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 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编著(西北大学)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8977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45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 1

一、区域的概念 1

第一章 绪论 1

二、区域的划分 2

第二节 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 3

一、区域发展 3

二、区域研究 5

三、区域科学 9

四、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之关系 10

第三节 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11

一、区域分析的概念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1

二、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14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7

一、自然资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7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17

二、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22

三、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27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 30

一、自然环境及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0

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32

三、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评估与生态补偿 44

第三节 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56

一、区域自然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理论 56

二、区域发展中的外部性与区域间环境问题 60

第三章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67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分析 67

一、区域经济背景 67

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 72

三、区域历史基础分析 75

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77

第二节 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77

二、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分析 79

三、区域人口素质分析 86

四、区域劳动力供应分析 87

五、适度人口与人口容量 93

第三节 政策与制度 96

一、政策与区域发展 96

二、制度与区域发展 104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110

第一节 技术条件与区域发展 110

一、技术进步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0

二、区域科技条件评价 116

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126

一、技术扩散 126

二、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 128

第一节 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135

第五章 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 135

一、单一指标 136

二、综合指标 139

第二节 区域竞争力评价 146

一、竞争力的概念及其分类 146

二、国家竞争力及其评价 146

三、区域竞争力及其评价 152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 159

一、库兹涅茨理论 159

二、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160

三、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161

四、霍夫曼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163

五、胡佛-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163

第一节 区域优势 167

一、区域优势的概念及类型 167

第六章 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167

二、区域发展优势的确定 171

第二节 区域分工与区际联系 175

一、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 175

二、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 185

第三节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191

一、投资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191

二、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原则 192

三、区域投资环境的评价的方法 193

四、区域投资环境的改善 199

第七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 202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202

一、产业的划分 202

二、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 207

三、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 212

第二节 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与产业结构优化 219

一、主导产业的概念 219

二、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 222

三、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223

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 228

第八章 区域规划及其发展 235

第一节 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 235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 235

二、区域规划的特点 236

三、区域规划的内容 238

第二节 区域规划类型 242

一、按规划功能分类 242

二、按规划内容的侧重点分类 242

三、按规划区域属性分类 243

二、区域规划的由来 245

一、古代区域规划思想的萌芽 245

第三节 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 245

三、国外的区域规划 246

四、中国的区域规划 249

第四节 区域规划的方法和程序 251

一、区域规划的方法 251

二、区域规划的程序 256

第九章 区域发展战略 264

第一节 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 264

第二节 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 267

一、区域发展的“理想模式” 268

二、目标体系 269

第三节 战略抉择 271

一、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 271

二、分析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 280

第四节 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 283

三、提出战略构想 283

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284

二、空间发展战略模式 290

第十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298

第一节 增长极理论 298

一、早期的空间极化发展思想 298

二、布德维尔对增长极概念的转化 299

三、推动型产业的特征和作用机制 300

四、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影响效果 302

五、极化方式与扩散方式 305

六、对增长极理论的评价 307

第二节 核心-边缘理论 309

一、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 309

二、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形态 311

三、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划分 311

四、核心-边缘理论在规划中的应用 313

一、据点开发理论和轴线理论 315

第三节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315

二、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的核心 316

三、点-轴开发模式 318

四、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点的选择 318

五、点-轴开发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320

第四节 圈层结构理论 321

一、圈层结构理论的内涵 322

二、圈层结构的基本特征 322

三、城市圈层扩展的同期波动性和方向性 324

四、圈层结构理论的实践意义 325

第十一章 区域土地利用与区域管治 327

第一节 土地和土地利用 327

一、土地 327

二、土地利用 329

一、人地关系的集中反映 331

第二节 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331

二、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耕地与建设用地的比例 332

第三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334

一、土地类型 334

二、土地利用分区 337

第四节 区域管治 340

一、“管治”的涵义 340

二、空间管治的概念 341

三、空间管治规划的作用 341

四、区域空间管治的原则 341

五、区域管治分区 342

第五节 土地保护 343

一、土地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343

二、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措施 344

三、切实保护耕地 345

一、区域农业规划布局 347

第十二章 区域产业规划布局 347

第一节 第一产业规划布局 347

二、区域采矿业规划布局 357

第二节 第二产业规划布局 361

一、原材料工业(初步加工业) 361

二、加工制造(组装)工业 365

三、高新技术产业 369

四、高新技术园区规划布局 378

第三节 第三产业规划布局 383

一、第三产业规划布局概述 383

二、传统商业与服务业规划布局 384

三、现代服务业规划布局 389

四、物流系统及物流中心规划布局 395

五、闲暇产业(休闲产业)规划布局 400

一、基础设施的含义和分类 412

第一节 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 412

第十三章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412

二、基础设施的性质 413

三、基础设施的作用 414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415

一、基础设施发展的理论 415

二、国外基础设施建设实践 416

三、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418

四、新世纪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展望 421

第三节 区域交通运输规划 423

一、交通运输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423

二、铁路网规划 424

三、公路网规划 428

四、水运网规划 437

五、航空港规划 439

六、综合运输网规划 441

第四节 区域给水、排水规划 445

一、区域给水规划布局 446

二、区域排水规划布局 449

三、综合给排水规划中的几个问题 450

第五节 区域电力规划 451

一、电力规划的内容 451

二、电力规划中的几个问题 454

第六节 区域电信规划 455

一、电信规划的内容 455

二、电信规划中的几个任务 458

第十四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461

第一节 城镇体系与城镇体系规划概述 461

一、城镇体系的概念、特征、演化与类型 461

二、国外城镇体系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463

三、我国城镇体系研究与规划的发展历程 468

四、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任务和内容 471

五、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程序 474

第二节 城镇发展的区域条件分析评价 475

一、区位条件与区内外联系 475

二、自然资源条件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476

三、城镇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现状特点分析 477

四、人口与社会经济基础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478

五、生态环境状况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480

六、城镇发展潜力综合评价 480

第三节 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483

一、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483

二、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483

三、城镇化水平预测 488

第四节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490

一、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规划 490

二、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规划 494

三、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498

四、城市经济区划分 500

第五节 城镇体系规划类型 503

一、按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 503

二、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 509

第十五章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 518

第一节 区域环境特征与生态环境规划要求 518

一、区域环境基本特征 518

二、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特点与要求 519

第二节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 522

一、准备阶段 522

二、编制阶段 524

三、报批阶段 525

第三节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内容 526

一、环境调查与评价 526

三、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527

二、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 527

四、规划方案优化与决策 530

五、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实施的措施与条件 531

第四节 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532

一、工业或行业污染控制规划 532

二、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533

三、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534

四、水污染控制规划 534

第五节 生态规划 534

一、生态政区规划 535

二、自然保护规划 537

第六节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要点 538

一、生态环境预测方法与技术 538

二、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主要技术 540

三、总量控制技术 541

四、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常用方法 54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