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 张力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1214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785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8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科学方法的特征 2

(一)可控制性 2

第一编 科学研究与科学方法 2

第一章 科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2

(二)可操作性 3

专栏1-1 能给“永恒”下一个操作定义吗 5

(三)可证伪性 6

二、科学研究的层次 11

(五)可争辩性 11

(四)可重复性 11

(三)实验研究 12

(二)关系研究 12

(一)描述研究 12

(四)分析单位 13

专栏1-2 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降格错误与升格错误 14

(五)还原主义 15

三、因果关系的探索 17

(二)因果关系准则 18

(一)常见因果谬误 18

专栏1-3 爱因斯坦论科学精神 22

(一)假说的特点 26

一、研究设计的理论导向 26

第二章 理论假说与实证检验 26

(三)假说的标准 28

(二)假说的功能 28

(四)假说的检验 30

专栏2-1 如何提出一项研究假说 31

专栏2-2 如何评价跨样本效度研究的价值 32

(一)提出假说取向与检验假说取向 33

二、研究设计的方法取向 33

(三)小样本取向与大样本取向 34

(二)定性取向与定量取向 34

专栏2-3 如何评价体育科学的科学地位 36

(四)现场取向与实验室取向 36

(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44

一、课题类型 44

第二编 研究课题的规划设计 44

第三章 选题规划 44

专栏3-1 2000—2002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45

(三)实证研究与综述研究 48

(二)调查研究与实验研究 48

专栏3-2 发现你的兴趣,然后追随着它 49

(一)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课题 49

二、选题原则 49

(二)根据理论需要选择课题 51

(四)根据创造发展选择课题 53

(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课题 53

(五)根据科学理论选择课题 54

三、选题误区 55

(七)根据传统方向选择课题 55

(六)根据现有条件选择课题 55

(三)层次表浅 56

(二)系统性差 56

(一)无根无据 56

(一)研究成果的应用化 57

四、选题动态 57

(四)贪大求全 57

(五)方法不当 57

(三)研究结果的数学化 58

(二)研究环境的生态化 58

(四)研究方式的综合化 59

(一)抽样的概念 63

一、抽样的意义 63

第四章 抽样方法 63

(二)抽样的作用 65

专栏4-1 盖洛普民意测验为什么那么火 66

(一)概率抽样的基础 67

二、概率抽样 67

专栏4-2 如何使用随机数表进行随机抽样 68

(二)简单随机抽样 68

(三)等距抽样 69

(四)分层抽样 70

(五)整群抽样 71

三、非概率抽样 72

(六)多段抽样 72

(二)主观抽样 73

(一)方便抽样 73

(四)雪球抽样 74

(三)定额抽样 74

(一)精确程度 75

四、样本的规模 75

(三)分析要求 76

(二)异质程度 76

(六)时间及经费等 77

(五)未回答者的情况 77

(四)抽样方法 77

(三)设计和抽取样本 78

(二)选择抽样方法和编制抽样框 78

五、抽样的程序 78

(一)界定研究总体和调查总体 78

(四)对样本进行评估 79

一、变量的种类 83

第五章 变量关系与变量控制 83

(三)反应变量 84

(二)机体变量 84

(一)刺激变量 84

(六)无关变量 85

(五)因变量 85

(四)自变量 85

(九)中介变量 86

(八)调节变量 86

(七)协变量 86

(三)定距测量 87

(二)定序测量 87

二、变量的测量 87

(一)定类测量 87

(五)尺度转换 88

(四)定比测量 88

三、变量的关系 89

(四)反应变量是机体变量的函数 90

(三)机体变量是刺激变量的函数 90

(一)反应变量是刺激变量的函数 90

(二)一种反应变量是另一种反应变量的函数 90

(五)刺激变量是反应变量的函数 91

(一)对被试的控制 92

四、变量的控制 92

(二)对主试的控制 95

专栏5-1 物理学等“硬科学”是否也存在主试期待效应 96

专栏5-2 骗人的90°摄像机 97

(四)统计学的控制 98

(三)对条件的控制 98

(一)信度的概念 101

一、测验的信度 101

第六章 信度与效度 101

(二)信度的种类与评定 102

(三)影响测验信度的因素 106

(二)效度的种类与评定 108

(一)效度的概念 108

二、测验的效度 108

(三)影响测验效度的因素 122

(一)误差的来源及性质 123

三、测验信度与测验效度的关系 123

(二)信度与效度的理论定义 124

(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125

(一)实验的内部效度 126

四、实验的效度 126

(二)实验的外部效度 129

(一)单因素完全随机两等组设计 133

一、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133

第七章 真实验研究设计 133

(二)所罗门4组设计 138

(一)多因素设计的类型 140

二、多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140

(二)2×2因素设计 142

(三)多因素设计的优点与局限 145

(二)随机区组设计的被试分配 146

(一)随机区组设计的基本思路 146

三、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146

(三)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基本模型 147

(一)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基本模型 148

四、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148

(四)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数据分析 148

(三)随机区组设计的优点与局限 149

(二)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数据分析 149

(一)时间序列设计 152

一、单组准实验设计 152

第八章 准实验设计 152

(二)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155

(一)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157

二、多组准实验设计 157

(二)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 158

(三)平衡设计 159

(一)单组后测设计的基本模型 163

一、单组后测设计 163

第九章 非实验设计 163

(一)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基本模型 164

二、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164

(二)单组后测设计的优点与局限 164

(一)固定组设计的基本模型 165

三、固定组比较设计 165

(二)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的数据分析 165

(三)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的优点与局限 165

四、事后回溯设计 166

(三)固定组设计的优点与局限 166

(二)固定组设计的数据分析 166

(二)相关研究设计的数据分析 167

(一)相关研究设计的基本模型 167

(五)事后回溯设计的优点与局限 168

(四)准则组设计的数据分析 168

(三)准则组设计的基本模式 168

(六)事后回溯设计中的统计控制 169

(一)定性与定量 172

一、现场调查研究的性质 172

第十章 现场调查研究设计 172

专栏10-1 与大猩猩结伴10年 176

(二)现场调查研究的优点 177

(一)自己人研究 178

二、现场调查研究的实例 178

(三)现场调查研究的局限 178

(二)街头生活研究 180

(三)飞车党研究 181

(一)现场调查研究的准备 183

三、现场调查研究的规划 183

(二)现场调查研究的议题 184

(三)现场调查人员的身份 185

(四)现场调查资料的记录、整理和分析 186

专栏10-2 定性研究需要回答的方法学问题 191

(一)访谈调查的性质 195

一、访谈调查的特点 195

第十一章 访谈调查研究设计 195

(二)访谈调查的类型 196

二、访谈调查的实例 199

(一)访谈目的的界定 200

三、访谈调查的规划 200

(二)访谈形式的规划 201

(四)反应方式的选择 202

(三)访谈问题的编制 202

(五)访谈人员的培训 208

(一)目标分类 213

一、确定目标 213

第十二章 纸笔测验研制方法 213

(三)测验对象与测验情景 214

(二)内容分析 214

专栏12-1 儿童测验的特点 215

(一)题目来源 216

二、编写测题 216

(二)题目分类 219

(三)编题原则 227

(四)偏差控制 229

(一)内部一致性 235

三、统计检验 235

(三)构想效度 236

(二)重测信度 236

(四)众知群体效度 237

(七)交叉效度 238

(六)区分效度 238

(五)聚合效度 238

四、制定手册 239

(一)描述总体情况 245

一、问卷调查的议题 245

第十三章 问卷调查研究设计 245

(三)分析行为原因 246

(二)探索变量关系 246

(一)问卷调查的优点 248

二、问卷调查的特点 248

(四)分析单位 248

(一)封闭型问卷调查与开放型问卷调查 249

三、问卷调查的类型 249

(二)问卷调查的局限 249

专栏13-1 德尔菲法与派生德尔菲法 251

(二)现场问卷调查与邮寄问卷调查 251

(一)评价回收率的标准 252

四、问卷回收率 252

(二)解决问卷回收率问题的方法 254

(一)社会调查问卷实例 255

五、调查问卷实例 255

(二)心理调查问卷实例 261

(三)调查问卷的格式与内容 264

(一)个案研究的优越性 268

一、个案研究基本特征 268

第十四章 个案研究设计 268

(一)儿童发脾气的研究 269

二、个案研究实例分析 269

(二)个案研究的局限性 269

(二)动态视敏度的研究 271

(三)奥运会冠军的研究 272

(一)A-B设计 273

三、个案实验设计类型 273

(三)A-B-A-B设计 275

(二)A-B-A设计 275

(四)A-B-C-B设计 277

(五)多重基线设计 278

(一)量具等值性 281

一、跨文化研究的等值性 281

第十五章 跨文化研究设计 281

专栏15-1 谁是女儿谁是娘 282

(二)样本等值性 287

(四)3个变量两种文化多文化样本研究 288

(三)3个变量两种文化单文化样本研究 288

二、跨文化研究的层次性 288

(一)两个变量两种文化单文化样本的研究 288

(二)两个变量两种文化多文化样本的研究 288

(六)多个变量两种文化多文化样本研究 289

(五)多个变量两种文化单文化样本研究 289

(二)外部效度 290

(一)因果关系 290

三、跨文化研究的挑战性 290

(四)生态谬误 291

(三)包裹变量 291

(一)假说检验研究 293

四、跨文化研究的理论性 293

(二)非假说检验研究 294

(一)选材设计的时间维度 297

一、运动员选材设计原则 297

第十六章 运动员选材研究设计 297

(二)选材设计的指标维度 302

二、运动员选材常用指标 312

(三)素质指标 313

(二)机能指标 313

(一)形态指标 313

(四)技能指标 314

(五)心理指标 315

(六)发育指标 316

(一)方差分析 317

三、运动员选材统计方法 317

(三)多元回归 318

(二)判别分析 318

(四)指标加权 319

(五)标准分级 321

(二)确定初选指标 324

(一)确定选材时间 324

四、运动员选材工作流程 324

(五)进行跟踪研究 325

(四)统计测试结果 325

(三)测试选材指标 325

(一)比赛技术统计的性质 329

一、比赛技术统计的特点 329

第十七章 比赛技术统计的研究设计(高峰 北京体育大学) 329

(二)比赛技术统计的类型、格式和采集手段 332

(一)常规技术统计 333

二、比赛技术统计的实例 333

(二)专题技术统计 335

(一)比赛技术统计的设计程序 339

三、比赛技术统计的设计 339

(二)比赛技术统计的指标体系 340

(三)比赛技术统计人员的培训 343

一、多元回归概述 348

第十八章 多元回归与研究课题 348

第三编 资料数据的统计分析 348

二、多元回归回答的研究问题 349

专栏18-1 将类别变量转换为虚拟变量的方法 350

(二)哪些自变量更重要 351

(一)自变量真的能预测因变量吗 351

(五)控制其他自变量的作用之后重点自变量还有预测作用吗 352

(四)自变量与因变量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 352

(三)增加新的自变量会有更好的预测效果吗 352

(八)因变量如何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353

(七)能否用回归方程预测新样本中被试的因变量分数 353

(六)哪一组自变量的预测效果更好 353

(一)标准多元回归 354

三、多元回归的主要类型 354

(三)统计多元回归 356

(二)分层多元回归 356

(四)选择最佳多元回归技术 358

(一)预测变量相对重要性难题 359

四、确定预测变量相对重要性的方法 359

(二)优势分析的操作过程和统计意义 360

五、多元回归的研究实例 364

(二)分层多元回归实例 365

(一)标准多元回归实例 365

六、多元回归小结 367

(三)统计多元回归实例 367

一、典型相关概述 371

第十九章 典型相关与研究课题 371

二、典型相关回答的研究问题 372

(四)各被试的典型变量分数是多少 373

(三)典型变量的重要程度如何 373

(一)有多少个典型变量对 373

(二)如何解释典型变量对 373

(一)典型变量的重要程度 374

三、典型变量的实际意义 374

(一)药物使用研究 375

四、典型相关的研究实例 375

(二)典型变量的主观解释 375

(二)生育比率研究 376

五、典型相关小结 377

一、多维频数分析概述 379

第二十章 多维频数分析与研究课题 379

(一)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380

二、多维频数分析回答的研究问题 380

(四)各自变量哪个更重要 381

(三)各变量效应的参数估计值是多少 381

(二)自变量对预测因变量有多大作用 381

(六)特殊比较和趋势分析 382

(五)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如何 382

(二)妇女角色研究 383

(一)数学错误研究 383

三、多维频数分析的研究实例 383

(四)家庭变动研究 384

(三)准时赴约研究 384

四、多维频数分析小结 385

(一)嵌套数据结构引发的问题 388

一、分层线性模型概述 388

第二十一章 分层线性模型与研究课题 388

(二)嵌套数据结构的分析思路 389

(三)分层线性模型的一般方程 390

二、分层线性模型回答的研究问题 391

(二)儿童词汇研究 392

(一)计划生育研究 392

三、分层线性模型的研究实例 392

四、分层线性模型小结 393

(三)数学发展研究 393

(一)协方差分析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397

一、协方差分析概述 397

第二十二章 协方差分析与研究课题 397

(二)协方差分析在非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398

(四)协方差分析减小误差的思路 399

(三)协方差分析在多元方差分析中的应用 399

(二)自变量之间有交互作用吗 401

(一)自变量有作用吗 401

二、协方差分析回答的研究问题 401

(五)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有多强 402

(四)协变量对因变量有多大作用 402

(三)自变量的哪个水平有更大的作用 402

(二)教学目标研究 403

(一)控制体重研究 403

(六)调整后的边栏均数和方格均数是多少 403

三、协方差分析的研究实例 403

(三)社会地位研究 404

(一)选择协变量的原则 405

四、协方差分析小结 405

(三)协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406

(二)协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 406

(一)多元方差分析的性质 409

一、多元方差分析与多元方差协方差分析概述 409

第二十三章 多元方差分析、多元协方差分析与研究课题 409

(二)多元方差分析的优越性 410

(四)多元协方差分析 411

(三)多元方差分析的局限性 411

二、多元方差分析回答的研究问题 412

(六)多元方差分析适用的研究设计 412

(五)多元方差分析的后续检验 412

(二)多个自变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吗 413

(一)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性的影响吗 413

(五)自变量的哪个水平有更大的作用 414

(四)调整后的边栏均数和方格均数是多少 414

(三)哪个或哪些因变量更能敏感地体现自变量的影响 414

(八)多元方差分析可解答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问题吗 415

(七)协变量的作用有多大 415

(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有多大程度的相关 415

(二)约会对象研究 416

(一)心理测验研究 416

三、多元方差分析的研究实例 416

(四)白鼠年龄研究 417

(三)评估报告研究 417

(一)隔离病区研究 418

四、多元协方差分析的研究实例 418

(五)医学实验研究 418

五、多元方差分析与多元协方差分析小结 419

(二)内控倾向研究 419

一、重复测量的剖面图分析概述 422

第二十四章 重复测量的剖面图分析与研究课题 422

(二)各组之间存在整体差异吗 423

(一)各组的剖面图一样吗 423

二、重复测量的剖面图分析回答的研究问题 423

(三)不同因变量的平均分数是否一致 424

(五)如何对边栏均数或方格均数绘图 425

(四)哪些组别之间或哪些测量之间有差异 425

(一)护士应激研究 426

三、重复测量的剖面图分析的研究实例 426

(六)自变量和因变量有多大程度的关联 426

(七)如何检验多维时间序列设计中的处理效应 426

四、重复测量的剖面图分析小结 427

(二)职业探索研究 427

(一)判别函数分析的特点 430

一、判别函数分析概述 430

第二十五章 判别函数分析与研究课题 430

(四)多因素判别函数分析 432

(三)协方差判别函数分析 432

(二)判别函数分析与因果关系 432

(二)有多少个具有显著性的判别函数 433

(一)能通过一组变量可靠地预测组别吗 433

二、判别函数分析回答的研究问题 433

(五)对样品进行分类的准确性如何 434

(四)如何通过分类函数对新的样品进行分类 434

(三)预测变量是如何区分组别的 434

(八)加入协变量时用预测变量判断组别时的可靠性如何 435

(七)各预测变量的重要性如何 435

(六)组别与预测变量之间有多大关联 435

(二)购买商品研究 436

(一)非法吸毒研究 436

(九)各组的平均数是多少 436

三、判别函数分析的研究实例 436

(四)妇女更年期研究 437

(三)科学态度研究 437

四、判别函数分析小结 438

一、逻辑斯蒂克回归概述 440

第二十六章 逻辑斯蒂克回归与研究课题 440

二、逻辑斯蒂克回归回答的研究问题 441

(三)预测变量间的交互作用有多大重要性 442

(二)预测变量有多大重要性 442

(一)能否通过一组变量预测分类结果 442

(六)加入协变量后还能否做出可靠的预测 443

(五)能在多大程度上对样品做出正确诊断 443

(四)如何利用参数估计值计算一个样本处于某种类别的概率 443

(一)心理健康研究 444

三、逻辑斯蒂克回归的研究实例 444

(七)预测变量与结果变量有多大程度的相关 444

(四)胃病研究 445

(三)特优学生研究 445

(二)种族偏见研究 445

四、逻辑斯蒂克回归小结 446

(一)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析的特点 449

一、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析概述 449

第二十七章 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析与研究课题 449

(二)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析的步骤 450

(四)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析的局限 451

(三)主成分分析与因素分析的差异 451

(三)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如何 452

(二)如何对各因素进行合理的解释 452

二、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析回答的研究问题 452

(一)众多变量中存在多少个因素 452

(一)水门事件研究 453

三、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析的研究实例 453

(四)如何对理论进行检验 453

(五)如何评估和计算因素分数 453

(一)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454

四、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析小结 454

(二)人体捐献研究 454

(三)金钱意义研究 454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与证实性因素分析 457

第二十八章 结构公式模型与研究课题 460

(一)结构公式模型的定义 461

一、结构公式模型概述 461

(二)结构公式模型的作用 462

(三)结构公式模型的特征 465

(四)各观测变量可靠吗 466

(三)自变量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了因变量的方差 466

二、结构公式模型回答的研究问题 466

(一)假设模型与观测数据是否一致 466

(二)哪种理论模型最好 466

(八)是否有重复测量的时间效应 467

(七)不同组别的结构公式模型是否不同 467

(五)表示潜在变量之间关系的回归系数是多少 467

(六)是否存在中介作用 467

(二)主观幸福研究 468

(一)赛前情绪研究 468

三、结构公式模型的研究实例 468

(三)生活意义研究 469

(四)吸毒问题研究 470

(六)听觉能力研究 471

(五)病症遗传研究 471

四、结构公式模型小结 472

一、第三变量的意义 475

第二十九章 第三变量的分析与研究课题 475

二、调节变量的性质与作用 477

(二)调节变量为类别变量,自变量为连续变量时的统计方法 478

(一)调节变量与自变量均为类别变量时的统计方法 478

三、调节作用的确定 478

(三)调节变量为连续变量,自变量为类别变量时的统计方法 479

四、中介变量的性质与作用 481

(四)调节变量与自变量均为连续变量时的统计方法 481

(一)回归方程的检验 482

五、中介作用的确定 482

(三)结构公式模型实例 483

(二)中介变量的测量误差 483

(二)引入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的时机 486

(一)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的区别 486

六、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的关系 486

(四)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的综合模型 487

(三)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的相互转换 487

七、调节变量、中介变量与理论发展 489

(一)数据处理的决策问题 494

一、统计检验的显著性 494

第三十章 显著性、效果量、原因量 494

(二)Ⅰ型错误的概率 495

(三)先验概率与后验概率的混淆 497

(四)造成混淆的可能原因:推理谬误 498

(五)确定Ⅰ型错误后验概率的问题 499

(一)效果大小与实际意义的关系 500

二、统计检验的效果量 500

(二)评价效果量的思路 503

(一)因果效能 504

三、研究设计的原因量 504

专栏30-1 感觉剥夺实验 505

四、显著性、效果量、原因量问题的小结 506

(三)主观因果效能 506

(二)客观因果效能 506

专栏30-2 p>0.05意味着什么 508

第四编 不同研究的相互比较 512

第三十一章 元分析 512

一、元分析方法的科学研究背景 512

(一)传统文献综述方法的困惑 512

(二)元分析的基本特征 513

二、元分析的统计学基础 515

(一)对元分析提出的批评和质疑 515

(二)为效果量选择标准差 515

(三)ES估计值的分布理论 516

(四)方差齐性检验 517

(五)检验异常值 518

(六)零效果量问题 519

三、体育科学重要研究领域元分析结果及其启示 519

(一)焦虑与运动成绩 519

(二)运动员人格 520

(三)心理技能训练 521

(四)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521

(五)运动技能学习 522

四、运用元分析进行研究评价的操作过程 524

(一)检索和选择文献 524

(二)对研究特征进行编码 525

(三)计算效果量 525

(四)齐性检验 526

(五)理论总结 527

(二)元分析是全面评价 528

(一)元分析是定量分析 528

(三)元分析寻求普遍结论 528

五、对元分析方法的小结 528

第三十二章 不同研究的比较与整合 531

(一)对不同研究进行比较与整合的必要性 532

(二)效果量与显著性之间的关系 532

一、行为科学面临的新挑战 532

(三)元分析程序的框架 534

二、对两项研究进行比较与整合 535

(一)对两项研究进行比较 535

(二)对两项研究进行整合 536

三、对三项或更多研究进行比较与整合 538

(一)对三项或更多研究进行比较:扩散性检验 538

(二)对三项或更多研究进行比较:集中(对照)性检验 539

(三)对三项或更多研究进行整合 541

(四)变量之间以及研究之间互不独立的问题 542

四、文件抽屉问题 543

(一)未能发表的无显著性结果的研究数量的计算方法 544

(二)文件抽屉问题的具体例证 544

五、对重复性研究结果的评价 545

(一)对重复性研究进行评价的传统模式 545

(二)非真正意义上的失败的重复性研究 546

(四)对Ⅱ型错误的成功重复 548

(五)效果量在重复性研究中的重要性 548

(三)非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重复性研究 548

(六)重复性研究的评价矩阵 550

(一)效果量和显著性 556

(二)统计功效 556

六、研究论文中应当报告的内容 556

(三)同等可能(非零)效果量 558

一、科技信息来源 560

第三十三章 科技信息的检索与查询 560

(一)图书馆 560

第五编 研究结果的相互交流 560

专栏33-1 中国国家图书馆现有文献检索信息库种类 564

专栏33-2 哪些学术期刊是研究者必读的 567

(二)互联网 568

(三)学术会议 571

二、图书分类法 572

(一)中国国家图书馆分类法 573

(二)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 582

三、二手资料分析 584

(一)二手资料分析的特征 584

(二)二手资料分析的来源 585

(三)二手资料分析的实例 585

一、研究报告的撰写格式 589

(一)标题 589

第三十四章 研究结果的报告与交流 589

(三)脚注 590

(四)摘要 590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 590

(五)引言 591

(六)方法 593

(七)结果 593

(八)讨论 595

(九)结论 595

(十)致谢 596

(十一)参考文献 596

(十二)附录 597

(十三)体育科技论文基本撰写格式 597

二、研究报告的阅读指引 599

三、研究报告的质量评价 601

(一)理论贡献 601

专栏34-1 科学难题与科学理论 602

(二)因果关系 603

(三)方法创新 603

(四)实际意义 604

(五)系列成果 604

专栏34-2 转基因动物制作方法 604

(六)效果大小 605

(七)精细程度 605

(九)吸引魅力 606

(十)可信程度 606

(八)外推能力 606

附录1 体育科研常见统计误用(刘炜 上海体育学院) 610

附录2 体育科学专用心理学纸笔测验名称及来源 649

附录3 体育科学常用心理学纸笔测验名称及来源 692

附录4 体育科学常用生理学测验名称及来源(陆一帆 北京体育大学) 701

附录5 社会科学研究计划示例 707

附录6 自然科学研究计划示例 717

附录7 社会科学研究报告示例 732

附录8 自然科学研究报告示例 744

附录9 随机数表 752

参考文献 756

主题索引 77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