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材料力学 第2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材料力学  第2版
  • 范钦珊主编;章梓茂,殷雅俊,范钦珊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6933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21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447页
  • 主题词:材料力学-高等学校-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材料力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基础篇 1

第1章 基本概念 1

§1-1 什么是“材料力学” 1

§1-2 材料力学发展简史 5

§1-3 变形体及其理想化 7

§1-4 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弹性体 10

§1-5 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征 11

1-6-1 应力——分布内力集度 14

§1-6 应力、应变及其相互关系 14

1-6-2 应力与内力分量之间的关系 15

1-6-3 应变——一点变形程度的度量 15

1-6-4 应力与应变之间的物性关系 16

§1-7 工程结构与构件 16

1-7-1 弹性体的几何分类 16

1-7-2 工程结构与构件 17

§1-8 杆件受力与变形的几种形式 17

1-8-1 轴向拉伸(或压缩) 17

1-8-4 弯曲 18

1-8-3 扭转 18

1-8-2 剪切 18

1-8-5 组合受力与变形 19

§1-9 结论与讨论 19

1-9-1 关于刚体与变形体模型 19

1-9-2 刚体静力学概念与原理在材料力学中的可用性与限制性 20

习题 20

2-1-1 内力主矢与主矩 23

2-1-2 内力分量 23

§2-1 内力与内力分量 23

第2章 杆件的内力与内力图 23

2-1-3 内力分量的正负号规则 24

§2-2 外力与内力之间的相依关系 25

2-2-1 弹性体的平衡原理 25

2-2-2 截面法 25

2-2-3 杆件内力变化的一般规律 26

2-2-4 控制面 26

2-2-5 平衡微分方程 26

§2-3 杆件的内力图 28

2-3-1 轴力图 28

2-3-2 扭矩图 29

2-3-3 剪力图与弯矩图 30

§2-4 刚架的内力图 36

§2-5 结论与讨论 38

2-5-1 关于杆件内力分析的几点结论 38

2-5-2 力系简化在确定控制面上内力时的应用 38

2-5-3 重视对平衡微分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40

2-5-4 叠加原理的应用限制 40

习题 41

第3章 最简单的材料力学问题 46

§3-1 轴向载荷作用下杆件横截面上的应力 46

3-2-1 强度设计准则、安全因数与许用应力 50

§3-2 最简单的强度问题 50

3-2-2 三类强度问题 51

3-2-3 强度计算举例 51

§3-3 轴向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分析与计算 54

3-3-1 绝对变形 弹性模量 54

3-3-2 相对变形 正应变 55

3-3-3 横向变形与泊松比 56

§3-4 轴向载荷作用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58

3-4-1 轴向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58

3-4-2 弹性力学性能 59

3-4-3 极限应力值——强度指标 60

3-4-4 韧性指标 61

3-4-5 轴向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63

§3-5 结论与讨论 63

3-5-1 轴向拉伸及压缩应力和变形公式的应用条件 63

3-5-2 加力点附近区域的应力分布 64

3-5-3 应力集中的概念 65

3-5-4 卸载、再加载时材料的力学行为 66

习题 67

§4-1 与应力分析相关的截面图形几何性质 72

第4章 弹性杆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析 72

4-1-1 静矩、形心及其相互关系 74

4-1-2 惯性矩、极惯性矩、惯性半径 75

4-1-3 主轴与形心主轴、主惯性矩与形心主惯性矩的概念 77

§4-2 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79

4-2-1 梁弯曲的若干定义与概念 80

4-2-2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正应力分析 81

4-2-3 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与推广 87

§4-3 斜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91

4-3-1 产生斜弯曲的加载条件 91

4-3-3 最大正应力 92

4-3-2 叠加法确定斜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92

§4-4 弯矩与轴力同时作用时杆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94

§4-5 基于最大正应力的强度计算 97

4-5-1 基于最大正应力的强度条件 97

4-5-2 强度计算步骤 98

4-5-3 强度计算举例 98

§4-6 结论与讨论 107

4-6-1 弯曲正应力公式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107

4-6-2 对称性验证平面假定的正确性 107

4-6-4 关于形心和形心主轴 108

4-6-3 关于截面的惯性矩 108

4-6-5 关于中性轴的讨论 109

4-6-6 提高梁强度的措施 111

习题 113

第5章 弹性杆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析 119

§5-1 切应力互等定理 剪切胡克定律 119

5-1-1 切应力互等定理 120

5-1-2 剪切胡克定律 120

§5-2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析 121

5-2-1 平面假定与切应变分布规律 121

5-2-2 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 122

5-2-3 圆轴扭转时扭转角变化率以及横截面上的切应力表达式 123

5-2-4 最大切应力与扭转截面系数 124

§5-3 薄壁截面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流与弯曲中心 126

5-3-1 切应力流 126

5-3-2 弯曲中心 129

§5-4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公式推广应用到实心截面梁 131

5-4-1 宽度和高度分别为b和h的矩形截面 131

5-4-2 直径为d的圆截面 131

5-4-4 工字形截面 132

§5-5 基于最大切应力的强度计算 132

5-4-3 内、外直径分别为d、D的圆环截面 132

§5-6 结论与讨论 134

5-6-1 矩形截面杆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134

5-6-2 横向载荷作用下开口薄壁杆件扭转变形 136

5-6-3 实心截面梁弯曲切应力的误差分析 137

5-6-4 实心截面细长梁弯曲正应力与弯曲切应力的量级比较 137

5-6-5 薄壁截面梁与实心截面梁上外力简化时简化中心的不同选择 138

习题 139

第6章 应力状态分析 145

§6-1 一点处应力状态的描述及其分类 145

6-2-1 正负号规则 147

§6-2 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 147

6-2-2 微元的局部平衡 148

6-2-3 不同坐标系中应力状态的表达形式 148

§6-3 主应力、主方向与面内最大切应力 149

6-3-1 主平面、主应力与主方向 149

6-3-2 平面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 150

6-3-3 用主应力表示的应力状态 150

6-3-4 面内最大切应力 150

6-4-1 应力圆方程 151

§6-4 类比法的应用——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圆 151

6-4-2 应力圆的画法 152

6-4-3 应力圆的应用 152

§6-5 三向应力状态的特例分析 154

6-5-1 三组特殊的方向面 154

6-5-2 三向应力状态的应力圆 155

6-5-3 一点处的最大切应力 155

§6-6 一般应力状态下各向同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160

6-6-1 广义胡克定律 160

6-6-2 各向同性材料各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 161

6-7-1 总应变能密度 165

§6-7 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 165

6-7-2 体积改变能密度与畸变能密度 166

§6-8 结论与讨论 167

6-8-1 关于应力状态的几点重要结论 167

6-8-2 平衡方法是分析应力状态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 167

6-8-3 怎样将应力圆作为思考和分析问题的重要工具,求解复杂的应力状态问题 168

6-8-4 关于应力状态的不同的表示方法 168

6-8-5 正确应用广义胡克定律 169

习题 169

§7-1 构件失效概念与失效分类 174

第7章 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失效分析与设计准则 174

§7-2 强度失效判据与设计准则概述 175

§7-3 屈服准则 176

7-3-1 最大切应力准则 176

7-3-2 畸变能密度准则 177

§7-4 断裂准则 178

7-4-1 断裂失效的三种类型 178

7-4-2 最大拉应力准则 178

§7-5 强度失效判据与设计准则的应用 179

7-6-2 关于设计准则的应用 184

§7-6 结论与讨论 184

7-6-1 关于强度失效的几点结论 184

7-6-3 关于安全因数的确定 185

习题 186

第8章 复杂情形下的强度设计 189

§8-1 强度设计原则与设计过程 189

8-1-1 强度设计准则 189

8-1-2 强度设计过程 190

8-1-3 强度设计内容 190

8-2-1 弯曲时的可能危险面 191

§8-2 复杂情形下弯曲构件的强度设计 191

8-2-2 弯曲时的可能危险点 192

8-2-3 三类危险点的应力状态与设计准则的应用 193

8-2-4 弯曲许用应力 195

§8-3 一般情形下弯曲构件的强度设计过程与应用举例 196

8-3-1 弯曲强度设计过程 196

8-3-2 应用举例 197

§8-4 轴的静载强度设计 204

§8-5 圆柱形薄壁容器强度设计简述 208

§8-6 连接件的工程假定计算 210

8-6-1 剪切假定计算 210

8-6-2 挤压假定计算 211

8-6-3 焊缝假定计算 213

§8-7 结论与讨论 215

8-7-1 关于构件强度计算的模型 215

8-7-2 注意综合应用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处理工程构件的强度问题 215

习题 216

第9章 弹性杆件的位移分析与刚度设计 224

§9-1 变形与位移的相依关系 224

9-1-1 应力分析中得到的结论——杆件微段变形 224

9-1-2 总体变形与位移 226

§9-2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及刚度条件 230

§9-3 确定梁挠度的积分法 232

§9-4 叠加法确定梁的挠度与转角 236

9-4-1 叠加法应用于多个载荷作用的情形 236

9-4-2 叠加法应用于间断性分布载荷作用的情形 241

§9-5 梁的刚度计算 243

9-5-1 刚度计算的工程意义 243

9-5-2 梁的刚度条件 244

§9-6 简单的静不定问题 246

9-6-1 多余约束与静不定次数 246

9-6-3 拉压静不定问题 247

9-6-2 求解静不定问题的基本方法 247

9-6-4 扭转静不定问题 249

9-6-5 简单的静不定梁 250

§9-7 结论与讨论 254

9-7-1 小挠度微分方程的适用条件 254

9-7-2 关于变形和位移的相依关系 254

9-7-3 关于梁的连续光滑曲线 255

9-7-4 关于求解静不定问题的讨论 256

9-7-5 关于静不定结构特性的讨论 256

9-7-6 提高刚度的途径 257

习题 258

第10章 压杆的弹性稳定性分析与稳定性设计 266

§10-1 弹性体平衡状态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266

10-1-1 弹性稳定性的静力学判别准则 266

10-1-2 弹性压杆的平衡状态及分叉屈曲 267

§10-2 确定压杆临界载荷的平衡方法 268

10-2-1 两端铰支的压杆 268

10-2-2 其他刚性支承条件下的压杆 270

§10-3 临界应力与临界应力总图 271

10-3-1 临界应力与长细比的概念 271

10-3-3 三类压杆的临界应力公式 272

10-3-2 三类不同压杆的不同失效形式 272

10-3-4 临界应力总图与λp、λs值的确定 273

§10-4 弹性屈曲的实验验证 277

10-4-1 试样 277

10-4-2 加载与位移测量装置 277

10-4-3 实验结果与非线性理论结果的比较 277

§10-5 压杆稳定性设计的安全因数法 279

10-5-1 稳定性设计内容 279

10-5-2 安全因数法与稳定性安全条件 279

10-5-4 应用举例 280

10-5-3 稳定性设计过程 280

§10-6 结论与讨论 283

10-6-1 稳定性问题的特点 283

10-6-2 要重视压杆稳定性分析与稳定性设计 284

10-6-3 要正确应用欧拉公式 286

10-6-4 其他形式的屈曲问题 286

10-6-5 提高压杆承载能力的途径 288

习题 289

11-1-1 作用在弹性杆件上的力所作的常力功和变力功 295

§11-1 基本概念 295

第11章 材料力学中的能量法 295

专题篇 295

11-1-2 杆件的弹性应变能 296

§11-2 互等定理 298

11-2-1 功的互等定理 298

11-2-2 位移互等定理 300

§11-3 应用于弹性杆件的虚位移原理 302

11-3-1 应用于弹性构件的虚位移原理 302

11-3-2 必要条件的证明 302

11-3-3 虚位移模式的多样性 304

§11-4 计算位移的莫尔积分 305

§11-5 直杆莫尔积分的图乘法 308

§11-6 结论与讨论 314

11-6-1 关于单位力的讨论 314

11-6-2 应用图乘法时弯矩图的另一种画法 314

习题 316

第12章 动载荷与疲劳强度概述 320

§12-1 等加速度直线运动时构件上的惯性力与动应力 321

§12-2 旋转构件的受力分析与动应力计算 322

12-3-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26

12-3-1 计算冲击载荷所用的基本假定 326

§12-3 构件上的冲击载荷与冲击应力计算 326

12-3-3 冲击时的动荷系数 328

§12-4 疲劳强度概述 330

12-4-1 交变应力的名词和术语 330

12-4-2 疲劳失效特征 332

§12-5 疲劳极限与应力-寿命曲线 334

§12-6 影响疲劳寿命的因素 336

12-6-1 应力集中的影响——有效应力集中因数 336

12-6-3 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表面质量因数 337

12-6-2 零件尺寸的影响——尺寸因数 337

§12-7 基于无限寿命的疲劳强度设计方法 338

12-7-1 构件寿命的概念 338

12-7-2 无限寿命设计方法——安全因数法 339

12-7-3 等幅对称应力循环下的工作安全因数 339

12-7-4 等幅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寿命估算 340

§12-8 基于累积损伤概念的有限寿命估算 340

12-8-1 基本概念 340

12-8-2 线性累积损伤理论——迈因纳准则 341

12-8-3 周期性变幅交变应力时的疲劳寿命估算 343

12-9-1 不同情形下动荷系数具有不同的形式 345

§12-9 结论与讨论 345

12-9-2 运动物体突然制动或突然刹车的动载荷与动应力 346

12-9-3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途径 346

习题 347

第13章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简介 351

§13-1 引言 351

§13-2 单层纤维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 352

13-2-1 垂直于纤维方向的弹性模量 353

13-2-2 平行于纤维方向的弹性模量 354

13-3-1 复合材料的名义应力与纤维和基体中的实际应力 356

§13-3 纤维增强效应 356

13-3-2 增强效应 357

§13-4 结论与讨论 358

13-4-1 结论 358

13-4-2 两点讨论 358

习题 359

第14章 聚合物的粘弹性行为与伪弹性设计方法 361

§14-1 引言 361

§14-2 聚合物的粘弹性行为 362

14-2-1 基本概念 362

14-2-2 两种基本元件 363

14-2-4 并联模型 364

14-2-3 串联模型 364

14-2-5 应用举例 365

§14-3 粘弹性构件的伪弹性设计方法 367

14-3-1 等应变线与等时线 367

14-3-2 伪弹性设计方法 368

14-3-3 应用举例 368

§14-4 结论与讨论 369

14-4-1 结论 369

14-4-3 各种粘弹性模型处理问题的范围 370

14-4-2 关于粘弹性模型与本构方程 370

习题 371

附录A 型钢规格表 373

附录B 习题答案 391

附录C 索引 398

主要参考文献 404

Introduction 405

Contents 407

主编简介 42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