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薄膜技术与薄膜材料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田民波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3238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962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990页
- 主题词:薄膜技术-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薄膜技术与薄膜材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薄膜与高新技术 22
第2章 真空技术基础 22
2.1 真空的基本知识 22
2.1.1 真空定义 22
2.1.2 真空度量单位 24
2.1.3 真空区域划分 26
2.1.4 气体与蒸气 28
2.2 真空的表征 30
2.2.1 气体分子运动论 30
2.2.2 分子运动的平均自由程 32
2.2.3 气流与流导 35
2.3.1 碰撞于表面的分子数 37
2.3 气体分子与表面的相互作用 37
2.3.2 分子从表面的反射 38
2.3.3 蒸发速率 40
2.3.4 真空在薄膜制备中的作用 41
第3章 真空泵与真空规 43
3.1 真空泵 43
3.1.1 油封机械泵 45
3.1.2 扩散泵 50
3.1.3 吸附泵 56
3.1.4 溅射离子泵 57
3.1.5 升华泵 60
3.1.6 低温冷凝泵 61
3.1.7 涡轮分子泵和复合涡轮泵 63
3.1.8 干式机械泵 64
3.2 真空测量仪器——总压强计 66
3.2.1 麦克劳真空规 68
3.2.2 热传导真空规 69
3.2.3 电离真空计——电离规 71
3.2.4 盖斯勒管 78
3.2.5 隔膜真空规 79
3.2.6 真空规的安装方法 79
3.3 真空测量仪器——分压强计 80
3.3.1 磁偏转型质谱计 80
3.3.2 四极滤质器(四极质谱计) 81
第4章 真空装置的实际问题 84
4.1 排气的基础知识 84
4.2 材料的放气 86
4.3 排气时间的估算 89
4.4 实用的排气系统 90
4.4.1 离子泵系统 91
4.4.2 扩散泵系统 92
4.4.3 低温冷凝泵-分子泵系统 92
4.4.4 残留气体 94
4.5 检漏 95
4.5.1 检漏方法 96
4.5.2 检漏的实际操作 98
4.6 大气温度与湿度对装置的影响 99
4.7 烘烤用的内部加热器 100
4.8 化学活性气体的排气 101
4.8.1 主要装置及存在的问题 102
4.8.2 排气系统及其部件 103
5.1.1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06
5.1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106
第5章 气体放电和低温等离子体 106
5.1.2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108
5.1.3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109
5.1.4 磁控管和电子回旋共振 111
5.2 气体原子的电离和激发 112
5.2.1 碰撞——能量传递过程 113
5.2.2 电离——正离子的形成 117
5.2.3 激发——亚稳原子的形成 121
5.2.4 回复——退激发光 123
5.2.5 解离——分解为单个原子或离子 126
5.2.6 附着——负离子的产生 126
5.2.7 复合——中性原子或原子团的形成 127
5.2.8 离子化学——活性粒子间的化学反应 129
5.3 气体放电发展过程 132
5.3.1 由非自持放电过渡到自持放电的条件 132
5.3.2 电离系数α和二次电子发射系数γ 134
5.3.3 帕邢定律及点燃电压的确定 136
5.3.4 气体放电伏安特性曲线 138
5.4 低温等离子体概述 140
5.4.1 等离子体的定义 140
5.4.2 等离子体的温度 141
5.4.3 带电粒子的迁移运动和扩散运动 143
5.4.4 等离子体的导电性 145
5.4.5 等离子体的集体特性 146
5.4.6 等离子体电位 148
5.4.7 离子鞘层 149
5.5.1 辉光放电外貌及两极间各种特性的分布 150
5.5 辉光放电 150
5.5.2 阴极位降区 153
5.5.3 正常辉光放电和异常辉光放电 154
5.5.4 其他类型的辉光放电 155
5.6 弧光放电 157
5.6.1 弧光放电类型 157
5.6.2 弧光放电的基本特性 158
5.6.3 自持热阴极弧光放电 160
5.6.4 自持冷阴极弧光放电 164
5.7 高频放电 166
5.7.1 高频功率的输入方法 166
5.7.2 离子捕集和电子捕集 167
5.7.3 自偏压 168
5.9 低压力、高密度等离子体放电 170
5.8 磁控放电 170
5.9.1 微波的传输及微波放电 171
5.9.2 微波ECR放电 172
5.9.3 螺旋波等离子体放电 173
5.9.4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放电 176
第6章 薄膜生长与薄膜结构 177
6.1 薄膜生长概述 177
6.2 吸附、表面扩散与凝结 178
6.2.1 吸附 178
6.2.2 表面扩散 185
6.2.3 凝结 187
6.3 薄膜的形核与生长 189
6.3.1 形核与生长简介 189
6.3.2 毛吸理论(热力学界面能理论) 192
6.3.3 统计或原子聚集理论 199
6.4 连续薄膜的形成 202
6.4.1 奥斯瓦尔多(Ostwald)吞并过程 203
6.4.2 熔结过程 204
6.4.3 原子团的迁移 204
6.4.4 决定表面取向的Wullf理论 205
6.5 薄膜的生长过程与薄膜结构 207
6.5.1 薄膜生长的晶带模型 207
6.5.2 纤维状生长模型 209
6.5.3 薄膜的缺陷 211
6.5.4 薄膜形成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212
6.6 非晶态薄膜 216
6.7 薄膜的基本性质 218
6.7.1 导电性 218
6.7.2 电阻温度系数(TCR) 220
6.7.3 薄膜的密度 221
6.7.4 经时变化 221
6.7.5 电介质膜 222
6.8 薄膜的粘附力和内应力 223
6.8.1 薄膜的粘附力 223
6.8.2 薄膜的内应力 224
6.8.3 提高粘附力的途径 226
6.9 电迁移 227
第7章 表面结构与薄膜的外延生长 231
7.1 理想表面结构 231
7.1.1 二维结晶学基本概念 231
7.1.2 二维倒易点阵 235
7.2.1 表面结构的表述方法 241
7.2 清洁表面结构 241
7.2.2 再构表面及其倒易点阵的矩阵元素 244
7.2.3 表面原子弛豫 246
7.2.4 表面再构模型 248
7.3 实际表面结构 253
7.3.1 表面吸附类型 254
7.3.2 吸附覆盖层 255
7.3.3 吸附表面层结构 255
7.3.4 半导体材料的表面吸附 258
7.4 薄膜的外延生长 260
7.4.1 液相外延 261
7.4.2 气相外延 261
7.4.3 分子束外延 262
7.4.5 同质外延和异质外延 263
7.4.4 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 263
7.5 影响薄膜外延的因素 266
7.5.1 外延温度 266
7.5.2 基片晶体的解理 267
7.5.3 压强的影响 269
7.5.4 残留气体的影响 269
7.5.5 蒸镀速率的影响 269
7.5.6 基板表面的缺陷——电子束照射的影响 270
7.5.7 电场的影响 270
7.5.8 离子的影响 270
7.5.9 膜厚的影响 270
7.5.10 失配度的影响 271
8.1.1 薄膜与厚膜 272
8.1 成膜工艺与膜材料简介 272
第8章 薄膜沉积的共性问题 272
8.1.2 各种成膜方法的比较 273
8.1.3 薄膜的气相沉积法 276
8.1.4 薄膜的液相沉积法 281
8.1.5 厚膜技术和电子浆料 288
8.1.6 电路图形的形成方法 295
8.1.7 膜材料简介 299
8.2 源和膜的成分——如何得到所需要的膜成分 299
8.2.1 真空蒸镀和离子镀 299
8.2.2 溅射镀膜 300
8.3 附着强度——如何提高膜层的附着强度 301
8.3.1 预处理 302
8.3.2 蒸镀工艺参数的影响 304
8.3.3 蒸镀与溅射镀膜的比较——基板不加热的情况 307
8.3.4 真空蒸镀、离子镀、溅射镀膜的比较——基板加热、离子轰击都可进行的情况 308
8.4 台阶涂敷,绕射着膜率,孔底涂敷——如何在大凹凸表面沉积厚度均匀的膜层 309
8.5 等离子体及其在薄膜沉积中的作用——膜质的改善、新技术的开发 312
8.5.1 等离子体 312
8.5.2 等离子体的形成方法 315
8.5.3 等离子体基本形成方式的主要应用 317
8.6 基板的传输机构 319
8.7 膜层中的针孔和超净工作间 322
8.7.1 关于人体沾污 324
8.7.2 净化间标准的发展 324
8.7.3 净化间级别的公制定义 325
第9章 真空蒸镀 327
9.1 概述 327
9.2.1 饱和蒸气压 329
9.2 镀料的蒸发 329
9.2.2 蒸发粒子的速度和能量 333
9.2.3 蒸发速率和沉积速率 334
9.3 蒸发源 336
9.3.1 电阻加热蒸发源 336
9.3.2 电子束蒸发源 343
9.3.3 高频感应蒸发源 346
9.4 蒸发源的蒸气发射特性与基板配置 348
9.4.1 点蒸发源 348
9.4.2 小平面蒸发源 349
9.4.3 实际蒸发源的发射特性及基板配置 351
9.5 蒸镀装置及操作 355
9.6.1 合金蒸发分馏现象 357
9.6 合金膜的蒸镀 357
9.6.2 瞬时蒸发(闪烁蒸发)法 358
9.6.3 双源或多源蒸发法 359
9.7 化合物膜的蒸镀 359
9.7.1 透明导电膜(ITO)——In2O3-SnO2系薄膜 359
9.7.2 反应蒸镀法 360
9.7.3 三温度法 363
9.7.4 热壁法 363
9.8 脉冲激光熔射(PLA) 364
9.8.1 脉冲激光熔射的原理 364
9.8.2 脉冲激光熔射设备 365
9.8.3 脉冲激光熔射制作氧化物超导膜 367
9.9 分子束外延技术 369
9.9.1 分子束外延的原理及特点 369
9.9.2 分子束外延设备 370
9.9.3 分子束外延技术的发展动向 373
9.9.4 分子束外延的应用 374
第10章 离子镀和离子束沉积 377
10.1 离子镀的原理 377
10.1.1 不同的离子镀方式 377
10.1.2 离子轰击在离子镀过程中的作用 382
10.1.3 离子镀过程中的离化率问题 387
10.1.4 离子镀的蒸发源 389
10.2 离子镀的类型及特点 391
10.2.1 直流二极型 391
10.2.2 三极型和多阴极方式的离子镀 392
10.2.3 活性反应蒸镀(ARE) 394
10.2.4 空心阴极放电离子镀(HCD) 401
10.2.5 射频放电离子镀(RFIP) 410
10.2.6 多弧离子镀 413
10.2.7 电弧放电型高真空离子镀 420
10.3 离子束沉积 421
10.3.1 离子束沉积的原理 421
10.3.2 直接引出式和质量分离式 423
10.3.3 离化团束沉积 427
10.3.4 离子束辅助沉积 432
10.4 离子束混合 436
10.4.1 离子束混合原理 436
10.4.2 静态混合 437
10.4.3 动态混合 438
11.1 离子溅射 442
11.1.1 荷能粒子与表面的相互作用 442
第11章 溅射镀膜 442
11.1.2 溅射产额及其影响因素 445
11.1.3 选择溅射现象 456
11.1.4 溅射原子的能量分布和角分布 462
11.1.5 反应溅射 467
11.2 溅射镀膜方式 472
11.2.1 直流二极溅射 476
11.2.2 三极和四极溅射 480
11.2.3 射频溅射 481
11.2.4 磁控溅射——低温高速溅射 484
11.2.5 溅射气压接近零的零气压溅射 498
11.2.6 自溅射——深且超微细孔中的埋入 501
11.2.7 RF-DC结合型偏压溅射 508
11.2.8 ECR溅射 509
11.2.9 对向靶溅射 510
11.2.10 离子束溅射沉积 512
11.3 磁控溅射源 516
11.3.1 磁控溅射源简介 516
11.3.2 内圆柱状和外圆柱状磁控溅射源 518
11.3.3 溅射枪(S-枪)磁控溅射源 521
11.3.4 平面磁控溅射源 523
11.3.5 合金靶、复合靶及多靶溅射 524
11.4 溅射镀膜的实例 528
11.4.1 Ta及其化合物膜的溅射沉积 528
11.4.2 Al及Al合金膜的溅射沉积 532
11.4.3 氧化物的溅射沉积:超导膜和ITO透明导电膜 535
11.4.4 溅射镀膜的应用 539
12.1 热氧化、氮化 543
第12章 化学气相沉积(CVD) 543
12.1.1 反应方式 544
12.1.2 热氧化装置 545
12.1.3 其他氧化装置 547
12.1.4 氮化、碳化表面改性 548
12.2 热CVD 549
12.2.1 主要的生成反应 550
12.2.2 热CVD的特征 556
12.2.3 热CVD装置 559
12.2.4 反应器 560
12.2.5 常压CVD(NPCVD) 560
12.2.6 减压CVD(LPCVD) 562
12.3.1 PCVD的特征及应用 564
12.3 等离子体CVD(PCVD) 564
12.3.2 PCVD装置 569
12.3.3 高密度等离子体(HDP)CVD 575
12.4 光CVD(photo CVD) 576
12.4.1 激光化学气相沉积 577
12.4.2 光化学气相沉积 578
12.5 有机金属CVD(MOCVD) 581
12.6 金属CVD 585
12.6.1 W-CVD 585
12.6.2 Al-CVD 586
12.6.3 Cu-CVD 588
12.6.4 阻挡层——TiN-CVD 589
12.7 半球形晶粒多晶Si-CVD(HSG-CVD) 591
12.8 铁电体的CVD 592
12.9 低介电常数薄膜的CVD 594
第13章 干法刻蚀 596
13.1 干法刻蚀与湿法刻蚀 596
13.1.1 刻蚀技术简介 596
13.1.2 湿法刻蚀 600
13.1.3 干法刻蚀 603
13.2 等离子体刻蚀——激发反应气体刻蚀 607
13.2.1 原理 607
13.2.2 装置 609
13.3 反应离子刻蚀(RIE) 610
13.3.1 原理及特征 610
13.3.2 各种反应离子刻蚀方法 613
13.3.3 装置 619
13.3.4 软件 620
13.3.5 Cu的刻蚀 625
13.4 反应离子束刻蚀(RIBE) 626
13.4.1 聚焦离子束(FIB)设备及刻蚀加工 627
13.4.2 束径1mm左右的离子束设备及RIBE 630
13.4.3 大束径离子束设备及RIBE 632
13.5 气体离化团束(GCIB)加工技术 635
13.5.1 GCIB加工原理 635
13.5.2 GCIB设备 636
13.5.3 GCIB加工的优点 637
13.5.4 GCIB在微细加工中的应用 638
13.6 微机械加工 641
13.7 干法刻蚀用离子源的开发 644
第14章 平坦化技术 646
14.1 平坦化技术的必要性 646
14.2 平坦化技术概要 648
14.3 不发生凹凸的薄膜生长 649
14.3.1 选择生长 649
14.3.2 回流埋孔(溅射平坦化) 650
14.3.3 通过埋入氧化物实现平坦化 650
14.4 沉积同时进行加工防止凹凸发生的薄膜生长 652
14.4.1 偏压溅射 652
14.4.2 去除法(lift-off) 653
14.5 薄膜生长后经再加工实现平坦化 653
14.5.1 涂布平坦化 653
14.5.2 激光平坦化 654
14.5.3 回流平坦化 654
14.5.4 蚀刻平坦化 654
14.5.5 阳极氧化与离子注入 654
14.6 埋入技术实例 655
14.7 化学机械研磨(CMP)技术 656
14.8 气体离化团束(GCIB)加工平坦化 658
14.9 镶嵌法布线及平坦化 659
14.10 平坦化技术与光刻制版术 660
第15章 薄膜材料 664
15.1 金属薄膜材料 664
15.1.1 结构性金属薄膜材料 664
15.1.2 功能性金属薄膜材料 668
15.2 无机、陶瓷薄膜材料 678
15.2.1 无机、陶瓷薄膜简介 679
15.2.2 陶瓷薄膜的形成方法 679
15.2.3 结构性陶瓷薄膜材料 686
15.2.4 功能性陶瓷薄膜材料 695
15.3.1 有机、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形成方法 713
15.3 有机、聚合物薄膜材料 713
15.3.2 有机、聚合物薄膜材料 719
15.4 半导体薄膜材料 727
15.4.1 半导体材料与薄膜 727
15.4.2 各种功能的半导体薄膜材料 734
15.4.3 大禁带宽度半导体薄膜材料:在“硬电子学”中的应用 756
第16章 薄膜材料的应用 763
16.1 表面改性 763
16.1.1 何谓表面改性 763
16.1.2 表面改性的手段 765
16.1.3 表面改性的应用 769
16.2 超硬膜用于切削刀具 774
16.2.1 超硬膜的获得及应用 774
16.2.2 如何选择镀层-基体系统 779
16.2.3 超硬镀层改善刀具切削性能的机理 783
16.2.4 TiN镀层对各种刀具切削性能的改善 787
16.3 能量变换薄膜与器件 792
16.3.1 光电变换薄膜材料 794
16.3.2 光热变换薄膜材料 797
16.3.3 热电变换薄膜材料 799
16.3.4 热电子发射薄膜材料 802
16.3.5 固体电解质薄膜材料 803
16.3.6 超导薄膜器件 804
16.4 传感器 806
16.4.1 传感器的种类及材料 806
16.4.2 薄膜传感器举例 811
16.5.1 MOS器件及晶圆的大型化 815
16.5 半导体器件 815
16.5.2 化合物半导体器件 820
16.6 记录与存储 821
16.6.1 光盘 823
16.6.2 磁盘 826
16.6.3 磁头 827
16.7 平板显示器 831
16.7.1 液晶显示器 832
16.7.2 等离子体平板显示器 850
16.7.3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859
16.8 金刚石薄膜的应用 864
16.8.1 金刚石薄膜的开发现状 865
16.8.2 三极管及二极管 866
16.8.3 传感器 867
16.8.4 声表面波器件 868
16.8.5 场发射平板显示器 869
16.9 太阳能电池 873
16.9.1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材料 873
16.9.2 硅系薄膜太阳能电池 876
16.9.3 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CIS和CIGS) 880
16.10 发光器件 884
16.10.1 发光器件的基础——发光过程 884
16.10.2 发光二极管 885
16.10.3 激光二极管 887
第17章 薄膜材料的评价表征及物性测定 890
17.1 薄膜材料评价表征的特殊性 890
17.2.2 评价表征内容 891
17.2.1 评价表征目的 891
17.2 薄膜材料评价表征方法及其选择 891
17.2.3 评价表征手段选择 892
17.3 薄膜材料的评价表征 900
17.3.1 表面形貌 900
17.3.2 结晶状态和晶体结构 901
17.3.3 微观组织和结构 903
17.3.4 元素分析 904
17.3.5 化学结合状态分析 910
17.4 相关技术和装置 910
17.4.1 输出信息及显示 910
17.4.2 装置的复合化 911
17.4.3 成膜后测试和在线测试 912
17.4.4 关联技术要素 913
17.5.1 TiN薄膜的评价表征 915
17.5 薄膜材料评价表征举例 915
17.5.2 磁性多层膜的评价表征 920
17.6 薄膜材料的物性测定 924
附录A 各种元素的温度—蒸气压特性 929
附录B 元素的电离电位 934
附录C 物理常数表 936
附录D (新旧)常用计量单位对照与换算 937
附录E 能量换算表、压力换算表及气体的性质表 940
附录F 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预测 942
附录G 显示屏的图像分辨率等级、图像分辨率(像素数)和宽高比 943
附录H 元素周期表 944
附录I 薄膜技术与薄膜材料领域常用缩略语注释 946
参考文献 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