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近现代中国思想史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近现代中国思想史论
  • 吕明灼著 著
  • 出版社: 青岛:青岛出版社
  • ISBN:754362723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84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近现代中国思想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特点 1

第一节 社会变革与时代主题的演进 1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入 1

二、五四运动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发展 8

第二节 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的类型与特点 16

一、四种类型的政治思想并存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胜利发展 18

二、爱国主义是各革命阶级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 30

三、封建主义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34

四、政治思想发展的五个时期 42

第二章 孙中山的民主主义 46

第一节 康有为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 46

一、康有为对中国现代化的重大贡献 46

二、康有为的历史局限性及其评价方法问题 49

第二节 中国资产阶级的本质特点 51

一、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51

二、参加反帝统一战线的社会政治原因 54

三、资产阶级的逐渐右转与摇摆 59

四、对资产阶级本质、特点认识不足的教训 64

第三节 孙中山民主主义的历史特点 66

一、理论上:完全的民主主义 66

二、行动上:战斗的民主主义 71

三、发展上:倾向社会主义的民主主义 74

第四节 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发展 82

一、同盟会时期: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 82

二、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 87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革新 92

四、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民主主义发展方向 96

一、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并举 98

第五节 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民主主义本质 98

二、社会主义的形式 民主主义的实质 102

三、政治民主主义 经济社会主义 109

四、民主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盟 114

五、几点认识 119

第六节 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120

一、对马克思主义的同情与赞扬 121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错误认识 126

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反映 132

第七节 宋庆龄和社会主义 133

一、继承与发展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134

二、向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 137

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 142

四、成为共产主义者后仍高举新三民主义旗帜的意义 145

一、对传统文化的二分法认识 147

第八节 宋庆龄与中西文化 147

二、对儒学的批判与对蒋介石利用儒学的揭露 150

三、对西方文化的区别对待 154

第九节 孙中山与宋庆龄:双星并辉 156

一、双子星座 156

二、宋庆龄对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理论贡献 158

第三章 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 163

第一节 走出困惑 163

一、对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追求与困惑 163

二、对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与幻灭 167

三、对社会主义出路的探索 171

四、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的破灭 174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发展 180

一、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的认识 181

二、准备社会主义时期的认识 184

三、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认识 193

第三节 对“五四”后革命性质认识上的两次转变 201

一、由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201

二、由社会主义向新的民主主义转变 205

三、两次转变的区别与内在联系 213

第四节 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关系的发展与特征 217

一、两者并行发展历史地位转折 218

二、两者发展的衔接与转化 220

三、两者的不同结合类型与不同结果 224

四、两者在又联合又斗争中发展 229

第五节 社会主义者与民主主义者的特殊联盟 232

一、为什么必须与可能建立“党内合作” 233

二、围绕“党内合作”的斗争及后果 240

第四章 李大钊论中国革命与唯物史观 247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初期李大钊与陈独秀对爱国观的讨论 247

一、二人在爱国观问题上的歧见 248

二、对歧见原因的评析 257

第二节 李大钊对人道主义的认识过程 262

一、把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混为一谈 263

二、把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作了初步区分 267

三、抛弃抽象人道主义观点 272

四、萌发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 274

第三节 李大钊论中国革命与历史科学 278

一、进化唯民史观及其转变 278

二、开创与确立唯物史观思想体系 281

三、提出新的历史研究的任务与方法 288

第四节 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294

一、革命民主主义与进化论思想 29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310

三、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22

一、宏观方法论——定向与主攻 330

第五节 李大钊思想研究与方法论 330

二、微观方法论——研究的具体方法 333

第五章 对帝国主义“侵华史观”的批判 338

第一节 德占胶澳对近代中国的双重影响 338

一、马克思的“双重使命”论 338

二、德占胶澳对近代中国造成的双重影响 339

三、运用“双重使命”论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342

第二节 日本侵华残暴罪行——“治安强化运动” 343

一、“治安强化运动”罪行累累 343

二、“治安强化运动”中的政治战、思想战、经济战 350

三、“治安强化运动”的本质是让中国与日本“合成一体” 358

第三节 日本侵华的恶毒战略——“以战养战” 359

一、掠夺资源 361

二、开发物资 363

三、倾销劣货………………………………………………(365)四、攫取外汇 366

五、中国对日本帝国主义“以战养战”战略的反击 369

第四节 日本侵略史观批判 371

一、日本右翼势力仍坚持侵略史观 371

二、日本右翼势力坚持侵略史观的原因 373

结尾 近现代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诸多问题 377

一、否定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377

二、以历史的偶然性代替并否定历史的必然性 377

三、历史循环论的重现 378

四、贬低社会革命抬高社会改良 379

五、抬高资产阶级运动贬低农民运动 380

六、否定帝国主义入侵所造成的恶果认为殖民地化能促进现代化 380

七、贬低“五四”以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革命斗争 382

八、所谓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383

九、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思想 383

十、文化决定论 384

精品推荐