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禅-悟前与悟后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禅-悟前与悟后
  • 萧平实居士述;张铃音居士等整理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3032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62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81页
  • 主题词:禅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禅-悟前与悟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悟前 3

第一章 前方便 3

第一节 闻法阅经,建立知见 3

第二节 闻时记忆,闻后思维 4

第三节 培植福德,广结善缘 4

第四节 受持佛戒,发菩提心 7

第五节 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 8

第六节 忏悔业障,深信因果 8

第七节 消除慢心 10

第八节 发大愿心 13

第二章 正修行 15

第一节 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 15

第二节 正修功夫: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思维观 21

第三节 深解第一义经典 25

第四节 参究的方法 27

第一目 简介话头 27

第二目 简介公案 28

第三目 参究的方法 31

第五节 禅法知见四十则 34

第一则 建立信心 34

第二则 要有求悟的企图心 37

第三则 要有精进心 38

第四则 要有长远心 40

第五则 要除掉私心和争胜心 44

第六则 除聪明伶俐心 46

第七则 要远离妄心 47

第八则 要远离生死心 49

第九则 应发大愿心 52

第十则 随时随地不离参禅 53

第十一则 注意安全,因时因地制宜 54

第十二则 睡眠要充足 55

第十三则 要注意饮食营养 57

第十四则 暂离一切外务的攀缘 58

第十五则 常念生死无常 61

第十六则 参禅应依善知识 66

第十七则 勿与人争论禅法 70

第十八则 参禅中不可怕喧求静 72

第十九则 要放松身心 74

第二十则 参加精进共修要有婴儿行的心态 77

第二十一则 功夫须绵密 80

第二十二则 不可求多闻 83

第二十三则 不可广阅公案 84

第二十四则 修定非禅 87

第二十五则 参禅前应明三乘入道初门差别 92

第二十六则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96

第二十七则 离心意识参 99

第二十八则 不可在光影门头认识神 104

第二十九则 不可将心待悟,亦不可做无事会 107

第三十则 不可死守坐禅怕做事 108

第三十一则 不可揣摩悟境 111

第三十二则 定境非悟 113

第三十三则 感应非悟 116

第三十四则 鬼神示境非悟 118

第三十五则 神通与鬼神通不是悟 119

第三十六则 一念不生之心是定心,不是真如 121

第三十七则 放下与提起 123

第三十八则 禅学非禅 126

第三十九则 具参学眼目,方识善知识 129

第四十则 佛法非禅,禅法非禅 135

第六节 疑情 138

第一目 疑情不能发生的缘故 138

第二目 疑情五阶 140

第三目 忽略现实阶段不一定要经历 143

第四目 疑情的忽略现实状态与一念不生的入定不同 144

第五目 参究必须有念—疑念相续方能开悟 145

第七节 略谈幻觉与魔扰 146

第一目 幻觉与幻境 146

第二目 魔扰与魔境 150

第三目 如何避免魔扰 152

第四目 求悟必须要有因缘 153

第五目 劝人修福应观因缘 154

第二篇 悟时与悟后 157

第三章 悟之表象与种类 157

第一节 悟之表象 157

第二节 悟之实质 160

第三节 渐悟与顿悟 161

第四节 开悟不可以说吗 163

第五节 悟之种类与正受 166

第一目 解悟三关:破本参、破重关、破牢关 166

第二目 证悟三关 169

第四章 禅悟正受及诸功德 187

第一节 禅悦正受 187

第一目 觉明现前 187

第二目 定慧等持 190

第二节 见地正受 192

第一目 戒的见地 192

第二目 定的见地 194

第三目 慧的见地 197

第三节 解脱正受及诸功德正受 201

第一目 断三缚结 202

第二目 五欲执着之减除 219

第三目 舍弃怨恼 222

第四目 离谄媚心 224

第五目 消除慢心 225

第六目 修定迅速 226

第七目 日用能知 227

第八目 能生他受用功德 228

第九目 功德正受非于悟后一时具足 229

第四节 禅悟之证空与楞严定之证空不同 229

第一目 参禅是般若、智慧,不是禅定 229

第二目 楞严经开示之修道次第 230

第三目 五阴尽相非属禅悟所得境界 231

第五节 禅——非仅禅宗有之 235

第一目 净土宗之禅 235

第二目 密宗之禅 236

第三目 禅——非仅禅宗有之 238

第六节 证果 238

第一目 菩萨初果——须陀洹 239

第二目 菩萨二果——斯陀含 240

第三目 菩萨三果——阿那含 242

第四目 菩萨四果——阿罗汉 246

第五目 初禅非初果 253

第六目 初果非初地 254

第七目 深观后始得判果 257

第八目 菩萨证果不同于声闻的证果 258

第九目 大乘亦有四沙门果 258

第十目 果是施设 260

第一节 增益见地断思维惑 267

第一目 解悟者应求证悟 267

第五章 修除习气 增益见地 深入禅定 267

第三篇 悟后起修 自度度他 267

第二目 证悟明心者应求见性 270

第三目 阅经印证 学四悉檀 273

第四目 思维修 275

第二节 惨除烦恼 改变习气 280

第一目 有疑速需问 280

第二目 开放心胸 281

第三目 除争胜习 282

第四目 扫除慢心 289

第五目 勿急度人 293

第六目 心存感恩 295

第七目 严防阴魔 299

第八目 深入思维 增益见地 301

第九目 自悟者须见真知识 302

第十目 习气烦恼非因悟一时俱除 304

第六章 自度:修学三昧 307

第一节 进修禅定三昧 永离隔阴之迷 307

第一目 修学禅定三昧 307

第二目 悟后修定 乃是正行 311

第三目 修学禅定 除障为先 312

第四目 欲求见性 非必四禅 319

第二节 一切大心佛子应修四禅八定 322

第一目 一切佛子应修四禅八定 322

第二目 诸佛菩萨以四禅为根本 323

第三目 坐脱立亡非参禅究理之极则 331

第七章 度众——为众说法 335

第一节 度众应知 335

第一目 随缘度人 335

第二目 续佛慧命 336

第三目 行四摄法 338

第四目 度众即修行 339

第五目 应受菩萨戒 修六度万行 342

第六目 不得滥用神通度人 346

第二节 欲为禅师当自勘验 差别智足方可为人 347

第一目 开悟明心公案三则 347

第二目 见性公案二则 349

第三目 智权密意公案三则 350

第四目 现代公案一则 351

第五目 牢关公案七则 352

第六目 南堂勘验纲要十门 358

第三节 荷担正法——教禅 375

第一目 平时自参自悟为主 定期精进共修为辅 375

第二目 定期传授佛法知见 385

第三目 深勘学人 免负因果 387

第四节 传承慧命 燃无尽灯 407

第一目 授差别智 令透纲宗 407

第二目 师友弟恭 弘佛遗教 410

第三目 当劝学子泯除宗派门户之见 413

第四目 观察解行遣子弘法 413

公案代跋 415

附录一:禅门摩尼宝聚——公案拈提六则 418

附录二:明心之见道报告五篇 423

附录三:眼见佛性之见道报告一篇 45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