、仪器设备) 171

四、图书、期刊、印刷与出版 172

五、后勤服务 174

第十节 校园文化 175

一、办学理念与校训 176

二、体育 176

三、文艺 177

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177

第三章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179

第一节 历史沿革 179

一、初创时期的武汉工学院 179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湖北农业机械学院 180

三、改革开放初期的武汉工学院 181

四、快速发展时期的武汉工学院 182

五、面向新世纪的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184

第二节 机构与院系设置 188

一、党政管理及直属机构设置 188

二、院系设置 189

三、学术管理机构 190

第三节 教职工 190

一、教职工队伍 190

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192

三、分配制度与教职工收入 195

四、教师队伍建设 196

第四节 学生 198

一、招生与就业 198

二、学生管理制度 202

三、思想政治教育 203

第五节 教育教学 206

一、本、专科教育 206

二、研究生教育 217

三、成人继续教育 220

四、学位授予 223

第六节 科学研究 225

一、科学研究概况 225

二、科研项目、经费与成果 227

三、科研机构 234

第七节 国际交流与国内产学研合作 235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 235

二、国内产学研合作 239

第八节 党群组织 242

一、中共党组织建设与历次党代会 242

二、工会与教代会 245

三、共青团组织、团代会与学代会 246

四、民主党派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246

第九节 办学条件 247

一、办学经费 247

二、实验室(资产、仪器设备) 248

三、图书馆与新闻…版 249

四、校园建设 251

五、后勤服务 253

第十节 校园文化 254

一、办学理念与校训 254

二、体育 254

三、文艺 256

四、大学生科技活动及成果 256

下篇 武汉理工大学2000—2008 261

第一章 合并与发展 261

第一节 合并与调整 261

一、合并组建 261

二、机构及学科专业调整 262

第二节 办学理念与目标 263

一、办学理念 263

二、办学目标与发展规划 263

第三节 发展思路与战略 264

一、发展思路 264

二、发展战略 264

第四节 共建合作与服务社会 266

一、部省市共建 266

二、产学研合作 266

三、科技服务 267

四、教育服务 267

第二章 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 268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68

一、领导体制 268

二、校院两级办学体制 269

三、民主管理组织与制度 269

四、学术管理组织与制度 270

第二节 管理运行机制 270

一、议事规则 270

二、依法治校 274

三、二级目标责任制 276

第三节 机构与负责人 280

一、党委组织机构及部门负责人 280

二、行政机构及部门负责人 281

三、直属单位及负责人 284

四、学院设置及党政负责人 287

五、科研机构及负责人 290

六、附属单位及负责人 292

七、独立学院设置及负责人 294

第三章 教职工 295

第一节 教职工基本状况 295

一、概况 295

二、教职工变动情况 296

第二节 人才强校与队伍建设 297

一、拔尖人才工程 297

二、博士化工程 298

三、学术骨干培养工程 299

四、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300

第三节 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与聘任 301

一、聘任权限与聘任制度 301

二、评聘的组织领导与程序 303

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情况 304

四、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名誉教授 305

第四节 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 306

一、工资制度 306

二、校内津贴制度 308

三、社会保险 314

第五节 考核与奖惩 315

一、考核 315

二、表彰 316

三、惩处 318

第六节 离退休人员工作 318

一、离退休制度 318

二、离退休人员待遇 319

三、离退休人员管理与服务 320

第四章 学生 321

第一节 学生基本情况 321

一、普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 321

二、在职研究生基本情况 322

三、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学生基本情况 322

四、留学生基本情况 323

第二节 招生与就业 323

一、本专科招生 323

二、研究生招生 328

三、毕业生就业 331

第三节 素质教育 334

一、心理健康教育 334

二、文化素质教育 334

三、职业发展教育 335

四、国防教育 336

第四节 本科生管理与服务 337

一、管理机构与队伍 337

二、学生管理制度 338

三、表彰与处分 338

四、学生资助 346

五、大学生园区工作 349

第五节 研究生管理与服务 349

一、管理体制 349

二、资助及“三助”工作 349

三、表彰奖励 350

第五章 学科建设 351

第一节 学科建设规划 351

一、学科建设大讨论 351

二、学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 352

三、“十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353

四、“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353

第二节 重点学科建设 354

一、建设目标及建设项目 354

二、国家及省级重点学科建设 360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 361

四、学科评估 362

第三节 学科设置 363

第四节 “211工程”建设 370

一、“九五”“211工程”建设 370

二、“十五”“211工程”建设 372

三、“十一五”“211工程”建设 374

第六章 科学研究 376

第一节 科技创新战略 376

一、目标与理念 376

二、政策与体制 376

三、国防三证建设 377

第二节 科研基地建设 377

一、概况 377

二、国家、省部级科研基地 378

第三节 科研项目与成果 383

一、项目与经费 383

二、成果与奖励 388

三、学术论文与著作 391

第四节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392

一、项目与经费 392

二、研究成果 394

第五节 学术活动 395

一、学术会议 395

二、学术任职 397

第七章 研究生教育 402

第一节 博士研究生教育 402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 402

二、博士生导师队伍 403

三、学位论文 406

第二节 硕士研究生教育 410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 410

二、硕士生导师队伍 411

三、学位论文 411

第三节 专业学位教育 418

一、专业学位类型 418

二、专业学位管理 420

第四节 教育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 422

一、课程教学及督导评估 422

二、教材建设与教育研究 422

三、创新能力培养 423

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424

五、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424

第五节 学位授予 425

一、学位评定 425

二、学位授予情况 426

第八章 本科生教育 427

第一节 本科专业建设 427

一、本科专业设置 427

二、新办专业建设 435

三、品牌特色专业建设 436

第二节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37

一、培养计划 437

二、理论教学 438

三、实验教学 439

四、课程设计 440

五、实习与实训 440

六、毕业设计(论文) 440

第三节 教学条件建设 441

一、课程建设 441

二、教材建设 444

三、教学名师与团队建设 447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 448

第四节 教学改革与教学成果 448

一、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448

二、教学成果 450

第五节 教学管理与质量控制 453

一、教学管理模式 453

二、教学评估 455

三、教学督导 456

四、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 457

五、专业评估 458

第九章 继续教育与民办合作教育 459

第一节 继续教育 459

一、概况 459

二、培养类型与学生情况 460

三、函授站点 461

第二节 网络教育 464

一、概况 464

二、培养类型与学生情况 465

三、校外学习中心建设与管理 466

四、教学手段与资源建设 469

第三节 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470

一、概况 470

二、自考教育 471

三、高职教育 472

四、各类培训 473

第四节 独立学院 474

一、概况 474

二、华夏学院 475

第十章 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与国际交流 476

第一节 留学生教育 476

一、概况 476

二、留学生管理 480

三、留学生教育成果 480

四、中外大学生交流 480

第二节 国际合作教育 481

一、国际合作教育项目 481

二、国外合作学校 482

第三节 国际(港澳台)交流与合作 483

一、校际协议 483

二、国际科技及产学研合作 487

三、学术交流与人员往来 491

四、港澳台合作与交流 497

第十一章 办学基本条件 498

第一节 办学经费及资产 498

一、2000—2008年办学经费情况 498

二、资产及仪器设备 500

三、财务管理 502

四、国有资产管理 503

五、财务检查审计与国有资产清查 504

第二节 教学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 505

一、教学实验室建设 505

二、实习基地建设 506

第三节 图书与档案 507

一、图书馆 507

二、档案馆 511

第四节 出版与期刊 514

一、出版社 514

二、期刊社 516

第五节 信息化建设 518

一、概况 518

二、网络基础设施 518

三、电子校务 519

四、数字资源 521

第六节 校园建设 521

一、老校园建设 521

二、新校园建设 522

三、基本建设投资及资产变化情况 522

四、校园建设规划及管理 525

第十二章 后勤保障 527

第一节 后勤社会化改革 527

一、体制与模式 527

二、学生公寓和教师公寓社会化 527

第二节 后勤管理 528

一、后勤服务监督管理 528

二、水电管理与改革 528

三、维修与绿化 529

四、住房改革 530

五、基础教育管理 531

第三节 后勤服务 532

一、概况 532

二、运行机制 532

三、服务情况 533

四、投入情况 534

五、经营情况 534

第四节 医疗卫生 535

一、概况 535

二、医疗及保健 535

三、医疗经费管理 536

四、社区卫生服务 536

第五节 校园治安与安全 537

一、概况 537

二、政治保卫 537

三、治安管理 538

四、综合治理 538

五、其他服务 539

第十三章 校办产业 540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40

一、概况 540

二、改制重组 541

三、规范管理 542

四、扶优扶强 543

第二节 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 545

一、概况 545

二、发展状况 546

第三节 控参股企业 546

一、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 546

二、武汉南华高速船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547

三、武汉港迪电气有限公司 549

四、武汉理工新能源有限公司 550

第十四章 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551

第一节 思想建设 551

一、“三讲”教育和先进性教育 551

二、党员和干部培训 552

三、先进党组织与优秀党员 553

第二节 组织建设 553

一、党员状况及基层党组织 553

二、党员代表大会 554

三、校级领导班子建设 556

四、干部队伍建设 556

五、党支部建设 557

第三节 党风廉政建设 557

第四节 思想政治工作 559

一、理论武装工作 559

二、思想道德建设 559

三、精神文明创建 560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560

五、舆论宣传 560

六、学生思想教育 561

第五节 统战工作 563

第十五章 民主党派与群团组织 565

第一节 民主党派组织与统战团体 565

一、民主党派组织 565

二、统战团体 567

第二节 工会与教代会 568

一、工会概况 568

二、工会主要工作 569

三、教职工代表大会 573

四、教代会主要工作 574

第三节 共青团组织及团代会 575

一、共青团组织及团员状况 575

二、团员代表大会 577

三、学代会、学生会 577

四、研究生会 581

第十六章 董事会、校友会 584

第一节 建材建工行业董事会 584

一、建材建工行业董事会组成 584

二、建材建工行业董事会活动 587

第二节 交通行业董事会 589

一、交通行业董事会组成 589

二、交通行业董事会活动 591

第三节 汽车行业董事会 594

一、汽车行业董事会组成 594

二、汽车行业董事会活动 596

第四节 校友会 598

一、校友会组成 598

二、校友会活动 601

第十七章 校园文化 603

第一节 校训 603

一、校训征集评选 603

二、校训释义 603

三、校训含义 604

第二节 理工精神与特色文化 604

一、理工精神 604

二、行业特色文化 605

三、“三强”人才育人文化 605

第三节 校园文化环境 606

一、校园生态景点 606

二、校园精神象征雕塑 607

三、历史人物(事件)纪念碑(石) 607

四、校园文化广场 608

第四节 校园文化活动 608

一、讲座和论坛 608

二、主题教育活动 609

三、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609

四、社会实践活动 611

五、志愿服务活动 611

六、校园文化活动 612

七、体育活动 612

第五节 学生社团 614

一、社团联合会 614

二、特色社团活动 61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