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教育学概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当代教育学概论
  • 张祥明,林锦秀主编 著
  • 出版社: 福州:海风出版社
  • ISBN:780597574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教育学-概论-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当代教育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教育发展现状 1

一、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3

(一)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3

(二)全国小学发展概况 5

(三)初中发展概况 6

(四)义务教育发展趋势 7

二、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发展现状 8

(一)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8

(二)特殊教育发展现状 8

三、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现状 8

(一)普通高中发展现状 9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0

(三)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趋势 11

四、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14

(一)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14

(二)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17

(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8

(四)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18

五、教师队伍发展现状 19

(一)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发展现状 19

(二)高中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发展现状 20

(三)高等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发展现状 21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教育发展思路 25

(一)胡锦涛总书记论科学发展观 26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26

(二)科学发展观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29

(三)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31

(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32

二、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发展 33

(一)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 33

(二)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35

(三)把握教育发展战略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36

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教育发展具体思路 40

(一)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学生全面发展 40

(二)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45

(三)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47

(四)坚持教育工作的“四个统筹”,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61

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目标 64

(一)国家教育发展总的指导思想, 64

(二)未来五十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 64

(三)未来五十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步骤 66

第三章 教育新观念 68

一、终身教育观 69

(一)终身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69

(二)终身教育的各种理解和论述 71

(三)终身教育观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影响 75

(一)学习化社会 77

二、学习化社会观 77

(二)终身学习思想 79

(三)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的比较 82

三、全面发展观 83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回顾 83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84

(三)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 88

(四)全面发展的教育 89

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观 90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内涵 91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现状 91

(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然 92

(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特征 93

(五)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途径 95

五、人力资源观 97

(一)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 97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大国兴衰的历史经验 99

(三)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00

(四)未来五十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选择和战略目标 103

第四章 课程理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06

一、课程概述 107

(一)课程的解说 107

(二)课程的特征 107

(三)课程的基本类型 109

二、课程基本理论 113

(一)现代课程基本理论主要流派 113

(二)现代课程理论的基本走向 116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118

(一)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溯源 118

(二)我国目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22

(三)我国课程改革的时代追求 126

四、国外中小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30

(一)课程目标的新观念 130

(二)课程内容的丰富性 131

(三)课程结构的合理化 133

第五章 教学理论与实践 137

一、教学与教学过程 137

(一)教学的概念 137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 138

(三)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 141

二、教学设计 144

(一)教学设计的涵义 144

(二)教学设计的程序和模式 145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49

(四)教学设计范例评析 154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155

三、教学方法 155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156

(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58

(四)当代教学新方法列举 160

四、教学艺术 163

(一)教学艺术的涵义 164

(二)教学艺术的特点 164

(三)课堂教学艺术 167

(四)教学艺术风格 172

第六章 学习理论与实践 177

(二)学生学习的特点 178

(一)学习的概念 178

一、学习概述 178

(三)关于学习的研究 179

二、学习过程和学习类型 182

(一)学习过程 182

(二)学习类型 190

三、学习理论流派 192

(一)联结主义流派的学习理论 192

(二)认知流派的学习理论 194

(三)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198

(四)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199

(一)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 200

四、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200

(二)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与教育 203

(三)学习差异与因材施教 205

第七章 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 209

一、教学管理概述 210

(一)教学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210

(二)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213

二、教学管理改革动态 222

(一)课程管理进入学校管理的视野 222

(二)课堂教学管理形式发生变革 223

(三)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程度提高 225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评价观 226

三、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取向 226

(二)多尔后现代课程中的教学评价观 228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评价观 231

(四)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评价基本理念 233

四、教学常规评价的基本方法 235

(一)备课评价 235

(二)课堂教学评价 237

第八章 德育理论与实践 246

一、学校德育概述 247

(一)德育的概念 247

(二)德育的功能 250

(三)德育的地位 251

(四)德育的实效性 252

二、学校德育的目的与内容 254

(一)德育目的、内容的制约因素 254

(二)对我国德育目的的理解 255

(三)德育内容 258

三、德育的过程与方法 260

(一)德育过程 260

(二)德育过程的特点 262

(三)德育方法 264

(一)世界中小学德育改革的趋势 268

四、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 268

(二)我国中小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269

(三)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基本理念 272

(四)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实践探索 274

第九章 教师与学生 282

一、教师 283

(一)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与作用 283

(二)教师专业发展 285

(三)教师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全程规划 294

(四)教师角色 298

二、学生 301

(一)学生的本质特点 301

(二)学生的地位 303

(三)当代学生观 305

三、师生关系 307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 307

(二)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310

(三)新课程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 312

第十章 教师的教育研究 315

一、研究资料的搜集 316

(一)手工检索的搜集方法 316

(二)网络检索的搜集方法 317

(三)搜集与审核资料的基本要求 319

(一)研究课题的来源 322

二、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研究成果的类型 322

(二)研究课题的类型 323

(三)形成自己的研究领域及研究方向 324

(四)研究课题的论证 325

(五)研究成果表述的类型 327

三、研究报告的表述 329

(一)研究报告表述的一般格式 329

(二)研究成果表述的具体格式 330

四、教育研究论文的表述 333

(一)写好论文的题目 333

(二)论文应有较强的理论性 337

(三)应加强论文的表述 34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